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628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docx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

生活给水管材配件及仪表技术措施

2.5.1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配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要求;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允许的工作压力。

2.5.2给水管道的管材应根据管内水质、压力、敷设场所的条件及敷设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1埋地管道的管材,应具有耐腐性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

当DN>75mm时可采用有内衬的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当DN≤75mm时,可采用给水塑料管、复合管或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热镀锌钢管。

2室内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

明敷或嵌墙敷设管一般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铜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热镀锌钢管。

敷设在地面找平层内宜采用PP—R管、PEX管、PVC—C管、铝塑复合管、耐腐蚀的金属管材;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时应有防止管材与水泥直接接触的措施,如采用覆塑薄壁不锈钢管或在管外壁缠绕防腐胶带等。

管道的直径均不得大于DN25。

3室外明敷管道一般不宜采用铝塑复合管、给水塑料管。

4当环境温度大于60%或因热源幅射使管壁温度高于60%的环境中,不得采用PVC—U管。

5采用塑料管材时,其系统压力不大于0.6MPa,水温应不超过该管材的规定。

6给水泵房内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的衬塑钢管或涂塑钢管及配件。

7水池(箱)内管道、配件的选择:

1)水池(箱)内浸水部分的管道宜采用耐腐蚀金属管材或内外涂塑焊接钢管及管件(包括法兰、水泵吸水管、溢水管、吸水喇叭、溢水漏斗等)。

2)进水管、出水管、泄水管宜采用管内外壁及管口端涂塑钢管段或塑料管;当采用塑料进水管时,其安装杠杆式进水浮球阀端部的管段应采用耐腐蚀金属管及管件,并应有H/靠的固定措施,浮球阀等进水设备的重量不得作用在管道上。

3)管道的支承件、紧固件及池内爬梯等均应经耐腐蚀处理。

注:

热镀锌钢管的使用要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

2.5.3PVC—U管:

建筑物内的管材、管件公称压力应采用1.6MPa等级;管道连接宜采用承插粘接,也可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时不能采用嵌墙敷设方式)。

管道与金属管件螺纹连接时,应采用注射成型的外螺纹管件。

管道与金属管材管道和附件为法兰连接时,宜采用注射成型带承口法兰外套金属法兰片连接。

管道与给水栓连接部位应采用塑料增强管件、镶嵌金属或耐腐金属管件。

2,5.4PP—R管:

采用公称压力不低于1.OMPa等级的管材和管件。

明敷和非直埋管道官采用热熔连接,与金属管或用水器连接,应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需采用专用的过渡管件或过渡接头)。

直埋、暗敷在墙体及地坪层内的管道应采用热熔连接。

不得采用丝扣、法兰连接。

当管道外径大于等于751时可采用热熔、电熔、法兰连接。

管道在不同温度及使用寿命下允许压力见附录C的表C—5。

2.5.5PVC—C管:

多层建筑可采用S6.3系列,高层建筑可采用S5系列(但高层建筑主管:

管和泵房内不宜采用);室外管道压力不大于1.OMPa时可采用S6.3系列,当大于1.OMPa日寸,应采用S5系列(不同S系列管道的规格见附录D的表D—6)。

管道采用承插粘接。

与其他种类的管材、金属阀门、设备装置的连接,应采用专用嵌螺纹的或带法兰的过渡连接配件。

螺纹连接专用过渡件的管径刁;宜大于63mm;严禁在管子卜套丝扣。

2.5.6PEX管:

管外径小于25mm时,管道与管件宜采用卡箍式连接,大于等于32mm时,宜采用卡套式连接。

管道与其他管道附件、阀门等连接应采用专用的外螺纹卡箍或卡套式连接件。

管道配水点,应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制作的内螺纹配件,且应与墙体固定。

交联聚乙烯(PEX)使用温度与允许工作压力及使用寿命关系见附录E的表E—2。

2.5.7铝塑复合管宜采用卡套式连接。

2.5.8钢塑复合管:

管径不大于10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100mm时宜采用法兰或沟槽式连接;水泵房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

当管道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0MPa时宜采用涂(衬)塑焊接钢管,可锻铸铁衬塑管件,螺纹连接;当管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0MPa但不大于1.6MPa时,宜采用涂(衬)塑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件或球墨铸铁涂(衬)塑管件,法兰连接或沟槽式连接;当管道系统I作压力大于1.6MPa而小于2.5MPa时,应采用涂(衬)塑的无缝钢管和无缝钢管件或铸钢涂(衬)塑管件,采用法兰或沟槽式连接。

钢塑复合管与铜管、塑料管连接及与阀门、给水栓连接时都应采用相匹配的专用过渡接头。

2.5.9薄壁不锈钢管应采用卡压式、卡套式或压缩式等连接方式。

一般不宜和其他材料的管材、管件、附件相接;若相接应采取防电化学腐蚀的措施(如转换接头等)。

对于允许偏差不同的薄壁不锈钢管材、管件不应互换使用。

在引入管、折角进户管件、支管接出处,与阀门、水表、水嘴等连接,应采用螺纹转换接头或法兰连接,严禁在薄壁不锈钢水管上套丝。

嵌墙敷设的管道宜采用覆塑薄壁不锈钢管,管道不得采用卡套式等螺纹连接方式。

2.5.10铜管:

宜采用硬铜管(管径小于等于25mm时可采用半硬铜管)。

嵌墙敷设宜采用覆塑铜管。

一般采用硬钎焊接。

引入管、折角进户管件、支管接出及仪表接口处应采用卡套式或法兰连接;管径小于25mm的明装支管可采用软钎焊接、卡套连接、封压连接。

管系与供水设备连接时宜采用卡套式或法兰连接。

铜管管系的下游不宜使用钢管等金属管。

与钢制设备连接,应采用铜合金配件(如黄铜制品)。

2.5.11热镀锌钢管,应采用热镀锌管件,丝扣连接或沟槽接口。

2.5.12铸铁管:

当管内压力不超过0.75MPa时,宜采用普压给水铸铁管;超过0.75MPa时,应采用高压给水铸铁管。

铸铁管一般应做水泥砂浆衬里。

管道宜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DN≤300mm宜采用推人式梯唇形胶圈接口、DN>300mm宜采用推人式楔形胶圈接口)。

2.5.13管道的配件应采用与管材相应的材料,管道附件的工作压力应与该管道系统的供水压力相一致。

除铸铁管、热镀锌钢管的内螺纹连接件外,其余管道的管件均须与管道配套供应。

2.5.14给水管道上使用的各类阀门的材质,应耐腐蚀和耐压。

根据管径大小和所承受压力的等级及使用温度等要求确定,一般可采用铁壳铜芯、全铜、全不锈钢和全塑阀门。

2.5.15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一般按下列原则选择:

1管径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时宜采用闸阀、蝶阀。

2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截止阀。

3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如水泵吸水管上),宜采用闸板阀。

4水流需双向流动的管段上应采用闸阀、蝶阀,不得使用截止阀。

5安装空间小的部位宜采用蝶阀、球阀。

6在经常启闭的管段上,宜采用截止阀。

7口径较大的水泵出水管上宜采用多功能阀。

2.5.16给水管道上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1居住小区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

2居住小区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

环状管段过长时,宜设置分段阀门。

3从居住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

4入户管、水表前和各分支立管(立管底部、垂直环形管网立管的上、下端部)。

5环状管网的分干管、贯通枝状管网的连接管。

6室内给水管道向住户、公用卫生间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配水支管上配水点在3个及3个以上时应设置。

7水泵的出水管,自灌式水泵的吸水管。

8水箱的进、出水管、泄水管,、

9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塔等)的进水补水管。

10卫生器具(如大、小便器、洗脸盆、淋浴器等)的配水管。

11某些附件,如自动排气阀、泄压阀、水锤消除器、压力表、洒水栓等前、减压阀与倒流防止

器的前后等。

12给水管网的最低处宜没置泄水阀。

2.5.17给水管道上的阀门设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并应设置在易操作和方便检修的场所。

暗设管道的阀门处应留检修门,并保证检修方便和安全;墙槽内支管上的阀门一般不宜设在墙内。

泵房的阀门设置要求见2.7.13条。

2.5.18室外给水管道上的阀门,宜设在阀门井内或阀门套筒内,阀门井详见S502。

2.5.19止回阀一般应按其安装部位、阀前水压、关闭后的密闭性能要求和关闭时引发的水锤大小等因素来选择:

1阀前水压小时,宜选用旋启式、球式和梭式止回阀。

2关闭后的密闭性能要求严密时,宜选用有关闭弹簧的止回阀。

3要求削弱关闭水锤时,宜选用速闭消声止回阀或有阻尼装置的缓闭止回阀。

2.5.20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止回阀:

1引入管。

2密闭的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的进水管。

3水泵的出水管;当直接从管网上吸水时,若有旁通管,该管上应装,,

4进、出水合用一条管道的水箱、水塔的出水支管上。

5管网有反压时,水表后面与阀门之间的管道亡。

6双管淋浴器的冷热水干管或支管上。

注:

装有倒流防止器的管段,不需要再装止回阀。

2.5.21给水管上的止回阀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网最小压力或水箱最低水位时,应能开启。

2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在重力作用下应能自行关闭。

3水流方向自上而下的立管上,不能安装止回阀。

4止回阀的安装见01SSl05。

2.5.22给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时,应设置减压阀;减压阀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用于给水分区的减压阀应采用既减动压又减静压的减压阀。

2阀后压力允许波动时,宜采用比例式减压阀;阀后压力要求稳定时,宜采用可调式减压阀;生

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可调式减压阀。

3减压阀前的水压宜保持稳定,阀前的管道不宜兼作配水管(即该管道亡不宜再接出支管供配水

点用水)。

4选用减压阀时必须选取在汽蚀区以外,避免减压阀出现汽蚀现象。

比例式减压阀的减压比不宜

大于3:

1;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与阀后的最大压差不应大于0.4MPa(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

0,3MPa);可调式减压阀,当公称直径小于等于50mm时,宜采用直接式;公称直径大于50mm时宜采用先导式。

减压阀应根据阀前压力及阀后所需压力和管道所需输送的流量按照制造厂家提供的特性曲线选定阀门直径。

比例式减压阀,应按设计秒流量在减压阀流量——压力特性曲线的有效段内选用。

一般情况下,减压阀的公称直径应与管道管径相同。

减压阀出口端连接的管道其管径不应缩小,且管道直线长度应不小于5倍公称直径。

在设计图纸上应标明减压阀的规格、型号和减压比(或阀前、后的压

力)。

6用于给水分区的减压阀组或供水保证率要求高,停水会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给水管道上设置减压阀时宜由二个减压阀并联安装组成,二个减压阀交替使用,互为备用,但不得设置旁通管。

为在减压阀失效后能及时切换备用阀组和检修,阀组宜设置报警装置。

7减压阀失效时,阀后配水件处的最大压力不应大于配水件的产品标准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否则应调整减压分区或采用减压阀串联使用(当减压阀串联使用时,按其中一个失效情况下,计算阀后最高压力;配水件的试验压力,一般按其工作压力1.5倍计)。

8当单组减压阀不能达到减压要求或会造成减压阀出现汽蚀现象时,应采用串联方式;当减压阀阀前压力大于阀后用水器具的额定工作压力时,宜采用串联方式。

两个减压阀串联时,中间应设长度为3倍公称直径的短管;当不同类型的减压阀串联时,比例式减压阀在前,可调式减压阀在后。

比例式减压阀串联一般不宜多于二级。

当减压阀的阀前压力不大于阀后器具的额定工作压力时,可设旁通管(旁通管上应设阀门)。

当阀后用水点对压力要求严格或者阀后管路流量波动很大,需大小并联以减少噪音时也可采用并联方式。

异径并联只适用于可调式减压阀,副减压阀直径一般宜比主减压阀小两级或两级以上,副减压阀后压力宜比主减压阀的阀后压力高0.02~0.035MPa。

2.5.23减压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减压阀组应设置在不结冻场所,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2减压阀应设置在单向流动的管道上,安装时注意并表明减压阀水流方向,不得装反。

3减压阀前后应设阀门;减压阀前应装过滤器(过滤器宜采用20~60目格网。

网孔口水流总面

积应为管道断面积的1.5~2倍)。

4减压阀前后应装压力表;用于给水分区的减压阀后压力表可为电接点压力表,并配报警装

置。

5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

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水平安装时其阀体上的呼吸孔朝下或朝向侧面,不允许朝上,垂直安装时孔口应置于易观察、检查之方向。

6设置减压阀的地方,应便于管道过滤器的排污和减压阀的拆修,地面宜有排水设施。

7减压阀的管段不应有气堵、气阻等现象,减压阀出口端管道以上升坡度敷设时,在其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

设有减压阀的给水系统的立管顶端应设置自动排气阀。

8需拆卸阀体才能检修的减压阀阀后应设管道伸缩器,一般可用可曲挠橡胶接头。

9减压阀的安装参见01SSl05。

2.5.24因减压阀样本中所示的P1、P2;一般均为静压;当阀门启动后,其阀后动压应按式2.5.24—1计算:

(2.5.24—1)

式中P2‘,——阀后出口的动压力(MPa);

P2——阀后出口的静压力(MPa);

△P——水流通过减压阀的水头损失(MPa),厂家提供。

比例式减压阀可按式2.5.24—2计算:

P2‘==βP2=(β/α)P1(2.5.24—2)

式中P1——阀前进口压力(MPa);

β——阀体动压损失系数,由厂家提供;

α——减压比。

当采用二级串联时,第二级减压阀前的进口压力,应按式2.5.24—3计算:

P3=P2‘+0.01H1—0.001H2(2.5.24—3)

式中P3——第二级减压阀前的进口压力(MPa);

H1——两个减压阀的高差(m);

H2——两个减压阀间管段的水头损失(kPa)。

第二级阀后的动压力再按式2.5.24—1或式2.5.24—2计算。

2.5.25给水加压系统,应根据水泵扬程、管道走向、环境噪音要求等因素,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2.5.26安全阀用于有压容器的保护,阀前不得设置阀门,泄压口应连接管道,将泄压水(汽)引至

安全地点排放。

2.5.27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排气装置:

1间歇式使用的给水管网,其管网末端和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

2给水管网有明显起伏,积聚空气的管段,宜在该段的峰点设自动排气阀或手动阀门排气。

3气压给水装置,当采用自动补气式气压水罐时,其配水管网的最高点应设自动排气阀。

4见2.5.23条7款。

5排气阀的选择与安装参见01SSl05。

2.5.28给水系统的调节水池(箱),装置自动水位控制阀的要求见2.8.13条。

2.5.29当给水管网存在因回流而污染生活用水的可能时(详见2.2.6条),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它必须水平安装,安装地点环境清洁,有足够的维护空间,它的自动泄水阀不得被水和杂物所淹没,一般宜高出地面300mm。

安装处应设排水设施。

自动泄水阀的排水应通过漏水斗排到地面排水沟,不得与排水沟直接联接。

倒流防止器前应设闸阀(蝶阀)、过滤器及可曲挠橡胶接头,其后应设闸阀(蝶阀)。

2.5.30给水管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管道过滤器,并符合下列要求:

1减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温度调节阀等阀件前应设置。

2水加热器的进水管上、换热装置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上宜设置。

3住宅进户水表前、水泵吸水管上宜设置过滤器,进水总表前应设置过滤器。

4过滤器的滤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滤网网孔尺寸应按使用要求确定。

2.5.31水泵的出水管、压力容器及减压阀的前后应设压力表;压力表的选型及安装见01SSl05。

2.5.32下列管段应装设水表:

1小区的引入管。

2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引入管。

3住宅和公寓的进户管。

4综合建筑的不同功能分区(如商场、餐饮等)或不同用户的进入管。

5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的配水管上。

6必须计量的用水设备(如锅炉、水加热器、冷却塔、游泳池、喷水池及中水系统等)的进水管

或补水管上。

7收费标准不同的应分设水表。

2.5.33水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管公称直径不超过50mm时,应采用旋翼式水表,接管公称直径超过50mm时应采用螺翼式

水表。

2通过水表的流量变化幅度很大时应采用复式水表。

3推荐采用—厂式水表。

2.5.34水表直径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内水表一般可按下列要求确定:

1)公共浴室、洗衣房、公共食堂等用水密集型的建筑可按设计秒流量不超过但接近水表的常用流

量值确定水表公称直径。

2)住宅及旅馆等公建可按设计秒流量不超过但接近水表的过载流量来确定水表的公称直径。

2小区引入管水表可按下列要求确定:

)按引入管的设计流量不超过但接近水表常用流量确定水表的公称直径。

2)当消防时,除生活用水量外尚需通过消防流量的水表,应以生活用水的设计流量叠加小区一次消防所需的最大消防流量进行校核,校核流量不应大于水表的过载流量。

3新建住宅的分户水表,其公称直径一般宜采用20mm;当一户有多个卫生间时,应按计算的秒流量选择。

4水表直径宜与接口管径一致,但尚应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由市政管线接入建筑红线的引入管上的水表直径,有些地区由当地有关部门确定)。

2.5.35水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旋翼式水表和垂直螺翼式水表应水平安装;水平螺翼式和容积式水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

平、倾斜或垂直安装;当垂直安装时水流方向必须自下而上。

2水表前后直线管段的最小长度,应符合水表的产品样本的规定;一般可按下列要求确定:

1)螺翼式水表的前端应有8~10倍水表公称直径的直管段;

2)其他类型水表前后,宜有不小于300mm的直管段。

3装设水表的地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便于读数和检修;

2)不被曝晒、不致冻结、不被任何液体及杂质所淹没和不易受碰撞的地方;

3)室外的水表应设在水表井内,见S502;

4)住宅的分户水表宜设置在户外,并相对集中(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智能化水表或IC卡水表)。

一般可用下列万式:

①分层集中设在专用的水表间(箱);

②集中设在设备层,避难层或屋顶水箱间;

③非冰冻地区的多层住宅建筑,可集中设在底层建筑的外墙面,但应有保护措施;

④采用遥控远传水表时,控制箱宜设在一层管理室;

⑤户内水表的安装见01SSl05。

4对于生活、生产、消防合用的给水系统,如只有一条引入管时,应绕水表设旁通管,旁通管管径应与引入管管径相同,但需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

5引入管的水表前后和旁通管上均应设检修闸阀;水表与表后阀门之间应设泄水装置;但住宅中的分户水表,其表后允许不设阀门和泄水装置(其前或后宜设橡胶隔振过滤器)。

6当水表可能发生反转、影响计量和损坏水表时,应在水表后设止回阀。

2.5.36当无法采用水表但又必须对用水进行计量时,应采取其他流量测量仪表,各种有累计水量功能的流量计均可替代水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