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244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课标要求

列举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1.通过一些自然灾害类型的列举,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然灾害。

2.能辨别某一灾害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3.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

4.结合实例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5.教师举例,让学生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

●新课导入建议

用近期出现的自然灾害事件,如“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其后连续发生5.7级地震和3500余次中强余震,造成近9万间房屋倒损,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据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其分类情况。

2.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概念、特点和危害。

3.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重难点)

自然灾害

1.定义:

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1)诱因:

自然界的异常变化。

(2)承受灾害的客体:

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

3.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

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2)地质灾害:

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包括泥石流、滑坡等灾种。

4.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气象灾害

①概念:

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②特点:

具有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害重的特点。

③类型: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和暴风雪等。

(2)洪涝灾害

①洪灾:

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②涝灾:

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造成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③特点:

危害面广、损失重。

5.海洋灾害:

指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附近发生的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6.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1.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2012年9月13日中午喷发,火山灰升至3公里高度,迫使上万人疏散,学校关闭,部分航线取消。

此次火山喷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提示】 属于自然灾害。

因为此次火山喷发主要是由自然变异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自然灾害的影响

1.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

2.灾情表现

(1)人员伤亡

①影响因素:

同样强度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会因各地区防灾设施、防灾准备不同而有所差异。

也会因人员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②自然灾害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创伤。

(2)财产损失

①直接损失: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破坏。

②间接损失:

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等方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2.据民政部网站消息,经核定,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1336.1万人次受灾,465人死亡,97人失踪,需应急救助1150.4万人次,其中147.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2.8千公顷,其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37.8万间严重损坏,80.8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其中,4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以干旱、风雹灾害为主,洪涝、低温冷冻、雪灾、地震、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重。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自然灾害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提示】 主要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自然灾害的特点

1.对人类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具有区域性特征。

4.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自然灾害

【问题导思】 

1.自然灾害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 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2.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

能不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提示】 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1.形成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具有两种属性

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

如下所示:

2.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异变为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灾害的首要条件,而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但并非唯一结果,其相互联系与区别如下:

属性

衡量标准

关系

自然

异变

只具有单一

的自然属性

变化程度

或强度

自然

灾害

既具有自然

属性,又具

有社会属性

人类社会和

自然资源的

损失程度

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要看其是否由自然异变引起,如大气圈异变引起的龙卷风、台风灾害,水圈异变引起的海洋灾害等。

如果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不是由自然异变引起的,则不属于自然灾害,如人为纵火、交通事故等,都不属于自然灾害。

二是要看其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即看其是否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如果自然异变现象没有对人类构成危害,如地震、火山等现象虽然是一种自然异变,若发生在月球等地外天体上或发生在无人区,就不能称其为灾害。

只有当自然异变现象造成的影响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

 (2016·赣州检测)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强震引发特大海啸和核泄漏危机。

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新燃岳火山4月18日再次喷发。

已确认14704人遇难、10969人失踪,给日本经济带来重创。

(1)此次地震海啸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2)试按照成因、发展过程对此次海啸进行分类。

【思路点拨】 根据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判断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解析】 第

(1)题,地震海啸为自然异变,并影响到人类和人类社会,因此属于自然灾害。

(2)题,应从成因、发展过程对地震海啸进行定位,造成灾害的海啸是由海底地震诱发的,具有突发性,因而从成因上看应属海洋灾害,按表现特征划分应为突发性灾害,按发展过程划分属次生灾害。

【答案】 

(1)属于自然灾害,因自然异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2)按成因划分属于海洋灾害;按表现特征划分属于突发性灾害;按发展过程划分属于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的影响

【问题导思】 

1.2012年9月1日,四川巴中境内普降暴雨,造成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截至9月1日17时30分,全省共65.66万人受灾,因灾转移6.26万人,倒塌房屋8500间。

四川凉山抗洪抢险2名武警牺牲,1人失踪。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提示】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3.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有何特点?

【提示】 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和隐蔽性;危害巨大,有的是不可逆转的。

1.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

自然灾害发生时,人员伤害的差异

2.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

(2)间接经济损失:

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等方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1)特殊性: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①非可再生资源:

受灾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②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但缓慢。

水、土地和气候资源

恢复需要很长时间

生物资源

灭绝后不会再生

4.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害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

所以说防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但影响程度小;相反,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受灾,灾后经济损失虽绝对量小,但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和强度、减灾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广网北京2011年11月13日消息:

近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先后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严重影响。

截至13日17时统计,北方降雨过程造成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宁夏7省755.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1人,疏散公路滞留和转移安置1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0.4千公顷;倒塌房屋9000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4.6亿元。

(1)此次灾害所造成的伤亡人员中,你认为比重最小的群体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灾害除了给人体带来死伤的生理伤害外,还给人体带来________和________创伤。

(3)本次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以外,还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4)此次灾害造成损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思路点拨】 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及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是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

【解析】 此次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

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包括灾害强度大小及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防抗灾害的能力三个方面。

【答案】 

(1)青壮年男性 身体强壮,抗灾能力强

(2)心理 精神

(3)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4)灾害强度大;人口、经济密度大;防灾抗灾能力弱。

自然灾害的特点

【问题导思】 

1.2012年8月6日,台风“苏拉”带来的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湖北襄阳、十堰等地14个县市区76.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4人、失踪5人,全省共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群众13.5万人。

湖北省保康县牌坊湾桥被洪水冲断,车辆悬在桥边。

8月5日晚至8月6日,湖北省保康县遭遇持续暴雨袭击,导致河水暴涨,牌坊湾桥被洪水冲断,保康至宜昌、襄阳、十堰交通全部中断。

以上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提示】 对人类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材料一 2012年8月6日,新西兰北岛中部的汤加里罗火山在沉寂了100多年之后突然爆发。

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导致航班、高速公路交通受到影响。

材料二 自2010年7月份以来,湖北省随州市遭受持续3年25个月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2012年成为该市有水文和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少、蓄水量最少、旱情最严重的一年,该市降雨量较历史同期减少52%。

受旱农田面积172万亩,其中重旱63万亩,绝收12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68%。

从自然灾害发生时间与过程看,以上两组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提示】 分别体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渐变性的特点。

3.2012年8月6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的凤羽、炼铁、乔后等乡镇因突降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已致1人遇难,1人失踪,40人受伤。

以上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提示】 由于暴雨引发了泥石流,体现了自然灾害连锁发生的特点,人员伤亡体现了自然灾害危害的严重性特点。

特点

举例

严重的危害性

汶川地震69227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

时间与过程上的突发性与渐发性

地震、火山喷发、飓风等,发生过程较短,破坏性较强,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旱灾、土地荒漠化等,持续时间较长,短期破坏性不强,但积累持续,危害更大

种类和频率的区域性

海啸发生在沿海地区,日本地震频繁

灾害发生的关联性

地震可能会诱发海啸、火山喷发、瘟疫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

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

这两方面都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

 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西南当地时间2012年11月7日发生7.4级地震,地震导致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还波及邻国墨西哥和萨尔瓦多,萨尔瓦多海滩拉响海啸警报。

据此回答

(1)~

(2)题。

(1)全世界1998年到2008年期间遭受的自然灾害中,有42%发生在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居民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几率是非洲居民的4倍,是欧洲和北美居民的25倍。

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  )

A.连锁性B.突发性和渐发生

C.区域性D.严重的危害性

(2)下列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特点的是(  )

A.滑坡—台风—雷暴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地震—滑坡—山区洪灾

D.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思路点拨】 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几率亚洲居民比非洲、欧洲和北美洲高,说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具有地域性特点。

形成灾害链的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性。

【解析】 第

(1)题,亚太地区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题,A项滑坡是岩石圈的变异引起的,一般不会引起大气圈的变异,大气圈的变异活动,如强降水可能会引起滑坡,B项三种灾害间没有必然的联系,C项地震会引起山体的松动,岩体变得不稳定而引起滑坡,滑坡阻断河流使河流水位上涨溢出河道,形成洪灾,D项海啸是海洋灾害,可能由海底地震引发,而不会由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引发。

【答案】 

(1)C 

(2)C

[图表展示]

教材P9图1-1-12 孟加拉国的地形和河流

[解图精要]

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

地形:

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海拔10米以下,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达到2000~3000毫米,东北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高达5000~6000毫米。

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

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势力强大时,降水强度增大、历时时间增长,出现洪涝灾害。

水文:

该国境内河流纵横,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河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

最大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平原和三角洲,水量大,当降水过于集中时,泄洪不畅,河水泛滥,水深可达1~4米,易加重孟加拉国的水灾。

海潮:

孟加拉湾是世界上暴发风暴潮最频繁的地区。

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重了水灾灾情。

[图表应用]

从地形和河流的分布特点分析孟加拉国洪水灾害多发的原因。

【解析】 孟加拉国所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主要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水量大,当降水过于集中时,泄洪不畅,河水泛滥,易发生洪灾。

【答案】 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在一起,水量大增,易发生洪灾。

教材第5页思考

【提示】 如咸潮,属于海洋灾害;如崩塌,属于地质灾害。

教材第8页思考

【提示】 (写出2~3种即可)

自然灾害的延续时间

数秒

数小时

数天

数月

数年

自然灾害的类型

滑坡、地震

泥石流、火山喷发

风暴潮、寒潮

蝗灾、洪涝灾害

荒漠化、干旱

教材第9页思考

【提示】 在暴雨作用下,平原地区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

在暴雨作用下,山区首先形成山洪;山洪形成后,强烈冲刷沟床和沟岸,形成高含沙山洪;高含沙山洪侵蚀能力增强,引起崩塌或滑坡发生;崩塌、滑坡使高含沙山洪泥沙含量急剧增加而转化为泥石流;泥石流出山口后,粗大颗粒和部分细粒物质发生堆积,部分细粒物质随水进入主河(沟),再度形成高含沙山洪;高含沙山洪进入主河(沟)的平缓段时,因泥沙大量落淤而转化为一般山洪。

(2016·汉中期中)2011年9号台风“梅花”8月8日傍晚在朝鲜西北沿海登陆后继续向北移动。

9日2时在辽宁省铁岭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强度继续减弱。

据防总初步统计,“梅花”已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共35个县(市区)、144个乡(镇)、17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

据此回答1~2题。

1.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小于地震灾害

【解析】 第1题,台风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

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第2题,任何灾害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都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台风灾害也毫不例外。

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属于经济领域的间接经济损失。

台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地震灾害相比,若没有准确的数量统计就没有可比性。

【答案】 1.C 2.B

3.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2年2月10日,加那利群岛中最年轻的岛屿耶罗岛海底火山再次喷发。

据当地研究机构的报告,这座海底火山的顶点距离海面只有120米的距离,喷发锥的高度约210米,总体积超过1.45亿立方米。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11年5月4日,从通古拉瓦火山喷发而出的卡车大小的火山碎屑,最终降落在约1.5千米外的地方,至少有300人被迫逃离家园。

通古拉瓦火山喷发导致2.5万人受灾。

(1)材料中的火山喷发都属于(  )

A.自然灾害B.致灾因子

C.孕灾环境D.自然异变

(2)材料中的火山喷发都是自然灾害吗?

为什么?

(3)材料二中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判定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自然异变和承灾体两个条件。

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此外,还会造成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导致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等。

【答案】 

(1)D

(2)材料一中的火山喷发不是自然灾害,材料二中的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

材料一中的火山喷发没有承灾体,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材料二中火山喷发导致2.5万人受灾,具备了自然灾害的构成条件。

(3)自然灾害的危害除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主要方面外,还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导致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状况,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2016·银川高二联考)自然灾害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据此完成1~3题。

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D.自然现象

2.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3.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解析】 根据概念推断:

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异变,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把握两点,一是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二是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

第3题中的四项均为自然原因形成,但A项对人类没有造成危害。

【答案】 1.A 2.B 3.A

4.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异变诱发的

B.只有引起人员伤亡的自然异变才能称为自然灾害

C.受灾体是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之一

D.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解析】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受灾体。

因此自然灾害不一定要引起人员伤亡,例如森林大火、即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只要造成资源、财产损失,即构成自然灾害。

【答案】 B

(2016·成都七中月考)2012年3月9日6时50分,新疆和田区洛浦县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公里。

地震造成4738余户18686人受灾,5000余间房屋严重损坏。

据此回答5~6题。

5.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

A.岩石圈B.大气圈

C.水圈D.生物圈

6.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A.桥梁、厂矿B.沉损船只

C.滑坡D.泥石流

【解析】 第5题,地震是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急剧释放。

第6题,桥梁、厂矿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

【答案】 5.A 6.A

(2016·山大附中高二调研)印度尼西亚东部加马拉马火山2011年12月4日喷发,附近数千民众被迫转移,一座机场临时关闭。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这次火山喷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的喷发具有周期性

B.火山的分布不具有广泛性

C.火山的喷发都可造成巨大损失

D.火山喷发可以避免

8.火山喷发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A.台风B.泥石流

C.地震D.寒潮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火山灾害的特点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

第7题,火山喷发无周期性和广泛性特点,并不是所有火山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其喷发无法避免。

第8题,火山喷发会引起地壳的变化诱发地震,而其他选项与火山喷发基本无关。

【答案】 7.B 8.C

(2016·杭州学军中学高二期末)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东京时间;东京经度约是139°41′E),日本东北部的太平洋发生了一场里氏9.0级的巨大地震,并引发了停电、火灾和海啸等灾难。

据此回答9~10题。

9.日本发生巨大地震,是因为(  )

A.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

B.太平洋海域的海啸活动频繁

C.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D.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10.地震同时引发了停电、火灾和海啸等灾难,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

A.多因性 严重性B.潜在性 周期性

C.关联性 严重性D.周期性 群发性

【解析】 第9题,根据日本的位置来确定,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因此,日本地壳运动活跃,在历史上多次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严重的灾情。

第10题,地震引发其他灾难,说明自然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地震、海啸等灾难,说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答案】 9.C 10.C

二、综合题

11.(2016·广雅中学高二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2月3日,一场暴风雪大范围袭击美国30多个州,个别地区的雪势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情况。

材料二 此次历史性降雪造成32人死亡,还造成流产母畜2万头(只)左右,死亡牲畜1万头(只)左右,饮水困难牲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