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633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 验 方 案.docx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验方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入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美国在2000年已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国家和日本、新加坡在2003年前后也完成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其理念与实践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十五”期间,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规划下,沿海和发达省份已经率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并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经初步统计,我校90%的教师家庭和32%的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并安装了宽带,并呈迅猛发展的趋势。

学校已经拥有校园电视网络、多媒体制作室、计算机教室,每个办公室已经拥有了计算机,所有计算机都接入了中国远程教育网并实现了校内资源共享,学校还建立了“苏南小学网站”。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还停留在“口耳相传”的传统教育方式阶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面和使用率均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我们学校所存文字档资料多,但是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少,信息教育资源落后、贫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学生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还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利用其打游戏,而用于网络阅读,查找资料的很少。

为了迎接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促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我们在2006年3月,组织了语文教师和部份学生及家长,进行座谈,并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慎重地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这一课题,在区、市、省电教馆的指导下,这一课题被正式确定为四川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课题。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语文课程带来了巨大冲击,表现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其中,语文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方面的变化尤为显著。

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以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只局限于“场所”,而是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语文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将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学媒体也不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近几年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我校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一所城镇小学,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理论,还是教学环境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因素,都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特殊的“中西部地区特点”,使该课题的研究更具应用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认为本课题的选题实用、适时,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二、课题的界说

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内涵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影碟等。

“小学语文教学”指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学。

“整合”指互相交叉、渗透、溶合。

“有效”也就是有用,能产生良性结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通过语文课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创新性

(1)课题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语文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

(2)课题在整合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用,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处理信息等。

2、理论意义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观来考虑信息技术的动能作用。

(2)课题研究拟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3、应用价值

课题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依据

1、研究的目标

(1)促进我校语文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采用电子备课,在教学中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2)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课题的研究,广大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所提高,能运用各种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素养,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

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提高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拓宽获取信息的途径,培养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研究的内容

(1)转变教育观念,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更新教学手段,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使教学信息网络化、多样化、趣味化。

发挥教师群体优势,逐步实行集体电子备课,定期定人定内容轮流负责备课,其他教师提供素材,提出参考意见,并逐步建立“备课参考资料”资源库。

(3)优化教学过程,强调教与学双方的交互作用,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其课堂教学不是为教师提供展示手中电子信息、资源的机会,而是为老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不仅促进学生进行课前的信息搜集与整理,而且有效在改变着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

(4)利用课堂多媒体组合的便利性,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契机,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语文学习资源,建立自己的语文学习文件夹。

(5)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与外界交流与合作并从中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整理学生语文作品,建立“优秀作品资源库”,发挥信息技术环境优势,改善学习资源。

在“苏南小学网站”上,创建语文学习园地,为有条件的学生改善学习方式;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学校网站进行交流。

3、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在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些教育政策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证。

(2)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美国早在1985年启动的“2061计划”就指出:

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

这是比较早提出的整合思想。

现在学术界提出的“小整合论”,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等。

这些先进的理念为该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视角:

本课题从现代人才观出发,以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审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彻底走出“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低档次的研究层面,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个整体,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需求。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重视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实践教师的“三结合”和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与调整“五个环节”。

(2)文献法。

探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基本理论,批判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提高研究效益。

(3)个案研究法。

建立个体档案,对师生个体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记录分析。

(4)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期评估阶段和结题阶段对实验师生进行专项调查。

(5)经验总结法。

专题研究课有实践个案和课后反思;中期评估有专题文章;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

3、研究措施:

(1)教师培训。

根据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和教学运用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教师培训方案。

教师培训的内容由信息技能培训和简单、初级的应用,逐步深入到教育观念、教学设计、信息素质等方面,解决“有思想没技术”和“有技术没思想”的现象。

(2)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率,添置必要的信息技术设备,力争让每位教师家庭都有电脑,加强对教师电脑的日常维修,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率,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惠。

(3)制定出课题研究制度,建立教学协作机制。

明确分工,展开个别化与协同化工作。

确保各教学、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及完善和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将课程整合与课改相结合。

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和课改的实践结合起来,运用系统观点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学习目标是多元的有层次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可选择的;学习过程是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的结果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将课程整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网为课题的研究服务,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界面,提供全程化的教学内容,提供终身化的教学手段。

(6)建立信息资源库。

充分利用因特网和学校局域网,把其他学校和教仪站、电教馆提供的课件、软件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源库供大家使用;指导学生建立、完善个人学习资源库;在校园网站上开辟“语文学习园地”,鼓励并帮助语文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等交流阵地。

(7)家校结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现在,计算机正逐步进入我校学生家庭,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正确使用电脑,不能把电脑当成游戏机,而成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树立电脑是今后学习、工作工具的理念。

发动家长引导孩子把计算机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如网络阅读、网络作文、上网查找资料等,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经费投入:

 已投入2000元,派遣计算机教师到成都学习校园网络管理,校园电视台节目编辑、制作、包装技术。

对学校计算机老师和语文老师进行培训。

已投入1000元,用于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购买信息技术和课题研究需要的书籍。

拟投入20000元,根据需要投入建立学校信息资源库,改善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和课题研究的其它资金。

 六、研究过程及预期成果

该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研究对象为我校语文教师和一至六年级学生,研究工作将分三个阶段推进。

1.研究前期(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

成果:

(1)《苏南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2)《苏南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使用机制的建立》

措施:

(1)实施前期研究预测,调查分析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及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2)收集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经验;

(3)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

(4)信息技术培训,邀请省、市、区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参研教师写出学习心得。

2.研究中期(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

成果:

(1)撰写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对教师的要求》和《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等;

(2)整理课堂教案、实录、研究个案、教学反思等。

措施:

(1)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实验研究;

(2)确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基本理论;

(3)各年级语文组确定研究的主题,构建研究框架;

(4)经验交流;

(5)请专家指导,细化研究项目。

(6)作好个案记载和分析,写个案报告。

3.研究后期(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

成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报告及研究工作报告、光盘、成果集等。

措施:

(1)查缺补漏,不断完善前期研究成果;

(2)初步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3)案例研究成果展示;

(4)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5)出版专著成果集;

(6)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基础及力量安排

课题组的主研人员都是有很强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

组长周琴1994年参与主研的实验课题《整合充育人,提高素质》获乐山市普科研成果二等;参加的主研实验课题《整合教育要素,高效育人》1998年2月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9月获眉山东坡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周琴、彭淑君等人参与主研的《有效课堂交往方式的研究》2005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我校建校时间虽短,但教师队伍年轻,接受新知识快,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

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学校科研氛围浓厚,有在研省级课题《小学生人际交往教育的研究与运用》,并在2005年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小学生人际交往教育》等相关成果。

学校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还有区级课题三个,其中徐卫明等教师主研的是《小学生语言积累与习作运用研究》,学校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实力。

我们成立了课题指导组和实施组。

1.课题指导组:

韩仲琪   陈瑞萍 宁志华     张欢     朱学容

2.课题实施组:

课题组长:

周 琴

副组长:

彭淑君

主研人员:

徐卫明、何广林、刘世益、金波、苏国方、刘正云、何琼、代小娟、周晔

参研人员:

叶如明、卢永秋、徐晓娅、覃玉华、刘英、张静、李德超等全体语文教师和信息技术老师。

我校课题组在实验中采用分工与合作,将研究分解成如下项目:

1.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机制的建立。

(一年级语文组)

2.高效整合,助推课改。

(二年级语文组)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开发语文教学信息资源。

(三年级语文组)

4.课程整合与教育观念更新。

(四年级语文组)

5.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五年级语文组)

6.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六年级语文组)

7.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

(机动)

附:

主要参考文献

李 坚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选自《中国教育报》2001年1月22日。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 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王 跃  《数字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八大障碍与对策》选自《中国电化教育》。

孙级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质》。

牛庆云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曹 勤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