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98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教师模板.docx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师模板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

?

?

学校6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利用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木碳使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褪色B.石墨电极导电

C.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切割玻璃D.用木炭做燃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木炭使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褪色,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石墨电极导电,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木炭做燃料,是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石蜡熔化和蜡油汽化都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石蜡蒸气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C。

考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答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抓住是否生成了其他新的物质进行判断。

3.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一般不允许接触的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药品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放入试管中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且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故A选项错误;B.用量筒来量取液体时,试剂瓶口必须与量筒紧挨在一起,故B选项错误;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悬空放置,不能与试管相接触,以防污染滴管,故C选项正确;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可与试管内壁相接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4.实验室里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

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

A.②④⑥⑦B.③④⑥⑧C.②④⑥⑧D.①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要量取8mL水需10mL量筒,因为量较少,故用试管进行加热,这样需要试管及试管夹,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选A

考点:

液体的取用及给物质加热

5.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气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浓硫酸稀释会大量放热,会灼伤皮肤,且有腐蚀性,应先用布擦干,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涂少量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此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以防止液体进入眼睛中。

此项正确。

C.在实验室里不可品尝物质的味道。

此项不正确。

D.很多气体有毒,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B项。

考点:

实验室安全规则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能导电B.镁能与氧气反应

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金属性、非金属性、有毒性等.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实验台上,故B正确;C.试管应倾斜,用手握住橡皮塞,故C错误;D胶头滴管要竖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进入试管,防止沾上杂质,污染试剂,故D错误.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B.充入稀有气体做彩灯

C.天然气取暖D.用镁粉做烟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充入稀有气体做彩灯是因为稀有气体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取暖是由于甲烷燃烧放出热量;用镁粉做烟花是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A错误;测溶液的PH时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B错误;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D错误。

故选C。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10.下列有关水的变化,有一种变化不同于其他三种变化的是()

A.水结冰B.水变为水蒸气

C.水中溶解了糖D.水通电分解

【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形式有两种: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B均属于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C是蔗糖溶解在水中,没有生产新物质,也是物理变化。

D中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CO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无色B.无味C.可燃烧D.不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密度、溶解性、溶沸点、硬度、导电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故选C。

考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B.倾倒液体C.蒸发浓缩D.量取液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倾倒液体时应注意:

“一倒、二向、三紧挨”,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两口紧挨,B错误;蒸发时要有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C正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错误。

故选C。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错作

13.以下是中国利用竹子造纸的过程,其中肯定有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A.砍下竹子于水塘浸泡B.加碱液煮料成纸浆

C.将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D.压紧晾干纸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A砍下竹子于水塘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B加碱液煮料成纸浆,物质的成分发生改变为化学变化;C将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D压紧晾干纸膜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故选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过滤C.稀释浓硫酸D.将固体药品装入试管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B选项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C选项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D选项将固体药品装入试管中的操作是正确的。

考点:

基本操作

15.取用氧化铜的仪器是

A.燃烧匙B.滴管C.镊子D.药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氧化铜是固体粉末,故应药匙取用。

考点:

药品的取用

16.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取固体粉末状物质,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所以A正确;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上,试剂瓶与试管应口挨着口,所以BCD都不正确,选A。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

17.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读液体体积C.过滤悬浊液D.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检查气密性,对于这套装置,由于长颈漏斗口也与空气连同,所以应先往长颈漏斗口处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以形成液封,故错误,B、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在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C、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并且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正确,故选D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18.关于玻璃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过滤时:

引流B.测溶液pH时:

蘸取

C.捣碎固体时:

研磨D.加速固体溶解时:

搅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B、测溶液pH时,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C、捣碎固体应该用的是研钵,而不是玻璃棒;D、加速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速溶解。

故选C

考点:

玻璃棒的作用

19.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A.稳定性B.酸性C.可燃性D.吸附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吸附性是物理性质,只是吸收了颜色或者气味,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其他的稳定性,酸性,可燃性均属于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故选D

考点: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制霓虹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B.盐酸用于除铁锈——盐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微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稀有气体制霓虹灯是由于稀有气体在通电的时候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并不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属于碱性氧化物,所以盐酸用于除铁锈——盐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正确,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错误,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呈碱性,错误。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2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检查气密性C.倾倒液体D.熄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错误,B、检查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正确,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桌上,错误,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错误,故选B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22.下列鉴别物质所使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和纯碱——水B.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D.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B正确;软水中加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C正确;酸性、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可用活泼的金属鉴别。

故选D。

考点:

物质的鉴别

23.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易潮解B.浓盐酸易挥发

C.氯化钠易溶解D.碳酸易分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还原性、氧化性、可燃性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挥发性等。

故选D。

考点:

物质的性质

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酒精灯必须改好灯帽存放,A错误;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复燃,B正确;制取并收集氢气时,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过滤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漏斗的下端应仅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D错误。

故选B。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A.铝做导线,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6.实验中,一种仪器与另一种仪器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接触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与试管口

B.检验铵态氮肥进行研磨时,研钵与研杵

C.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D.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与烧杯内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A正确;铵态氮肥进行研磨时研钵与研杵要接触,B错误;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靠在一起,以免把药品倒出,C错误;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与烧杯内壁要紧靠在一起,以免造成液体飞溅,D错误。

故选A。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2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用10mL量筒量取蒸馏水

D.“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A正确;“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B错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需要的溶剂水的质量为42.5g,体积为35ml,应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C错误;“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先将试纸湿润会导致测得的溶液的PH造成误差,D错误。

故选A。

考点:

常见实验操作

2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进行称量,正确;B、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错误;C、将橡胶塞和玻璃导管相连时,玻璃导管要先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错误;D、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纸上,而不应直接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中,错误。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9.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酒精易挥发D.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铁易生锈;生石灰用作干燥剂;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这三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其中的性质都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盛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将药品直接放在左盘上。

砝码放在右盘上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添加液体时,应将滴管伸入试管内,以防液体溅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A正确;氢氧化钠也具有腐蚀性,B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要放在滤纸或玻璃器皿中称量,C错误;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D错误。

故选A。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31.(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_______________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①长颈漏斗②良好

(2)①MnO2(其它合理答案)

②Zn+H2SO4==ZnSO4+H2↑(其它合理答案)③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热使空气膨胀

(3)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H2O(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甲装置根据所学知识知①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证明气球中气体的压强变化不大,故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

根据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二氧化锰;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的液体为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

考点:

气体的制取,NaOH、二氧化碳的性质

32.(4分)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药品的味道

B.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C.用双氧水制氧气后的废液需要回收,然后集中静置、过滤、晾干,获得的二氧化锰固体可供下次实验使用

D.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E.可将废酸液和废碱液互相混合,混合后测其pH约为7,再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F.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G.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管和电源,将试验台物品整理干净[来源:

学+科+网Z+X+X+K]

【答案】BCEG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A错误;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能放回原瓶,而是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D错误;做实验时,为节约药品,没有规定用量时固体只需要盖满容器底部即可,液体药品取1-2ml,F错误。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33.(7分)下表是100g某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其它成分不能提供热量):

总热量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1984kJ

50g

20g

待测

5g

4.6mg

3.3mg

8mg

(1)该食品所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每100g该食品中所含营养成分质量最大的是__。

(2)上表中钠、磷、钙指的是(选填“单质”、“元素”、“离子”);

(3)若该食品中的钙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则100g该食品中,碳酸钙为mg;

(4)假设食物的总热量是由蛋白质、糖类、油脂提供的,单位质量的蛋白质、糖类、油脂完全氧化放热约为:

油脂38kJ/g、蛋白质20kJ/g、糖类15kJ/g。

根据此数据计算,理论上100g该食品中油脂的质量为g。

【答案】

(1)蛋白质、糖类、油脂;蛋白质;

(2)元素;(3)20mg;(4)18g。

【解析】

试题分析:

(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

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有机物指的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均属有机营养素。

由标签可知该食品所含的有机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由标签可知,每100g该食品中所含营养成分质量最大的是蛋白质;

(2)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钙”等指的均是元素;

(3)该100g食品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8mg,由于钙元素全部来自碳酸钙,故碳酸钙的质量=

8mg÷40/100=20mg;

(4)由标签信息可知100g该食品中油脂的质量为【1984kJ-(20kJ/g×50g+15kJ/g×20g)】/38kJ/g=18g。

考点: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34.(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1分)②;(1分)

(2)若只能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该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2分)

(3)小张选用C装置制取某气体,装置B也可以用来制取该气体,比较B、C两装置,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是;(1分)

(4)小杨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改进的是,(1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若用G装置收集并测量制得氧气的体积,需在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选填“a”或“b”)端导管通入,(1分)且需要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1分)

【答案】

(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3)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4)试管内放一小团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b,量筒

【解析】

试题分析:

(2)D属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某气体只能用该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3)B装置中可将固体药品放在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当不需要反应时,将弹簧夹关闭,液体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