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960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docx

创新设计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

题型五 对策措施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措施型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典题试做】 (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础之一。

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

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应对措施:

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答案 环境问题:

(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水用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

应对措施:

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答题模板】措施是针对某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措施类试题有一个答题模板,在复习过程中把握住这个模板,对解答这类试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措施类试题的答题模板如下:

答题步骤

分析思路

具体案例

瞄准设问,

分析原因

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例如: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巨大,对耕地、粮食、水源等污染明显,并最终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危害,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

回答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必须从引起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切入。

我国重金属污染严重,主要是由采矿、废弃物排放、污水灌溉、回收利用不充分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类活动导致的

寻找原因,

对症下药

①侧重于调整人类活动:

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

②治理措施的全面性、综合性:

回答治理措施时,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积极采取措施,减轻重金属的危害,可从法规制度、科技水平、循环利用、河流上下游联动等方面考虑

 

【答题术语】

问题

表 现

措 施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人口所占比重过大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德国鲁尔区资源开发: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相结合

区域

经济

发展

带来

的问

题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开发:

黑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减少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如秸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②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③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湿地;围垦的湿地逐年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优化产业结构,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

问题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实行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解决浙闽山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建小水电站;营造薪炭林;推广使用沼气

制约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旱涝、盐碱、风沙

盐碱地的治理: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防治风沙措施:

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

水污染严重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污水达标排放

地质

灾害

我国是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且危害大

加强监测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

川、滇山地滑坡、泥石流频发

建立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法律体系;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水库

气象

灾害

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

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甚至绝产;可能造成森林火灾 

加强旱灾的监测,以便指导抗旱;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变当地的地理环境,使降水变率减小;修建水库等储水设施缓解旱情;修建引水工程;人工增雨作业;节约用水;改变当地种植的农作物类型,增强抗旱能力

2010年入汛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江南、华南、西南和江淮等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修建防护堤,修建分洪、排水工程,整治河道;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加强公众减灾教育,制定应急预案等

咸潮

受其影响,珠江三角洲等地沿海城市供水频频告急,在咸潮频发的季节,中山、珠海等城市甚至有近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

加强监测,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加强对咸潮的研究、监测与预报;调水以淡压咸;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提分狂练】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下图为太原和石家庄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材料一图中黑色区域)。

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氧化铝产能610万吨,约占全国的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四 铝工业的能源消耗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以电解铝能耗为最。

1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622度,相当于3.2吨标准煤;炼1吨铝综合能耗为9.6吨标准煤。

因此,按9.6吨标准煤/吨铝计算,排放二氧化碳21.8吨、碳5.8吨。

(1)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距离相近,但气候差异较大。

两城市中全年各月气温偏低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黄河金三角区域”苹果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年产苹果700余万吨,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

简述该区域苹果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交通不便,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

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

(4)该区域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大力发展炼铝工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并且会加剧哪类全球性环境问题?

为解决这类环境问题,该区域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材料二看出,太原各月气温较低。

分析材料一可知,太原和石家庄纬度位置相当,海陆位置相差不大,都位于季风区;但二者分居太行山西侧、东侧,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地势高低悬殊是导致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题,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黄河金三角区域”地形相对平坦,位于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充足,有黄河流域的水源进行灌溉,温差较大,故水果品质优良。

第(3)题,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就要求尽量少地向外输煤或不输煤,需要从节约能源、向外输电、煤炭加工、煤炭就地转化、提高科技水平等方面考虑。

第(4)题,大力发展炼铝业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温室效应加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应从政策、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答案 

(1)太原 太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高;石家庄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海拔低。

(2)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而肥沃;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量、热量适中;日照充足,日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黄河及其支流为其提供灌溉水源。

(3)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坑口电站,将电力输往其他地区;在本地建设耗能高的工业。

(4)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发展新能源,利用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 目前,黄河三角洲每年约有1.5万亩“新生”土地,拥有适宜开发但未利用的土地482万亩。

山东决定研究制定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省内外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的市县到飞地经济示范区投资。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图。

(1)目前,黄河三角洲“新生”土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飞出地”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有哪些?

(3)指出图中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建设各种产业聚集区的好处。

(4)图中蓝色经济区优势的产业部门有哪些?

请为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解析 第

(1)题,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是指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其形成原因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

(2)题,黄河三角洲不断新增土地,本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发展“飞地经济”的最主要优势条件;发达地区可为本区提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沿海集聚的格局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交流与协作,获得集聚效益。

第(4)题,仔细读图,不难看出蓝色经济区优势的产业部门主要是与海洋有关的海洋化工、海洋运输、海洋新能源等。

发展措施可从节能降耗、环保、发展高精尖技术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黄河泥沙淤积(流水沉积)。

(2)丰富的土地资源。

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3)沿海分布。

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集聚效益;增强交流与协作。

(4)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临海石油、港口物流等。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等。

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

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

下图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

材料二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强暴雨天气,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最大。

此次暴雨使北京多个区域一片汪洋,导致数十人死亡。

现代城市在暴雨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今天,内涝,就是城市的伤口。

(1)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结合北京等城市的水灾,谈谈如何防治城市内涝。

解析 第

(1)题,“首堵”与首都谐音,城市化身“堵城”,反映出北京城市交通拥挤。

除此之外,市民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也很严重。

(2)题,根据目前北京城市问题,可以采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立体交通网、绿色出行、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倡导适度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3)题,城市化问题有多个方面,而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体现为耕地减少、用地紧张等。

第(4)题,我国是城市型水灾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从城市规划、城市生产生活、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气象、城市防洪工程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原因入手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1)城市交通拥挤。

人口膨胀、住房拥挤、资源紧张、噪声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固体垃圾污染、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

(2)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4)①合理规划,合理选择防洪标准,形成雨、污分流系统;②增加排水设施;③采取各种雨水渗透与雨水蓄滞措施(如修建雨水调节池等);④建设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健全水灾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制订防汛应急预案;⑤增加绿地面积等。

4.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

2014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到313亿千克,位列我国17个粮食主产省首位。

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为继续实现增产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西高东低。

河流自西向东流。

(2)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大力支持。

(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等。

(4)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

5.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多个政权在该省省会建都,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陕北的黄土高原,土地原本贫瘠,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迅速崛起。

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省区的地势特点是什么?

(2)说明我国古代政权在该省省会建都的有利自然条件。

(3)图示区域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说出其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以陕西省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了地势特点、城市区位选择、能源开发等知识。

(1)题,该水系图没有标出等高线,地势特点只能根据河流的分布与流向来推断,该省河流都流向中间,表明中部地势低。

(2)题,该省省会是西安,建都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河流和军事防御等方面分析。

第(3)题,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主要从运输和转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南北高,中间低。

(2)地处平原,地势平坦,便于农耕;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绵延起伏的山脉构成天然屏障。

(3)大力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修建煤炭专运铁路;开展煤炭液化、气化工程;修建输油、输气管道,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