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480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docx

u273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期中考试

文综合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

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森严,春秋盟誓参与者有不同的等级,说明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故B选项正确;“誓”虽然是一种约束性语言,但材料无法体现诚信观念的丧失,故A选项错误;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也不能说明夷夏之防不复存在,故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于秦朝,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冶铁业是否以生产农具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冶铁业是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铁制农具的问题而未反映出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反映农业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3.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明在宋朝

A.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B.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C.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D.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答案】A

【解析】材料“转运使主管路线行政区的财赋……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监督”,说明北宋设立转运使的作用是控制地方财政,故排除BC,选A;政府设立转运使并非是监督地方官规范行政,排除D。

4.读下表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C

【解析】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是因为选官制度变成了科举制度,即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变革和创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和社会环境关系不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和租佃关系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的增多是由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即科举制度的实行。

5.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社会危机的加深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

【答案】C

6.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

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

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答案】A

【解析】材料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又注意到了审美情趣,所以是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未提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D均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而非材料所要体现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体现人文精神,二是“会影响美观”说明也是注意审美的。

7.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

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

这反映出罗马法

A.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维护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

D.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答案】A

【解析】任何法律都有阶级性,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贵族的根本利益,所以并不保护奴隶的利益,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帝国的霸主地位,排除C;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但由于时代局限性,不可能确立近代社会行为规范,排除D。

“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体现治外法权,体现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故选A。

8.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

B.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

C.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

D.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

【答案】C

【解析】乔治一世父子作为国王却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这确实是君主立宪制发展的天赐良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8世纪初期英国尚未18世纪初期建立起责任内阁制政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乔治一世父子作为国王依据的是《王位继承法》而非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直接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提供良机。

9.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穷人家往往出现圣贤,反而是“高贵叫人丧失了志气”。

这反映出《十日谈》

A.极力抨击僧侣的虚伪和奸诈

B.极力倡导贫富平等

C.蕴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

D.宣扬人类一切向善

【答案】C

【解析】《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作品,而文艺复兴是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选项A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极力倡导贫富平等,也未宣扬人类一切向善,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0.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

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法律保护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即是在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分权制衡以及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信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的是人身自由而非强调政治自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托克维尔指出:

“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

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

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

”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答案】C

【解析】从总统遭到弹劾的流程上来看,涉及到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参与,各个部门按照规章来进行,程序比较严格,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没有体现本质问题;B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与史实不符。

12.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

”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答案】D

...............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试卷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选考题,考生根据条件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自宣德以后,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内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

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负担而逃亡。

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携老扶幼、背井离乡。

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

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

——摘编自《流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明代农业生产的衰变》

材料二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活力,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

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

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

伊丽莎白任命的十八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

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为贵族。

——摘编自姜德福《16—18世纪英国贵族的成员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明代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特点以及引起阶层流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近代英国阶层流动的因素,并说明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

【答案】

(1)特点:

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双向流动(地位由高到低、由低到高)。

原因: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政府的控制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朝廷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自然灾害频繁;等等。

(2)原因:

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孕育了大量职业官僚人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新贵族;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形式的文化革命,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新发展的知识分子。

影响:

促进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是资本主义萌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特点要从流动的行业、流动的方向、流动的阶层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原因则要从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政治方面政府对人身控制的放松多层次分析即可。

(2)导致近代英国阶层流动的因素要从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国家因素民族国家的兴起、阶级因素商人、新贵族的出现、以及思想解放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等多因素分析。

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主要从经济方面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都出现了民主思想等之类的内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产阶级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的消费。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

观点: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论述: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业原料也来自于世界各地。

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抢占原料产地、销售市场,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形成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状况,使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

此外,资产阶级还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使亚、非、拉等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要求:

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

从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世界贸易、交通运输、殖民扩张四个方面论述,至少3个方面。

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

示例2:

观点: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论述: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荷、法、英等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使非洲沿海岸、美洲大部、亚洲沿海地区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国殖民扩张使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总之,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各地逐步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要求:

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

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三个方面论述。

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

【解析】本题据材料“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的消费”即可从“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工业革命、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殖民扩张等方面加以论述。

观点合理、史论结合即可。

评分要求:

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分)

(二)选考题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信息点涂黑。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熙宗在位期间(1135~1150)对女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勃极烈制”。

改用汉官三省六部制。

这妥善解决了女真宗室大贵族与汉官制的矛盾。

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划全国为十九路,路下设府、州、县三级。

天眷元年以京师号为上京,曰会宁府,改旧上京为北京,城分南、北,使皇帝、贵族、平民三者分地而居。

天眷二年三月,命百官详定仪制,以后百官朝参,用汉式朝服。

皇统五年(1145),又颁行《皇统新律》,“大抵皆依仿大宋,其间亦有创立者”,这是金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为提高女真民族文化水平,金熙宗改进女真字,造女真小字”,笔面较为简省。

天眷元年正月,正式颁行。

此外,金熙宗对各族文化兼容并蓄,尤其重视儒学,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这使金朝加速向封建化政权发展。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熙宗改革的历史影响。

【答案】

(1)措施:

废除旧有女真选官制度,采用三省六部制;改革地方官制;制定仪制,使用汉式朝服;颁布《皇统新律》这一成文法;对女真字进行改进;确立儒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2)影响:

服饰礼仪汉化,推动了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效法汉制,促进女真社会由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重视儒家思想,提高了女真民族的文化水平;巩固了金朝的统治。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金熙宗改革的主要措施主要从政治制度、地方官制、社会习俗、文化文字等方面进行概括,例如,改用汉官三省六部制、金熙宗改进女真字,造女真小字”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2)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金熙宗改革的历史影响主要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等作出全面的分析,例如,政治方面可以强调金朝加速向封建化政权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可以强调儒家思想作为金朝的治国指导思想。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的爆发,导致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

有些官员在支持本国进行战争的同时,也间接支持建立国际联盟的想法。

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

建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一是维持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二是管理前奥斯曼帝国领地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三是在卫生、劳工等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

正如华尔脱斯所说:

“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

但是,国际联盟作为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条约的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弱点。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

【答案】

(1)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维也纳体系的破产;战胜国的支持;一战惨烈带来的教训及反思。

(2)国际联盟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继续实践;它在推进国际社会有序化,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但它主要是为了维护以英法为代表的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和它们所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国际联盟作出的贡献是有限的。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后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欧洲协调”已崩溃即维也纳体系的破产、官员支持建立国际联盟的想法等均可以作为答案的。

(2)在评价国际联盟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看到国联真正起到的作用,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看到国际联盟毕竟是英法两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会导致国际联盟的作用有限。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1740—1786)。

腓特烈二世素有实行“开明专制”的美誉,据他说:

“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的第一仆佣。

”他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

他说自己“论秉性是哲学家,论职责是政治家”,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而“治理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一个体系,其条理性就如同哲学体系一样。

”他还爱好音乐,善写诗词,高谈阔论地评论文学,甚至请伏尔泰教他用法文写作。

他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从任何方面看,他都是“开明君主”的典型,因此深得法国哲学家们的赞誉。

从治国思想看,他标榜科学与理性,并且表白自己的统治是合乎科学与理性的。

他这样做,当然比明目张胆地强调“君权神授”的神学观点要好一些,表明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但“开明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

(1)材料认为腓特烈二世是“开明君主”的典型,根据材料,概述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腓特烈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意义。

【答案】

(1)依据:

遵从启蒙思想;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将科学与理性作为治国思想。

(2)意义:

有利于推动启蒙运动;有利于促进普鲁士的教育科技文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普鲁士的综合实力,提高其地位。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腓特烈二世是“开明君主”的典型要从材料中的“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等去总结答案即可。

(2)腓特烈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意义要逐条分析,例如,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肯定就有利于推动启蒙运动,再例如,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则利于教育科技文艺事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开明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