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284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docx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

 

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1.2适用范围

2术语与定义

2.1剖面图

剖面图是将以电缆井为单位,对电缆井内4个方向的断面图按实地电缆埋设方式(管、沟)进行现场实地绘制,包括电缆埋设方式、电缆井尺寸等。

如下图:

2.2电缆通道

电缆通道是由2个及以上的电缆井之间的埋设构成的一条地下通道路径,如下图:

2.3装设电子标签

对电缆中间接头、电缆井(含掩埋井)装设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RFID)必须耐高温、耐磨、防腐蚀、防水,可读取频率为高频13.56MHz;同时,由投标方向招标方提供电子标签(RFID)读取机。

2.4电缆路径数据

电缆路径数据指电缆整体走向情况。

包括变电所、线路名称、电缆段名称、电缆段序号、长度、型号、状态、敷设方式、埋深(或高程)、走向、电压等级;起点、拐点、终点坐标;中间接头坐标、安装位置;电缆起点、拐点、终点、中间接头的影像资料、电缆路径图、电缆单线图、电气间隔图。

2.5电缆通道、电缆井基础数据

管沟资源基础数据指构成电缆通道中的,包括以下管沟资源:

1.排管:

通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宽度、管材材质、管孔数量、管径;

2.沟道:

沟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宽度、支架材质、支架数量及宽度;

3.隧道:

隧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宽度、支架材质、支架数量及宽度;

4.桥架:

桥架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电缆托盘底部高程、电缆托盘宽度、电缆托盘材质;

5.直埋:

通道名称、总长度、起点坐标、拐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上顶埋深(或高程)、管材材质;

6.拖拉管:

通道名称、总长度、结构形式、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走向、连通关系、横向剖面、纵向剖面、三维坐标图、宽度、拖拉管数量及管径、管材材质;

7.电缆井:

电缆井名称、功能(人井或工井)、类型(直通、转角、丁字、十字、转角+支接、异形)、尺寸、坐标,管孔及支架的参数和位置、穿管数量及位置;电缆井盖高程、数量及材质;电缆通道环境、电缆井内及断面影像资料;

2.6查找掩埋工井位置

对掩埋、覆盖的掩埋工井进行查找、定位和标识。

2.7维护运行标识

维护运行标识指对对电缆起点、拐点、终点、节点的运行标识进行维护,包括电缆运行标识挂牌、电缆中间接头挂牌、电缆井统一编号及贴牌、电缆通道标志敷设等。

2.8隐患排查

结合电力电缆及通道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对电缆及通道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报电缆运行管理部门。

3作业要求

3.1空间数据采集要求

1.杆塔(电缆起点或终点)坐标采集时外业采集人员必须站在设备旁边,GPS设备与杆塔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0厘米。

2.电缆井坐标采集时采集人员站在井盖上面进行采集,测量其中心点坐标、高程。

3.电缆沟测量两端中线点和拐角中线位置。

3.2采集记录要求

在现场采集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现场数据记录工作,记录地下管线设备的相关特征属性,另外结合相关业务系统台账(生产系统和电网GIS平台)信息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在采集记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现场采集工作发现有属性变更情况需明确标注。

2)发现新增设备必须记录,报废设备需明确标注。

3)台帐上未发现的设备需向相关业务部门专责人员确认是否报废。

4)当现场设备属性与台帐不符时,需记录并向相关专责人员进行确认。

5)纸质台帐需标注:

供电部门、线路、采集日期、测绘人员、记录人员等信息,便于对成果进行查询、追索和管控。

3.3设备拍照要求

3.3.1配电杆塔

配电杆塔主要拍摄三部分照片:

杆塔全貌、铭牌、塔头。

Ø杆塔全貌

1)拍摄规则:

沿杆塔小号侧至大号侧之方向45度角拍摄杆塔全貌,对杆塔的全貌及周边主要设施进行最佳角度的拍摄;

2)参数要求:

大小在1200*840以上,像素不少于800万,3倍及以上光学变焦;

3)质量要求:

正对杆塔横面拍摄,倾斜角度不超过15度;杆塔全貌居中显示,不能有遮挡物;照片不可曝光、重影、模糊,光线要充足。

4)命名规范:

杆塔名称+编号+全貌,如:

浦琯I线#009全貌

5)数量要求:

1张

图24配电杆塔全貌照片示例

Ø杆塔塔头

1)拍摄规则:

沿杆塔小号侧至大号侧之方向,对杆塔的塔头(横担以上)设备进行高清晰的拍摄;

2)参数要求:

大小在1400*1200以上,像素不少于800万,5倍及以上光学变焦;

3)质量要求:

正对杆塔横面拍摄,倾斜角度不超过10度;塔头设备很重要,拍摄要清晰,要求可以看出设备类型、数量,并能辨别出设备零部件,如绝缘子片数等;照片不可曝光、重影、模糊,光线要充足。

4)命名规范:

杆塔名称+编号+塔头,如:

钢管厂线02#塔头。

5)数量要求:

1张

6)备注说明:

拍摄不需按照小号往大号侧拍摄,但照片需能清晰显示杆上所有设备。

图25配电杆塔塔头照片示例

Ø杆塔铭牌

1)拍摄规则:

对杆塔的杆号牌进行近距离、清晰拍摄;

2)参数要求:

大小在640*480以上,像素不少于800万;

3)质量要求:

杆号牌上字体、符号等内容要清晰可见;居中显示,不能有遮挡物;照片不可曝光、重影、模糊,光线要充足。

4)命名规范:

杆塔名称+杆号+铭牌,如:

水门线#616-68铭牌(名称中间无空格)。

5)数量要求:

1张

图26配电杆塔铭牌照片示例

3.3.2配电站房

站房拍照时(包括变电所、开关站、环网柜、开闭所、配电室、分接箱、接地箱、架空线路、用户侧受电装置等设备)需要对准站房上面的标示和设备全貌各拍摄一张照片。

如下图:

图表27站房设备拍摄示范

3.3.3电缆井(检查井)

电缆井(检查井)需要拍摄7张照片,电缆井(检查井)内分东、西、南、北各一张,施工前一张,施工后一张,全貌一张,共7张。

Ø拍摄规则:

对电缆井(检查井)井盖及井内四个面及挂牌后进行清晰拍摄;

Ø参数要求:

大小在640*480以上,像素不少于800万;

Ø质量要求:

居中显示,不能有遮挡物;照片不可有暴光、重影、模糊,光线要充足。

Ø命名规范:

井盖照片使用检查井名称+东、西、南、北及全貌、挂牌。

Ø数量要求:

7张

图28电缆井示照片范例

4作业流程

数据采集作业流程主要包含了前期资料准备、电缆走向探测、电缆井开盖采集、电缆井(拐点)测量、电缆井贴牌、隐患排查、成果照片拍摄7个步骤,具体如图:

图27数据采集作业流程图

4.1电缆走向探测

外业采集组从电缆线路起点(变电站)位置逐步进行电缆基础数据采集,采集内容主要有:

1)变电站:

采集其变电站空间坐标、变电站房全貌照片;

2)电缆走向:

外业采集组从电缆线路起点位置逐步进行电缆走向探测,并记录清楚电缆走向信息,标记电缆拐点位置(例如:

用钢钉、油漆标注无电缆井的拐点位置,方便后续坐标采集)。

4.2电缆井采集

电缆走向探测过程中遇到电缆经过电缆井时,打开井盖,对电缆井内部信息进行记录。

主要包括如下事项:

1)对现场电缆井进行编号命名,并在电缆井盖作临时标识。

2)使用专业测量工具采集电缆井的空间坐标信息;

3)使用卷尺采集电缆井盖类型及尺寸信息;

图表3采集电缆井盖类型及尺寸信息

4)使用开盖工具打开电缆井,对电缆井内进行施工前照片拍摄。

要求开盖前周边要设置防护设施,开盖后透气至少10分钟以上才能下井作业;

图表3打开电缆井盖图表4施工前照片

5)根据现场实际方位,在电缆井内四个面上悬挂东、南、西、北方位牌。

方向的判断原则为方向的判断原则为正方向正负45角度。

图表5电缆井内方位牌悬挂

6)通过目测方式采集电缆井的排管材质、中间接头、电缆盘余量、电缆井盖材质等信息,填写在《电缆井基础台账》中;

7)使用测量工具采集电缆井的长、宽、井深、缆深、排管间距信息,填写在剖面图及基础台账表格中;

图表6电缆井基础数据采集

8)对电缆井内所有带电电缆进行唯一性身份辨识,并在电缆上标识电缆信息;

图表7电缆身份辨识图表8电缆身份临时标识

9)根据电缆井现场情况绘制电缆井四个面的剖面图。

剖面图绘制要求如下:

◆剖面图上方填写电缆井的名称;

◆剖面图中间绘制电缆井四个方位的埋设属性,包括电缆井的长宽高、埋设方式、管沟材质

◆剖面图的右侧描述井内电缆馈线的名称;

◆剖面图的下侧描述剖面图中图标的含义;

◆剖面图效果如下图:

A.绘制电缆井剖面图,包括管孔行数、列数、直径等,同时记录电缆管道类型、管孔材料;

B.通过专业的管线探测仪进电缆井内电缆进行身份识别,同时悬挂临时电缆牌信息;

C.记录电缆井、电缆设备属性信息,包括电缆井坐标、长、宽、深,电缆井盖板的材料(水泥、钢铁)、尺寸、形状等;

D.拍摄电缆井照片;

4.3电缆井(拐点)测量

完成电缆走向探测后,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RTK或全站仪)对探测电缆路径中的所有起点、终点、拐点及中间接头位置进行测量。

4.4电缆井、中间接头统一编号及贴牌

由于电缆井、中间接头名称编号都需要等到总体探测完成后才能确认,一般情况,中间接头挂牌和电缆井贴牌都需要等到项目后期统一进行。

外业采集组确认整体完整线路的基本信息后,通过和电力公司确认的命名规则统一制作电缆井、中间接头铭牌,进行统一挂牌、贴牌。

对于中间接头采集过程中应增加临时挂牌,待完成所有采集后统一对中间接头悬挂正式牌,电缆井编号则直接喷绘在井盖上(具体喷绘地方还需与用户最终确认,有的会喷绘在电缆井盖下方或井壁处)。

4.5隐患排查

外业采集组在线路探测过程中,对缺失或破损较厉害的电缆井盖、电缆井内电缆外观老化严重或破损的电缆进行现场记录,同时要求对其进行现场拍照及文本记录说明,对采集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的反映给甲方用户,做到实时消缺。

4.6成果照片拍摄

在作业过程中,对涉及的杆塔、站房、电缆井等进行拍照,所拍摄照片必须满足设备拍照要求。

5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将不同方法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分类、计算、编辑等。

数据整理包括控制测量平差、细部坐标的生成、属性数据的输入、照片数据编辑等。

5.1原始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采集要求制定合理的数据采集现场记录模板,并将原始资料完善保存作为成果的一部分,方便后期数据检查、验收。

5.2设备台账数据整理

按照电网GIS平台模板将现场采集完成的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整理成表格,具体内容包括:

电缆起点、终点、电缆井、拐点、中间接头等基础信息。

并将现场采集的各类设备台账信息分类整理成电缆井编码清册、拐点编码清册、电缆井内电缆统计清册、电缆台账等。

5.3照片数据整理

电缆井照片整理要求,具体如下:

1)井内4个面的照片按照“电缆井名称+东西南北”;

2)电缆井内部正面的照片名称按照“电缆井名称+施工前(后)”命名;

3)电缆井照片各个面的信息必须和电缆井剖面图保持一致。

5.4数据采集成果CAD成图

1)根据电缆探测结果将每条电缆路径整理成CAD图纸;

2)将现场绘制的电缆井剖面图按照要求整理成CAD图纸。

6成果提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