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474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docx

宏观经济政策汇编

一、相关概念

1、什么叫经济?

经济,是指一定范围(国家、区域)内,组织一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活动与关系的系统之总称。

而研究经济问题、探讨经济发展规律、解释经济现象成因的社会科学即称为经济学。

2、什么叫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3、什么叫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不参与商品交换的,不参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4、什么叫市场经济?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5、什么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对商品生产和交换进行计划调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中都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调控模式,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双重功能,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6、什么是宏观经济?

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

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7、什么叫宏观管理?

宏观管理是指组织或机构在本组织或机构范围内进行的,对本组织或者机构内的资源进行调整和改善,以促进组织或机构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

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8、什么是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9、什么叫增加值?

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它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

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按收入法计算,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之和。

10、什么叫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表现形态:

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1、什么是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在我国为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业。

12、什么是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13、什么是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流通部门: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制造业;

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二、世界市场经济模式对比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

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

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

这一模式的特点:

(1)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

(2)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它国家是弱的。

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

一是相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平和秩序。

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

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

其特点是:

(1)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

(2)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3)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导引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

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

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

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

3、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濒临崩溃,然而,日本在战后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与日本所采用的经济模式直接相关。

国家有选择地进行干预,在保证不仅有高的投资效率,而且大投资适当地分配到能导致增长的部门方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

4、福利市场经济模式

该模式是以福利为国家制度特征的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模式,主要存在于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执政的国家,如挪威、瑞典等,尤以瑞典模式最为典型。

它是指以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就业和社会平等为目标、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由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共同奉行的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据统计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经历了14年的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

表现为在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公有制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结构。

在分配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分配为主体的多要素分配并存结构。

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建立和完善了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强市场和强政府的“双强”格局,使国家的经济职能充分有效地行使。

在对外开放上,建立和完善自力主导型的对外开放形态。

6、决定市场经济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分析

第一方面历史条件是,地理、气候、资源数量等物质条件使最有效率的市场经济模式很不相同。

典型例证之一是,高寒地带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几乎都属于“福利国家”类型;在美国形成其“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过程中,由欧洲涌入的移民所形成的自由自耕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移民之所以能大批地变为自由的自耕农,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在这样很长的时期中可耕地相对于人口都非常之多。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具有适于农耕的温带气候,而美国东海岸的地理特征又便于美国输入欧洲的移民。

第二方面历史条件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直到家庭制度)将在极长的时期中影响着一国所采用的市场经济模式。

所有制结构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

如美、德、日等国是以私有制为基本的经济制度,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制度基础上,因此,市场经济的运行也不同。

收入分配方式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

如美、德、日等多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效率为基本准则,对公平关注的相对少一些。

而中国和瑞典等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更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面积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力图兼顾公平与效率。

政府作用的范围和方式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

在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中,虽然政府的作用也很作用,但公共职能的领域比较窄,作用范围比较小。

而德国、日本等国的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的力度就比较大。

社会市场经济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来确保正常的竞争秩序,保障社会经济的顺利运行。

中国是在进行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之后转入市场经济的,其政府的作用和干预的程度都很大。

与德国、日本比也有很大差异。

三、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主要方法有:

一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二是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四、现在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

主要有: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1、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增加财政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内容包括:

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

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积极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

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货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却显得不足的状况,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

一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三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

第三,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

为治理通货紧缩,有必要下调利率,调整利率结构,但同时更应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由于连续7次下调利率,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落在低位线上,其他国家相比利率水平并不十分高,因而如果再继续下调,很可能落入“流动性陷阱”,尤其是它会进一步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

因此,我们应该在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而放开贷款的利率管制,让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来确定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作用,也应逐步通过贴现窗口和中央银行的贷款及公开市场操作来发挥。

第四,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货币投放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

其中主要包括:

一是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和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利用股票发行赚取超额利润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而不宜一律禁止证券机构进入货币市场融资,要重新制定证券机构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规定,使其能够在有效的监管下,进入货币市场融资,发挥其在证券市场的造市作用;二是要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当然其根本措施在于提高其本身素质,但同时也要看到信誉与建立和完善能稳定广大存款人信心的存款保险制度相关,因而要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保险制度,以促进货币的投放;三是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机制,使利润约束与风险约束一样具有严肃性,从而促使加快货币投放的规模和速度。

3、稳健的财政政策

中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

控制财政赤字、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

总之既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基本的财政政策,不是保守的或停滞的财政政策。

所谓保守的财政政策它是重在温室保养与保重,维持旧的状态,不求改革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财政政策,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是同“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相悖的财政政策,而是在坚持“硬道理”,坚持“第一要务”的方向和前提下,解决如何发展和怎样发展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对策措施有:

一是注重投资政策导向调整;

二是注重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三是注重促进科技进步的财政政策的应用;

四是注重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

五是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

4、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就是中性货币、不大起大落的货币政策,政策比较平稳。

目的就是使经济平稳发展,即不过热也不倒退。

目前,中央银行执行的是稳健货币政策,核心内容包括:

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5、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2008年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

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五、2013年我国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

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

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

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

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

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目录

一、相关概念1

1、什么叫经济?

1

2、什么叫计划经济?

1

3、什么叫商品经济?

1

4、什么叫市场经济?

1

5、什么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

6、什么是宏观经济?

1

7、什么叫宏观管理?

2

8、什么是宏观调控?

2

9、什么叫增加值?

2

10、什么叫国内生产总值?

2

11、什么是第一产业?

3

12、什么是第二产业?

3

13、什么是第三产业?

3

二、世界市场经济模式对比4

1、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4

2、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4

3、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4

4、福利市场经济模式5

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5

6、决定市场经济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分析5

三、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6

四、现在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6

1、积极的财政政策7

2、积极的货币政策7

3、稳健的财政政策8

4、稳健的货币政策9

5、适度宽松货币政策9

五、2013年我国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