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346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docx

金融理论与实务练习题

《金融理论与实务》判断题总复习

 1、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Χ)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Χ)

 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Χ)

 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Χ )

 7、“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 √ )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Χ)

 1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         

 1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Χ )

 13、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Χ)

 1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

 15、金融机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是直接信用。

(Χ)

 1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Χ )

 1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Χ )

 1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涉及银行存贷款业务。

( Χ)

 1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

 2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Χ )

 21、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

(Χ)

 22、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Χ)

 23、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24、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2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2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Χ)

 27、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Χ)

 28、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Χ)

 29、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形式。

(Χ)

   30、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

(Χ)

   3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但却是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自此体系建立起来,金本位制度就宣告崩溃了。

( Χ  )

 3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  )

 33、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 )

 34、各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主要凭借的还是行政手段。

( Χ )

 35、在资本充足性管理中,资产回报率(ROA)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等于税后净利润与资产的比值。

(Χ)

 36、在伦敦外汇交易市场上,某日£1=US$1.5902-1.5893,现在A贸易商欲从花旗银行伦敦分行用英镑购入100万美元,应使用1.5902的汇率。

(Χ )

 37、内生变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由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些变量通常不为政策左右,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税率等等。

( Χ )

 38、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 Χ)

 39、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

 40、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 Χ  )

 41、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Χ)

 42、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Χ)

 43、股票行市和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Χ)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Χ)

 45、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

 46、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的分歧在于传导环节不同。

(Χ )

 47、金融工具就是金融资产。

( Χ)

 48、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

 49、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

    50、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

 5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         

   5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Χ )

  5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Χ)

 5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

 5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的。

( Χ )

 5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Χ )

 5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Χ)

 5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Χ)

 5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

 60.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 )

 6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主体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Χ )

 62、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

 6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 )

 6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 )

 65、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Χ)

 6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Χ )

 67、“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

 68、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

 69、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以多元的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 Χ)

 70、银行资本作为负债与其他各种负债并无实质区别。

(Χ )

 71、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 Χ )         

 7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

 73.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Χ )

 74.经济危机期间,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过剩,利率极低。

(√ )

 75.商业银行策源的货币供应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主流部分。

(Χ)

 7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Χ )

 77.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Χ )

 7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涉及银行存贷款业务。

( Χ)

 79.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Χ )

 80.通货膨胀是与纸币紧密联系的货币现象。

( √)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

 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的。

(×)

 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10.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1.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是一种直接信用。

(×)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3.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即使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

(×)

 4.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拥有发行债券的权利。

(×)

 5.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下跌,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外汇汇率下跌时,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

(×)

   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

 7.《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消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6%。

(×)

 8.在影响货币乘数的各项指标中,其中现金比率、定期和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指标,而超额准备比率和定期存款与话期存款之间的比率是中央银行不可以完全控制的。

(×)

 9.国际贸易的短期资本融通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应列在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支项下。

(×)

   10.在经济中如果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就可能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

1、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

(Χ)

2、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经营业务。

(Χ)

3、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Χ)

   4、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之比是确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

   5、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Χ)

   6、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7、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8、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以多元的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Χ)

   9、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Χ)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Χ)

   1、金融体系指一国一定时期的金融机构的总和。

(√)

  2、货币政策诸目标更多地表现为目标间的一致性。

(Χ)

   3、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

(Χ )

   4、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经营业务。

(Χ)

   5、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Χ)

   6、通货膨胀使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人都蒙受损失,无人受惠。

(Χ )

  7、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

   8、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可用金融资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表示。

(√ )

   9、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为: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

(√)

   10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

1、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 )

2、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 )

3、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 √ )

   4、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贯彻执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信用政策,并促进这一政策的全面实施。

               ( √ )

   5、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 )

1、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

2、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 × )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

5、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

( × )

6、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 × )

7、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 )

8、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 )

9、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 √)

10、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 )

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

 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

 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的。

(× )

 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10.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

1.纸币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

 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

 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7.“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1.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2.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 )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5.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

(×)

 6.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

   7.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 )

 8.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

 9.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

 10.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

1.金融构成比率是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率。

(X)

  2.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X)

  3.债券收益率是期待的收益率,股票的收益是固定的收益率。

(X)

  4.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隐蔽型的;改革开放后,则主要是公开型的。

(√)

  5.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 

  6.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X)

  7.欧洲货币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运作的货币。

(√)

  8.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成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X)

  9.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

  10.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仅仅决定于两个因素:

货币供给与保有货币的意愿。

(X)    

  《金融理论与实务》多项选择总复习

1、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ACE)。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是可兑现的银行券  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D、可以兑换黄金  E、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F、法偿能力是有限的

2、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实现(ABD)。

  A、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B、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C、以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 D、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E、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

3、限价政策的主要手段有(ABCDE)。

 A、制定反托拉斯法 B制定“工资——价格”指导线 C、收入指数化D管制和冻结工资与物价E运用税收手段

4、在下列金融机构中,属于全球性金融机构的是( CD   )。

 A、泛美开发银行 B亚洲开发银行C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E、非洲开发银行

5、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ACDE )。

A充当最后贷款人 B代理国库 C全国票据清算中心D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E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6、价格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关系是(ACDE)。

   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B、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C、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D、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E、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7、商业银行经营的方针包括(ACD)。

A盈利性 B社会性 C流动性 D安全性 E合理性

8、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AD)引起的通货膨胀。

   A、工资推动  B、预期推动 C、价格推动  

    D、利润推动  E、财政赤子推动

9、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通过以下(ACDE)途径来实现的。

   A、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B、绕过法律  C、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D、增强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 E、增强金融作用力

10、具有以小搏大特征的证券交易方式是(ACD )。

  A、信用交易  B、现货交易 C、期货交易 D、期权交易  E、垫头交易

11、中央银行的职能表现在(ABD)。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企业的银行 

   D、国家的银行   E、人民的银行

12、价格标准是(CD)。

  A、价值尺度的表现 B、货币的独立职能 C、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D、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E、价值的独立存在

13、在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包括(BC)。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B利息属于信用范畴、C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D利息就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E食利阶层的剥削形式

14、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是(ACDE)。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等价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E、一般价值形式       

16、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ABCDE)。

  A、利润的平均水平 B、资金的供求状况 C、物价变动的幅度 D、国际经济环境  E、政策性因素

17、存款派生时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ABC)。

A、提现率 B、超额准备率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贴现率 E、通货膨胀率

18、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ADE)。

  A、经常项目B、劳务收支项目C、贸易项目 D、平衡项目E、资本项目

19、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过多并超过货币必要量所引起的( CD)经济现象。

 A、生产过剩  B、需求不足  C、货币贬值 

D、物价上涨 E、生产周期性波动

20、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21、在下列各项中,概括了中央银行职能的是(BCD)。

  A、跨国的银行 B、发行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D、国家的银行 E、企业的银行

22、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 ACD )。

   A、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 B、金融制度创新 C、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D、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E、金融组织机构创新

23、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ABDE )。

   A、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 B、银行与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 C、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D、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  E、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

24、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CE )。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 B、利息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 C、利息属于信用范畴

D、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E、利息就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