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313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docx

最新本科产业经济论文

本科产业经济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更多的传统产业开始与之相融合,产业经济出现了新的活力。

下面是我们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一:

西方经济学教学应用探索分析

深化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经济学教学研究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从课堂实验与实验经济学的渊源出发,从课堂实验的设计、步骤、注意问题、应用价值等方面探讨了课堂实验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法

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门学科的方式方法,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力与水平,也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理解、把握与兴趣。

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在学术规范上又偏重于用大量的数学语言来表现经济原理,历来是学生感到头疼的课程之一;加之目前我国仍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知识结构建构,导致学生容易生产疲劳感。

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让学生亲身参与经济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将会改变这种状况,使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经济学课堂实验与实验经济学

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能像在自然科学那样通过严格控制的实验去解释经济现象和揭示经济规律。

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这样写道:

一种发现经济法则的可能的方法就是通过可控制的实验,但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不容易控制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所做的实验。

这种思维惯性以及人的意识的复杂性,使经济学演变为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20世纪中叶,经济学实验才逐渐起步,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经济学家开创了实验经济学的新领域,将实验方法系统地引入经济学研究。

特别是随着2003年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从事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两位学者,实验经济学得到了迅速普及。

实验经济学是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理论或者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测决策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实验经济学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检验理论、发现新的理论、进行制度设计、提高经济学教学的生动性。

前三个方面在理论研究与经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则成为提高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和掌握水平的有效的辅助工具。

二、经济学课堂实验的应用价值

课堂实验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不仅仅是游戏)。

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模拟显示经济过程和经济主体的行为,通过这种模拟来检验经济学的相关假设与结论,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通过参与游戏让学生能够对枯燥的经济学理论有比较直观、深刻的体会和了解;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解释现象,总结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信心,是一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观的教学方法。

实验案例一:

模拟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通过学生参与到某个商品市场的买卖,来了解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供求双方的自发作用是如何促使市场上出现合理的价格水平的。

首先选择18位同学分成买卖双方,各9人,分别坐在教室前面。

另外选出3位同学担任市场工作人员,在实验中核对和登记交易的进行。

每位同学都将获得一张扑克牌,上面的数字代表买卖双方的底价,当然上面的数值不能告诉他人。

每位同学将在课堂上自由讨价还价达成交易,使他们利润最大化。

实验案例二:

模拟一个完全垄断市场,市场上有一个生产者和众多消费者(均由学生扮演),厂商公开报价、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价格决定买与不买;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收益随时调整价格,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制定一个最利于自己的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

实验结束后教师展示、公开相关的实验数据与结果,(最好是图形),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课堂实验中数据的特点,解释这些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这种课堂实验教学方法将经济学原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的应用至少有三方面的价值。

1、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为后续学科学习提供保证。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科建设的质量。

经管类学生大多是文科生,人文知识比较丰富,习惯于感性思维,对定性分析感兴趣;但数学知识相对薄弱,不习惯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定量分析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和拒绝。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讲授的西方经济学内容主要涉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是以纯数理的假设与模型推导来构建学科体系,对于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难免感到枯燥、难懂。

这也是众多经济学教师感到的引导学生入门难的原因之一。

开展经济学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将干巴巴的黑板经济学理论转化成有血有肉的生动的事实,在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保证了经济学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感觉,提高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

经济学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向信息流的局面,而是形成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

由于很多课堂实验是在讲授相关原理之前做的,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课堂实验,并在课堂讨论中自己发现所要学的经济学原理,可以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潜能,在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种智力上的冲击与享受是其他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

3、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

与自然科学实验精确的可控制性与可重复性不同,经济学实验的实验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人,是有限理性的,当学生非理性出牌时必然造成实验结果与经济理论的预测值有很大差异,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因此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自然科学实验相比,经济学实验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要求教师按照实验科学的要求模拟实验环境、确定实验步骤,严格实验监控、防止学生行为异化;一旦学生行为异化导致实验数据与预测值有较大差异时,教师也能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而开展经济学实验对教师来讲,是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大的挑战,能够加深教师本身对经济学理论实质的理解并接触到国外经济学科研的前沿,是个科研和教学双赢的策略。

三、经济学课堂实验的实施步骤

实施课堂实验之前,应该澄清两个认识误区。

第一,不是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可以做实验的。

目前,实验经济学主要应用于市场实验、个人选择实验和博弈论实验三个领域。

第二,实验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补充而非替代,课堂实验的主要职能是一种教学工具,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经济学的课堂实验步骤包括以下五点。

1、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进行的实验。

实验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每学期做23个重要实验。

注意:

限于课时,课堂实验不能太多,应简单明了,争取控制在1课时以内。

2、设计实验步骤、规定实验条件、准备相关道具与材料。

根据实验目的与要求,设计实验步骤、规定实验条件,制定实验说明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

经济学课堂实验不存在人力和物质技术方面的限制,材料和道具不很复杂,通常是卡片、信封、图表以及表格,也可以是扑克牌,作为参加实验者的收益与成本。

条件成熟的话,也可以在配有多台计算机终端的经济学实验室进行。

3、在课堂上实施实验。

首先,教师站在课堂上宣布这节课将进行一个课堂实验,注意一般不告诉学生实验的主题,以保证学生的行为本能;其次,确定参加实验的同学;然后将课堂实验说明发给同学,大声向全班同学朗读,回答同学提问、确保所有同学了解实验细节;最后,进行并密切关注实验。

4、展示相关的实验数据,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去解释这些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到达结论。

借此机会可以向同学传递如何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和步骤,对同学的思维能力是很好的训练。

最后,向学生公布每一个参加实验的同学的收益,随机抽取一位同学。

支付其所获收益的一个百分比以示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整理实验结果。

记录实验数据,作好相关资料的保存工作;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或设计课后作业,帮助消化相关内容;总结实验经验或新的设计和改进,推动教学的发展。

四、经济学课堂实验应注意问题

为了使课堂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应注意以下三点。

1、有明确的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手册。

经济学课堂实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决策环境做极大的简化和对实验条件加以控制,才能在课堂上再现一个可操作的环境,进而促使实验结果更好的与我们设定的预期效果一致。

因此,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必须在参考国内外相应实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经济学经济学教学实际,制定出明确清晰的实验手册。

内容包括实验环境、被试对象的选择与分组、实验流程、数据处理与收益计算等内容。

在这里实验环境的确定、实验步骤的设计、原始数据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制度保证。

2、清晰的实验讲解和严格的实验监控。

实验开始前,教师可将实验说明书发给学生,告之每个参与者(学生)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的情景,确保每个参与者能够明白自身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同时作为主持人,教师应密切关注实验的进行,及时纠正部分学生的违规行为,必要时,聘请其它教师或学生充当实验助手,保证实验沿着正确的路径进行。

3、必要的激励。

课堂实验使用激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被测试个体更努力的思考和学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选择两种激励方式。

一是计算参加实验的同学的收益,随机抽取一位同学,支付其所获收益的一个百分比以示奖励,这是经济激励。

二是可以给予其期末考试成绩加分奖励,即分数奖励。

经验表明,奖励时分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课堂气氛也空前活跃,毕竟挣老师钱的机会不是很多的。

五、尚需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在近一年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中,我们进行了五次三个经济学课堂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持肯定与支持态度。

但也有相当学生反映,由于实验参与人数较少,大多数人被排斥在实验外,仅作为观察者参与实验,影响其积极性。

但如果实行全员实验,既增加实验的控制难度,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学课堂实验中进行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保罗.A.萨缪尔森等,高鸿业等译:

经济学[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高鸿桢: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1).

[3]梁静溪:

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产业经济论文范文二: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在稳健型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1%,投资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较明显的遏制,通货膨胀明显上升但仍处于可调控、可承受的范围,消费增长稳中趋升,外贸出口大幅增长。

总的看来,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是有惊无险,经济避免了一次因投资过热及经济变量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增长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

展望2005年,在双稳健的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将继续有所回落,达到8-8.5%,投资和出口双双将出现明显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水平,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一、2004年宏观经济回顾

(一)2004年宏观经济面临两大不稳定、不健康问题

一是重化工业继续加速增长且出现明显的过热现象,影响经济的平稳协调增长。

2002年中期以来,工业增长明显提速,进入到一个新的加速增长轨道,其主要推动力是重化工业的加速增长,中国工业发展進入到内生性的重化工业化新阶段(这明显区别于改革前以国家主导的重工业优先战略时的重工业增长)。

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前期的10-13%上升到最近两年多来的18%左右的高水平(见图1)。

一批像汽车、电力、钢铁、化工等重化工业进入高增长阶段,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

2004年上半年,重工业增长连创新高,重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长率在2-4月份连续3个月超过20%,1-6月累计增长达19.7%;且上半年重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6.1%,比上年的75.3%又提高了0.6个百分点。

重工业快速扩张导致相关的能源供给和运输均出现了高度紧张,说明重工业开始出现过热现象,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与房地产相关性强的重型工业投资增长过猛、产出增长过快。

一些重化工业产能的过度扩张(其中不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的能耗高、污染大),对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巨大的压力。

二是内需的两个方面即消费与投资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增长态势,而且投资结构和需求结构也存在相当大的扭曲问题。

现阶段,过度依赖于投资的经济增长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投资高增长如果得不到最终需求的积极配合,将容易产生下阶段的产能过剩及投资的低效率;二是重化工业低水平投资扩张将带来严重的资源瓶颈问题,并对下游企业形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三是投资的低效率扩张不仅将造成新的不良资产大量增加,加大金融风险,而且因为无法持续而造成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降低经济增长的宏观效益。

因此,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遏制经济增长中的这些不健康、不稳定性因素,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宏观调控也由此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回顾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投资增速逐季放慢,显现宏观调控的阶段成效。

2004年1-11月份,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9274.32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8.9个和2.1个百分点。

从近几个月的投资运行来看,投资增长的降温有所反复,但总体上逐步回落的趋势已经形成,根据月度增长趋势图分析,投资增长的调整至少将呈现两波调整,第一波调整出现在3-5月,5月投资增幅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随后经过两个月的反弹,8月份又进入第二波调整,9月份的再反弹,原因是前两年基数偏低的作用,剔除基数的影响实际也是回落的,10月份和11月投资增长(分别为26.8%和24.6%)再次回落说明第二波调整将会继续。

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0亿元左右,增长23%左右,低于去年26.7%的增长水平。

2.工业增长前高后低,降温效果明显。

在重化工业化过程显著提速的作用下,上半年工业增长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高,增长17.7%,其中有3个月增幅接近20%。

下半年以后,随着以控制一些重化工业过热和房地产过热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长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回落走势。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911.08亿元,同比增长16.8%,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

我们认为,目前工业增长调整基本到位,从增加值增长来讲,主要是重工业降温明显,6月份以后,重工业已持续5个月回落到18%以下,降到16-17%的正常快速增长水平,相比而言,轻工业增长则一直保持15-16%的增幅,从而导致轻重工业增长差距缩小、结构趋于协调。

而从工业行业的投资增长来讲,一些过热的重化工业投资增长逐季显著回落,初步实现了软着陆。

初步预计,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比去年低0.3个百分点。

3.消费需求稳中趋升。

2004年消费品市场出现了稳步小幅回升趋势,1~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387.60亿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

2004年消费增长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实际消费增长比去年同期明显加快。

1-11月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消费差距有所缩小。

下半年后农村消费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态势,这主要是因为2004年以来受粮食丰收和粮价大幅上升的影响,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从而明显刺激了农村市场的活跃。

三是住房、汽车和电子通信三大消费热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3%左右,实际增长10%左右。

4.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全年贸易略有盈余。

2004年我国外贸增长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超出年初的预计,贸易进出口出现连续第3年超高增长。

即入世以来的贸易爆发性增长的格局继续保持,对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1-1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383.78亿美元,同比增长36.5%。

其中出口5296.06亿美元,进口5087.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7.3%。

二是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外贸进口在下半年明显回落,由此使上半年贸易逆差的形势得以扭转。

1-11月累计贸易顺差208.35亿美元。

三是外资企业主导出口的局面进一步强化,1-11月份,外资企业实现出口额3021.32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57.05%,比2003年全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四是粮食类、原油及成品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进口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对国际的依存度继续明显提高。

我们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5830亿美元和560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36%,贸易顺差230亿美元。

5.收入增长中城镇有所放慢,农村明显加快。

城镇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相对于前几年有所放慢,前3季度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72元,同比增长11.4%,扣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

而一季度实际增长9.8%,上半年实际增长8.7%,呈逐季下降的态势。

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慢相反,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大幅增长,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好水平,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前3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人均2110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

一是得益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1-9月份,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人均958元,增长24.9%。

二是得益于税费负担的明显下降,前3季度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22.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元,下降33%。

6.物价明显上升但仍处于可承受、可调控的范围内。

在我们看来,2004年以来的CPI明显上升,并不表明通货膨胀的压力非常大,主要的问题是投资品的大幅上升(局部行业过度的非均衡扩张所致)对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所造成的显著压力。

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于两方面,一是粮食价格上涨,二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最终消费品价格继续下降,只是降幅有所缩小。

1-11月份累计CPI同比增长4%中,食品类的贡献率超过了80%,扣除粮食合理上涨因素的CPI增长不到1%。

粮食价格以及食品价格的明显上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社会可以承受的。

合理性在于,前期粮食下跌过多,前几年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的过度下跌以及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而主动地减少播种面积,并不是粮食短期或中长期生产能力不足。

粮食的上涨不仅符合预期,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日益失衡的城乡收入差距。

说粮食上涨及食品价格上涨是社会可承受的,主要理由是:

(1)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明显下降,从而使得城乡居民对粮食价格上升可承受力增强。

(2)多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和工资水平的持续快速增长与粮食价格的持续下降形成巨大反差,显示粮食价格的适度上涨并不会恶化居民的支出预期。

7.企业效益继续快速增长,但库存增长有明显加快。

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还有一个特征是,企业效益保持快速增长,即使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后的半年中,企业效益仍然增长较快。

这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此轮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和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有一些垄断因素或短期暴利因素在起作用,如石油行业利润增长具有投机和垄断两方面的原因,钢铁行业是房地产暴利的延伸,这些因素具有不可持续性。

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的库存正逐步加快增长。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10061.7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比上午同期和1季度分别上升10.7个和4.4个百分点,同期应收账款净额为21968.9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和1季度分别上升4.4个和0.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产成品增长最多的是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石油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些都是重化工业部门,1-10月份这几大行业的产成品分别为654.29亿元、286.40亿元、273.28亿元和80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52%、32.88%、67.07%和29.43%。

这些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效益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这在2004年的汽车工业中已有明显表现。

二、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展望2005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宏观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总体继续趋好,但仍面临一些长期结构性矛盾和一些短期问题的约束。

面临的主要短期问题有:

农民收入增长难免会再次出现回落,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消费增长小幅放慢,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等。

因此,我们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将继续有所降温,GDP增长回落到8-8.5%,主要是因为投资增长将会继续放慢以及出口增长将显著降温。

预计全社会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9.5%左右,出口增长15%左右,CPI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左右。

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趋势如下:

1.投资增长:

继续向下调整但仍然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在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投资增长有望实现软着陆,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

加强投资需求调控仍是2005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投资增长趋势如何,关键在于宏观调控力度的准确把握。

首先,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给企业更多的投资自主决策权,使2005年投资增长的总体环境趋于宽松。

其次,2005年投资调控总体上仍将继续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这将保证投资增长在继续降温过程中实现平稳着陆。

一是针对当前投资调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的情况,2005年政府仍将会继续把紧土地和信贷两大闸门,从源头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扩张。

二是过热行业投资将继续大幅回落。

受信贷紧缩政策、实施和完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及自发性需求增长将放慢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将会继续明显放慢,并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相关行业投资继续回落。

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及需求显著降温的作用下,汽车投资将会明显降温。

三是由于国家在加强对过热行业投资的宏观调控的同时,对农业、煤电油运等薄弱和瓶颈部门则采取了各种保的措施,因此,这些部门2005年投资将会继续快速增长。

总之,2005年投资增长率有望回归到适度增长区间,但同时也要注意,近几个月货币信贷投放急剧减少,其对投资增长的滞后影响有可能在2005年上半年显现。

2.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其增幅估计会比2004年略有回落。

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9.5%左右(名义增长率在12%左右)。

在各项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作用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及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我国整体消费稳定增长的局面正在形成,这将使2005年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但是,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深层次问题对消费增长的制约还没有根本缓解的情况下,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可能对2005年消费需求进一步回升产生不利影响。

一是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呈明显下降趋势。

受经济景气回落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受到明显影响,消费者预期指数和信心指数一路下滑,从2003年12月份到2004年7月份两指数已分别下降了4.8个和4.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预期和信心是影响未来消费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这两项指数持续下降预示着2005年消费持续回升的难度较大。

二是就业形势尽管有所好转,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这对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