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065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docx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一课时: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2、中国境内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有:

北京人,山顶洞人。

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1)外貌特征:

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2)使用工具:

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3)用火情况:

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4)生活特点: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第二课时: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答:

大约一万年前,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因此在某些条件适宜的地方人们开始对动植物进行驯化,使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答: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石镰等这些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答:

工艺上的不同。

将打制石器放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

可以多次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4、九千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约旦河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标志人类实现了定居。

定居与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陶器的出现密切相关,反之又促进其发展。

 

5、问题: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7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建筑

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

冬暖夏凉

小麦

(猪)

彩陶

小口尖底瓶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6、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答:

定居生活促使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7、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

旧:

采集狩猎为生;使用打制石器;

新:

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农业)和饲养的家畜(畜牧业)为生;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出现了定居.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第一课时: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和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答:

四大文明古国都处于北温带,均发源于大河流域。

2、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

时间

大河流域

文明标志或制度

古代埃及文明

 公元前5500年

 尼罗河

流域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5500年

 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空中花园

古代印度文明

 公元前4500年

 印度河

恒河流域

 泰姬陵

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文明

 公元前4000年

 黄河长江流域

 长城

分封制

3、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是最早的居民。

苏美尔人最初发明的是图画文字后来演变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城市:

乌尔城,乌鲁克城。

4、尼罗河流域:

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为什么?

答:

因为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首先,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

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2)大约在6000年前,埃及就有了象形文字。

距今5500年前后,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小国;距今5000年前后,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5、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1)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2)亚洲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3)距今4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摩亨佐·达罗城,富人住的房屋和简陋的小屋,这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财产不平等和阶级分化现象。

6、黄河与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结束,我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禹建立夏朝。

7、说说为什么大河流域容易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答: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时: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1、克里特文明(距今4000年前后):

1)自然环境:

克里特岛东部平原适于农耕,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还生产鱼和橄榄油2)地理位置:

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2、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3、中美洲文明:

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年;玛雅文明,距今1100年。

4、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都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课时:

中华文明的曙光

1、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和长江流域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种植粟。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种植水稻。

2、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说明文字的萌芽(雏形)。

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排水系统的平粮台则属于城市聚落(早期的城市)。

3、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不少遗址发现了祭坛、神庙。

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崇拜(宗教)。

4、文字的雏形、阶级的分化、城市的出现和原始宗教的产生都是文明起源的标志。

而龙的信仰则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

 

第二课时: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2、炎帝、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我们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

答:

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我们也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4、炎帝的功绩有: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有:

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5、部落联盟民主推举贤能有才德的人做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第一个通过禅让得到部落首领的是舜。

尧、舜、禹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制。

6、如何评价禅让制?

答:

禅让制是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7、考古发掘和传说故事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答:

考古发掘和传说故事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

8、大禹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

1)、科学创新精神2)、坚持不懈的精神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4)、环保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第一课时:

探究变化的尺子:

时间与纪年

1、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公元纪年法,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2、我们对于时代的划分要以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作为划分的标准,我们还通常把一个较长的时段称为时代,譬如: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考古学上的分期: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类文明史被划分为:

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知识时代;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3、年号纪年法:

中国在西汉武帝以前,历代帝王都是以自己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

至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

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

从明代开始,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直到清代灭亡。

由于年号不变,人们便用年号来代称某个皇帝。

如康熙帝、乾隆帝等。

4、干支纪年法:

如甲午年。

5、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

公元前、公元

公元纪年法

许多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

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

世纪

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是在20世纪40年代。

年代

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时代

一个较长的时段

例:

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

中国王朝纪年

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时首创以年号纪年。

例: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干支

纪年

天干地支依次组合

例:

1894年是甲午年【1893年是什么年】

 

第二课时:

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辨史料的价值

1、文献资料:

是指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它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等其它文字和音像资料。

2、实物资料(文物):

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

4:

、文物指的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5、文物的作用:

1)、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2)、文物还是文献资料的有力佐证和补充。

6、口述资料:

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

它包括:

口头传说和口述历史

7、口头传说有虚构的成分,但它能告诉我们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

口述历史是人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然后记录下来。

具有较大的真实性。

8、说一说实物、文献和口述资料各有怎样不同的意义?

答:

口述资料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实物资料可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还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

所以说:

三种资料对我们认识历史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我们应把口述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结合起来,合理的运用这三种资料,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待历史,才能还历史的本来面貌。

9、如何运用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呢?

答:

一般来说,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使用第一手资料,写文章时尽力查找原始资料;但当第一手资料十分有限而且难度很大时,第二手资料就显得非常宝贵和重要了。

10、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比较表:

历史资料

表现形式

优缺点

文献资料

 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字和音像资料等

 基本反映历史真实情况,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实物资料

 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

 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纠正文献资料记载的错误。

口述资料

 传说、口述历史

 有虚构成份,但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