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5092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docx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总体要求

阅读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分项考点

同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二“考点简释”。

年份

卷别

文体

标题/话题

试题

题号

题干

分值

2017

卷Ⅰ

新闻+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央视纪录频道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分

卷Ⅱ

新闻(非连续性文本)

垃圾分类

7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分

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2018

卷Ⅰ

新闻(非连续性文本)

量子通信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9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卷Ⅱ

新闻+图表(非连续性文本)

知识产权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9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

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6分

1.从考点出现频率看,几乎全集中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个考点上。

体现了实用类文本考查的最大原则——“重信息获取”。

2.从文本出现频率看,非连续性文本成为主体,新闻成主流。

3.从题型与分值看,题型是“两选一主”,分值稳定在12分。

一、(2017·全国Ⅱ,2019江苏《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请在完成概中心、抓话题(或主题)、理关系三大步的基础上填写下面的导图内容。

答案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答题提示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D项“主要原因”说法错误,语义夸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答案 AE(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得5分)

答题提示:

B项“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说法错误,居民要做的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是针对政府的;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把材料二第二段“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一句中的“影响”换成了“制约”,语义夸大。

C项材料一说“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从这一点来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材料二进一步明确“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强调了其污染性。

也就是说,垃圾归根到底还是资源,只是需要合理处置。

C项的结论属断章取义。

D项张冠李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只是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是各地政府应当做的事。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每点2分)

答题提示:

解答该题需按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在审题上,需要审准三个要点。

第一,试题所问的关键是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

第二,需要结合材料确定答题范围,材料上有的可以答,材料上没有的则不能回答。

尤其是自己发挥想象想出来的一些措施办法,可能有效也很合理,但材料上没有,暂且先不要回答。

第三,思维要求,要概括,而不是具体罗列,更不是对原文词句的照抄照搬。

在文本阅读上,需要读准文本,找准地方。

此题只涉及材料二。

材料二共有四段文字,第一段只是引出问题,二至四段是解决问题。

作者的总策略是政府与居民形成合力,使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配套衔接,从而使生活垃圾分类高效运行。

第三段分别从居民和政府两方面阐述了各自的做法。

在思路上作者先总说配套衔接,再分说居民和政府,最后总说合力。

在回答上,一是概括。

有三个小点:

第一是居民与政府配合,形成合力,使各环节配套衔接;第二是居民的做法,如提高认识,学会分类方法,努力践行等;第三是政府的做法,包括国家与各地方政府,如制定政策、法令、措施,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体系建设等。

二是语言表达。

要把主语说具体,说明白,使词句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

如提高认识,可以说成居民提高自己的认识,可以说成提高居民的认识,意思差别就大了。

答案有两个要点:

居民和政府。

二、(2018·全国Ⅰ,2019江苏《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

“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

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

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

“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

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

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请在完成概中心、抓话题(或主题)、理关系三大步的基础上填写下面的导图内容。

答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答案 D

答题提示 选项说欧洲和日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是曲解文意,原文说它们都“还在犹豫不决”,不能说明它们“尚未涉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C

答题提示 选项信息涉及材料一、二的第二段及材料三,“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于文无据。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

(1)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每点1分,每点均由“事实+作用”组成,只要涉及其中的“事实”或“作用”,均可得分)

(2)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对三家媒体各自的定位和出发点分析到位,各得1分;如答出各自的角度、目的、立场也可得分)

答题提示:

首先看第一问,分析报道的侧重点要从新闻具体内容入手,由内容与表达推导出报道的视角和侧重点。

材料一的导语部分(即消息的核心)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及其意义,主体讲述了量子通信加密技术。

从标题“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可以看出报道是为了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所以该报道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

从材料二出处文章的标题“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可知,该报道主要是为了让世人了解潘建伟教授的研究水平及其团队的研究计划,所以从内容看,材料二侧重介绍了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以及其团队未来的工作。

材料三比较明显,侧重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的先进性和投入的巨大,并举了两个例子为证。

从第二段“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最后一段“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中国正在踏入……领先世界”等语言可以看出,该报道在强调中国科技发展之快的同时,也针对日本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中国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至于第二问,对于同一事件,各个媒体由于立场不同,关注点不同,报道的视角也就不一样: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关注的是国内科技的巨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自然》杂志是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关注的是科学家个人和团队的研究能力以及研究的条件等;《读卖新闻》是国外报纸,对于非本国事件的报道就难免有与本国比较之意……不同的定位和出发点,决定了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所以,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一个事件的认识,我们需要倾听各方面的声音,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并作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到相对客观的答案。

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媒体素养。

回答此问时,不能简单回答为“因为作者不同”或“因为题目不同”或“因为国家不同”,所以报道侧重点不同。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江苏卷“沉寂”多年后被列为必考内容,根据2019年《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看,它与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非常相似,表现在:

1.选材特点:

真正考查非连续性实用文本

(1)紧扣“实用”二字,选择现在社会中的现象或热点话题,有较强的时代感。

(2)几段材料话题相同或相关,选择不同作者、不同文体(同一文体)、不同出处的文章。

材料出处大都是主流媒体。

(3)大都把文字与图表结合在一起。

文本长度在1000字左右。

2.命题指向

(1)在读文与读图的基础上考查信息筛选、分析与归纳综合能力。

(2)在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考查概括中心、分析与评价能力。

(3)在结合文本信息的前提下考查归纳概括与推断探究能力。

3.设题特点:

两选一主

(1)两道选择题:

或同是单选题,或一为单选一为双选。

主要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

(2)一道主观题:

以综合概括为主。

或考查材料的异同,突出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或概括原因及对策。

难度不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