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4833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docx

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二上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限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称。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教学目标【共4课时】

第1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2.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略)

第2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新授课)

教学内容:

课本P4页例3,完成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知识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略)

第3课时  认识线段(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5页例4,完成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2.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略)

第4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7页,完成练习一第9、10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知识目标:

会以厘米为单位估、测物体的长度。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以厘米为单位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略)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时教学目标【共13课时】

第1课时  不进位加(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8—10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略)

第2课时  进位加(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1-12页例3,完成练习二第3—4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十位上得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略)

第3课时  进位加(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4—15页,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2.知识目标:

通过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算法,能够熟练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过程:

(略)

第4课时  不退位减(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6—17页例1,完成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的笔算。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略)

第5课时:

退位减(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8—19页例2、例3,完成练习三第5—7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在实际情况中掌握退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退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略)

第6课时  加、减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21—22页,完成练习三第8—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略)

第7课时  解决问题(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4,完成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略)

第8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24—25页,完成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2.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略)

第9课时  连加、连减(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26—27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的简洁魅力。

2.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略)

第10课时  加减混合(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28页例3,完成练习五第3—9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3.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过程:

(略)

第11课时  加、减法估算(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31页例4,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略)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P33—35页,完成练习七第1—8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知识目标:

牢固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略)

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

教材P36—37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2.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的测量,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略)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课时教学目标【共2课时】

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38—39页例1、例2,完成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概念,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略)

第2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40—41页例3、例4,完成练习八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

形成直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略)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一)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教学目标【共13课时】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44-46页例1,完成练习就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把相同加数求和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略)

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47页例2、例3,完成练习九第4—6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2.知识目标:

认读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3.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乘法算式,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略)

第3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49—50页,完成练习九第7—11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选择最优的方法。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利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略)

第4课时  5的乘法口诀(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51页例1,完成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

3.能力目标:

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过程:

(略)

第5课时  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52页,完成练习十第5—8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2.知识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使它们在活动中熟记5的乘法口诀。

3.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熟记背诵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熟记背诵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略)

第6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54—55页例2、例3、例4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2.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能力目标: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

教学过程:

(略)

第7课时  乘加、乘减(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56页例5,完成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略)

第8课时  用数学(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59页例6,完成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知识目标:

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收集数学信息,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略)

第9课时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60页,完成练习十二第2、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知识目标:

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收集数学信息,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略)

第10课时  6的乘法口诀(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61页例7,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知识目标:

正确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3.能力目标: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口诀算式编制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略)

第11课时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62—63页,完成练习十三第3—7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2.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让学生经历6的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3.能力目标:

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会根据乘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自己归纳口诀并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

(略)

第12课时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63页,完成练习十三的第8—11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2.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意义。

3.能力目标:

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会根据乘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自己归纳口诀并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

(略)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P65—66页,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验、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2.知识目标:

对1—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记忆,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能力目标: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口诀表排列的规律,并熟记。

教学难点:

自己摆出一个排列有规律的表。

教学过程:

(略)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让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图形。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课时教学目标【共4课时】

第1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67页中的例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增强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新知的乐趣。

2.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从前、后侧、面观察同一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空间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轴对称(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68页中的例2、做一做、第70页练习十五2、3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2.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略)

第3课时  镜面对称(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69页中的例3、做一做、第70页练习十五第5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2.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

3.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镜子内外人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变换。

教学过程:

(略)

第4课时  镜面对称(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70—71页练习十五第4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2.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角度正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镜面对称关系。

教学难点:

镜面对称特征,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略)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单元目标(与教参同)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课时教学目标【共14课时】

第1课时7的乘法口决(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72页例1,完成练习十六第1—6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能力目标:

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