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359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鸳鸯坝—金汤110kV(江嘴至关口段)送电线路改造工程

 

放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方案)

 

绵阳启明星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三月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编写:

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七、工期及停电计划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1.1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从鸳鸯坝~金汤110kV线路27#直线塔下方新建转角塔起,至鸳鸯坝~金汤110kV线路46#转角塔后方新建转角塔止,改造线路全长9.868千米的110千伏单回线路本体设计(导线标称截面1×150mm²),拆除原线28#至46#杆塔约10km。

(2)对本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电信线路保护设计

(3)辅助设施只在本工程中列入所需费用。

1.2铁塔使用情况一览表

本工程共使用6种杆塔型式,计20基。

其中单回直线杆塔2基,单回转角杆塔16基。

各塔型使用数量见下表:

序号

用途

塔型

呼称高(m)

基数(基)

小计(基)

1

单回路

直线塔

1B—ZM1—18

18

2

2

1B—ZM1—24

24

1

1

1B—ZM2—30

30

1

1

2

单回路

转角塔

1B—J1—18

18

4

4

1B—J1—24

24

1

1

1B—J3—18

18

1

1

1B—J4—18

18

2

2

1B—J4—24

24

1

1

YJ511—18

18

4

4

JK511—18

18

1

1

JK511—21

21

1

1

JK512—18

18

1

1

3

合计

20

1.3、工程技术特性

线路名称

鸳鸯坝~金汤110kV线路﹙江嘴至关口段﹚送电线路改造工程

线路起止点

起于110kV线路27#直线塔下方新建转角塔,止于鸳鸯坝~金汤110kV线路46#转角塔后方新建转角塔

电压等级

110kV

线路长度

9.868km

曲折系数

1.40

转角次数

16次

平均耐张段长度

623m

杆塔总量

20基

平均档距

550m

基础型式

人工挖孔桩基础、

掏挖基础

杆塔型式

自立式铁塔

换位情况

导线、地线均不换位

海拔高程

1550~2260m

导线型号

LGJ-150/20

最大使用应力

17719(N)

地线型号

GJ-35

最大使用应力

15733(N)

主要气象条件

最大风速25m/s,最大覆冰5mm

绝缘子型号

导线悬垂、耐张、跳线串采用U70BP型玻璃绝缘子;

地震烈度

Ⅷ度

年平均雷电日

60天

沿线地形

山地:

高山:

峻岭=11%:

67%:

22%

沿线地质

普通土:

岩石:

松砂石=8%:

44%:

48%

汽车运距

10km

平均人力运距

3km

2、线路路径

2.1线路路径

路径选择主要受原线路相对位置、地形条件、修水电站的大面积爆破区的影响,线路路径唯一。

线路从原鸳鸯坝~金汤110kV线路27#直线塔下方约34m处立一基转角塔,左转大角沿山脊走线,在火地右转,经麦崩、高悟、初咱后,在粑丫河坝跨大渡河后终于原鸳鸯坝~金汤110kV线路46#转角塔后方的新建转角塔。

线路全长约9.868km,路径曲折系数1.4。

改造线路建成后将拆除原鸳鸯坝~金汤110kV线路28#至46#杆塔约10km。

路径方案详见《线路路径图》,图号:

HY-S1006S-D0101-02。

2.2沿线自然特征

沿线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改造线路地形地貌主要为侵蚀剥蚀构造高山及高中山,高程分布在1550—2260m,相对高差约200—700m左右,线路多在山顶及斜坡地带走线,总体上塔位场地地形较平缓开阔,多呈缓坡山脊或台地,局部塔位山高坡陡,场地狭窄高差大。

全线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线路均大角度跨越断裂,塔位避开了断裂及破碎带,总体区域稳定性较好;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第一号修改单(GB18306-2001),线路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3、交叉跨越及路径协议情况

3.1交叉跨越、房屋拆迁及树木砍伐

本工程途经高大山区,民房极少。

经统计主要交叉跨越如下:

本鸳金线

改造工程

被跨越电力线路情况

线路名称

被跨越杆塔号

线路产权单位

备注

N2—N3

35kV孟金线

14#—15#

金康公司

孟之坝电站

N5—N6

10kV

大唐公司

10kV

杨书记电站

N7—N8

10kV

杨书记电站

N10—N11

10kV

杨书记电站

N19→N20

依次跨越

35kV鸳孟线

50#—52#

金康公司

孟之坝电站

10kV

大唐公司施工电源

大渡河

220V照明线

通讯线

2条

S211公路

1次

10kV

康定县电力公司

3次

380V

康定县电力公司

1次

220V

康定县电力公司

2次

N20—原N29

220V

康定县电力公司

2次

10kV

康定县电力公司

1次

本线路所经地段树木稀疏。

按照设计和运行保护要求,对影响塔位和线路安全运行的树、竹均应砍伐,其它按以下执行:

(1)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的灌木丛原则上不砍。

(2)导线与树木(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4.5m,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与树木的净空距离不小于4.0m的树木不砍。

4、机电部分

4.1气象条件

根据本地区同类工程设计所用气象条件及原工程设计条件,确定本工程设计用气象条件为5mm覆冰、最大风速25m/s,组合如下表:

气象条件

项目

气温

(℃)

风速

(m/s)

冰厚

(mm)

年平均气温

10

0

0

最高气温

35

0

0

最低气温

-15

0

0

最大风速

10

25

0

最大覆冰

-5

10

5

安装情况

-5

10

0

外过电压

15

10

0

内过电压

10

15

0

冰的比重

0.9g/cm2

年平均雷电日数

60天

4.2导线和地线

4.2.1导、地线选型

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导线与原线一致采用150mm²。

结合本工程铁塔设计荷载、地形及气象条件,设计推荐导线采用与四川类似工程采用的LGJ-150/20钢芯铝绞线。

表3-2导线技术特性表

使用条件

名称

LGJ-150/20

铝股数/直径(mm)

24/2.78

钢股数/直径(mm)

7/1.85

铝截面(mm2)

145.68

钢截面(mm2)

18.82

综合截面(mm2)

164.5

计算外径(mm)

16.67

单位重量(kg/km)

549.7

瞬时破坏张力(N)

46630

弹性系数(MPa)

19.610-6

温度膨胀系数(1/℃)

73000

20℃时直流电阻(/km)

0.1980

按《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的有关规定,地线选用GJ-35(17-9.0-1270-A-GB1200-88)镀锌钢绞线。

经验算,其热容量满足本工程需要,并且与原线防雷要求一致。

表3-3地线技术特性表

项目

GJ-35

结构根数/直径(mm)

7/2.60

截面积(mm2)

37.17

外径(mm)

7.8

计算重量(kg/km)

295.1

计算拉断力(N)

47200

最终弹性系数(MPa)

181423

线膨胀系数

11.510-6

4.2.2导、地线设计张力

按选用铁塔型式进行导、地线配合的结果,确定导、地线设计安全系数及使用条件如下:

表3-4导、地线安全系数及设计张力表

序号

地线型号

设计安全系数

最大设计张力

平均运行张力

1

LGJ-150/20

2.50

17719(N)

11074N

2

GJ-35

3.00

15733(N)

11800N

上表中导线设计安全系数均不小于2.5,平均运行应力不大于导线破坏应力的25%;对大高差档,应验算悬点应力,悬挂点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25,满足设计规程要求。

4.2.3导线、地线的防振措施

危害电线正常运行的振动方式主要有电晕诱发振动、风激振动和舞动等。

本工程导线及地线均采用防振锤进行防振。

防振锤按等距安装。

导线选用FDZ-3型防振锤,地线使用FDZ-1型防振锤;

表3-5防振锤安装个数与档距(L)关系表防振锤安装个数表

防振锤个数

防振锤型号

1

2

3

导线

LGJ-150/20

FDZ-3

L≤350

350

700

地线

GJ-35

FDZ-1

L≤300

300

600

5、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5.1污秽区划分

遵照四川省电力公司2006年出版的《四川电网污区分布图》,确定本工程沿线均为Ⅱ级污秽区。

5.2绝缘子选型

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本工程导线悬垂串、导线跳线串及所有耐张串使用防污玻璃悬式绝缘子,地线绝缘子采用瓷质绝缘子,其主要尺寸及特性如下表:

悬式绝缘子的主要尺寸及特性表

绝缘子

型号

主要尺寸

机电特性

机械破坏负荷

(kN)

重量

(kg)

高度

(mm)

盘径

(mm)

爬距

(mm)

工频湿闪放电压(kV)

50%冲击闪络电压(kV)

U70BP

146

255

400

45

120

70

4.60

5.3绝缘配合

本线路沿线海拔高程为1550~2260m,绝缘子片数受污秽等级控制,依据设计规程,确定本工程导线悬垂串采用8片和耐张绝缘子串每联采用9片绝缘子,

按系统额定电压计算采用8片U70BP绝缘子的汇漏比距达2.91mm/Kv,满足Ⅱ级污秽区设计要求。

工作状态

运行电压

内过电压

外过电压

带电作业

间隙值(m)

0.29

0.8

1.13

1.13

注: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部分,带电作业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30~50cm。

5.4防雷和接地

本线路年平均雷电日为60天,属中雷区,全线采用架设双地线进行防雷保护,地线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铁塔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不超过25,铁塔的两根地线之间距离不超过地线与导线垂直距离的5倍;在气温15℃,无风的条件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间距满足S≥0.012L+1m的要求。

本线路铁塔均采用“四点”接地,接地装置拟用人工敷设的风车式带接地模块的水平接地装置,接地体采用10镀锌圆钢和梅花状接地模块,引下线采用12镀锌圆钢。

按照设计规程DL/T5092-1999和过电压规程DL/T620-1997规定,结合川电技[2005]147号文的要求,在雷雨季节干燥时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得超过下表数值:

土壤电阻率ρ(·m)

ρ100

100<ρ300

300<ρ500

500<ρ1000

1000<ρ2000

工频接地电阻()

5

10

12

15

20

5.5绝缘子串及金具

根据施工图实际荷载,确定使用如下绝缘子串组合型式:

线型

类别

型式

片数

用途

导线

悬垂串

DSX

28U70BP

用于单回路直线塔

TX

18U70BP

用于大转角塔边相导线

CTX

18U70BP

用于单回路转角塔中相导线

耐张串

DN

19U70BP

用于小档距耐张或转角塔

DSN

29U70BP

用于大档距耐张或转角塔一侧

DSNA

29U70BP

用于大档距耐张或转角塔另侧

地线

悬垂串

BX

用于直线塔

耐张串

BN

用于耐张或转角塔

导线耐张金具及导、地线接续金具均采用液压方式。

二、施工准备

各施工队队长、技术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并将有关注意事项对全队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2.1本工程架线施工应遵循的规程、规范:

A、《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质量检验》

B、《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和验收规范》

C、施工图纸及设计修改通知单,图纸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等。

D、《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87

E、《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F、《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94

G、《送电工程作业指导书汇编》

2.2工机具准备

各施工队必须对各自施工的工机具进行详细的检查并正确合理的选用工机具,包括:

机动绞磨、牵引绳、液压机、卡线器、放线滑车等。

2.3工机具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滑车

3T

2

 

2

滑车

5T

8

 

3

导线夹具

150-240

8

 

4

二级绳

 

3000

 

5

四级绳

 

3000

 

6

绞磨机

3T

2

 

7

绞磨机

5T

2

 

8

断线钳

 

2

 

9

抗弯接头

5T

7

 

10

旋转接头

8T

5

 

11

地线夹具

 

6

 

12

导线滑车

 

30

 

13

地锚

 

15

 

14

放线架

 

2

 

15

压接机

 

2

 

三、施工作业过程(工序)

3.1导、地线展放

3.1.1展放过程中对展放的导线、地线应认真进行外观检查,对于制造厂在线上设有损伤或断头标志的地方,应查明情况妥善处理。

3.1.2在运输困难的地段施工,需将导线、地线圈成连续小圈,采用边抬边放的形式时,应注意按导、地线的顺势圈放,正反对称,防止出现金钩。

3.1.3放线时的通讯必须迅速、清晰、畅通;除应在杆塔处设监护人外,对被跨越的房屋、路口、河塘、裸露厌食及跨越架和人畜较多处均应派专人监护,严防导、地线受损。

3.1.4跨越简易公路、机耕道时,导、地线可以采用开挖地槽埋线的方法过线,埋深要大于400mm,且槽中不能有带棱角的物质和石头,导、地线四周要埋放粉质粘土,以免损伤导、地线。

严禁导、地线在槽内交叉互磨损。

3.1.5牵引放线时,防止牵引绳展放时交叉互绞,防止导、地线跳槽或被挂。

3.1.6导、地线受损伤,应视受损程度和加以修补或割去以接续管重接。

处理方法、标准详见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3.1.7牵引放线时,注意导线接头过滑车的布置。

3.1.8导地线连接:

本工程导地线的连接均采用液压连接。

3.1.8.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或避雷线严禁在一个乃长段内连接,断线接头时要详细检查导、地线的钢芯规格数量是否与国标一致。

3.1.8.2采用液压连接的操作人员须由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技术工人担任。

操作自检合格后,应在连接管上打上代号钢印,作好施工纪录。

3.1.8.3连接前必须将导、地线上连接部分的表面,连接管内壁以及穿过连接管时连接管可能接触到的导线表面,用汽油清洗干净。

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连接管上打上代号钢印,作好施工纪录。

3.1.8.4采用液压连接时,导线连接部分外层铝股在清洗后应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电脂,并应用细钢丝刷清表面氧化膜,应保留导电脂进行连接。

3.1.8.5必须复查连接管在导、地线的位置,保证管端与导、地线上印记在压前与定位印记重合,在压后与检查印记距离符合规定,接续管及耐张管压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并应符合规范规定。

3.1.8.6在一个档距内部每根导、地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并应满足下列规定:

3.1.8.7各类管与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3.1.8.8各类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在防振锤外1m;与间隔棒的距离应大于0.5m;

3.1.8.9应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

3.1.8.10导、地线在跨越标准轨距的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电车道、通航河流、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特殊索道、孤立档的交叉跨越档内,均不得接头,具体详见《杆塔明细表》。

具体压接办法按照《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及本工程的《液压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中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3.2紧线

3.2.1紧线顺序

先紧两根地线,其次紧中相导线,最后可同时紧左右导线。

双回路塔应先紧地线,然后按上、中、下横担次序紧线。

紧线时应对称进行,在紧线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段联杆预偏值,使其不夹梢,以免影响弛度。

3.2.2弛度观测

3.2.2.1各施工队技术员应仔细核对观测档的弛度值是否正确,观测档距选择是否合理,并应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改变观测方法。

3.2.2.2选择好紧线弛度观测档后,调正仪器,计算好实测弛度值及观测角,并且经过反算符合。

特殊情况用仪器观测不到时,可由有经验的技工绑在塔身上进行观测。

3.2.2.3沿线的监护人员应随时注意导、地线的离地情况,若发现不正常情况时必须报告指挥,指挥在接到信号后应立即停止牵引,待处理完毕并问明情况后方可指挥继续牵引。

3.2.2.4当架空线接近弛度要求值时,观测人员要及时通知指挥减慢牵引速度,并同时缓慢收紧两根子导线。

长段连弛度应从挂线端第一观察档查起,依次往返松紧检查数次,确保弛度符合规范要求,待稳定无变化后,才可划印记。

压接断线前,必须复查耐张管在导线上的位置与高空所划印记相符。

并注意在现场实际采用一定的方法量取耐张串尺寸(可采用在耐张转交塔位的对角线上将耐张串悬空吊起实际测量)。

3.2.2.5弛度微调时,不仅要满足同相子导线间的弛度偏差(50mm)符合规范要求,并且要注意各相间弛度的相对偏差满足要求(300mm)。

对经过多次调整自线弛度尚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3.2.2.6孤立档的弛度观测必须适当放松,并严格控制过牵引长度。

过牵引长度的控制为:

●耐张段长度大于300m时过牵引长度宜为200mm;

●耐张段长度在200~300m之间时,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耐张段长度的0.5‰;

●孤立档及进出龙门架的过牵引长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一般不宜超过100mm。

3.2.2.7弛度观测时请各施工队技术员随身携带《送电工程施工测量》及相关书籍。

3.3挂线

3.3.1挂线完毕后应立即检查导地线弛度,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附件安装。

3.3.2架线后必须测量导线对被重要跨越物的净空距离,导线最大弛度时的对地及对交叉跨越物的垂直距离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3.3请特别注意单回路耐张转角塔的中相挂线安装时,有延长拉杆的子导线必须安装在转角内侧。

3.3.4相序要求:

本工程相序无换位。

四、放紧线施工技术措施

4.1牵引放线

机动牵引放线是指用机动绞磨或牵引机作为牵引动力,利用防扭钢丝绳作为牵引绳来牵拉导(地)线,以达到展放导(地)线的目的。

它与张力放线的差别在于机动牵引放线张力很小,导(地)线基本上是拖地展放,而张力放线是离地展放。

机动牵引放线,宜每次牵一条导线或地线,展放一条完毕后再展放另一条导(地)线。

同时牵放机根线时,要随时检查线位,防止交叉和打绞。

机动牵引放线前,应用人力在放线段内展放φ10防扭钢丝绳做牵引绳。

牵引绳通过放线滑车的操作方法与人力放线相同。

牵引绳遇到跨越架时,应将其与跨越架顶的尼龙绳连接,利用尼龙绳将牵引绳拉过跨越架。

牵引绳之间用30kN抗弯连接器连接。

 

 

牵引绳与导线间用旋转连接器及网套连接器相连接。

如右图所示。

机动绞磨引放线前应选择机动绞磨安置场地,尽量布置在线中心线上,以满足牵拉各相导线及地线时位置不变。

如果地形限制也可设置转向滑车进行拐向牵引,机动绞磨位置尽量选在较低但不积水的位置,其末尾侧应用三联角铁桩或地锚固定。

检查线轴及牵引绳展放完毕后,即可发出牵引放线信号。

牵引起始阶段,应慢速牵引,运转正常后可提高牵引速度。

当旋转连接器及网套连接器通过放线滑车或跨越架时,应减缓牵引速度,并注意监视。

机动绞磨场应设专人负责了望至线轴侧各监护点信号,一旦有故障信号(举红旗)发出,应立即停止牵引。

导(地)线在线轴上剩余3~5圈时应停止牵引,用人力将导(地)线从线轴上倒出。

每轴导线牵放完毕后,将牵引绳分捆整理并绑扎,再运往下一个展放点。

放线中应设专人在前领线,领线负责人的职责是:

(1)负责引导拖线人员对准线路方向拖线,不得转弯或绕道。

(2)负责了望放线后方(即线轴场及护线人员)传来的信号。

(3)组织拖线人员同时均匀用力并控制放线速度。

(4)遇到交叉跨越物时,负责按施工方案将导(地)线翻过跨越物。

4.2紧线、画印、挂线方案

4.2.1、高处画印紧线

紧线的现场布置

紧线的现场布置与紧线方法有直接关系,紧线方法有单线紧线法、双线或三线同紧法。

现场应用最普遍的是单线紧线法。

紧线布置在操作杆塔处,其单线紧线布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紧线牵引侧的地锚出土点与操作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挂点高度的两倍,且与被紧导(地)线的方向一致。

紧线场地应平整,特别是操作塔的牵引对侧的障碍物应清除,方便耐张绝缘子串组装。

机动绞磨应安置在较平坦的场地,且与牵引绳延长线方向的偏角不宜大于60°,绞磨必须用角铁桩锚定。

紧线总牵引钢绳、地锚及牵引滑车组钢绳应根据导线最大紧线张力并考虑过牵引后选择确定。

4.2.2、锚线塔的挂线

在锚线塔的挂线侧(即临时拉线的对侧)地面上按设计图纸规定组装耐张绝缘子及金具串。

绝缘子应擦抹干净,绝缘子大口方向应朝上。

将导线与耐张线夹连接,如为压接式线夹,应按规定压接。

如为螺栓式线夹,导线应留出跳线所需的长度再安装线夹。

螺栓式线夹安装过程中应按次序拧紧U形螺丝,拧一遍后应垫木敲打U形螺丝后背,再拧一遍,再敲打,直到拧紧为止。

按图纸规定安装防振锤,防振锤螺栓穿向应符合规范要求。

如果为单串绝缘子串且在导线不带张力情况下挂线时,用一条钢丝绳绑扎靠近横担的第二片绝缘子下方(钢丝绳与绝缘子接触处应垫麻带),在横担及地面处经转向滑车用人力将绝缘子串连带导线吊至横担上连接。

如果为双串绝缘子串且受力较大时,应用绞磨通过两个转向滑车(塔上及地面各1个)提升绝缘子串及导线。

如有多余的导(地)线提升绝缘子串及导线。

地线及其耐张线夹挂线时,提升力较小,可以用一条棕绳由人力拉上去。

4.2.3、在操作塔收紧导(地)线的余线

由机动绞磨、牵引钢绳(φ11)、导线卡线器及导线在地面连接成一个牵引系统,以便收紧余线。

观察耐张段内各线档的导线均已升空,且至少离开地面或跨越物有1~3m时,说明紧线段内余线已很少。

在操作塔的牵引对侧,距操作塔约2~3倍塔高位置的导线上安装卡线器,通过一条φ12.5钢丝绳进行临时锚固。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