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699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docx

腺病毒包装注意事项

在293细胞中大量扩增腺病毒

一旦重组病毒已被纯化和鉴定,即可在293细胞中进行大量扩增。

本手册提供了递增培养规模和腺病毒感染周期的基本方法,按这一方法最终得到的病毒量约为3×1011~3×1012。

由于一个细胞中所含的病毒颗粒为1000~10000,因此1L培养细胞可得到约5×1012病毒颗粒。

如果要把病毒用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则必须至少3×108的细胞,这样才能正确分辨出病毒带。

对于蛋白表达,则根据需要可在任何一步扩增步骤中停止,离心沉淀细胞后按照适当的操作方法进行蛋白抽提(根据蛋白类型的不同抽提上清或细胞沉淀)。

为优化时间进程,每个感染周期必须与下一次细胞扩增培养同步。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同步,则必须将病毒冻存,直至下一次细胞培养开始后再融化病毒。

注意每次扩增都将会剩下一些病毒,这些病毒先不必丢弃,以便下一步扩增失败时备用。

每次扩增最好都用最低代的病毒颗粒,这样产生突变型病毒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操作步骤:

1在100mm培养皿或75cm2培养瓶中加入10mlDMEM5%培养5×106293细胞。

2取0.5ul首次扩增的病毒保存液,加入DMEM5%至1ml,混匀,这样稀释得到的MOI值约为5。

3移去培养液,小心加入病毒混合液,切勿破坏细胞单层,十字形慢慢晃动3次,37℃CO2孵箱中培养90分钟。

4加入9mlDMEM5%。

5再培养72小时,这时在10ml溶液中大约有5×109~5×1010个病毒颗粒,进行MOI测定以估计病毒颗粒。

注:

如果此时得到的病毒量已足够,可立即进行病毒滴度测定。

收集细胞,600×g离心5分钟沉淀细胞,去上清后加入最小体积(一般为原始体积的1/10即1ml)病毒保存溶液重悬细胞。

-200C/370C冻融3次,台式离心机上以最大速率离心去除细胞碎片,收集上清,然后进行病毒滴定。

1-20℃/37℃冻融3次。

2转入15ml无菌离心管中,台式离心机上以最大速率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冻存于-20℃或-80℃。

33个175cm2培养瓶中各加入107293细胞进行培养。

4将3ml细胞裂解液上清加入12mlDMEM5%中,混匀。

移去细胞培养液,每瓶小心加入5ml混合液,十字形慢慢晃动混匀3次,370C5%CO2孵箱中培养90分钟。

此时MOI值约为25。

5加入DMEM5%至30ml。

6再培养48~72小时。

此时10ml培养液病毒量约为3×1010~3×1011。

若需要,进行MOI测定以估计病毒滴度。

注:

如果此时病毒量已可以满足实验所需,则可立即进入病毒滴定步骤。

600×g离心5分钟收集细胞,弃上清,加入1/10原始体积的溶液重悬细胞。

-200C/370C冻融3次,台式离心机上以最大速率沉淀细胞碎片,收集上清,进行病毒滴定。

12.移入50ml离心管中,台式离心机上最大速率离心10分钟,取出上清保存。

13.30瓶175cm2培养瓶中每瓶各加入107293细胞。

14.将45ml细胞裂解液上清加入105mlDMEM5%混匀,从培养瓶中移去培养液,加入5ml混合液感染细胞,十字形缓慢晃动3次混匀,370C培养90分钟。

此时MOI值约为25。

15.加入DMEM5%至30ml/瓶。

16.再培养48-72小时,此时约有3×1011~3×1012个病毒。

若需要,进行MOI测定估计病毒滴度。

如果要收集病毒颗粒,先收集被感染细胞,然后重悬在5mlDMEM5%中。

-200C/370C冻融3次,离心沉淀细胞碎片。

此时5mlDMEM5%中3×1011~3×1012个病毒颗粒,浓度为6×1010~6×1011vp/ml。

然后测定病毒滴度,或者用标准的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

在109细胞中扩增病毒可获得大量病毒保存液,而在1010细胞中扩增则有一定技术性。

切勿将扩增后的病毒保存液再用来感染细胞,因这会大大增加RCA产生量。

有时不得不使用纯化空斑以最大可能降低RCA产量。

如果已没有纯化的空斑,那么就不得不重新空斑纯化重组病毒,鉴定克隆后再进行扩增。

如果需要大于扩增4轮后的病毒量,注意请用早期的病毒作为扩增源。

比如,用第2代病毒产生第3代病毒。

如果没有第2代病毒,那么必须用第1代病毒来产生新的第2代病毒。

按这个原则进行扩增可使RCA水平尽可能低。

如果用于表达蛋白,则可以收集细胞后根据蛋白特点选择适当方法抽提蛋白。

细胞沉淀中一般可提取1-5mg蛋白,建议在小规模扩增后先测定感染后抽提蛋白的最佳时间,然后再大量扩增蛋白。

2.5.2转染

具体操作按TransFastTMTransfectionReagent(Promega)的操作手册进行。

转染在24孔细胞板上进行,在转染的前一天,消化HEK-293A细胞,用10%的新生牛血清DMEM(不含抗生素)稀释细胞,使其密度达到2.5×105个细胞/mL,在24孔细胞板上每孔接种1.0mL,5%CO2、37℃饱和湿度下培养;在转染前4h,把24孔细胞板的营养液更换为新的营养液;取出-20℃保存的转染试剂,室温融化并涡漩;在灭菌的玻璃瓶中先加入200µL37℃预热的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或不含血清的DMEM),然后加入1.0µg的DNA,混匀后加入3.0µL的TransFastTMTransfectionReagent(使lipid∶DNA的体积/µL与质量/µg比为1∶1)后立即涡漩,在室温温育TransFastTMTransfectionReagent/DNA混合物l0~15min;从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中取出细胞板,弃去上清;再一次短暂涡漩TransFastTMTransfectionReagent/DNA混合物,把混合物轻轻加入到细胞面上,注意不要直接吹到细胞面上,以免细胞脱落;轻轻混匀,使脂质体/DNA混合物覆盖细胞面,然后立即把细胞板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温育1.0h后,轻轻加入1.0mL37℃预热的完全生长液(或使血清浓度降到2~6%),把细胞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37℃培养7~14d。

2.5.3重组腺病毒的收获与增殖

当转染的细胞出现特征病变(局部细胞变圆、脱落,成网状)或细胞状态不足以维持时,-20℃冻存收获病毒。

冻融后接种长满293A细胞的6孔细胞板,37℃吸附1.0h,每孔加入2.0mL维持液(含2%血清的DMEM),增殖病毒。

线性DNA转染只有在包装成病毒后才能表达GFP,至少也得5d左右

一般短时间病毒可以保存在-20度,但是病毒最好在-80℃保存,特别是纯化之后。

在最佳的缓冲液(10mMTrisHClpH8.0,2mMMgCl2,4%sucrose)病毒会持续1-2年稳定性;病毒不能反复冻融;建议不要在-20℃下长期保存。

病毒在DMEM中用血清保存的方式与纯化颗粒一致,但通常比在缓冲液中更加稳定。

可以在DMEM中用血清在4℃存储病毒一周以上而不需要反复冻融。

病毒在DMEM中可以反复冻融30次以上而滴度不会下降,在经过纯化的病毒的情况下,使用缓冲液存储于-80℃下滴度就会至少下降一个数量级(视保存缓冲液而定)。

缓冲液和精确的PH值对于滴度的保存是很关键的。

最佳的保持稳定性的储存方法建议使用以下缓冲液:

Tris10mM,pH8.0,2mMMgCl2,4%sucrose

一般转染后几天之内可以看到零星、散在的荧光,在转染后5d以后,如果有腺病毒包装,由于其感染周围的细胞,那么会在腺病毒包装的地方看到荧光数增加,聚集成一团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延长,整个视野荧光数会逐渐增多。

转染后荧光数不增加或不明显,这与病毒包装的过程有关。

如果包装很快,那么很快就能看到明显的荧光。

毕竟不同转染条件、不同目的基因,包装速度是不一样的。

如果细胞没有CPE,细胞状态好的话,可以尽可能地将时间延长,一直维持就可以。

有时候第一代都看不到明显的CPE,等细胞不能维持时,冻融再接一代有时就明显了。

刚转染之后也能看到散在的荧光,包装成功是能看到成团的荧光,当然CPE是最确切的证实。

能否包装成功与目的基因也有很大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在腺病毒包装公司,大约有将近10%是不能成功的。

当基因对腺病毒有害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时间长短与你的转染量、转染效率、基因都有关系。

CPE的具体表现为:

细胞变圆、脱落,形成空斑。

有时候第一代很难看到,最后时间长了,与对照细胞差别不大,往往病变难以确定,需要传代一次才会变得明显。

液体变黄是正常的,只要感觉细胞还行就可以。

这个过程一般不需要换液,细胞好可以维持12d都可以。

如果觉得不能维持了,可以换液,因为此时上清的病毒很少(多的话,早就有CPE了)。

即使到后来,也是细胞中的病毒量高。

我的质粒提取方法

重组质粒的小量提取

1.挑取转化DH5a的单个菌落,接种于盛有3.0mL的含50µg/mL(或加倍)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的试管中,37°C220rpm过夜振荡培养(一般12-16h,如果浓度低可适当延长时间);

2.取1.5mL菌液,12000rpm离心30s,沉淀菌体(我一般重复2次,也就是3ml离心在一个EP管;试剂盒提我重复4次,也就是说6ml过一个柱子);(不用担心裂解不开)

3.完全弃去上清后加入300µL4℃预冷的溶液I(50mmol/L葡萄糖;25mmol/LTris-Cl,pH8.0;10mmol/LEDTA)重悬细菌;

4.加入新配制的溶液II300µL(0.2mol/LNaOH;1%SDS),缓慢颠倒离心管数次,将离心管置于冰上;

5.加入225µL用冰预冷的溶液III(5mol/L乙酸钾60mL,冰乙酸11.5mL,水28.5Ml),盖紧管口,将管倒置后温和颠倒至蛋白变性成白色团块,置冰上3~5min;

6.12000rpm离心5min,将上清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7.加入1-2µLRNaseA(10mg/mL),37℃作用30min或延长至60min;

8.加入600µL的酚∶氯仿,颠倒混匀后置室温5min,12000rpm离心5min;

9.取上清到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min;

10.12000rpm离心l0min,弃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一次,干燥,加入30µL双蒸水溶解;

1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转染后48h看不到荧光也算是正常的,但是细胞第7天就死亡肯定是不正常的。

是不是转染量过大,导致脂质体太多,对细胞的毒性太大造成的,或者是细胞状态不好,没有转染的细胞对照是不是好的呢?

1)pacI酶切线性化的体系可以参照一般的酶切体系,我一般是30ul,效果挺好。

可以放大到50ul,但不宜过大,使得酶浓度降低;也不宜过小,以免有些成分抑制酶切。

一般在酶切3h(或者更长)后,取几微升(如3ul)与没有酶切的质粒一起跑电影,一看是否切成了2条带,二看质粒的带型还有没有,如果质粒的带子不见了,全部切成了大片段和小片段2条带,就认为酶切完全,此时可以再延长酶切一段时间。

2)50-70%汇片指的是细胞融合度在50-70%,这些都是凭感觉,时间长了就掌握了。

50-70%指细胞间隙还是比较大的,不知道你用的什么转染试剂,好像没见要求密度这么小的。

3)不同转染试剂的步骤一般都不一样,一般参考说明书就行。

条件允许,可以多转染几个孔,采用不同的细胞稀释度进行转染。

脂质体与DNA的比例一般采用推荐的就可以,当然也可以先用GFP质粒摸索一下。

这是我用的TransFastTMTransfectionReagent(Promega)的步骤:

2.5.2转染

具体操作按Tr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