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连城二中罗.docx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连城二中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连城二中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连城二中罗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
必修一专题9
连城二中罗春旺整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
1.(2010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点拨】题眼:
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
”
考点:
冷战时期的苏美历史状况
解析:
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
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排除。
故正确答案选D。
2.(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5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答案】A
【点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0题)雨果曾说:
“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欧盟只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并不是欧洲所有国家的结合体,而且没有俄国的加入故排除B和D项;而且只是出让部分国家主权,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故排除C项。
欧盟不包括俄罗斯,排除D;B、C说法错误,与事实不符;A正确,欧盟的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故A正确。
4.(2008年江苏高考19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答案】B
【点拨】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
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
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
正确选项是B项。
5.(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
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
根据材料反映的1990年世界杯,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
①是在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和④是在1999年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6.(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平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能力。
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在面对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威胁,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影响,加强了联合。
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国家间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错误,应排除,正确答案为A。
7.(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D
【点拨】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
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8.(2009年海南高考21题)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
【答案】A
【点拨】注意题干中的“1950年”“即将……”等信息,当时法、德等六国达成协议,即将成立欧洲煤钢联营(又称“欧洲煤钢共同体”),故A项符合题意。
9.(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内容,重点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实质。
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故D项正确,ABC均错误。
10.(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A
【点拨】本题以政治家的观点作为切入点,通过美国的“冷战”政策考查的是对二战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信息和当时(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频临崩溃的经济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和渗透。
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
11.(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1题)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
“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
”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D.中东战争
【答案】C
【点拨】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
因此排除。
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
12.(2009年广东高考25题)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
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
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答案】C
【点拨】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
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
13.(2008年江苏高考20题)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
“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
“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答案】D
【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1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答案】C
【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
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项为干扰项。
C项正确。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历史分析能力。
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概念“世界多极化”的内涵和外延。
“极”就是可以相互抗衡而又各不相同的几种力量(通常是国家或区域组织,它们同时都是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层面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局面,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出现了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本题题眼为“加强”,A,项为干扰项。
B项“势均力敌”与历史不符。
D项表述错误。
答案是C。
15.(2011年海南高考21题)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答案】C
【点拨】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
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16.(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5题)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答案】D
【点拨】当今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欧盟、日本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7.(2008年广东高考23题)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
“法国万岁!
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答案】B
【点拨】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原子弹研制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力量,从而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有力的冲击,加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故选B符合题意。
18.(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1题)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争霸。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作出强硬态度后,苏联撤回导弹,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建立古巴导弹基地是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发起的进攻行为,但是,撤出古巴导弹,说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以退缩为特征。
C正确。
19.(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
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答案】C
【点拨】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
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
此类型试题要决在于抓住历史阶段特征。
20.(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8题)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答案】C
【点拨】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针对的国家是苏联。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
2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
B.“糟糕的战争!
”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
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
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本题考查的是越南战争,属于中等题。
解题关键是从图片能判断出越南战争是美国的噩梦,故C项正确,A标题范围过大,B没有指明主体美国,D主体法国错误。
22.(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23题)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B
【点拨】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23.(2009年海南高考2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答案】B
【点拨】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4.(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答案】B
【点拨】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文字信息中“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和平共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
万隆会议作为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会议上达成的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这一精神与成立于冷战时期,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的不结盟运动精神是一致的。
25.(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二战时,罗斯福表示:
“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
【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理解,A选项明显错误,美国不可能放弃在欧洲的利益,因为这是它称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B和C与题意不符合。
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2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2题)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对图片的观察、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题干中的时间以及图四中内容容易判断出为“柏林墙”,而根据1989年11月及图五内容推测当为拆除“柏林墙”后道路畅通的景象。
柏林墙的修筑反映了冷战的加剧和美苏两大国的对峙加强,而柏林墙被拆除则推动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重新实现统一。
还是审题看时间,1961年,冷战早已开始,军事冲突没有加剧。
而柏林墙的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应为柏林,题中两个时间分别是柏林墙修建和拆毁的时间,反映的分别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的必然产物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2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1题)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法德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注意关键词“最严重失败”,二战期间的1940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
28.(2011年江苏高考19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答案】A
【点拨】本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了恐怖主义、反恐相关知识点。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毒瘤,它的存在影响了各国安全;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对国际社会真正构成重大冲击、威胁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
分析各选,①④项说法正确,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虽然本·拉登被击毙了,但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第②项全球化的主要障碍应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第③项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是贫穷落后、动荡冲突,仍未消除,故③②项排除。
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④正确。
②从材料中看不去来,③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29.(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美苏冷战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50年代在军事领域美苏的对抗应该是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约与华约的对持;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1947年;抛出马歇尔计划是在1948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是在20世纪60年代。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0.(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A
【点拨】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
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排除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
所以选A。
3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时间限定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对话,2000年6月,两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宣言,并没有缔结和平条约,A错;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92年8月,B错;二战后,美国在韩国存在军事基地,苏联在朝鲜则没有,C错。
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形成了两国长期对峙的格局。
审题看时间,下限在80年代,两极格局还未结束,双方也没有签署和平条约,韩国与中国建交在90年代,苏联在朝鲜没有保持军事力量。
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重在考查朝鲜半岛的发展状况。
二战中,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形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
32.(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5题)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
①对付苏联威胁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B.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