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温病试题历年综合版.docx
《广中医温病试题历年综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中医温病试题历年综合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中医温病试题历年综合版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
(1)
(一)A型题(共30题)
4、低热,干咳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干红少苔,脉细。
治宜(A)
A.沙参麦冬汤B.清燥救肺汤C.竹叶石膏汤D.生脉散E.清络饮
5、发热,面赤,汗多口渴,烦躁气粗,身重脘痞,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D)
A.葛根黄芩黄连汤B.枳实导滞汤C.王氏连朴饮D.白虎加苍术汤E.桂苓甘露饮
6、温病中心营热极的舌象为(A)
A.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型B.舌焦紫起刺C.舌绛而干D.舌尖红赤起刺E.舌淡红而干
10、温病中的“分消走泄”法属于(C)
A.泄卫透表法B.通下法C.和解表里法D.清解气热法E.祛湿清热法
11、温病出现口噤不开,目睛上视,其治法是(E)
A.清心开窍B.豁痰开窍C.芳香开窍D.祛风通窍E.以上都不是
13、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苔腻,脉濡数。
治宜(A)A.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方
B.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C.银翘散加黄芩、葛根、豆豉、玄参方
D.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E.银翘散
14、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A)
A.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B.栀子豉汤C.凉膈散D.蒿芩清胆汤E.导赤清心汤
22、下列何证不属于气分发热(E)
A.壮热B.身热不扬C.寒热起伏D.日晡潮热E.身热夜甚
(二)B型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共1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2、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是。
3、清解气热法包括、、。
4、《温热论》指出:
“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两阳相劫也。
”
5、《湿热病篇》指出:
“湿热证,寒热如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等味”。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暑厥:
2、热深厥深:
3、日晡潮热:
4、干霍乱:
5、懊农:
四、问答题(15分)
1、风温与春温如何鉴别?
(7分)
2、实风与虚风如何鉴别?
其原因及治疗如何?
(8分)
五、病案分析:
(共10分)
患者张XX,男,30岁,86年8月20日入院。
患者8月12日下午冒雨回家后,即觉疲乏,纳差,当晚即出现发热伴恶寒,头身疼痛,胸闷欲呕等,自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即就医。
就诊时患者发热,午后为甚T39.6℃,汗出,头痛,神疲,四肢倦困,胸闷脘痞,口干不欲饮,恶心纳呆,便溏不爽,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写出病名、辨证,证候分析,治法、处方)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
(2)
(一)A型题(共30题)
2、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肌肤斑疹隐隐,心烦躁扰,甚至时有谵语,舌红绛苔白黄相兼,脉浮弦数。
治宜(B)
A.银翘散B.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C.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葛根、倍玄参方
D.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E.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葛根方
6、三甲复脉汤是在加减复脉汤中(D)
A.去麻仁加牡蛎B.加山甲、牡蛎、龙骨C.加牡蛎、龟板、山甲
D.加牡蛎、龟板、鳖甲E.加龙骨、龟板、鳖甲
7、形寒神疲,心悸气短,头目昏眩,小便不利,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治宜(D)
A.生脉散B.参附龙牡汤C.理中汤D.四逆散E.真武汤
10、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提到的“阴湿伤表”的症状,下列哪一项不是(B)
A.恶寒B.发热C.无汗D.身重E.头痛
(二)B型题(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A.连梅汤B.黄连阿胶汤C.沙参麦冬汤D.竹叶石膏汤E.薛氏五叶芦根汤
37、身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黑干燥,脉细数。
治宜(A)
38、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黄黑而干,脉细数。
治宜(B)
(三)X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温热论》中提出:
“温邪上受,,。
肺主气属卫,,,。
”
2、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3、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法可概括为:
“上燥,中燥,下燥”。
4、《湿热病篇》提出:
“湿热证,始恶寒,,,,口渴不引饮。
5、温病的特点为、、、。
”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肺之化源绝
2、暑瘵
3、战汗
4、身热不扬
5、顺传
四、问答题(共15分)
1、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作用有何不同?
怎样掌握运用?
(8分)
2、暑温与暑湿、湿温如何鉴别?
(7分)
五、病案分析(共10分)
黄xx,男,18岁,1998年3月1日因饱食后赶路,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
3月3日出现咳嗽,胸痛,故来就医。
其症状为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咳嗽伴左胸疼痛,痰吐淡黄而粘,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渴,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要求:
中医诊断、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4)
(一)A型题(共46题)(答题要求:
在每个题干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挑选1个最佳的答案)
1、A1型题(单个肯定的最佳选择题)
(8)温病身热,心烦,口苦而渴,胸胁满闷不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
E
A.白虎汤B.白虎汤加玄参、麦冬、石斛、芦根C.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
D.黄连解毒汤E.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10)在中医学中,最先论述卫气营血概念的著作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温疫论》D.《温热论》E.《温病条辨》
(12)心营热毒炽盛的舌象是:
B
A.舌尖红赤起刺B.舌中生有红点C.舌绛而干燥D.舌紫起刺,壮如杨梅E.黑苔焦燥起刺
2.A2型题(单个否定的最佳选择题)
(33)温病邪在营血,其舌象可有以下几种,除了:
C
A.舌纯绛鲜泽B.舌深绛C.舌绛不鲜,干枯而萎D.舌绛而干燥E.舌蹇
(34)温病邪在气分,常有以下舌象,除了:
E
A.舌红苔黄B.舌红苔白厚腻C.舌红苔薄黄干燥D.舌红苔黑厚而焦燥E.舌绛无苔
(35)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下列几方面,除了:
E
A.多从口鼻而入,先犯肺卫B.易损伤肺阴C.易损伤胃阴D.变化迅速E.易耗伤阳气
(36)生脉散不宜用于治疗下列病症,除了:
BA.胃热炽盛,津气已虚B.暑伤津气,津气欲脱C.暑热内闭,津气两伤D.内闭外脱E.暑伤心肾
(37)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下列几方面,除了:
B
A.先犯阳明气分B.必兼挟湿邪C.易耗伤津气D.易出现闭窍动风E.易直中心包
(38)白虎汤不宜治疗下列病症,除了:
D
A.表证未解B.里热未盛C.里热内结者D.阳明实热E.阳气已伤
(39)温邪致病,大多发病急骤,除了:
B
A.风热病邪B.湿热病邪C.暑热病邪D.温热病邪E.燥热病邪
3.A3型题(依据病案情况挑选一个最佳答案)
病×,女性,16岁,于1997年2月15日来诊。
主诉:
发热3天,伴头痛,呕吐,肌肤发斑1天。
现病史:
患者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微恶寒,心烦,口渴等症,曾在某医院诊治,症状未好转,今天上午各症加甚,来症时患者高热,烦躁不安,面赤气粗,头剧痛,颈强,多汗,肌肤发斑,渴欲饮水,呕吐时作,呈喷射状,大便稍干,小便如常。
体格检查(摘要):
体温40℃,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4.5/10KPa,舌红绛,苔黄,脉滑数。
神志尚清,周身肌肤可见红色斑点,颈强,克氏(+),布氏征(+)。
血分析: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0)根据以上情况,应诊为:
B
A.风温B.春温C.暑温D.暑湿E.湿温
(41)治疗该病证最佳方药是:
E
A.白虎汤合羚角钩藤汤B.清营汤C.加减玉女煎D.羚角钩藤汤E.化斑汤合羚角钩藤汤
4.A4型题(根据所提供病例的各种具体情况,分别挑选一个最佳答案)
一病者女性,50岁,于3月15日因发热、咳嗽来诊。
(42)在考虑诊断时,先应了解下列情况,除外:
E
A.发病的经过B.治疗用药情况C.饮食起居D.既往病史E.婚姻史
(43)询问病史,病者素来健康,四天前因外出受雨所淋,初见发热,恶风,咳嗽,咽不适,神疲,曾自服“感冒通”,症未效。
现病者发热T38.5℃,无恶寒,多汗,头晕,咳嗽气促,咳痰黄白而粘,纳呆、乏力,口干不多饮,大便溏,日1-2次,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
其诊断应是:
(C)
A.风温、风热袭肺卫B.春温、邪热壅肺,湿困中焦
C.风温、邪热壅肺,湿热中阻D.暑温、邪热犯肺,湿困中焦E.秋燥、邪热壅肺
(44)治疗该病最佳的方剂是:
E
A.银翘散加滑石、佩兰、杏仁B.麻杏石甘汤
C.藿香夏苓汤D.清燥救肺汤E.千金苇茎汤加黄芩、鱼腥草、茯苓
(45)治疗三天后,各症已好转,现证,微热,微咳,纳呆,口渴不多饮,舌红,苔白微腻,脉滑,此时治疗最合适的处方是:
C
A.沙参麦冬汤B.益胃汤C.千金苇茎汤加藿香、茯苓
D.麻杏石甘汤加藿香、茯苓E.薛氏五叶芦根汤
(二)B型题
1.B1型题(每一问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共6题)
A.加减复脉汤B.救逆汤C.一甲复脉汤D.二甲复脉汤E.三甲复脉汤
(46)温病误汗,耗伤心气,治宜:
B
(47)温病误下,阴液下泄,治宜:
C
(48)温病阴虚风动,治宜:
E
A.牛黄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增液承气汤D.导赤承气汤E.新加黄龙汤
(49)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者治宜:
A
(50)热结肠腑兼小肠热盛者治宜:
D
(51)热结肠腑兼气液两虚者治宜:
E
2.B扩型题(每一问题从10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共5题)
A.桑菊饮B.新加香薷饮C.三仁汤D.甘露消毒丹E.黄芩汤F.白虎汤G.菖蒲郁金汤H.三石汤I.蒿芩清胆汤J.清燥救肺汤
(52)暑湿,内蕴兼寒邪外束治宜:
D
(53)暑湿,郁阻少阳证治宜:
I
(54)秋燥,燥热伤肺证治宜:
J
(55)湿温,邪遏卫气证治宜:
H
(56)湿温,湿热蕴毒证治宜:
D
(三)D型题(共2题)
(答题要求:
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
(57)在病变过程中以肺为病变中心的温病是:
AE
A.风温B.春温C.暑温D.暑湿E.秋燥
(58)最易出现闭窍、动风的温病是:
AC
A.春温B.风温C.暑温D.湿温E.大头瘟
(四)X型题(共2题)(答题要求:
每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59)祛湿清热法按其功效的不同,又可分为:
BCD
A.分消走泄法B.宣气化湿法C.燥湿泄热法D.分利湿热法E.宣表化湿法
(60)清解气热法按其功效的不同,又可分为:
ABC
A.轻清宣气法B.辛寒清气法C.清热泻火法D.清热宣肺法E.清热解毒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一)填空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1.疹的成因是:
;其治法是:
。
2.斑的形态是:
;其成因是:
。
3.《温热论》原文10: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以粪燥为无湿矣。
4.甘露消毒丹的药物组成是:
。
(二)改错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1.温病证见身热不退,表情淡漠,神昏蒙,时清时昧,时有谵语(为邪热内闭心包)
2.烂喉痧,证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隐可见,舌红赤,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脉浮数。
(按卫气营血辨证,其病机属邪在肺卫)
3.温病若斑疹并见,治疗上应(先透疹,后化斑)
4.温病身热,咳嗽,口渴,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无腹硬痛,苔黄,脉数(证属热结旁流,治以调胃承气汤)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
1.简释题何谓“气营(血)两燔”
2.直接回答题卫、气、营、血各阶段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3.判断说明题温病和伤寒是属不同性质的外感热病,故绝不能用《伤寒》方治温病。
(四)论述题(6分)
试述湿温病之湿热轻重的鉴别。
(五)分析题(9分)(要求写出病名、辨证,对诊断、病因、病机、证候进行分析,拟出治法和方药)
患孩,女性,6岁,于7月26日入院。
患孩初起头痛,发热,嗜睡,第二天昏睡不醒,发热40.8℃,面色红赤,目睛上视,四肢抽搐,汗出,舌红赤,苔黄干,脉弦数,收入院。
实验室检查:
(略)
温病学考试可能出现的名词解释
《温热论》温病上受,逆传心包,透热转气,凉血散血,胃湿,救阴,通阳,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清窍,水主之气,两阳相劫,浊邪害清,战汗,分消上下,甘温扶中,泻南补北。
《湿热病篇》阴湿,阳湿,主客浑受,圊血,瞀乱,湿滞阳明,津枯邪滞,下泉不足
《温病条辨》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肺之化源绝,无水舟停,阴复阳留,心中儋儋大动,瘛纵,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气营(血)两燔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5)
二、词解(每题2分,共8分)
1、新感温病:
2、身热不扬:
3、逆传心包:
4、气血两燔: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邪在下焦,虚风内动的辨证要点。
2、斑的成因是,其治法为。
3、春温的治疗原则。
4、叶天士: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以粪燥为无湿矣。
”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临床上热盛动风与阴虚动风如何鉴别?
2、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热入心包证?
如何鉴别和治疗?
五、病案分析题(8分)
陈××,男、21岁,于8月23日来诊。
病史:
患者三天前因天热口渴,在路边购饮凉茶二碗。
回家后觉脘痞腹胀、怕冷,继则发热,头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
曾自服银翘片,退热片,保和丸等,但症状未能缓解。
来诊时症见:
发热(38.6℃),不恶寒,汗出不畅,头重体倦,胸闷恶心,腹胀不欲食,口不渴饮,大便溏日2—3次,小便浑浊,舌苔白厚而腻,脉缓。
湿温湿热并重王氏连朴饮加减
(答题要求:
作出诊断、辨证、分析证候,拟出治法及方药)一、选择题(每题1分,答案要全部写在答题卡中,否则无分)
(一)A型题(答题要求:
在每个题干的5个各选答案中挑选1个最佳的答案)
1、A1型题(单个肯定的最佳选择题)
(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
C
A、叶天士B、刘河间C、王孟英D、薛生白E、吴又可
(2)张风逵说:
“暑病首用辛凉”,其代表方应是:
D
A、辛凉轻剂一桑菊饮B、辛凉平剂一银翘散
C、辛凉润剂一桑杏汤D、辛寒之剂一白虎汤E、辛寒之剂一麻杏石甘汤
(3)下述心烦,哪一项属于黄连阿胶汤证的表现?
C
A、心烦懊,身热,苔微黄,脉数。
B、心烦躁扰,时有谵语,身热夜甚,舌绛。
C、心烦不得卧,身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D、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
E、心烦,干呕,口苦而渴。
(4)风温的病名首见于:
B
A、《内经》B、《伤寒论》C、《时病论》D、《温病条辨》E、《外感温病篇》
(5)春温病名首见于:
E
A、《内经》B、《难经》C、《千金方》D、《诸病源候论》E、《伤寒补亡论》
(6)在下列对暑温病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欠妥的?
D
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传变迅速C、易耗气伤津
D、易逆传心包,出现闭窍动风之证E、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
(7)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舌苔薄腻。
E
A、藿香正气散B、三仁汤C、银翘散D、藿朴夏芩汤E、新加香薷饮
(8)烂喉痧的临床特征是:
E
A、高热烦躁,咽喉疼痛B、身热咳嗽,肌肤红疹C、肌肤发斑,吐、衄出血
D、头面红肿,咽喉疼痛E、咽喉肿痛糜烂,肌肤(dan)痧显露
(9)“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语出:
D
A、叶天士B、吴又可C、王孟英D、吴鞠通E、薛生白
(10)是哪篇文献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确立了“卫气营血”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发展和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A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温病条辨》E、《温疫论》
(11)温病热入心包时,其常见舌象为:
D
A、舌尖红赤起刺B、舌绛而干燥C、舌中生红点D、舌纯绛鲜泽E、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
(12)温病胃气衰败,其舌象为:
D
A、舌色淡红而不荣B、白苔质如碱状C、白砂苔D、白霉苔E、舌紫晦而干
(13)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B
A、叶天士《温热论》B、吴又可《温疫论》C、吴鞠通《温病条辨》
D、王孟英《温热经纬》E、雷少逸《时病论》
(14)湿温病名最早见于:
B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外感温病篇》E、《湿热病篇》
(15)温病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干不甚渴饮,心烦、脉浮细数。
为邪在:
E
A、卫分B、气分C、营分D、卫分兼气分E、卫分兼营分
(16)温病胃阴衰亡的常见舌象为:
D
A、舌紫晦而干B、舌焦紫起刺C、舌苔白厚而干燥
D、舌绛,光亮如镜E、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
(17)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舌绛、苔黄脉数。
治宜:
C
A、白虎汤B、白虎加苍术汤C、加减玉女煎D、三石汤E、清瘟败毒饮
(18)高热烦躁,汗多渴饮,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宜:
C
A、白虎加人参汤B、三甲复脉汤C、羚角钩藤汤D、甘露消毒丹E、清瘟败毒饮
(19)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喉中痰鸣,治宜:
B
A、至宝丹B、安宫牛黄丸C、紫雪丹D、玉枢丹E、苏合香丸
(20)身热下利,肛门灼热,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苔黄脉数。
治宜:
E
A、王氏连朴饮B、枳实导滞汤C、雷氏芳香化浊法
D、藿香正气散E、葛根芩连汤加白芍、藿香、竹茹
(21)风温与春温初起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于后者有:
C
A、起病较急B、卫表证候C、里热见证D、病变在肺E、以上均不是
(22)身热、腹胀、便秘、口燥、咽干、倦怠少气,舌苔灰燥,脉沉无力,治宜:
C
A、调胃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新加黄龙汤D、牛黄承气汤E、宣白承气汤
(23)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
A、藿香正气散B、藿朴夏苓汤C、新加香薷饮D、雷氏宣透膜原法E、蒿芩清胆汤
(24)身热不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黄短,苔黄腻,脉濡数。
治宜:
A、葛根芩连汤B、三仁汤C、三石汤D、枳实导滞汤E、王氏连朴饮
(25)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咽喉肿痛,小便黄赤,苔黄而腻,脉滑数。
治宜:
C
A、三仁汤B、枳实导滞汤C、甘露消毒丹D、葛根芩连汤E、白虎加苍术汤
(26)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B
A、刘河间B、喻嘉言C、叶天士D、吴鞠通E、俞根初
(27)湿温病,湿邪化燥,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
治宜:
D
A、先服独参汤,继用黄土汤B、甘露消毒丹加地榆炭、侧柏炭
C、犀地清络饮D、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E、葛根芩连汤加地榆、侧柏炭
(28)“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是吴鞠通针对哪一种温病初起的治疗禁忌而言?
D
A、风温B、春温C、暑温D、湿温E、伏暑
(29)在湿温病的诊断要点中,下列哪一项说法欠妥?
C
A、多发于夏秋季节B、起病较缓,初起出现湿重热轻、邪遏卫气证
C、病变在脾胃,阳气旺偏于阳明胃,中气虚偏于太阴脾。
D、湿热留恋气分阶段的时间较长E、易发白(pei),后期易出现便血
(30)夏季骤发神昏、肢厥的病候称:
C
A、冒暑B、暑风C、暑厥D、暑痫E、暑瘵
2、A2型题(单个否定的最佳选择题)
(31)下列诸症中,除哪项以外均是热与血结的表现?
B
A、少腹坚满,按之疼痛B、小便不利C、大便色黑D、神志如狂E、舌紫绛色暗
(32)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湿重热轻,困阻中焦的表现?
B
A、身热不扬B、痰涎壅盛,神识昏蒙C、胸脘痞闷D、腹胀纳呆,便溏尿浊E、苔白腻,脉濡缓
(33)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属于气分证的热型?
B
A、身热不扬B、身热夜甚C、日晡潮热D、壮热E、寒热起伏
(34)下述证候中,除哪项外,皆是营分见证?
D
A、心烦不寐B、身热夜甚C、斑疹隐隐D、舌质紫绛E、脉细数
(35)下列除哪项以外,均为温病肝风内动之象?
B
A、舌斜舌颤B、昏狂谵妄C、颈项强直D、牙关紧闭,角弓反张E、舌体短缩,强硬
(36)温病邪在营血,其舌象可有以下几种,除了:
E
A、舌纯绛鲜泽B、舌深绛C、舌绛不鲜,干枯而萎D、舌绛而干燥E、舌蹇
(37)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均是吴又可的贡献?
C
A、提出温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B、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C、感染途径从口鼻而入D、治疗方面,以祛邪为第一要义E、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
(3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的意义?
B
A、归纳温病病变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B、阐明各种温病的不同感邪途径
C、反映温病病邪入侵部位的浅深和病情的轻重
D、说明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传变规律E、作为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根据
3、A3型题
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于8月4日因高热,头痛、身痛3天不解进院。
患者于2/8起病,初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胸闷脘痞,心烦尿黄,全身疲乏等。
因插秧繁忙,末予就诊,自服解热止痛散,银翘解毒丸治疗。
第二天,病情加重。
恶寒消失,发热升高,持续不退,午后尤甚,汗出较多,心烦口渴,但不多饮,脘痞腹胀。
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经用复方安基比林、先锋Ⅵ等,仍无改善。
进院前晚,并见咳痰带血,大便稍烂,小便短赤。
进院时,体温39.6℃面赤而垢,全身肌肉酸痛,尤以小腿疼痛为甚舌质红,苔黄带腻,脉滑数。
(39)根据病人情况,应诊断为:
E
A、湿温B、暑温C、伏暑D、秋燥E、暑湿
(40)根据病人的病情、证候,当辨证为:
D
A、邪热壅肺,肠热下利B、痰热阻肺,肠腑热结C、暑湿困阻中焦
D、暑湿弥漫三焦E、暑湿挟滞,阻结肠道
(41)根据辨证,治则应为:
B
A、导滞通下,清热化湿B、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C、清热化湿,疏利中焦D、清肺泄热,祛痰止利E、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42)根据治则,选择最佳的方药为:
C
A、枳实导滞汤加减B、宣白承气汤加减C、三石汤加减
D、白虎加苍术汤E、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Bl型题
A、清营泄热B、凉血散血C、气营两清D、气血两清E、清心开窍,活血通瘀
(43)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质紫晦而润,宜用:
E
(44)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绛苔黄,宜用D
(45)灼热,躁狂不安,斑疹密布,舌深绛少苔。
宜用:
B
A、痰热结胸证B、热灼胸膈证C、热结肠腑证D、腑实阴伤证E、热与血结证
(46)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舌苔焦燥;证属:
D
(47)身热便秘,唇焦咽燥,烦躁,胸膈灼热,苔黄。
证属:
B
(48)身热便黑,少腹坚满,神志如狂,舌有瘀斑。
证属:
E
A、热重湿轻,蕴阻中焦B、邪遏卫气,湿重热轻
C、湿热并重,困阻中焦D、湿重热轻,困阻中焦E、暑湿弥漫三焦
(49)身热不扬,午后较重,恶寒无汗,头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其病机为:
B
(50)身热不解,午后热重,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滑数。
其病机为:
C
A、沙参麦冬汤B、加减复脉汤C、青蒿鳖甲汤D、清燥救肺汤E、连梅汤
(51)身热不甚,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口干耳聋,舌质干绛,脉虚细。
治宜:
B
(52)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鼻咽干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
治宜:
D
A、羚角钩藤汤加石膏、知母B、羚角钩藤汤加犀角、丹皮、赤芍
C、羚角钩藤汤加大黄、芒硝D、羚角钩藤汤加安宫牛黄丸E、羚角钩藤汤加苏合香丸
(53)热盛动风兼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可用:
A
(54)热盛动风兼见谵语神昏,喉中痰鸣者,可用:
D
(55)热盛动风兼见吐衄出血,肌肤斑疹者,可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