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64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人为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人为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人为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人为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docx

《以人为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人为本.docx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对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反思中,结合新时期新实践提出的一种崭新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这种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一切发展必须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这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方法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诚然,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实践同样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和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看,其思想渊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他在《管子·霸业》中说: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已经把以人为本看作是建立和巩固霸主这业的根本原则,并且表现出管子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重视与肯定。

《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尽天下》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议论,亦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当权者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

但是,古代的“以人为本”带有着明显的工具性特征,主要是为维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而服务的,“以人为本”是手段和工具,皇权和封建统治秩序才是目的和本体。

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大思想家普罗泰戈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看法,这标志着智者派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

这个观点体现了西方早期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思想又被人们用作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工具。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想又被称作人文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者从人的本性出发,宣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理性权威,有力地推动了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由于资本主义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崇商拜物大行其道,泛滥成灾,“以物为本”代替了“以人为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追逐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以人为本”重视的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

人的存在是产生以人为本前提和基础,但以人为本并不只是简单承认人的存在,而是要把握人的存在的主体本质。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关键在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对人本身的尊重。

明确了人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主体,都有人格的尊严。

每个人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

人除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外,人还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这种存在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由人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人只有在劳动创造中获得价值、实现价值、确认价值。

创造价值是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以人为本理念所追寻的目标。

以人为本这之所以是人的世界和社会必须贯彻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因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表现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性关怀,从而保证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

在当代,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以人为本理念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

人们不断自觉地在实践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理念,而且还不断赋予以人为本理念的新时代意义,促使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的实践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H马斯洛先生在发表的名著《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率先提出“人的动机产生于人的需求”、“激励源于人对需求的满足”等论断,极大地推动了人本学说的发展,促进了心理学与哲学、人文学的交融。

本文针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应地从五个方面探索“以人为本”在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实践中的意义。

(一)注重人的生存需求,建立公安队伍优势保障机制。

无论是“衣食足而礼仪兴”,还是“生存是第一需要”都说明了无论古今中外,对于有生命的个体而言,生存是最根本的。

在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生存需求首当其冲是最根本的,其他需求则是在此基础上得以满足和发展的。

作为一名警察,究其自然属性,他与常人一样,需要衣食隹行,也就是这些成为民警的最浅层次的从职动因。

要建设一支勇于干事敬业,开拓创新的公安队伍,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必须重视民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日益重视,公安机关的民警等遇和办公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这与发挥新时期公安职能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

公安民警的个人待遇应与现实之中其他外部人员相比较时,感到公平合理,并对其工作条件的差别另外加以考虑。

在公安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使得财力、物力向一线倾斜。

给予民警更多的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使得民警确实感受到在本地区、本部门比较起来自已的待遇具有比较优势。

(二)注重人的安全需求,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法学研究大师博登海默曾说过“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表明了法律安全性对于人民的重要。

那么,建立一种队伍管理长效机制能让我们的公安民警安于工作,对民警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关怀。

正如马斯洛在《动机的形成和个性》指出的那样:

“我们社会里的一个平常的成年人,一般人宁要一种安全、有序,可预见、有规律,有组织的世界。

他能够对这个世界有所指望,在这个世界里不会发生预料不到的,难以应付的、混乱的和别的危险的事情”,基于人的这种安全需求,公安民警需要我们的公安机关建立一种长效管理机制。

由于这种队伍长效管理机制注重长远发展,它让民警对自己的行为是可预期的,他(她)会坚持按照这种机制的导引走向未来;同时这种机制是有规律的,因此他(她)可以用经验和智慧来应对公安机关的改革和变化。

如全国公安机关正在致力于“三基”工程建设,所采取的教育培训,改革措施都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因此公安机关会,提高基层民警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就是可以预见的,民警就可以通过掌握这种规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做到“三懂四会”,以适应公安机关的改革变化。

所以公安机关要有“开百年老店”的气魄,狠抓长效机制的建立,才可能真正让民警安身立命,才可能让民警少分心,多做事。

(三)注重人的社会需求,加强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当满足了生存和安全需求以后,人就需要社会交往,要求属于某个集体。

当社会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和单位就会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和平台。

公安民警作为一名社会的人,他需要社会的认同,公众的认可。

同样的,作为从事公安职业的他,也需要社会其他行业对其职业的认可。

这就涉及到我们人民警察职业化进程问题。

勿庸讳言,目前我们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是差强人意的。

中国有句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警察群体没有社会地位,那么作为一名公安民警难道会被社会认同吗?

目前我们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可以说是推行警察职业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通过执法素质考评来提高其执法水平,通过卷宗评查来提高文书制作水平,通过公安文化建设来培养民警的职业尊崇意识,通过大力倡导调研来培养民警按照理性法则办案的习惯、、、、、、通过种种的苦练内功来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公安机关要注重发挥公安内的协会、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联谊会等作用,为其提供活动空间、机会和条件,积极正确引导,培养健康、有为、竞争、向上的群体意识。

同时克服低级、庸俗、狭隘、封闭的群体意识,正确引导警察个体对公安机关的归属感,使整个公安队伍更具凝聚力,亲和力,为更好地在公安机关内部实现“公安一体化”创造条件。

(四)注重人的尊重需求,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如果说民警的社会需求是公安机关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尊崇需求,那么公安民警的尊重需求则是民警作为个体需要被尊敬、被关怀。

这种尊重主要表现在周围环境对其个人品格、专业水平的认可。

现代心理学表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从社会上获得理解尊重和平等对待的人格要求,也有自主自立的个体化要求和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追求。

当民警的的这种尊重需要获得满足时,往往能够促使其产生愉悦的情绪、自主主动的态度和从事公安工作的向往。

日本松下幸之著《我的管理理念》指出“在现代管理学中,外滋报偿机制和内滋报偿机制常常交替使用,在多数情形下,由内滋报偿机制所产生的个体尊荣感更能很好地激发员工个体的被认同感”。

这里所说的外滋报偿主要指物质激励,内滋报偿主要指精神鼓励。

由于精神激励是由外而内的刺激,因此它是关乎心灵的;由于它是一种内在激励,因此他又是润物细无声般的。

而文化、思想是与心灵沟通的桥梁。

因此,在公安队伍管理中,我们更应该关注民警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

近几年,全国公安部门力倡“思想强人、人才强警”的思想,致力于公安文化和思想建设。

实践表明,这种精神激励的作用确实绩效彰显。

搭建关注内心、注重个性的民警思想文化平台,是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有力助推剂,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我们公安民警的创造精神,才能激发每一名警察的工作热情,这也正是公安队伍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五)注重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马克思也有类似的表述:

在一个充满发展的社会,个人主体价值的最大限度实现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不仅仅是振奋人心的口号,更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行动指南。

而归根到底,学习又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在管理学中拉开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序幕,时至今日,“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作为一种管理现代化的标志被引入我国组织管理学中。

法律职业需要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江泽民同志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人的发展离不开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终身教育风尚,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是实现公安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了任职培训、学历教育,计算机培训及其他专业培训活动,从多方面促进了学习风气的形成,也为公安机关开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提供了前提,为建立一支精英化的执法队伍打下了基础。

在不断学习提高素质的基础上,还应为公安民警提供多种优惠条件和待遇,鼓励向高层次进步。

创新和建立合理的人民警察职级晋升机制,选任选拔机制,使民警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满足自我发展需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用“以人为本”理念统领公安工作,是适应公安工作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新型的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带着感情做好公安工作。

公安机关作为专门的执法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视人民为父母,真心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

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至上”,把增进对群众感情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端正执法思想,创新执法理念,切实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只有做到“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真正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公安机关要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坚决杜绝和克服权力部门化、服务利益化的倾向。

要实现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随意性”到“规范性”的转变。

当前,要紧密结合警种、部门和岗位实际,做到在侦查办案和打击刑事犯罪过程中,坚持尊重人权,尊重人格,人性化对待当事人,减少对抗,化解矛盾;在查处违法违章过程中,坚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友善对待当事人,减少对立,化解消极因素;在治安行政管理过程中,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客观对待相对人,减少误解,化解不满;在行政审批、证照办理过程中,坚持把服务贯彻始终,不冷、不推、不拖、不卡,让群众满意;在对待群众求助过程中,坚持主动热情,尽心竭力,真诚对待求助人,帮助群众解决困扰。

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注重提高全体民警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在政治思想上要过得硬,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在业务素质上要练得精,始终保持能够应对自如地驾驭社会治安复杂局面,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作风纪律上要严要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顽强作风,做到遵纪守法,令行禁止;在清正廉洁上要守得住,始终保持为警清廉、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接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接访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信访和来访工作的主要特点和规律,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化解矛盾。

凡是属于公安机关执法不当引发的群众信访或来访,要及时给予纠正,还群众清白,向群众赔理道歉。

对于群众反映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要耐心细致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认真调查取证,能够调解的要努力给予调解,尽量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矛盾激化,诱发演变为恶性案件的发生。

对于其他行政部门引发的群众信访或来访,要给予热情接待,能够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的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尽心尽力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增进相互理解。

要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向人民群众公开和宣传公安办事制度、办事程序,通过公开执法依据、执法制度、办事结果,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及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真正达到提高公安机关服务质量,增进警民相互理解,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同时又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对于公安经费相对不足、保障相对落后、基础相对薄弱的长江航运公安机关来讲,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近几年“建设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塑造一流形象”的实践看,只有准确把握“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人”字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才能在公安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因素,达到工作效率和执法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公安工作上下、内外“双满意”。

 一、从公安机关性质来看,坚持以人为本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提升满意度的动力基础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在新时期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而履行公安机关的各种职责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公安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公安工作的主体是人,服务对象是人,管理对象是人,打击对象是人,工作的得失、成败以人民群众的评价为标准。

因此,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依靠人、发展人、促进人、服务人,使人本精神在公安机关开花结果、大放异彩。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其最终成效也要以人的满意作为标准来检验。

而满意实质上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属于人的内心情感范畴,是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期望得以实现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肯定的态度。

反过来说,提升满意度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各种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人的价值、权利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切实保障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带着深厚的感情去执法、去管理、去服务,才能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真正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不断提升满意度。

因此,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提升满意率的动力基础。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语境中,公安工作最根本的是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党委政府和各级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群众满意而开展的,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才能让党委政府满意,让上级公安机关满意,这是我们做好每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近年来,芜湖分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大力倡导人性化执法,在执法活动中坚决禁止各种“扰民”行为,在刑事办案中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次,要让公安民警满意,因为公安民警是公安工作的主体,公安机关部署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靠公安民警去落实,公安民警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保证。

只有充分尊重民警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民警产生事业认同感,带着主人翁责任感,自觉自发地干事创业、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极大热情。

当然,让民警满意不是要放松对民警的要求,不是不要从严治警,而是要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在引导民警崇高追求、提高民警思想境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民警发展的需求、合理的诉求和正当的要求,为民警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平台。

公安机关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文化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等,就是要为民警工作、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近几年,我局党委确立“和谐,奉献,务实,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使多项公安工作跨入长航公安先进行列,说简单点,无非是三条经验,一靠目标管理,二靠全程落实,三靠民警自觉。

而民警自觉得益于民警满意度的不断提升,使大家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成就感和认同感,不断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从而形成正气不断上升、工作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为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绵绵不竭的动力。

二、从外部来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满意

以民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必然要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公安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社会管理、服务发展等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惠及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加到位。

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新举措,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持续保持发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牢固树立“我为经济谋发展、经济发展我发展”的理念,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把方便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方向,实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要超前思考、未雨绸缪,认真研究探索人、财、物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要按照从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港口,码头,船东单位的服务与管理,坚持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

使整个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既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又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治安、消防、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减少中间环节,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起融管理、服务于一体,权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高效廉洁的社会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切实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服务,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实行“贴近式”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把握社会治安新动向,在增强群众安全感上更富实效。

社会和谐稳定是民生之本,平安长江是和谐长江的基础。

而维护长江平安,是长航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是公安机关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是公安机关坚持以民为本的重要体现。

因此,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社会治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评价来考量我们的工作措施、工作效果、工作得失。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盗窃、诈骗、水上抢劫、物流犯罪等侵财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刑事犯罪的动态化、专业化、暴力化、组织化、智能化倾向明显,新型犯罪手段不断出现,直接影响了长江航运运输安全。

为此,要及时把握水上治安新动向,认真研究各种犯罪规律,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持续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打击抢劫、物流犯罪,坚决遏制社会危害程度严重的暴力性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涉假犯罪。

要继续推进“平安长江,数字长江,和谐长江,文明长江”建设,建立水上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发动和组织辖区群防群治力量,加强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水上报警监控系统,努力建好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和情报中心,使“科技强警”不断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同时,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继续倡导人性化执法,对失足人员,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加强社会前端管理,努力铲除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土壤和诱发因素,最大限度遏制、预防、减少犯罪,切实维护和促进长江平安,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上更富实效。

(三)把握群众注意方向,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更为切实。

关注民生,就要关注群众的注意力。

群众对公安工作哪些方面最关注?

哪些问题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公安机关解决?

这些都必须了然于胸,才能因情施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那么,就必须畅通群众来信来访和各种了解民情民意的渠道,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细心体会群众的声音,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对诉求合理的做到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做到说服到位,对无理纠缠的做到教育到位,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血肉相连、鱼水情深。

面对群众的新期待,公安机关应当不断创新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方法,不断拓宽了解民生、民意、民情的渠道。

因此,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公正执法的新期待,主动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公安执法监督,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的办案机制,确保执法办案质量。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自觉把执法过程置于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之下,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从内部来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警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促进警营和谐,让公安民警满意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在各种经费保障、硬件设施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在软件上下功夫,在队伍建设上求发展,在人的精神上挖掘动力源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警为本,教育、培养民警,引导、激励民警,尊重、爱护民警,关心、帮助民警,让民警感受到“公安大家庭”的和谐氛围,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本职工作,不断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使有限的警力发挥出最大效力,使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立足本地实际,坚持以警为本,促进警营和谐,继续保持队伍旺盛的活力和高昂的斗志?

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实施队伍建设“三部曲”:

提高质量,释放能量,形成力量。

(一)提高质量。

就是要提高公安政治思想工作质量,使其更富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满意取决于心态,心态来自认识,受思想所支配。

让民警满意,首先就要不断教育引导民警,使其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崇高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当前,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警察精神,认真抓好公安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警察群体的共同价值取向,这样才能产生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满意感。

为此,要坚持人本精神,按照人性化管理特点,大力改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