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957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6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docx

精选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

绪论

人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外界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来完成的

我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

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武丁时代就有包括“疾目”的甲骨文卜辞。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有70多种眼科用药的记载。

隋代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多种眼病的病因和病理。

唐代出现了第一部眼科专著《龙树眼论》。

隋、唐以后,针拨内障的手术屡见于史籍。

宋代设立的太医局已将眼科独立。

明代的《原机启微》是一部眼病专著。

明、清时代的《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眼病专著的内容更为丰富。

眼科学基础

眼的组织解剖学视觉器官包括:

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

一、.眼球的构成.

眼球前后径:

24mm眼球向前方平视时,一般突出于外侧眶缘:

12~14mm两眼球突出度相差通常不超过:

2mm

眼球壁的分层外层:

纤维膜

角膜

组织学结构

1.上皮细胞层:

厚约35μm,由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无角化,排列特别整齐,易与其内面的前弹力层分离;

2.前弹力层(Bowman’smembrane):

厚约12μm,为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

3.基质层:

厚约500μm,占角膜厚度的90%,由近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其间有角膜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并有粘蛋白和糖蛋白填充;

4.后弹力层(Descemet’smembrane):

成年人厚约10~12μm;为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

5.内皮细胞层:

厚5μm,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细胞顶部朝向前房,基底面向后弹力层。

角膜厚度中央部约0.5~0.55mm,周边部约1mm。

组织学结构:

1.上皮细胞层:

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membrane):

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

3.基质层:

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membrane):

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

5.内皮细胞层:

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巩膜厚度最薄处眼外肌附着处:

0.3mm最厚处视神经周围:

1.0mm

分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血供--巩膜内血管丛(房水静脉):

表层巩膜巩膜导血管(AVN):

全层

其他结构

角膜缘意义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角膜缘:

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宽约1.5~2.5mm

前房角可看的结构:

Sch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虹膜根部(按顺序)

前房角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Schwalbe线)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小梁网可分为:

葡萄膜部、角巩膜部、近小管组织

中层:

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瞳孔2.5~4mm

内层:

视网膜黄斑(maculalutea):

是视网膜后极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解剖上称

为中心凹

黄斑中心凹foveapapillae:

黄斑中央的小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解剖上称中心小凹。

中心凹反射:

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

视盘opticdisc:

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约1.5mm*1.75mm境界清楚,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圆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称为视盘,也称视乳头opticpapillae

视杯opticcup:

其中央有一小凹陷区,称视杯。

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

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外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内层)

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RPE和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是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处。

生理:

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三级神经元传递:

光感受器、双极细

胞和神经节细胞。

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视杆细胞受损时发生夜盲,

视盘没有光感受器,无视觉功能,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眼球内容物房水前房:

容积约0.2ml后房:

容积约0.06ml

晶状体前面曲率10mm,后面6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晶状体赤道部,直径9mm,中央厚度4mm;

组成:

晶状体囊+晶状体纤维;

(一生中晶状体纤维不断生成并将原先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

玻璃体

屈光介质: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眶7块骨组成:

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4个壁:

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最厚)

骨壁的主要结构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眶上切迹与眶下孔

眼睑眼睑分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结膜结膜组成:

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结膜充血:

睑动脉弓穿过睑板分布于睑结膜、穹窿结膜和距角结膜缘4mm以外的球结膜,充血时称~

睫状充血:

睫状前动脉在角膜缘3~5mm处分出细小的巩膜上支组成角膜缘周围血管网并分布于球结膜,充血时称~

睫状充血和结膜充血的鉴别

泪器:

泪腺+泪道:

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三、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

四、瞳孔光反射路径.

传入路:

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

传出路:

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

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

定义:

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

组成: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视神经分段:

眼内段:

1mm、眶内段:

25mm、管内段:

4~9mm、颅内段:

10mm

眼的生理生化和代谢

泪膜(tearfilm)结构:

1、表面的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形成;2、中间的水液层,主要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3、底部的粘蛋白层,主要由角膜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泪膜的生理作用是:

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角膜的生理功能:

1、角膜是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2、角膜组织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以及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

3、角膜富含感觉神经,系三叉神经的眼支通过睫状后长神经支配,神经末梢在角膜内脱髓鞘,从前弹力层后分支进入上皮细胞层,因此感觉十分敏锐。

4、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5、上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泪膜,内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房水。

6、能量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大部分通过内皮细胞从房水中获取,约10%由泪膜和角膜缘血管供给。

角膜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较快修复且不遗留痕迹,如累及到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则损伤愈合时间将大大延长。

角膜缘处角膜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含有角膜缘干细胞,在角膜上皮的更新和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前弹力层是胚胎期由基质中角膜细胞分泌形成,损伤后不能再生。

角膜基质主要由Ⅰ型胶原纤维(直径24~30nm)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其规则有序排列可使98%的入射光线通透。

通常认为,基质损伤后组织修复形成的胶原纤维,其直径和纤维之间间隙的改变失去原先的交联结构,造成瘢痕。

后弹力层由内皮细胞分泌形成,系Ⅳ型胶原纤维,富于弹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再生。

出生时较薄,随年龄增长变厚。

内皮细胞约100万个,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阻止房水进入细胞外间隙,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以及

主动泵出水分维持角膜相对脱水状态,保持角膜的透明性。

内皮细胞几乎不进行有丝分裂,损伤后主要依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

若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多,则失去代偿功能,将造成角膜水肿和大泡性角膜病变。

简略版:

主要的屈光介质,角膜总屈光力43.25D

生理特点:

1.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2.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3.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4.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中的葡萄糖、泪膜弥散的氧和角膜缘血管循环供应的氧5.上皮细胞氧供来自泪膜,内皮细胞氧供来自房水6.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

角膜透明性的维持:

完整的角膜上皮细胞和泪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束的规则排列,角膜无血管以及“脱水状态”

脉络膜

1、由睫状后短动脉供血,涡静脉回流;

2、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营养;

3、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通透特性使小分子的荧光素易于渗漏,而大分子的吲哚青绿造影剂不易渗漏

晶状体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主要通过无氧糖酵解途径来获取能量;--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相当于约19D的凸透镜

玻璃体1、眼屈光介质的组成部分2、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

视网膜

生化功能:

维生素A的转运和代谢;药物解毒;合成黑色素和细胞外基质;在视网膜外层与脉络膜之间选择性转送营养和代谢物质;对光感受器外节脱落的膜盘进行吞噬消化;起到光感受器活动的色素屏障等环境维持作用

血-视网膜外屏障:

色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可阻止脉络膜血管正常漏出液中大分子物质进入视网膜

三级神经元传递:

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

黄斑区病变时,视力明显下降;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时,视杆细胞受损则发生夜盲;

视盘是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故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视锥细胞含三种色觉感光色素:

视紫蓝质(iodopsin)、视紫质、视青质

视锥细胞中有感受三种波长光——长波(570nm)、中波(540nm)、短波(440nm)的感光色素,即对应为红、绿、蓝三原色

视锥细胞中缺少某一种感光色素,则发生色觉障碍。

眼科检查

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

正像,放大16倍倒像,放大倍数小,可见眼底范围大,具有立体感。

通常不散瞳检查一般散瞳检查

视功能检查(项目、是否可量化)

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

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

视觉电生理检查1.眼电图2.视网膜电图3.视觉诱发电位

可量化的检查:

暗适应、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力visualacuity主要反映黄斑区的视功能,一般以矫正视力为标准

视力计算公式V=d/D(视力=实际看见某视标的距离/正常眼应当能看见该视标的距离)

视野visualfield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反映周边视力

中心视野: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周边视野:

距注视点30°以外的范围为~

病理性视野

向心性视野缩小:

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还有癔病性视野缩小,色视野颠倒、螺旋状视野收缩等现象

偏盲:

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一半缺损称为偏盲

同侧偏盲:

多为视交叉以后的病变所致。

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

部分性同侧偏盲最多见,缺损边缘呈倾斜性,双眼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上象限性同侧偏盲:

颞叶或距状裂下唇的病变下象限性同侧偏盲:

视放射上方纤维束或距状裂上唇病变所引起

黄斑分裂:

同侧偏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者,称为~,见于视交叉后视束的病变

黄斑回避:

偏盲时注视点不受影响者称为~,见于脑皮质疾患。

颞侧偏盲:

视交叉病变所引起扇形视野缺损

扇形尖端位于生理盲点:

中心动脉分支栓塞或缺血性视盘病变扇形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

视路疾患

象限盲:

为视放射的前部损伤鼻侧阶梯:

为青光眼的早期视野缺损暗点

中心暗点:

位于中心注视点,常见于黄斑部病变,球后视神经炎,中毒性、家族性视神经萎缩

弓形暗点:

多为视神经纤维束的损伤,常见于青光眼,有髓神经纤维,视盘先天性缺损,视盘玻璃疣,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环形暗点:

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生理盲点扩大:

见于视盘水肿、视盘缺损、有髓神经纤维、高度近视眼。

色觉--三原色(红、绿、蓝)感觉由视锥细胞的光敏色素决定

暗适应【可量化】:

反映光觉的敏锐度是否正常,可对夜盲症状进行量化评价

立体视觉:

也称深度觉,是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相互远近关系的能力

以双眼单视为基础(双眼单视:

外界物体在双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即视网膜对应点)所成的像,经过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融合,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单一物像,这种功能称)

对比敏感度在明亮对比变化下,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视标的识别能力

眼睑病

一、睑腺炎(麦粒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

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

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

治疗:

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

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治疗】

外睑腺炎:

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与眼睑皮纹相一致,减少瘢痕

内睑腺炎&睑板腺囊肿:

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禁用激素)

二、睑板腺囊肿(霰粒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定义:

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

1眼睑皮下肿块,无疼痛及压痛,无急性炎症征象2相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

3肿块较大,患者眼睑沉重感,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视力下降

4可自行吸收或破溃5继发感染,临床类似内麦粒肿

三、三种睑缘炎临床特点的比较。

鳞屑性

溃疡性

眦部睑缘炎

病因

睑缘皮脂溢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莫-阿双杆菌感染

诱因

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

屈光不正,视疲劳,不良卫生习惯

维生素B2缺乏

临床

表现

睑缘充血潮红,表面有鳞屑,去除鳞屑无溃疡及脓点,睫毛易脱落,可再生

睫毛根部小脓疱,去除痂皮有溃疡,睫毛脱落不能再生,溃疡愈合后瘢痕形成,睫毛乱生

发生于外眦部,痒,异物感,外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肿胀结膜慢性炎症

治疗

NS(生理盐水)或硼酸水清洁

抗生素眼膏

NS或硼酸水清洁,清除毛囊内脓液,眼膏

硫酸锌眼水,口服VB2

 

四、单疱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的临床特点比较。

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N第一支

部位

上下眼睑,下睑多见

头皮,前额,上睑,不越中线

临床表现

丘疹,水疱,眼睑水肿,水疱破溃结痂,脱落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可以复发

前驱症状,神经痛,肿胀,水疱,化脓,溃疡,结痂脱落,遗留瘢痕,皮肤感觉数月恢复

伴发病变

角膜,唇部,鼻前庭

角膜炎,虹膜炎

治疗

结膜囊内滴无环鸟苷眼水,皮肤涂无环鸟苷眼膏

无环鸟苷眼膏,继发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五、睑板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临床特点的比较。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睑板腺癌

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

中老年妇女

好发部位

下睑近内眦部

睑缘皮肤黏膜移行初

上睑

早期

小结节,CAP扩张,色素沉着

呈乳头状瘤样

似睑板腺囊肿

晚期

中央溃疡,边缘潜行向周围组织侵蚀

溃疡,坏死,向周围和皮下,眼球,眼眶发展

形成溃疡或呈菜花状,向眶内扩展

转移

罕见

经淋巴系统转移

经淋巴转移

治疗

手术+放疗

手术为主,辅以放疗

手术

六、睑内翻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原因:

1.先天性:

内眦赘皮,睑板发育不良,鼻梁欠饱满所致

2.痉挛性:

常见于老年人,下睑多见.因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对轮匝肌收缩的限制

3.瘢痕性:

上下睑均可发生.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沙眼常见

临床表现:

1.畏光,流泪,眼睑痉挛2.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3.角膜上皮剥脱

4.继发感染,发展成角膜溃疡→新生血管→视力障碍

七、睑外翻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

1.瘢痕性:

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

2.老年性:

见于下睑,烟碱皮肤,外眦韧带松弛,眼轮匝肌功能减退,因下睑重量而下坠

3.麻痹性:

见于下睑,由面神经麻痹引起

临床表现:

1.泪溢2.结膜暴露在外,失去泪液的湿润,结膜干燥,肥厚,角化

3.睑裂闭合不全,角膜上皮干燥,致暴露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

八、上睑下垂定义:

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u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分类:

先天性和获得性

泪器病

泪器结构和功能

泪液分泌部:

包括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副泪腺是基础分泌腺

泪液排出部:

(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其主要功能是引流泪液入鼻腔。

一、流泪和泪溢的定义。

流泪(tearing):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不能将泪液排出而流出眼睑外

溢泪(epiphora):

泪液分泌正常,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二、泪道阻塞或狭窄病因:

1.眼睑及泪小点位置异常,泪小点不能接触泪湖2.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泪液不能进入泪道

3.泪小管至鼻泪管任何一部分阻塞或狭窄4.鼻阻塞

临床表现:

1.泪溢2.刺激性结膜炎3.下睑,面部湿疹性皮炎4.下睑外翻

三、慢性泪囊炎(内眼手术禁忌症,根治先于其他眼科手术)

病因:

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细菌感染多见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

1.泪溢2.结膜充血,皮肤湿疹3.压迫泪囊区,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4.冲洗泪道,冲洗液自上泪小点返流,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5.并发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四、慢性泪腺炎临床表现:

1.眼眶区胀感,偶有复视2.双上睑肿胀,上睑轻度下垂,睑缘略呈“S”形

3.眶外上缘可触及较硬性肿块,可活动,无压痛4.眼球向内下方移位

治疗:

糖皮质激素1.局部注射:

甲基强的松龙40mg+地塞米松5mg,泪腺区注射2.全身用药:

强的松30~60mg,晨起顿服

泪道冲洗术:

采用钝圆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和阻塞部位,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

2.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3.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

4.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返流,为泪总管或鼻泪管阻塞;

5.冲洗液自上泪小点返流,同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眼表疾病

眼表的临床意义:

结膜,角膜,眼睑,泪器,泪道,泛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泪膜功能①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保证角膜的光滑②湿润及保护角膜和结膜上皮

③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份抑制微生物生长④为角膜提供氧气和所需的营养物质。

维持眼表正常功能的5个因素:

1.正常表型的结膜上皮和眼表上皮2.两种上皮干细胞的解剖和功能正常

3.能产生及维持一层正常且稳定的泪膜4.眼睑的解剖及生理功能正常

5.相关的神经支配及反射功能正常

眼表疾病分类1.损伤造成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2.基质微环境异常导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3.泪膜异常(1.水样液缺乏2.蒸发过强)

干眼病

一、干眼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定义:

泪液质、量、动力学异常;泪膜不稳定+眼部不适症状;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组疾病。

干眼dryeye/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以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病因:

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性激素水平的下降;细胞凋亡;环境因素(烟尘、风沙、空调等);神经营养支配及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

按泪液缺乏成份:

水样液不足型;粘蛋白缺乏型;脂质不足型;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

二、干眼病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干涩、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不适、眼红(疼痛、眼皮重、流泪、畏光)。

症状是诊断干眼的主要指标

体征:

泪河宽度(正常≥0.3mm)角膜改变:

角膜缘干细胞破坏、角膜新生血管角膜表面及泪湖碎屑

睑球粘连结膜:

充血、乳头增生、皱襞眼睑:

睑缘(睑板腺功能异常)

三、干眼病的诊断标准:

自觉症状;1、泪液分泌不足和泪膜稳定性的下降;

2、眼表上皮的损害;

3、泪液渗透压的增高。

有症状者加上后3项中的任何一项阳性,高度怀疑干眼,须进一步检查

四、干眼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

人工泪液;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进泪液分泌药物;性激素

手术:

泪点封闭;颌下腺移植;其他(物理治疗)

结膜病

一、结膜炎conjunctivitis

结膜组织以血管扩张、渗出、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最常见的是微生物感染

结膜炎分类发病快慢:

超急性、急性(<3w)、亚急性、慢性(>3w)

病因:

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不明原因性

形态:

乳头性、滤泡性、膜性/假膜、瘢痕性、肉芽肿性

症状:

异物感,烧灼感,痒,流泪,疼痛,畏光

体征:

1.结膜充血:

特点是表层血管充血,以穹窿部明显,向角膜缘方向充血减轻。

与睫状充血鉴别。

2.结膜分泌物:

可为脓性、粘脓性或浆液性

(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

脓性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

粘稠丝状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

水样或浆液性分泌物)

3.乳头增生:

结膜炎非特异性体征。

上皮增生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见于细菌、衣原体感染等

上睑结膜乳头:

春季结膜炎,结膜对异物刺激反应;下睑结膜乳头:

过敏性结膜炎;直径大于1mm的增生乳头,称巨乳头。

4.滤泡形成:

腺样组织受刺激后的淋巴增殖。

滤泡中央无血管,血管从周边基底部向顶部逐渐消失

鉴别乳头:

上睑板滤泡:

衣原体,病毒,或药物性结膜炎

5.真膜和伪膜:

由脱落的结膜上皮细胞、白细胞、病原体和富含纤维素性的渗出物混合形成。

主要病因:

腺病毒结膜炎

真膜:

是严重炎症反应渗出物在结膜表面凝结而成,累及整个上皮,强行剥除后创面粗糙,易出血(白喉杆菌性结膜炎)

伪膜:

是上皮表面的凝固物,去除后上皮仍保持完整(腺病毒性结膜炎、单疱病毒性结膜炎、春季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

6.球结膜水肿:

血管扩张时的渗出液进入到疏松的球结膜下组织,导致结膜水肿。

常见:

急性过敏性结膜炎,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结膜炎,腺病毒结膜炎

7.结膜下出血:

严重的结膜炎除可出现结膜充血外,还可出现点状或片状的球结膜下出血,色鲜红,量多时呈暗红色(腺病毒,肠道病毒,K-W杆菌)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