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期末复习古诗词默写专题语文试题卷.docx
《学年八年级期末复习古诗词默写专题语文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期末复习古诗词默写专题语文试题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期末复习古诗词默写专题语文试题卷
八年级期末复习古诗词默写专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默写填空。
(1)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 !
(贺敬之《回延安》)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天之苍苍,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北冥有鱼》)
(4)《诗经·关雎》中表现思而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句子是:
, 。
2.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 。
(2)《诗经·蒹葭》:
,在水一方。
(3)《诗经·式微》:
微君之故,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涯若比邻。
(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欲济无舟楫, 。
(6)陆游《卜算子·咏梅》:
,寂寞开无主。
(7)《北冥有鱼》:
, ,去以六月息者也。
(8)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言简意丰地概括出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 。
(9)韩愈的《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并怡然自乐。
(2)凄神寒骨, 。
(3)悠哉悠哉, 。
(4) ,禅房花木深。
(5)坐观垂钓者, 。
(6)怒而飞, 。
(7)可怜身上衣正单, 。
(8)安得广厦千万间, !
4.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3)面对美丽的山川,很多诗人留下了千古佳句,孟浩然用“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常建用“ ?
”(《题破山寺后禅院》)赞美山水之开阔空灵。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②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③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自经丧乱少睡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凄神寒骨, 。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 ,其名为鹏。
(《北冥有鱼》)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苏轼点明寂寞心境的一句是:
“ 。
”
②《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不希望安定、和平、幸福的生活被外人打乱而对捕鱼人说的一句话是“ ”。
6.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蒹葭采采, 。
(《诗经·蒹葭》)
(2)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气日夕佳, 。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5)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6) ?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7)潭中鱼可百许头, 。
(柳宗元《小石潭记》)
(8) ,红旗飘飘把手招。
(贺敬之《回延安》)
(9)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10)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7.古诗文默写与赏析。
(1)根据原文默写。
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让人参悟空寂中的禅意。
②惊起却回头, 。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③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北冥有鱼》)
⑤浮云游子意, 。
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2)赏析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烟火色”“十指黑”“口称敕”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人物,个性鲜明突出。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卖炭翁希望天气变得更冷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心愿。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中的“翩翩、黄衣、白衫”极言使者的轻快洒脱。
D.整首诗以卖炭翁的活动为线索,按照“烧炭、运炭、失炭、惜炭”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②“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请简要回答。
8.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潭影空人心。
②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
③朱敦儒《相见欢》:
中原乱, ,几时收?
④陆游《卜算子·咏梅》:
无意苦争春,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宦游人。
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经丧乱少睡眠, !
⑦《虽有嘉肴》:
,教然后知困。
⑧韩愈的《马说》中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 。
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
9.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②清晨入古寺,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拣尽寒枝不肯栖,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④ ,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
⑤惠子曰:
“子非鱼, ?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⑥驿外断桥边, 。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虽有嘉肴》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归纳出“ ”这个结论。
②《送友人》中,李白借落日写友情的句子是:
“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2)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3)微君之躬, ?
(《诗经·式微》)
(4) ,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自经丧乱少睡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零落成泥碾作尘, 。
(陆游《卜算子·咏梅》)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虽有嘉肴》)
(9)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北冥有鱼》)
(10)《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春天的花草新鲜美好,繁多的花瓣在风中飘飘下落的句子是:
, 。
11.古诗文积累。
(1)浮云游子意, 。
(李白《送友人》)
(2)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描写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而不肯栖息,最后落宿沙洲的情景的句子是:
, 。
(4)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嫉妒的句子是:
, 。
12.古诗文积累。
古诗词中常有丰富多彩的景物描写,且写景手法多样,如曹操的《观沧海》中“ , ”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水波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 , ”两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山中傍晚景色秀丽,生机盎然的景象;杜甫的《望岳》中“ , ”两句,虚实相生,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景叙事,体现诗人的飘零之感。
13.诗文名句默写。
(1)悠哉悠哉, 。
(《诗经·关雎》)
(2)无意苦争春, 。
(陆游《卜算子·咏梅》)
(3)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4)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拣尽寒枝不肯栖,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庄子用了一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奋飞时的情形:
怒而飞, 。
(《北冥有鱼》)
(7)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又倾注着诗人的无限同情,催人泪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 。
(8)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 !
14.古诗文名句积累。
(1)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2) ,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 。
(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15.古诗文默写。
(1)欲济无舟楫,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描写内容相同的语句是:
, 。
(4)纵我不往, ?
(《诗经·子衿》)
(5)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便用“ , ”这一优美的诗句来表达男子对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倾慕之情。
(选用《诗经·关雎》中的句子)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 ,寤寐思服。
(《诗经·关雎》)
(3) ,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4)微君之故, ?
(《诗经·式微》)
(5)青青子衿, 。
(《诗经·子衿》)
(6)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潭西南而望, , 。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描绘长安的城墙、宫阙被辽阔的关中地区所围绕、护持,突出其雄伟的气势,点明送别之地的两句是:
, 。
17.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 ,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左右流之。
(《诗经·关雎》)
(5)无为在歧路,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潭中鱼可百许头, 。
(柳宗元《小石潭记》)
(7)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8)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 。
(鲁迅《社戏》)
(9)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0)你看,日夜不止, 。
(梁衡《壶口瀑布》)
18.古诗文名句默写。
(1)式微式微, ?
微君之躬, ?
(《诗经•式微》)
(2)佁然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
(《诗经•蒹葭》)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 ”两句描述了武陵人初到桃花源时,第一次受到热情招待的情景。
19.古诗文默写与赏析。
(1)根据原文默写。
①式微式微, ?
微君之躬, ?
(《诗经·式微》)
②佁然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
(《诗经·蒹葭》)
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 ”两句描述了武陵人初到桃花源时,第一次受到热情招待的情景。
(2)赏析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中“城阙”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三秦”指唐的帝都长安城,“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长安城护卫着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蕴含的是为求官漂流在外的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心中难免有离情别绪,遇到同道中人,彼此话别,更添一种无限凄恻的哀婉情味。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
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这是作者对朋友的叮咛,也可以看作是他自己内心情怀的吐露。
D.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开合顿挫,变化无穷,全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高度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②为什么说此诗有别于一般送别诗的悲苦缠绵?
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20.
(1)微君之躬, ?
(《诗经·式微》)
(2)一日不见, !
(《诗经·子衿》)
(3)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诗经·蒹葭》中的“ , ”两句。
(6)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 , 。
”
21.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道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道题。
】
(1) ,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
(3) ,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
(4)青青子衿, 。
(《诗经·子衿》)
(5)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9) ,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
(10)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
(贺敬之《回延安》)
22.古诗文名句填空。
(1)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4)俗话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而在《诗经·子衿》这首古老的恋歌中,“一日不见, ”与这种心情极为相似。
(5)“ , ”,古代中国之所以有庞大的丝绸之路“朋友圈”,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
(选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23.诗文名句默写。
(1)浮云游子意, 。
(李白《送友人》)
(2) ,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山光悦鸟性,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而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高尚的词句是:
“ , 。
”
(6)孟子曾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大道之行也》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 , 。
”
(7)起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左刻“ ,水波不兴”。
(魏学洢《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