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659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

FDI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来华投资的数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国在WTO确定的多边、稳定、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下,享受WTO各成员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便利。

同时,我国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实质性改善,国内法律法规逐步与国际接轨,经济运行的法制化进程加快,国内各产业领域的准入限制减少,市场将多领域、深幅度地对外开放,经济政策更加稳定、透明。

这些因素极大地提升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

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大省之一,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凭借优越的区域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外资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其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FDI的大量涌入和对外贸易尤其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FDI与出口贸易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引擎,共同推动着浙江省的经济发展。

从发展的速度来看,一方面,浙江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利用FDI,九十年代初FDI大量涌入浙江省,2007年实际利用FDI达204.00亿美元,是1993年的19.8倍;另一方面,浙江省出口额从1992年的35.71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282.96亿美元,增长近35.9倍。

但是,2008年以来,在次贷危机向非次贷市场进一步扩散、房地产衰退、股市进入熊市等极端不利的共同因素作用下,美国经济大幅减速,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未能幸免,都已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我国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

浙江是外贸大省,对外贸易对全球经济走势比较‘敏感’。

2008年浙江外贸年增长率19.4%,与2007年的27.1%相比,增幅回落了7.7个百分点。

2008年前10个月,浙江省外贸出口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81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出口1313.45亿美元,增长24.3%。

2008年1-10月实际利用FDI达84.71亿美元,同比增长9.4%。

11月份,浙江省外贸进出口风云突变,遭遇雪崩式下滑,浙江省外贸当月进出口总值143.6亿美元,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18.5%;其中出口110.6亿美元,下降2.5%,环比下降17.8%。

这一组组的数据,让我们不由想到一个问题:

FDI和外贸出口之间有没有关联呢?

有的话,其关联度有多大呢?

目前关于我省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的关系及政策研究的文献和著作不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较详尽的论据,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但是总体来说,相关的研究有些比较零散,或者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够客观全面,政策建议不系统。

鉴于此,本文选择了FDI对浙江出口贸易的作用作为研究的主题,试图通过对浙江利用外资和出口贸易的具体数据的分析,来理解浙江利用外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来观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出口贸易的总量、出口产业结构、出口方式的影响程度如何,来系统地认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

这对于我省制定吸引外资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提升我省出口贸易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资对浙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我省谋求新一轮经济发展、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

1.2.1FDI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研究

国际专家学者对FDI与国际贸易关系理论作了诸多研究论述,本文主要简述几种代表性的理论。

(1)蒙代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理论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在1957年提出了他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

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

他认为,贸易障碍(关税)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关税引致投资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会减少东道国与投资母国之间的贸易总量。

在传统H一0模型框架基础之上,蒙代尔放松了商品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假定,该模型论证了在存在国际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一旦资本的边际产量出现差异,就一定会产生资本的国际流动。

如果直接投资厂商始终沿着特定的轨迹进行跨国界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代替,并能够保持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

以蒙代尔为代表的关于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替代理论有效地解释了二战前各国发生的直接投资现象,特别是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的投资。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完全替代论受到了跨国公司实践的挑战。

投资壁垒的存在以及资本流动所导致的市场结构效应和要素资源配置格局的变化使得替代效应的程度跟蒙代尔模型相距甚远,不会是完全的替代关系。

(2)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创始人雷蒙德·费农(Raymnd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TheProductLifeCycleModel),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纳入一体化分析框架。

费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在产品的“创新”阶段,企业只有选择在国内生产的倾向,在这一阶段,对国外市场的需求主要采取出口贸易的形式;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创新国家的企业需要到与本国消费需求相类似的国家去投资设厂,以降低生产的成本,维护其在该国已占有的市场份额;当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产品的生产或装配业务逐渐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由从原来在创新国家投资设厂转变为从国外进口该产品。

可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对贸易、国外直接投

资与企业增长之间的紧密关系研究的描述,阐述了对外商直接投资替代对外贸易的思想,同时也分析了企业演变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由出口贸易转向直接投资的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垄断优势论和内部化理论的不足,为投资企业进行区位和市场选择提供了一个分析基础。

该理论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

创造性地把时间概念引入到比较分析中,把比较优势研究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流通领域发展到生产领域,较好地解释了某一产品的境外生产最终是怎样替代该产品出口的。

它还揭示了FDI的动因和基础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特殊优势,而且还取决于企业在特定东道国所能获得的区位优势。

(3)小岛清的互补模型

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KiyoshiKoiiman)教授是第一个对蒙代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提出挑战的经济学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小岛清发表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大量论著,小岛清强调了国际分工原则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国际分工既能解释国际贸易,也能解释国际直接投资。

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可以统一在国际分工原则的基础上。

与蒙代尔不同的是,小岛清把传统模型中的劳动和资本要素用劳动和经营资源来替代,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已不再是简单的资本流动,而是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本的总体转移。

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日本的实践经验,小岛清认为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

相应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被东道国所吸收和普及,进而就可以把东道国的潜在的比较优势挖掘出来,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精力创造开发新的技术和比较优势,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比较成本的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此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国际贸易的简单替代,而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关系。

在许多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也可以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

(4)帕特瑞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差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帕特瑞(P.Patrie)的研究表明,由于激发直接投资的动机不同,贸易与投资的关系也不同。

帕特瑞根据投资的不同动机,将国际直接投资划分为三类:

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Market-OrientedFDI),生产导向型直接投资(Production-OrientedFDI),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Trade-FacilitatingFDI)。

帕特瑞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这些源于不同投资动机的直接投资形式中,只有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容易成为贸易的替代,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则一般可以增加投资国和受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高水平的贸易保护壁垒最有可能导致以逃避关税或占领本地市场为目标的直接投资的涌入。

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则会增加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因此得出:

由于激发直接投资的动机不同,贸易与投资的关系也不同,替代贸易的投资仅是直接投资中的部分现象。

(5)理论评述

早期的有关FDI与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是相互独立的,这种传统的孤立地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做法,导致了两者政策在制定时经常顾此失彼。

为适应各国贸易投资形势发展的需要,蒙代尔、费农、小岛清、帕特瑞都把FDI同国际贸易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层面分别阐述了FDI与国际贸易的互相替代的关系,互相补充促进和互相融合的关系,为各国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前所述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蒙代尔的研究是基础,他的替代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关系。

费农的分析是开创性的,使得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成为可能。

小岛清的互补模型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扩大贸易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对蒙代尔和小岛清的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使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关系从总体上日趋完整。

1.2.2国外有关FDI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FDI与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Lipsey和Weiss(1981)、Hufbauer(1994)、Cramham(1996)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战后的资本流动,尤其是FDI的迅速增加,并没有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相反,大量的经验统计显示:

贸易与直接投资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

Lipsey和Weiss(1981)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所设立的子公司的生产和出口行为的研究发现,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的国际贸易更多显示的是正面的积极影响。

其他学者对日本、德国等国的经验验证也得出类似结论。

也有学者深入到公司水平上,分析了FDI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在最终产品上却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Blonigen(2001)深入到产品层次进行了分析,发现贸易和FDI之间既有替代也有互补的关系,而且替代效应的发生不是逐步的,而是短时间急剧变化的。

Goldberg和Klein(1998)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FDI对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进出口的影响。

他们发现资本流动与双边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性。

特别在亚洲国家,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FDI显著地增加了双边进口和出口。

但是,拉美国家与日本之间、拉美国家之间、以及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与FDI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韩国学者Lim和Moon(2001)证明当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投资,而投资是新设立的或者投资产业在母国是夕阳产业时,FDI和贸易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Alguacil和Cuaduous(2002)等人在文献中对墨西哥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墨西哥在1980一1999年进行了改革,成为西方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国之一。

Alguacil(2002)等人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论证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经济学家埃肯等人在对200家墨西哥企业的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

在区位和经营上与跨国公司接近的企业,其出口能力提高较快,外资企业活跃和出口活动有利于降低相邻或相关企业的外商市场进入成本。

1.2.3FDI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内研究现状

龚艳萍、周维(2005)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结构的关系,利用相关数据对FDI和出口总量、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与出口模式结构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FDI与这四个方面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FDI对出口总量以及制成品出口量的促进作用最大,说明FDI改善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谭本艳、孙琴(2008)通过建立包含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进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贸易顺差和外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这5个变量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导致价格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而初级产品进口对改善价格贸易有正效应,但是正效应目前还不显著,FDI对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有显著的正效应。

沈超海(2008)对FDI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初级产品竞争力指数和实际利用FDI变量水平值(对数变量)时间序列协整检验,结果显示:

初级产品竞争力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制造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与FDI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认为FDI的注入,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会有所增强。

张晓辉,周蔚,何东诚(2008)把浙江的FDI分为两个阶段,运用FDI存量作为解释变量。

对FDI与浙江出口贸易的协同性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两个阶段FDI存量与浙江出口贸易的协同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国范围的探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前国内论文只有发表了才是成果,而许多刊物关注于国家整体形势的变化,这也导致了对省级的研究缺乏市场;二是研究的范围越小,所需要挖掘的东西越多,这样难度系数也逐步上升,而且由于省份的情况与国家整体情况存在很多的差异,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不适合。

因此基于浙江省这方面研究的很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作用问题进行研究。

1.3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的采集,除了广泛阅读中外文献资料以外,还充分利用Internet手段,通过访问学校的各类数据库、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的电子图书馆以及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权威统计网站,收集相关的电子出版物和资料。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除了常规的理论分析外,同时紧密结合浙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在定性分析方面:

对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分析。

在定量分析方面:

利用数据,图表等从数量方面进行更为直观的分析,同时并采用单位根检验,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用t检验对所建模型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显著程度进行检验,用DW检验对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用F检验对模型的总体显著性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最终模型,用以反映FDI对浙江出口贸易的作用。

1.4本文的难点与不足

本文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力求做到定性分析全面具体,定量分析资料较新、数据准确、模型合适。

这必将给本文在各种资料尤其是数据资料的搜集方面以及模型的选择方面带来较大的难度。

由于获得数据的来源有限,因此在本文的一些实证分析中,时间跨度不是很长,相对得出的结论也有略微的偏差,外在结果分析中,由于笔者能力的局限,可能不够面面俱到,有待以后进一步加强。

 

2.浙江省FDI和出口贸易的发展

本章在对浙江FDI与出口贸易的总体描述过程中,运用动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分别从总量上和结构上两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以期达到对浙江FDI和出口贸易有个总体的概括和分析。

通过对浙江FDI统计资料的考察,笔者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在总体和结构上,都存在着一定明显的、紧密的关系。

2.1浙江省FDI发展的总体描述

浙江利用FDI起步较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进入90年代后,浙江省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绩显著。

本节主要从FDI总量、FDI方式、FDI的产业结构分布以及FDI来源的国别(或地区)结构四个方面对浙江省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做一个具体介绍。

2.1.1FDI总量

从图2.1可以看出,浙江省利用外商投资大致有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稳定增长阶段,高速增长阶段。

1984年到1990年,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浙江的投资环境还未成熟,所以FDI总量较少。

1991年到2002年期间,浙江省制定了许多吸引外资的政策,利用外资逐年平稳增加,因此,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

2003年到2007年,全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随着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激发了外商到浙江省的投资热情,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上升,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FDI的总量有所下降。

图2.1浙江省FDI变化图

2.1.2FDI方式

从表2.1可以看到,整体上,浙江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的投资额的比例不断下降,分别从2001年的42.86%和4.15%下降到2007年的32.07%和0.51%。

同时,独资企业的从52.94%到67.18%,外商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

表2.1浙江省各年FDI投资额(按投资方式分)单位:

万美元

 

投资总额

合资企业

合作企业

独资企业

2001

221162

94788

42.86%

9180

4.15%

117090

52.94%

2002

316002

123106

38.96%

10515

3.33%

182381

57.72%

2003

544936

213122

39.11%

17236

3.16%

310216

56.93%

2004

668128

238337

35.67%

10398

1.56%

416840

62.39%

2005

772271

234626

30.38%

9637

1.25%

523946

67.84%

2006

888935

303175

34.11%

8506

0.96%

575930

64.79%

2007

1036576

332459

32.07%

5244

0.51%

696393

67.18%

资料来源:

浙江统计信息网(

2.1.3FDI的产业投向

从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引资成效显著,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实际金额平均只占实际FDI的0.6%左右,并且相对来说波动不大(表2.2)。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是最大的,实际金额在2002年达到顶峰,占到实际FDI的86.93%,但从2003年开始已呈现下降趋势,在2007年(1-11月)降为69.3%(表2.2)。

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实际金额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11.89%一直稳步增长到2007年(1-11月)的30%,很明显,第三产业是近年来FDI的投资热点。

  由浙江外经贸厅《2006年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中的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38亿美元、67.1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72.2%和75.5%,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同时其实际金额相对2005年也到了10.6%的增长率,说明其仍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制造业当中,浙江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业、电子业、纺织业、化工业、医药业)是当仁不让的外资重点投资的行业,其中机械业的实际投资金额最大(8.7亿美元),所占比重也最大(9.4%),且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相对05年增长32.9%)。

化工行业的实际投资金额所占比重相对较小(3.5%),并且出现了下降的现象(相对2005年下降14.2%)。

2006年浙江第三产业合同外资47.9亿美元,实际外资1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和33.6%,分别占总数的25.1%和22%,比重分别提高了1.5和3.1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所占的比重最大,占到了实际利用外资的8.5%,且实际投资额也达到了较高的增长率(22.8%)。

另外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迅猛,相对2005年分别增长122.9%和92.9%。

 

表2.2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分产业比重(单位:

%)

 

合同

实际外资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

0.95

79.79

19.26

0.95

79.79

19.26

2001

1.00

86.80

12.20

0.57

84.48

14.95

2002

1.50

81.10

17.40

1.18

86.93

11.89

2003

0.80

84.70

14.50

0.70

86.00

13.30

2004

0.50

83.30

16.10

0.50

86.00

13.50

2005

0.35

76.06

23.59

0.43

80.57

19.00

2006

0.40

74.50

25.10

0.20

77.70

22.00

2007(1-11)

0.80

66.90

32.30

0.70

69.30

30.00

数据来源:

浙江统计年鉴以及浙江外经贸网()

2.1.4FDI来源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在浙江投资。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投资金额所占比例较大的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日本、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香港始终排名第一,且实际投资金额远高于其他国家,但其从2005年开始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日资、韩资都出现持续下降,而来自作为国际避税地的维尔京群岛的FDI却在逐年快速增长(表2.3)。

表2.3浙江FDI来源的国别构成

国别(地区)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总计

1456066

544936

668128

772271

888935

中国香港

824672

201980

408713

303747

389772

中国台湾

55526

38689

35636

30090

26858

日本

61419

41120

54092

49721

37742

新加坡

34223

7813

16221

14417

16540

韩国

33718

16503

16318

17698

13891

英国

20930

10871

12342

9819

8740

法国

20502

8721

9402

9947

12207

意大利

30339

13948

13629

18912

11603

美国

137557

42022

51282

50261

62038

加拿大

25550

5612

7084

6196

5276

澳大利亚

18839

6265

7440

8824

10928

维尔京群岛

211467

60566

68786

103936

143607

数据来源:

浙江统计信息网(

2.2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综合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出口贸易不断跃上新台阶。

浙江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使浙江的国际贸易地位得以快速提升,目前已跻身贸易大省的行列。

并且浙江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发展,这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要实现由贸易大省迈向贸易强省,实现浙江贸易水平升级,就要不断地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政策也需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深化,以达到一个理性的开放度。

2.2.1出口贸易总量的发展概况

图2.2显示的是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