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53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docx

宋才发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江苏苏州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100081)

苏州古称“吴”,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吴东、吴门和平江等称谓。

在诸如此类名称中,“姑苏”是最常用和被人熟知的,也最容易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

仿佛古寺的钟声至今仍回荡在苏州城,激起人们对苏州的无限遐想与向往。

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有时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以至于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曾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据史志资料记载,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隶属于周王朝的自命为“勾吴”的诸侯国(即吴国),都城就在现苏州西郊15公里的梅里,故苏州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公元前560年诸樊为吴王,把都城迁至苏州。

苏州正式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阖闾城”,算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伍子胥奉命在原有旧城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建成周长约24公里的“阖闾大城”。

苏州市至今还保存着吴越文化的许多珍贵文物,古城区拥有当年“三横三直一环”的骨干水系;现存的宋代《平江图》与当今航拍的苏州古城图竟如此近似,居然发现当年吴王设计的“亚”字城形还保存完好。

苏州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都城。

苏州是中国最精致的古城,它基本上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逾4200余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有时称“吴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吴州”为“苏州”,因城西南的“姑苏山”而得名。

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被固定作为此地名称。

公元1113年,宋朝改“苏州”为“平江府”。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譬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期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宋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曹雪芹在名著《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今天的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与南通、泰州隔江相望。

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公里,东距上海市区80公里,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城。

古城古迹的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

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

苏州历来具有崇尚文化的传统,历史上曾出过50多名状元,在我国可谓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

1500多名进士,现存的状元府第仍有10座,吴地名贤不胜枚举。

譬如,顾鼎臣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考中状元;张书勋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考中状元;缪彤是清代第12位状元;彭定求是清代第15位状元;归允肃是清代第16位状元;陆肯堂是清代第18位状元;陈初哲是清代第51位状元;石辒玉是清代第61位状元。

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著名的代表人物有: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楚霸王项羽;汉宫皇后绝代美女赵飞燕;唐代诗人陆龟蒙;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及文学家范成大;明代画家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政治家况钟,文学家冯梦龙,建筑家、明故宫设计者蒯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造园大师计成,叠石专家戈裕良,清代帝师翁同和,外交家洪钧;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经学大师章太炎,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现代文学家和作家苏童等。

另外,在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就有近百位。

因而苏州既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是具有“三绝诗书画”的士大夫们所“写”的“地上文章”。

中国的“士”承载着社会道义和良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苏州所积淀的正是与世界其他社会绝对相异的“士大夫文化”,诸如名士风流、忧患意识、超越心绪等,形象地体现了士大夫“依于仁,志于道,逃于禅”的人生轨迹。

苏州的卓越文化魅力,正是导源于士大夫的人格精神。

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古典型园林城市。

苏州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精致儒雅的园林是这个城市的象征。

这里的宅园集建筑、雕刻、雕饰、琴棋书画、陈设布置等等文化艺术于一体,成为“综合艺术的博物馆”。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它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至今苏州城内仍有吴王宫遗址,如建于春秋的由名臣伍子胥规划的水陆盘门,如今是全国唯一保存的水陆并峙的盘门城楼。

吴王阖闾、夫差父子在苏州营造的宫室园林,是苏州最早的皇家花园,相传吴王宫之一的虎丘塔下就是阖闾的墓穴,随葬了无数珍宝和3000把宝剑。

古典园林一般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类。

苏州私家园林最早的记载,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

苏州历代造园兴盛,明清时期已成为我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最开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由于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或厌倦政治,或官场失意、或躲避战乱、或受魏晋之风的影响,学陶渊明“归去来兮”想做隐士的人,纷纷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

这些人尽管有钱,但绝对不是土财主和暴发户,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都是知识界的精英。

他们退隐到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

正因为如此,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有园林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园林仍有69处。

苏州园林是人居环境的经典,甚至与21世纪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旋律相宜。

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园林则是“园言志”、“园言情”。

由此看来,古代的造园者大多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

在造园时建造者借助中国山水花鸟画表达的情趣以及唐诗宋词中描述的意境,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变换无穷、设计精妙的安排,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达到了在园林中游赏即像在品诗,又像在赏画的效果,使苏州园林各具不同的景色绝无雷同。

在久远的年代,苏州园林能使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各自体味到不同的诗情画意和生活哲理。

对于现代人来说,苏州园林就是一幅具有中国韵味的立体山水画。

因而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是具有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宅园合一近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苏州园林之所以与追求庄重严整、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不同,是因为园主大多为士大夫或遭贬谪的,或是退休的官吏,他们既企慕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又离不开城镇优裕的物质条件和文化环境,于是就在住宅边营造由山水、花木、建筑构成的园林,或面临大街或深隐小巷,在高高的粉墙之内,过着“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生活。

苏州古典园林通常都具备可赏、可游、可居的条件,这种建筑形态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工美为一体,反映了我国江南高度的居住文明。

苏州园林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建筑的风格,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科学技术风格和艺术成就,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以至于北京的皇家花园,在很多方面都借鉴甚至仿建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是我国分布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单就苏州古城的园林而言,已有9座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分别是: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

同时昆曲和以虞山派为代表之一的古琴,也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太仓沙溪、苏州木渎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和吴中区西山镇明月湾村),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古村落(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已被列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的录预备清单。

苏州市区内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5处,其中,国家保护25处,省级保护56处,市级保护184处;古城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143处。

其中,国家级保护18处,省级保护34处,市级保护91处。

另外,市区还有控制保护建筑307处,其中古城区有控制保护建筑248处。

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的昆剧,于2001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被人们誉为戏曲艺术瑰宝的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的迷恋程度,达到了如醉如狂的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乎达到“倾城阖户”、“唱者千百”的程度。

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传播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坛200余年。

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

一些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如昆剧《窦娥冤》,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都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为四大名绣之首。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代表作是“双面猫”。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因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而得名。

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年画的形式与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富有装饰性。

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如日本浮世绘就受到了桃花坞年画的影响。

苏州虎丘婚纱位于苏州城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虎丘是苏州专业从事婚纱制造、批发的生产基地。

苏州生产的产品有婚纱、礼服、旗袍、饰品、结婚相册、婚礼百货等上万种各式各样的婚礼产品,苏州婚纱店已扩大到了现在的500多家。

苏州不仅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而且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

作为驰名世界的园林城市,它拥有园林和昆曲双份世界文化遗产,最有资格承办世界遗产大会这一国际盛会。

因而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在苏州举行,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承办的最高级别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也是苏州历史上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全球性的政府间国际会议。

该会议在苏州的成功举办,不仅形成了全世界聚焦苏州的良好机遇,也使苏州园林接受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检阅。

苏州园林是世界遗产中屈指可数的古典园林。

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代表的4个苏州古典园林(英文名称:

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1997年12月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这4个古典园林以极高的评价:

“是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杰作,其艺术、自然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了惊人的美和宁静的和谐。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哈利姆博士考察了苏州园林之后说:

“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5所园林,又被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9)。

世界遗产委员会再次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明正德年间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被贬归隐之居,园主取晋代潘岳《赋闲赋》中“筑室种树,灌园粥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而命名。

王献臣死后其子以园为赌注,一夜输得精光,园主屡有变更,太平天国时属于忠王府。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其中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拙政园以其平淡天真、布局巧妙和建筑精雅的特色见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明代徐时泰东园的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为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它由东西中北四个部分组成,其布局对比强烈,东部建筑密集曲折多变;西部以大假山为主,空间比例尺度精美得体,漫山枫林为中部最好的借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中的冠云、岫云、朵云三峰,为苏州最大的湖石。

建于清代的“网师园”规模较小,为苏州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水池面积约半亩,池子小却显得十分开阔。

东侧建筑较密,采用小空间形式,门楼雕镂极其精美;由厅堂转入主庭园后豁然开朗,园中明暗、收放等方面都采用较强的对比方法,增加了艺术的趣味感。

环秀山庄为江南名园之一,园中假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所作,成为我国“湖石假山”的一颗明珠,使环秀山庄身价百倍。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在现存的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为宋代诗人苏子美所筑。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着池修筑一条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之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糅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

如城西南的石湖风景区湖光山色相辉映,以田园风光著称;景色优美的越王城、天镜阁、行春桥,茶磨坊、余庄范成大祠堂、天湖影视基地、华南虎培育基地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城西的天平山风景区景色独异,清泉、怪石、红枫已成为“天平三绝”。

姑苏城外同样自然风光秀丽,如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拙政园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景点,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留园、狮子林、网师园随后也被评为4A级景点。

园林艺术是苏州市至高无上的优质品牌。

蕴含着丰富而精致的人文精神的古典园林,已成为苏州的文化象征,这些散落在姑苏城中的颗颗明珠,既构成了苏州“园林之城”的美誉,也奠定了“文化苏州”的赫赫地位,更成为苏州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使者。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希望在东方馆中能有一处表现中国园林的景观。

他们专程派人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我国的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推荐了苏州园林。

自1980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口我国造园史上第一座整体庭园——明式庭院明轩后,苏州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计建造苏州园林并获得多项荣誉。

苏州园林成了深受中外友人喜爱的名牌产品。

譬如,已先后为日本池田市承建齐芳亭;为加拿大建造的逸园被授予温哥华国际城市协会特别成果奖;在新加坡承建蕴秀园;为南非制作古典装修构件及成套园林景观模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建成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并建造了独具江南风味的苏州苑。

承建了苏州市政府赠送日本金泽市的金兰亭;在香港承建了九龙寨城公园、雀鸟公园;1996年6月设计承建的美国最具规模的苏州园林寄兴园,在纽约斯坦顿岛植物园内落成使用,1997年被纽约艺术委员会评选为纽约市优秀设计奖。

近30年来,苏州园林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受到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被当地称为“永恒的贵宾”。

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措施,意味着对遗产价值在更大范围上的分享,还意味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感。

苏州古典园林这张苏州的传世“名片”,是勤劳智慧的苏州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丰厚遗存。

这张“名片”不等于永恒,联合国每6年对各个地区的世界遗产轮流监测一次。

盛世造园经过百年的空白,苏州园林作为能够代言中国文化的精湛作品,作为能够展现世界遗产再造的璀璨明珠,今天的人们已经敢于构想也有能力去构筑自己的美好家园。

苏州市人民政府不断强化政府部门职责,促进这项工作逐步达到文物保护管理的一流水平。

1997年4月颁布了《苏州市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园林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苏州园林的保护管理走上了法制轨道。

随后在10年时间内推出了保护苏州园林和古建筑的7部地方法规、4个政府规章和近20个规范性文件。

自1998年起苏州市就逐步按照国际标准,将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作为促进园林永续保护、管理、利用的契机,用科学化、规范化方法来保护古典园林的整体完整性,努力做到“精、细、美”,体现原汁原味风韵的苏州古典园林。

筹建了目前全国唯一的园林专业档案——苏州园林档案馆。

对各大名园进行了精确测绘,探索和形成了一整套对园林保护维修的经验和制度。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官员和专家多次到苏州进行考察,给予“苏州园林的科学保护达到了国际标准”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苏州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园林品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富有成效。

一是针对无价艺术积极保护,抢救恢复了一批小型古典园林,如耦园、五峰园、畅园等,在全国首次将保护古典园林纳入地方法规,对园林古建筑、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养护,加强园林水质的治理,调整充实匾额、对联、家具、陈设等,提高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打破以静态观赏为主的格局,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如虎丘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春节时令花展、牡丹景点,网师园特色夜游及怡园水仙展,狮子林的春节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沧浪亭兰花、菊花展等。

自1996年拙政园举办首届荷花节(全国第十届荷花展)以来,拙政园荷花展年年举办,不断向游人展示精品,恢复了碗莲这一“荷艺绝技”,最盛时达200余种荷花精品,丰富和发展了拙政园的荷花文化。

网师园的古典夜园作为国家旅游节的保留节目,在古色古香的亭台厅堂里向游人演出昆曲、评弹、京剧、水乡舞蹈、江南民乐等江南民族艺术,被人誉为“令人难忘的赏心乐事”。

一批园林分别成为省、市、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

苏州著名的景观虎丘山。

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北部约3.5公里的地方,海拔34.3米,占地面积282.3亩。

它依托着秀美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虎丘山原名“海涌山”,春秋时期这里是吴王的行宫。

公元前550年吴王阖闾患破伤风死后就埋葬于此山,入穴3日后见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该名称迄今已近2500年历史。

“断梁殿”这个省级保护文物是参观虎丘的第一座古建筑,断梁殿建于元代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梁的中间为两根断开的房梁接起来的,可以看到中间的断缝,旧名“双梁殿”。

这座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铁钉,接头处都用木榫,所以年长日久也没有腐烂。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早在1000多年前就说过: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

在虎丘“千人石”正北的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

“虎丘剑池”,据说这四个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

只因年长日久“虎丘”两字逐渐漫漶,由后人按原书风格重新补刻的。

由于补字技艺高超,一般人几乎看不出破绽来。

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

这里所说的“剑池”,就是指崖壁下那个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的墓就建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000把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虎丘山上有一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的石井,故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

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居住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写作《茶经》,并高度评价甘甜可口的虎丘山泉为“天下第五泉”。

虎丘经历代名人在山上的精心营造,呈现出诸多规模宏大日趋完美的亭台楼阁、园榭轩馆。

虎丘山寺宇均沿山而筑,“名冠吴中,甲于江南”。

虎丘山所占面积尽管较小,但优美的景色却能与锦绣名山大川相媲美。

游览虎丘的古人素有“九宜”之说,即春、夏、秋、冬、风、雨、雪、晴、四时皆宜游览。

虎丘山有“前山十八景”、“后山十八石”之称。

头山门、海涌桥、断梁殿是虎丘山的入门三景。

登临虎丘山沿途可见憨憨泉,吴王阖闾试剑所致的试剑石以及真娘墓、千人石、剑池、二仙亭等,每个景点都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亦称“虎丘塔”),该塔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巍巍耸立于天际的虎丘塔,具有中国“比萨斜塔”的盛名。

虎丘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公元609年),初建为木塔,后被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汉乾祐八年(公元955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由于从宋到清末该塔曾多次遭到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实际高度已无法知晓。

该塔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建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