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297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5)(解析版)

1.某溶液中含有0.3molNaNO3和0.5mol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14.4g 金属Mg,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8.96 LB.6.72 LC.5.6 LD.4.48 L

【答案】C

2.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

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

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于半径:

r(Y)>r(Z)>r(W)

B.化合物N、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含W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Z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 C

解析 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乙是过氧化氢,M是单质,所以M是氧气;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丁是水;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N是SO2,丙是H2S,甲是硫化物;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

,Z是Na元素;X、Y、Z、W分别是H、O、Na、S。

原于半径:

r(Na)>r(S)>r(O),故A错误;SO2使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含S元素的盐溶液,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亚硫酸钠溶液显碱性,故C正确;Na与H、O、S形成的化合物中,H元素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3.2017年元旦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新年霾”。

下列做法与“雾霾”的防护与治理相违背的是(  )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工厂使用低硫煤

C.大力提倡燃煤供暖

D.增加植被面积

答案 C

解析 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含硫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残留的氮氧化物、燃烧植物秸秆、各种建筑工地及道路上产生的粉尘等都会引起雾霾,而绿色植物对空气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4.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该物质是(  )

A.熟石灰B.草木灰

C.明矾D.漂白粉

答案 C

解析 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明矾[KAl(SO4)2·12H2O]中铝离子水解,Al3++3H2O?

?

Al(OH)3+3H+,产生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所以纸张变脆,破损,故选C。

5.(2017·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理综能力测试)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分子式为C2H4O2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乙酸

C.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D.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D

解析 A项,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利用溴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属于萃取,因此原理不同,故错误;B项,C2H4O2可以是CH3COOH,也可以是HCOOCH3,羧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故错误;C项,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D项,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酯类发生水解,即取代反应,故正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与乙醇反应时的反应速率比与水反应时的慢

B.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方法可以是将其通入溴水中

C﹒已知

是同一种物质,说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

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D

解析 A项,乙醇电离出H+能力小于水,因此钠和乙醇反应的速率小于和水反应的速率,故说法正确;B项,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是液体,乙烷不与溴水反应,且不溶于水,能达到提纯的目的,故说法正确;C项,苯的邻二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双键交替的结构,故说法正确;D项,苯能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错误。

7.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绿矾(FeSO4·7H2O),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时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为铁粉

B.滤渣a主要含SiO2,滤渣b主要含Al(OH)3

C.从滤液B得到绿矾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试剂X若为过量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再结晶分离也可得绿矾

答案 D

解析 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Fe2O3、Al2O3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铁、硫酸铝,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滤渣a为二氧化硅;在滤液A中加入铁粉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滤渣b主要为氢氧化铝,溶液B为硫酸亚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由流程分析可知,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X为铁粉,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渣a主要含SiO2,滤渣b主要含Al(OH)3,B正确;亚铁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且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所以从溶液B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C正确;试剂X若为过量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是氢氧化铁,用硫酸溶解得到的是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D错误。

8.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美国及荷兰的三位化学家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分子马达”研究方面的成就。

最初的“分子马达”的关键组件是三蝶烯(如图)。

下列有关三蝶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20H14

B.属于苯的同系物

C.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有机物碳的成键特点,分子式为C20H14,故正确;B项,苯的同系物只含有1个苯环,且符合通式CnH2n-6,此有机物含有三个苯环,因此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错误;C项,不含有碳碳不饱和键,不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错误;D项,根据甲烷的空间结构,此有机物中有四个单键的碳原子上的所有原子不共面,故错误。

9.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下图。

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3e-===Fe3+

B.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mol·OH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C.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

D.处理含有C2O

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关闭

答案 C

解析 在原电池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故A错误;鼓入空气时,氧气在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每生成1mol·OH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故B错误;不鼓入空气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H++e-===H·,故C正确;处理含有C2O

的污水时,正极有氢气生成,上端开口排气,不能关闭,故D错误。

10.电池式氧传感器原理构造如图,可测定O2的含量。

工作时铅极表面会逐渐附着Pb(O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随着使用,电解液的pH逐渐减小

C.ammolO2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68amg

D.Pb电极上的反应式为Pb+2OH--2e-===Pb(OH)2

答案 B

解析 铅作负极失电子产生铅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铅,则铂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负极反应式:

2Pb+4OH--4e-===2Pb(OH)2,正极反应式:

O2+4e-+2H2O===4OH-,总反应式:

2Pb+O2+2H2O===2Pb(OH)2,反应过程溶液pH增大,选项B不正确;根据反应2Pb+O2+2H2O===2Pb(OH)2,ammolO2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4ammol×17g·mol-1=68amg,选项C正确;Pb电极为负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选项D正确。

11.(2017·湖南省高考冲刺预测卷)下列实验现象正确且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

A

向待测液中滴加盐酸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Ag+

B

将含有少量CO2的CO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

淡黄色粉末变白

除去CO2,提纯CO

C

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产生浅黄色沉淀

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D

在Ag2S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比较Ag2S和AgCl的溶解度大小

答案 C

解析 白色沉淀也可能是硅酸,不一定含有银离子,A错误;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引入了新杂质,B错误;氯气和硫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和氯化钠,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C正确;只要溶液中c(Ag+)·c(Cl-)>Ksp(AgCl)即可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据此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D错误。

12.(2017·湖北省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B

将FeCl2溶液加热蒸发

制备FeCl2晶体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得到蓝色溶液

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

D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答案 D

解析 A项,该钾盐也可能是KHCO3;B项,FeCl2水解产生Fe(OH)2,Fe(OH)2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所以将FeCl2溶液加热蒸发不能制备FeCl2晶体;C项,稀硫酸将氢氧化铜中和为硫酸铜,所以不能说明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D项,溶度积Fe(OH)3>Mg(OH)2,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FeCl3转化为Fe(OH)3,过滤除去Fe(OH)3,即可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13.下列有关周期表和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右端的元素得电子能力最强

B.铅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可作半导体材料

C.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则R一定位于ⅦA族

D.aA2+、bB+、cC3-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a>b>c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二氧化硫和硫化氢都是有毒物质,但它们在工业上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燃煤脱疏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己知有两种脱硫方法,一是活性炭作化氧化法脱流;二是CO还原法脱硫。

①活性炭在反应过程中作为催化剂,改变了______(填选项字母)。

a. 反应限度b. 反应速率c. 反应活化能d. 反应焓变e.反应路径

②CO还原法的原理是:

 2CO(g) +SO2(g)

S(g) +2CO2(g),△H。

已知:

S(g) +O2(g) =SO2(g),△H1= -574.0kJ/mol,CO的燃烧热为283. 0kJ/mol,则△H=___。

③在两个容积为10L的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CO(g) +SO2(g)

S(g) +2CO2(g),各起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如右表所示,起始温度均为T℃。

两容器中平衡常数K甲______K乙(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

(2)H2S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2H2S(g)= 2H2(g) +S2(g),在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H2S(g),压强为p时,控制不同的温度进行实验,H2S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出强为p,温度为T6℃时,反应经tmin达到平衡,则平均反应速率v(S2)=_______mol/min.

②若压强p=aMPa,温度为T4℃时,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H2S废气可用足量烧碱溶液吸收,将吸收后的溶液加入由惰性电极组成的电解池中进行电解,阳极区可生成Sx2-。

请写出生成Sx2-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答案】

(1).bce

(2).+8.0kJ/mol(3).<(4).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甲、乙相比,甲的正向进行程度大,吸牧的热量多,温度低,则K甲

(7).xS2--2(x-1)e-=Sx2-

【解析】

(1)①活性炭在反应过程中作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反应活化能、反应路径;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限度和反应焓变;正确选项bce。

②S(g)+O2(g)=SO2(g)△H1=-574.0kJ/mol,②CO(g)+1/2O2(g)=CO2(g)△H=-283.0kJ•mol-1,将②×2-①得:

2CO(g)+SO2(g)

S(g)+2CO2(g)△H=2×(-283.0kJ•mol-1)-(-574.0kJ/mol)=+8.0kJ/mol;正确答案:

+8.0kJ/mol;

③2CO(g) +SO2(g)

S(g) +2CO2(g),△H=+8.0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甲、乙相比,甲的正向进行程度大,吸牧的热量多,温度低,向右进行的程度小,因此K甲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甲、乙相比,甲的正向进行程度大,吸牧的热量多,温度低,则K甲

(2)①在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H2S(g),发生2H2S(g)=2H2(g)+S2(g)反应,进行到T6℃时,硫化氢的转化率为50%,因此H2S的消耗量为0.20×50%=0.10mol,生成S2(g)的量为1/2×0.10=0.05mol,反应经tmin达到平衡,则平均反应速率v(S2)=0.05/tmol/min;正确答案:

0.05/t。

② 发生2H2S(g)=2H2(g)+S2(g)反应,温度为T4℃时,硫化氢的转化率为40%,H2S的消耗量为0.20×40%=0.08mol,剩余硫化氢的量为2-0.08=0.12mol,生成H2的量为0.08mol,生成S2的量为0.04mol,则若压强p=aMPa时,硫化氢的分压为a/2,H2的分压为a/3,S2的分压为a/6,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a/3)2×a/6/(a/2)2=

;正确答案:

(3)H2S电解,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阳极S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x2-,极反应式为xS2--2(x-1)e-=Sx2-;正确答案:

x-2(x-1)e-=Sx2-。

2,C、N、O、Si、P、Ge、As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1表示碳、硅和磷三种元素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其中表示磷的曲线是___(填标号)。

(3)NH3的沸点比PH3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等电子原理,NO+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5)Na3AsO4 中AsO4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As4O6的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则在该化合物中As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

(6)锗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该晶体密度为7.4g/cm3,晶胞边长为4.31×10-10m。

则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已知:

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313=80,NA=6.02×1023mol-1)

【答案】

(1).5

(2).b(3).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4).

(5).正四面体(6).sp3(7).GeO(8).73.1

【解析】

(1)N为7号元素,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占据5个原子轨道,故答案为:

5;

(2)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P元素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故Si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由图中第一电离能可知,c为Si,P原子第四电离能为失去4s2能中1个电子,为全满稳定状态,与第三电离能相差较大,可知b为P、a为C,故答案为:

b;

(3)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因此NH3的沸点比PH3高,故答案为:

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

(4)根据等电子原理,NO+与CO互为等电子体,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5)AsO43-中As与周围4个O原子相连,采用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根据As4O6的分子结构图,As与周围3个O原子相连,含有1个孤电子对,采用sp3杂化,故答案为:

正四面体;sp3;

(6)晶胞中Ge原子数目为4,O原子数目为8×

+6×

=4,则化学式为GeO,设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就晶胞质量为:

g=7.4g/cm3×(4.31×l0-8cm)3,解得M=73.1,故答案为:

GeO;73.1。

12.药物F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M的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可降解的聚酯,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①能够发生银镜反应。

②含有硝基(–NO2),且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

③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写出用乙醛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羟基丙酸(或α-羟基丙酸或乳酸)

(2).C4H8O3(3).羰基(酮基),酯基(4).

(5).

(6).15(7).

(8).

【解析】根据流程图,乙醛与HCN加成生成

水解生成

与甲醇酯化生成B,B为

,B氧化生成

与M(

)反应生成D(

),D还原生成E(

),E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F为

(1)A(

)的化学名称为2-羟基丙酸,根据上述分析,B为

,化学式是C4H8O3,故答案为:

2-羟基丙酸(或α-羟基丙酸或乳酸);C4H8O3;

(2)C(

)中官能团有羰基,酯基,故答案为:

羰基,酯基;

(3)根据上述分析,F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A(

)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可降解的聚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M(

)的同分异构体满足:

①能够发生银镜反应,是结构中含有醛基;②含有硝基(–NO2),且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③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满足条件的是苯环上含有硝基,另一个基团为—C3H6—CHO,其中—C3H6—CHO有—CH2CH2CH2—CHO、—CH2CH(CH3)—CHO、—CH(CH3)CH2—CHO、—CH(CH2CH3)—CHO、—C(CH3)2—CHO5种结构,因此M(

)的同分异构体有3×5=15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15;

(任写一种);

(6)用乙醛为原料制备聚丙烯腈(

),需要先制备丙烯腈,根据题干流程图,可以由乙醛与HCN加成生成

消去羟基生成丙烯腈,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机合成与推断。

本题的易错点为(5),重点是书写侧链—C4H7O满足条件的结构。

本题的难点是(6),要注意充分利用题干流程图提供的信息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