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461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docx

生物技术资料样本

1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命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基因工程:

(DNA体外重组技术)应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一般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示已获得基因产物。

3细胞工程:

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等)

4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适合的条件下,经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

5酶工程:

(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酶制备)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6蛋白质工程:

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的学科基础知识,经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和拼接以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7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展史:

传统生物技术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利用,首先是发酵技术的应用,证明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

在发酵工程的带动下,发酵业和酶制剂业大量涌现。

由于遗传学的建立及其应用,细胞学的理论被运用于细胞工程。

但这些发面的发展不具备高新技术的要素,被称为传统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6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

它阐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揭示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秘密。

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

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能够按照意愿获得所需产品。

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是从传统生物技术中发展而来的。

在传统细胞工程的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实现了基因的改造——现代生物技术。

8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改进农业生产,解决粮食短缺1,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

(1)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

(2)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3)提高粮食品质(4)生物固氮(5)生物农药,生产绿色产品2,发展畜牧业生产

(1)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

(2)培育动物油量品系

(二)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1,开发制造奇特而又贵重的新型药品2,疾病的预防和诊断3,基因治疗4,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三)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四)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五)生物技术的安全及其对伦理道德法律的影响

9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

基因工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

(1)从供体生物的基因组中,分离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2)在体外,将目的基因插入能自我复制的载体中(3)将重组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并进行繁殖(4)选择得到含有充分DNA分子的细胞克隆,并进行大量繁殖,从而使目的基因得到扩增(5)进一步对获得的目的基因进行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表示。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疫苗、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以及在酶制剂工业、食品工业、化学与能源工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10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怎样命名的。

定义:

是一种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精确特意的切割双链DNA分子的核酸内切酶。

命名:

(1)寄的主菌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和种名的前两个字母(小写)斜体的略名,表示酶来源的菌种名称,如大肠杆菌Eco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菌株的类型(3)如果一种特殊的寄主菌株中,具有几个不同的限制修饰体系,则以罗马数字表示该菌株中发现某种酶的先后顺序(4)所有的限制酶除了以上的名称外,前面还冠以系统名称,限制性核算内切酶的系统名称为R,甲基化为M。

11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征:

识别位点的特异性,每种酶都有其特定的DNA识别位点;识别序列的对称性,靶序列一般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的结构,呈回交结构;切割位点的规范性,双链DNA被酶切后分布在两条链上的切割位点旋转对称。

仅需mg+辅助发生作用。

12粘性末端:

因酶切位点在两条DNA单链上不同的酶切后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末端结构,酶切产生的2个粘性末端很同意经过互补碱基的配对而重新连接起来。

平末端:

因酶切位点在两条DNA单链上相同,酶切后形成的平齐的末端结构,这种末端不易重新连接起来。

同裂酶:

能识别和切割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的不同内切酶。

同尾酶:

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一类限制性核算内切酶。

13DNA连接酶的作用特点?

特点:

(1)连接的两条链必须分别具有3端自由羟基和5端磷酸基团,而且只有这两个基因彼此相邻才能进行连接反应

(2)在羟基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是一种耗能过程,因此连接反应必须有能量分子参加,一般有两种能量分子,ATP和NAD+。

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

在平末端DNA片段的末端加尾连接法:

(1)末端核苷酸转移酶能够在平端加一些碱基

(2)平末端DNA加接头连接法

14大肠杆菌DNA聚合酶不同的酶活力特征?

利用价值?

活性特点及应用:

(1)5‘—3’DNA聚合酶活性,以双链DNA为模板,催化单个核苷酸结合到引物的3末端并不断延伸。

用于DNA连接后的大缺口填充

(2)5‘—3’外切酶活性,将双链DNA中游离的5末端逐个切去。

用于制备高比活度的DNA探针3)3‘—5’外切酶活性,将游离的双链或单链DNA的3端降解。

用于DNA的序列分析。

15klenow片段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有何异同?

klenow片段是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全酶经过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后产生的大片段酶分子。

仍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但失去了5‘—3’的外切酶活性。

16为何逆转录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主要用途?

逆转录酶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将mRNA转录为DNA的酶,其产物称为cDNA,实际上也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

(1)有5‘—3’DNA聚合酶活性,能以RNA或D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后者合成很慢

(2)RNA酶活性,能从5‘或3‘方向特异性降解DNA:

R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

用途:

将mRNA转录成cDNA,以制备基因片段。

真核生物具有外显子和内含子,用cDNA法能够去掉内含子,用于用于制备基因片段,而原核生物可直接利用其基因片段。

17举例说明在基因工程中修饰性工具酶用途?

A、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是一类不依赖于DNA模板的DNA聚合酶;该类酶能够在没有模板链存在的情况下,将核苷酸连接到DNA的3‘羟基端,特别是对平末端的双链DNA末端加尾十分有效;最常见的用途是在酶切产生的平末端,以便产生粘性末端。

B、S1核酸酶:

在cDNA的合成过程中,切开其发夹结构;载体构建过程中,切去DNA片段的单链尾巴。

C、碱性磷酸化酶:

在用P标记DNA5‘端前,去掉5’端的P,防止载体自身环化,形成二聚体;用于DNA重组技术中,去掉DNA5‘端的P。

18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作用机理。

内切酶:

类型Ⅰ、Ⅲ:

都有甲基化,依赖于ATP,限制性内切酶活性。

Ⅲ型酶在识别部位进行切割很容易从底物上解离。

Ⅰ型酶是随机切割,识别部位不等于切割部位,能长生不同的末端。

类型Ⅱ的特点:

识别部位不等于切割部位。

(1)在DNA双链特异性识别部位进行切割产生特定的DNA序列。

(2)两个单链部位在DNA分子上不是彼此相正确。

(3)断裂的结果形成的DNA片段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连接酶:

能够催化双链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OH末端与5‘-P末端形成磷酸二脂键,使俩末端相连。

连接方法

(1)用DNA连接酶连接具有互补的粘性末端片段

(2)用T4DNA连接酶将末平端片段连接(3)平末端片段片段加上衔接头或人工合成的连杆使之成为粘性末端后用DNA连接酶连接

19PCR:

一种模拟DNA体内复制过程的体外DNA复制过程,在一个离心管的缓冲液体系中,加入DNA模板,d-NTPs、引物和DNA聚合酶,经过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的不断循环,使目标DNA得到快速大量的复制,需要两条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断和耐热的DNA聚合酶。

启动子:

在基因序列中,标志着转录起始的能够被RNA聚合酶识别的位点(DNA区段),一般位于基因的上游。

终止子:

位于基因的编码序列之外(一般在下游)的一段标志着转录停止的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Ti质粒:

根癌农杆菌核外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约200kb,Ti质粒的结构上可分为毒性区、T-DNA区、结合转移区、复制起始区。

SD序列:

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的一段保守序列,为细菌核糖体有效结合和翻译起始所必须,一般长约3-9bp,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3-11碱基的位置,它与16S核糖体RNA的3端互补,控制翻译的起始。

反义链:

下链或模板链,在基因的DNA双链中,转录时作为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

基因文库:

是指汇集了某一生物基因组DNA全部序列的重组体DNA群体(转化子群)。

具体来说,构建基因文库时,首先将代表某一生物类型的全部DNA片段分别插入到特定载体上,然后将重组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并获得大量的含有重组载体的克隆(一般为单菌落或噬菌斑)。

DNA探针:

经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已知的特定的DNA序列。

载体构建:

用限制性酶切取目的基因,再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开质粒,用连接酶把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起来的过程。

转化:

将普通的质粒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感受态细胞:

经过处理后处于容易接受外源DNA状态的细胞。

多克隆位点:

克隆载体中的一段用于插入外源DNA片段的特定区域,由一系列的紧密相连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组成,而且每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应该在整个载体中是唯一的。

选择标记基因:

在基因工程中的一类用于选择转化细胞(菌)的抗性基因,一般是一些抗生素抗性基因,比如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以及潮霉素等具有抗性的基因,这样,经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抗生素就能够选择得到转化的细胞(菌)。

Cos位点:

λDNA为线状双链DNA分子,在分子两端各有12个碱基的单链互补粘性末端,当其注入到寄主细胞中后,能够迅速经过粘性末端形成双链环状DNA分子,这种经过粘性末端互补结合成的双链区段称为cos位点

601973年DNA体外重组实验的成功。

因此,1973年是基因工程诞生的元年

20上世纪40到70年代初分子生物学领域理论上和技术上有哪些重大突破对于基因工程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创造为基因工程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DNA是遗传物质被证实

(2)DNA双螺旋模型被提出(3)”中心法则”提出技术上的三大创造:

a、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b、DNA连接酶的发现和应用c、载体的发现及其应用。

21酶的单位定义?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个酶单位:

在理想反应条件下(适宜的缓冲液和反应温度,一般为37℃),在50微升反应体系中,1h完全降解1微克DNA所需要的酶量。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DNA的纯度和甲基化程度;甘油的含量;反应体系中的离子强度;反应体系中的PH值;反应的温度条件。

22基因克隆载体:

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具备条件:

具有针对受体细胞的亲缘性和亲和性;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整合位点,复制位点;具有较高的外源DNA装载能力;具有多种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具有适合的筛选标记。

23Ti质粒:

根癌农杆菌核外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约200kb,Ti质粒的结构上可分为毒性区、T-DNA区、结合转移区、复制起始区。

24分离目的基因的途径:

酶切直接分离法,PCR扩增法,化学合成法,构建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分离法

25转化:

经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示的过程。

转染:

如果以病毒为克隆载体,则此过程成为转染。

26克隆子:

摄取外源DNA分子并在其中稳定维持的受体细胞。

转化子:

采用转化方法获得的克隆子。

重组子:

真正得到DNA的克隆子。

27细胞培养技术:

是指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

细胞融合技术:

是指采用自然或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为一个细胞,不经过有性过程而达到杂种细胞的方法。

细胞重组技术:

是指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或其组分,然后将不同来源的细胞器在体外条件下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胞器的一种试验技术。

28融合技术过程:

制备原生质体;诱导细胞融合;筛选杂合细胞

29原生质体的制备:

取材与除菌;酶解;分离;洗涤;鉴定。

融合:

物理法,化学法。

30人工种子?

制备?

人工种子的结构:

人工种皮、人工胚乳、胚状体。

人工种皮:

包裹在人工种皮最外层的胶质化合物薄膜。

人工胚乳:

指人工配置的能够保证胚状体正常发育的营养物质。

胚状体:

是指由组织培养产生的具有胚芽,胚根和类似天然种子胚的结构。

人工种子的制备:

1)胚状体的诱导2)包裹制种3)发芽实验

31巴斯德:

研究了酒精发酵的生理意义,认为发酵是酵母在无氧环境下的呼吸过程。

30具有生产价值的发酵类型:

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32液体深层发酵优点:

液体发酵培养是微生物生长的最适环境;液体中菌体营养物,产物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中进行,便于扩大生产规模,便于控制;液体便于输送,便于机械化生产;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控制;产物易于提取,精制。

33分类:

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分批补料发酵(半连续发酵)。

分批发酵特点:

环境非常稳态,微生物生长的四个时期明显,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不断减少,微生物不断增值;但易染菌,微生物易变异,对产品类型的适应性不广,对设备及附件要求高。

连续发酵特点:

相对稳定,减少灭菌次数,易于过程优化,添加新鲜培养基,克服养分不足所导致的发酵过程提早结束。

补料分批发酵特点:

灭菌要求低,菌种变异退化少,适用范围广。

34发酵工艺控制:

发酵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定期取样进行测量。

直接参数:

温度,压力,搅拌功率,转速,泡沫,发酵液黏度,浊度,PH,离子浓度,溶解氧和基质浓度。

间接参数:

细胞生长速率,产物合成速率,呼吸熵。

首先,对于温度,影响各种酶反应的速率,改变菌体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另外,对于发酵液的黏度,基质和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和传递速率,某些物质的分解和吸收速率等有影响,进而影响发酵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其次,对于PH,影响酶的活性,会阻碍菌体的新陈代谢,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其通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物质的排放,影响培养基中某些组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从未影响微生物对这些产物的利用,PH不同会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还会影响某些霉菌的形态。

第三,溶解氧浓度。

能够经过调节搅拌转速或通气速率来控制。

345发酵过程混入杂菌:

将人类所需的次级代谢产物分解,产量降低,影响经济效益,混入的杂菌与菌种形成竞争关系。

36固液发酵区别:

固体发酵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并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利用一些来源丰富的工农业副产品,但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不便于机械化操作,微生物品种少,生长慢,产品有限。

液体深层发酵优点见上。

37发酵工程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时期?

1)天然发酵阶段2)发酵技术的第一个转折时期——纯培养技术3)第二个转折时期——通气搅拌技术的建立,抗生素发酵开始。

工业化,现代发酵工业的开端。

4)第三转折时期——代谢控制发酵技术,谷氨酸发酵菌的产生。

5)第四个转折时期——基因工程技术

37发酵工程阶段?

菌种的选育(上游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中游)、产品下游加工

38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预处理的目地:

改进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常见酸化、加热、加絮凝剂的方法去除Ca+/Fe+等,加入草酸或草酸钠。

去除杂蛋白质,加入三氯乙酸盐。

去除有色杂质,加入活性炭。

技术:

采用凝聚——絮凝技术凝聚:

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作用降低使胶体体系稳定。

絮凝:

再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形成絮凝团。

物理作用收集液相,产品在液相中。

提取胞内产物先要对细胞进行破碎。

39发酵工程下游中提取和精致?

提取:

沉淀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超滤法。

精致:

层析法,吸附层析,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聚焦层析、疏水层析、亲和层析

40优良产酶菌种的筛选:

繁殖快,产酶量高,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能在较经济的底物上生长良好;产酶性能稳定,菌株不易退化,不易受噬菌体的侵袭;产生的酶容易分离纯化;不是致病菌,是不产生有毒物质和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微生物,确保酶生产和应用的安全。

41理想宿主条件:

所希望的酶占细胞总蛋白量的比例要高;菌体易大规模培养,生长无特殊要求,且能利用廉价的原料,载体与宿主相容,克隆酶基因的载体能在宿主中稳定维持;宿主的蛋白酶尽可能少,产生的外援酶不会被迅速降解;宿主菌对人安全,不分泌毒素。

42酶工程培养基:

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PH

发酵工程:

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产物形成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

43酶的固定化:

酶与不溶性的杂体结合,将酶限制到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

44在生产酶的过程提高酶产量?

1)添加诱导物

(2)添加促进剂(3)控制阻遏物的浓度:

代谢终产物、分解代谢产物

45酶分离纯化的过程。

(1)材料的预处理:

防止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分离细胞器,除去核酸。

(2)细胞的破碎:

机械匀浆法,超声波法,冻融法,渗透压法,酶水解法。

(3)酶的抽提,用稀酸稀碱盐浸泡抽提(4)分离纯化沉淀分离法、层析法、电泳法、离心法

46固定化酶:

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在一定空间里,将酶制成仍具有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其优点是:

(1)能够使反应过程管道化、自动化,产物易从反应液中收回。

(2)酶的稳定性有所改进(3)酶的作用效率提高。

47设计酶反应器要遵循的原则。

总体要求:

通用、简单、易操作、损耗低。

(1)根据所有酶和底物的酶促反映及温度、压强、PH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而设计。

(2)根据酶反应中流体、流动状态以及导热特性选择设计酶反应器。

(3)根据生产规模、生产量和工艺流程设计。

(4)在综合考虑酶生产流程的辅助过程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的基础上力争使整个实行经济、社会、时间、空间最优化。

48如何选择一类酶反应器

(1)根据固定化酶的形状来进行选择

(2)根据底物的物理性状来进行选择(3)根据酶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来进行选择。

(4)根据酶的稳定性来进行选择(5)根据操作要求以及反应器的费用来进行选择

49DNA的凝胶电泳检测原理:

以琼脂糖为支持物,在适当条件下对带电生物大分子进行电泳的技术,主要用于DNA分子的分离纯化鉴定,DNA在其带电点的平pH溶液中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DNA分子的分子质量差别,电泳后不同大小的DNA分子呈现出迁移位置的差异,把已知分子质量的DNA与待测DNA同时电泳,比较两者在凝胶板上所呈现出的区带,就能够鉴定出分子的大小。

49列举发酵工程的应用范畴。

(1)微生物菌体的发酵,以微生物菌体细胞为产品(酵母、菌体蛋白、疫苗)

(2)微生物发酵(微生物种类多,产酶多,成本低)(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产量最多)(4)微生物的转化发酵(利用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把一种化合物转化成结构相关的更具有价值的化合物的生化反应。

如抗生素的生物转换)(5)现代生物技术中生物细胞的发酵(6)微生物处理废水以及其它发面的发酵。

50作物转基因育种有哪些优势?

A、扩大了作物育种的基因库:

转基因育种打破了常规育种的物种界限,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有用基因都能够导入作物培育成具有某些特殊形状的新型作物品种b、提高了作物育种的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单一性状改良c、减轻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能够减少化学杀虫剂对棉衣及天敌的伤害,大幅度降低用于购买农药和虫害防治的费用。

另外,农用化肥的利用率将极大的提高,这对于有效减少农田土壤中的化肥污染具有积极意义d、拓宽了作物生产的范围,转基因作物提供的农产品范围得到了极大地拓宽,各种有价值的蛋白产品都能够利用职务反应器进行高效生产。

另外,转基因作物还能够用来生产各种工业原料,比如纤维素、海藻糖和可降解塑料等

51植物转基因有哪些方法技术?

其各自的原理是什么?

A、农杆菌介导法:

中间表示载体构建好以后,将它转移到还有经改造过的Ti质粒的农杆菌中,实现转化植物细胞的功能,称为工程农杆菌。

经过农杆菌植物受体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使农杆菌对植物发生感染,并将带有外源基因的T-DNA片断转入到被感染的受体细胞,从而获得转化体,在经过适当的筛选方法选出转化体,进而将其培养成转化植物。

B、基因枪法:

利用火药爆炸、高压放电或高压气体做驱动力,将载有外源DNA的金粉等金属微粒加速,射入受体细胞或组织,从而达到将外源DNA分子导入细胞中的目的。

C、花粉管通道法:

授粉后,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渗入,经过株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者早期胚胎细胞D、其它方法:

聚乙二醇法:

PEG是一种选择性化学渗透剂,能够使细胞膜之间或使DNA与膜形成分子桥,促使相互间接触和粘连,并可经过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电荷,引起细胞膜透性变化,从而促进外源大分子进入原生质体。

显微注射法:

利用显微注射仪将外源DNA直接注入受体细胞,并使其成活、增值而发成为转基因个体。

激光介导法、脂质体介导法。

52PCR反应原理?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

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