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306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docx

城市设计原理10套题

河北工程大学~学年第二学期期考试试卷

(1)卷

题号

总分

评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24*1)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

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和。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

、、。

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

二、名词解释(5*4)

1.城市设计:

2.城市空间:

3.城市景观:

4.城市广场:

5.城市滨水区:

三、简答题(7*6)

1.城市设计的目的

2.城市设计原则

 

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4.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

 

5.城市设计过程

 

6.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

 

7.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

 

四、论述题(14)

1.城市广场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别广场的设计要点

答案:

一、填空题(24*1)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多功能性、多空间型、有大量的街头家具。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二、名词解释(5*4)

1.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空间:

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3.城市景观:

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4.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城市滨水区:

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7*6)

1.城市设计的目的(7分)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相似和谐。

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

对比和谐。

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

渐次变化。

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

通过某种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结合。

(如采用柱廊、绿化等)

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

4.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

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5.城市设计过程

(1)现场调查

(2)资料分析

(3)目标建立

(4)设计评价

(5)实施计划

(6)维护管理

6.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轮廓线控制

(2)、建筑高度分区

(3)、景观视线走廊保护

(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

(5)、与绿化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7.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

①前导空间。

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

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

②演进空间。

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组成。

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

③高潮空间。

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

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

---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

---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

④后叙空间。

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

一般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

四、论述题(14)

1.城市广场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别广场的设计要点

1、集会广场。

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

2、纪念广场。

主要是为纪念某些人或某些事件的广场。

在广场突出位置设置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或纪念性建筑等为标志物。

3、交通广场。

包括站前广场(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头以及剧场、体育场、体育馆、展览馆、饭店、旅馆等)和道路交通广场。

4、商业广场。

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等。

一般为步行。

5、宗教广场。

布置在教堂、寺庙、祠堂前举行宗教庆典、宗教集会、宗教节日等活动场所。

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敞廊。

历史上的宗教广场有时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

现代的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市政或休息、娱乐广场的作用。

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

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布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

河北工程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考试试卷

(2)卷

题号

总分

评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20*1)

1.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

2.城市景观组成元素、、。

3.城市设计过程、、、

、、。

4.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

5城市滨水区由、、三大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4*5)

1.城市设计:

2.建筑设计:

3.城市空间:

 

4.城市景观:

 

三、简答题(6*7)

1.城市设计的内容

2.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3.城市设计元素

4.城市设计特征

5.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6.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7.步行商业街的分类

 

四、论述题(18)

1.运用所学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来谈一谈校园景观如何建构?

(18分)

 

答案:

一、填空题(20*1)

1.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2.城市景观组成元素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

3.城市设计过程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

4.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5.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4*5)

1.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3.城市空间:

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4.城市景观:

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三、简答题(6*7)

1.城市设计的内容

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

2、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城市规划:

目的:

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工作对象:

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

成果:

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实施时间:

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

委托人:

政府机构

参与者:

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

目的:

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工作对象:

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成果:

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

实施时间:

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

委托人:

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

参与者:

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

建筑设计:

目的:

为修建活动服务

工作对象:

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计

成果:

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

实施时间:

在确定的时间内

委托人:

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

参与者:

建筑师、使用者

3.城市设计元素

土地使用

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

开放空间

使用活动组织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

4.城市设计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

5.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

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6.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①轴线法:

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②张拉法:

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

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

③重复法:

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

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

④视差法:

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⑤层面转换法:

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

⑥框景法:

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

⑦诱导法:

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

7.步行商业街的分类

①完全步行街。

没有任何车辆,供商店的货用车辆只在背街或步行街两侧的交通性道路上行驶。

②“定时式”全步行街。

在全天中规定时间内或星期天、节假日为完全步行街,其它时间允许通行车辆。

③公交步行街。

只允许公交车辆(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及专门的公共电瓶车等)通行,但不许停车,其它车辆移到周围平行的街道上行驶。

④半步行街。

以步行交通为主,但仍有少量车辆进入,这些车辆主要为商店送货服务的,限制车速。

四、论述题:

(18)

运用所学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来谈一谈校园景观如何建构?

从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设计要点、设计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来回答。

河北工程大学~学年第二学期期考试试卷(3)卷

题号

总分

评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24*1)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

4.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和。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

、、。

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

二、名词解释(5*4)

1.城市设计:

2.城市空间:

3.城市景观:

4.城市广场:

5.城市滨水区:

三、简答题(7*6)

1.城市设计的内容

2.城市设计原则

 

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4.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5.城市设计过程

 

6.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7.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四、论述题(14)

1.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并举例

答案:

一、填空题(24*1)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4..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

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二、名词解释(5*4)

1.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空间:

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3.城市景观:

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4.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城市滨水区:

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7*6)

1.城市设计的内容

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

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相似和谐。

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

对比和谐。

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

渐次变化。

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

通过某种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结合。

(如采用柱廊、绿化等)

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

4.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

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5.城市设计过程

(1)现场调查

(2)资料分析

(3)目标建立

(4)设计评价

(5)实施计划

(6)维护管理

6.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舒适性原则

城市审美原则

生态环境原则

因借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整体性原则

7.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保持街道的连续性。

强调旋律和节奏。

考虑街道对景。

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

城市街道与街巷联系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联系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出入口处等是设计的重点。

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的识别性与趣味性

注意视域的开放。

四、论述题(14)

1.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并举例

①轴线法:

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②张拉法:

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

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

③重复法:

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

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

④视差法:

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⑤层面转换法:

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

⑥框景法:

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

⑦诱导法:

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

河北工程大学~学年第二学期期考试试卷(4)卷

题号

总分

评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25*1)

1.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

2.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

3.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和。

4.城市设计过程、、、

、、。

5.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

6城市滨水区由、、三大部分组成。

7.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类型、、。

二、名词解释(4*5)

1.城市设计:

2.城市空间:

 

3.城市景观:

 

4.城市滨水区:

 

三、简答题(5*7)

1.城市设计的内容

2.城市设计元素

3.城市设计特征

4.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5.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20)

1.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并举例

 

答案:

一、填空题(25*1)

1.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2.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

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3.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4.城市设计过程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

5.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6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7.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类型保护、再开发 、开发。

二、名词解释(4*5)

1.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空间:

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3.城市景观:

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4.城市滨水区:

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5*7)

1.城市设计的内容

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

2.城市设计元素

土地使用

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

开放空间

使用活动组织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

3.城市设计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

4.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

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

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5.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舒适性原则

城市审美原则

生态环境原则

因借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整体性原则

四、论述题(20)

1.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并举例

①轴线法:

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②张拉法:

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

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

③重复法:

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

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

④视差法:

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⑤层面转换法:

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

⑥框景法:

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

⑦诱导法:

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

 

河北工程大学~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5)卷

题号

总分

评分

评卷教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城市设计

城市景观

建筑设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2、城市设计的元素

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4、城市设计的特征

5、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6、街口建筑布置形式

三、论述题(25分)

论述城市设计成果评价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城市景观:

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城市规划:

目的:

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工作对象:

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

相结合,具有计划性

成果:

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

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实施时间:

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

委托人:

政府机构

参与者:

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

目的:

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工作对象:

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