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69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docx

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

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政治体制

考情分析

专题概述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臣民到公民是近代以来西方世界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西方政治现代化的历史渊源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希腊民主政治在西方世界相对完善,成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了现代西方法制的基础。

17-18世纪,英、法、美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步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蓬勃开展,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在政治上日益表现出两重趋势,英法美等国逐步健全民主政治,而德俄日等国却加强专制统治,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明显。

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美国实行新政,通过扩大民主和人民权利来缓解危机;而德、日两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成为西方现代政治历程中最黑暗的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西方政治文明进程翻开崭新的一页。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

本专题所涉及到的欧美代议制的概况及影响,易于与时政热点相联系,是历年高考命题高度关注的焦点。

2、基本概念: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代议制、分权与制衡、邦联制、联邦制等重要概念是命题关注的常青树,正确理解其内涵是提高备考效果的关键。

3、史观:

人类历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涉及各个领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生活、思维方式等),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从政治文明的视角命题是常见的形式。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

本专题内容与时政热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联系密切,可引入命题的现实材料丰富,多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是备考不可或缺的方向之一。

核心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知识结构

改革家

内容

评价

意义

梭伦

(前6世纪初)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和六一汉制度。

扩大公民基础,为民主的实行打下阶级基础

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③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均可参加,同时建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打破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

克利斯提尼

(前6世纪末)

①用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削弱氏族贵族势力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③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④创立陶片放逐法

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约束官员的行为,但局限性也很大

伯利克里

(前5世纪)

①各级官职,除十将军以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②改革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

③提高陪审法庭地位

④制定“公职津贴”制度

平等由理论变成事实

重点强调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开民主政治之先河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轮流坐庄

现代选举制的起源

人民主权

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五百人议事会规定的任期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任期制的渊源

五百人议事会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和局限

1.意义:

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2.局限:

民主范围有限;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三、东西方不同的文明特征

确定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在于经济基础和国情;从哲学原理上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下图解是东西方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点的不同导致的文明特征。

中央集权国家

重农抑商集体观念

【典型例题】

1.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的理解。

所谓的“非常不民主”,反映的是只有少数人,即城邦公民才能拥有民主的权利。

而“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正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性;“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局限,但这种方法仍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体现的是轮番而治,也是雅典民主的体现,故选B项。

答案:

B

2.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解析:

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A、B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答案:

C

核心知识二罗马法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罗马法

对今天的影响

陪审制度

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法源于自然

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

罗马法关于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

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大影响。

如法国《民法典》中有关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物权和债权部分,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二、罗马法的特点、实质

(1)特点:

①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

②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渗透自然法思想。

(2)实质:

不管公民法还是万民法都是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典型例题】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代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

“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C、D。

“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利,“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

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

答案:

A

核心知识三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5)实行分权原则。

二、1787年宪法内容中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拥有极广泛的权力。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原则:

联邦政府是各州中央政府,地方各州在行政上拥有部分自主权。

(3)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4)民主原则:

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并对选民负责。

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近代法国政体的演变特点及原因

(1)政体演变:

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0年)。

(2)特点

①曲折性(如下图)

②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3)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

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坛。

②政治原因:

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人民不满。

③经济原因:

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的传统浓厚。

④阶级原因: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⑤外部原因:

法国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政体,极力干涉法国大革命。

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独裁统治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精神,广大人民也越来越拥护共和制度,共和制终于战胜君主制,1875年宪法的制定,使共和制在法律上最终确立。

2、法国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内容图解

(2)特点

①1875年,国民议会仅以一票优势通过确立共和政体的宪法,即表明共和派势力占主流,同时也表明君主派势力仍很强大,体现在宪法中则是总统与参议院权力很大。

②立法权、行政权由国民议会、总统、内阁分别行使,具有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③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四、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

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而政府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与特点

德国皇帝具有空前广泛的专制权力,议会、内阁对皇权没有制约。

德国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民主政治的道路仍比较漫长。

六、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

内容

英国

德国

①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国家元首是君主且君主世袭。

君主

统而不治

掌握最高实权,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内阁

内阁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对议会负责

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

国家政治活动中心,拥有实权,限制王权

只拥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

成因:

①两国历史传统不同;

②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或国情不同);

③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和程度不同。

【典型例题】

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解析: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一段较为漫长的过程。

简言之,首先,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国王将立法权交予了议会;其次,1721年,沃波尔当选英国首任首相,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将行政权委托予首相;再次,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代旧贵族,在议会中占据了主导权,等等。

本题要求考生逆向思维,根据所学反推在《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的权力:

行政权。

答案:

D

2、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争议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裁决,说明联邦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司法权,体现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因此A项正确,B、C项错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与选民意愿有关,D项错误。

答案:

A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总统由全体德意志人民选举之,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

德国总统掌握德国全部武装力量之最高统帅权。

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德国宪法或德国法律所规定之义务时,德国总统得使用武力强制之。

如德国境内之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危害时,德国总统得采取必要之措施,需要时并得使用武力。

德国总理和各部部长为行使其职责,应取得德国国会之信任,当国会以明显之决议对其中之一员撤销其信任时,该员应即退职。

——摘编自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1919年)

材料二:

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

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

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联邦总理。

外交事务、联邦财政等由联邦行政和下属行政机构予以管理。

联邦国防部长对武装部队拥有命令权和指挥权。

——摘编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德国三部宪法中有关行政权规定的演变及其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基本法关于行政权的规定发生变化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1)问首先要搞清三部宪法是指《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下的德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规定普鲁士王国国王即是德国皇帝,而1919、1948年的分别是人民选举的总统,从权力和运行机制的变化来分析归纳。

(2)问根据材料一、二的时间信息,联系二战相关重大历史事件来分析。

答案:

(1)演变:

最高行政权由皇帝转到民选总统,内阁由向皇帝负责转为对议会负责;总统行政权由联邦大会授予,权力缩小,任期缩短;内阁权力增大。

趋势:

行政权归属由国家元首向内阁转移,由集权到民主。

(2)鉴于纳粹上台执政的教训,防止独裁,避免民主被滥用。

考前训练

一、选择题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

他是()

A.伯利克里B.希罗多德C.柏拉图D.罗马

2.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3.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4.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

6.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7.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的权利 

8.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

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9.右侧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

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

10.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12.下图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义,在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现在有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二、主观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

(2)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

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3)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

14.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

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

A项伯利克里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学家;C项柏拉图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D项罗马与希腊无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会对历史进行记载。

2、B

解析:

梭伦的观点是他要保证平民的荣誉同时也使贵族不遭受不当损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主张政府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故选B项。

3、D

解析:

“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体现“君权神授”;“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体现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

故选D项。

而A、B、C三项只是从表面现象看待问题,并未深入其本质。

4、C

解析:

本题形式上考查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与政治的关系,实则主要抓住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进行回答即可。

A项“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与华盛顿城的建造有一定关联,但不能体现政治文化特点;B项“议会中心”不符合美国政体结构;D项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与材料华盛顿城“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的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

本题应选C项,体现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国会大厦、白宫、联邦最高法院三座建筑,紧密构筑在一起,体现政体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也反映出建筑群的协调、美观。

5、A

解析:

从关键信息“须各官合议”、“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可以判断是该国实行议会制度,并实行地方分权,这种情况符合美国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

6、C

解析:

题干中“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

尔本内阁辞职”说明责任制内阁制度中的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与内阁成

员共进退。

因此,C项正确;A项“主要原则”说法错误;B项“享有平等权力”说法错误;D项“政党

之间的斗争”说法错误。

7、B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独立之初的美国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这种邦联体制虽然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利,但是由于地方权力很大,也给美国的发展带来众多问题,诸如各州之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等,邦联体制加剧美国动荡,因此要加强中央的权力。

8、B

解析:

题干反映了政党制度下的两党轮流执政现象,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于“一致支持”;D项题干没有涉及。

9、A

解析:

结合漫画的文字信息“血”和俾斯麦的政治经历可知“铁血”指武力和战争。

统一前夕处于1862年9月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运用“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众多小邦的封建割据状态,完成统一,故选A项。

10、B

解析:

B紧扣题干关键词“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1787年美国宪法中政府与国会互相制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内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