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问题解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48169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问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统计问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统计问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统计问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统计问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问题解答.docx

《统计问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问题解答.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问题解答.docx

统计问题解答

1.统计的含义是什么?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只是一种计数活动,为满足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

发展到现在,“统计”一词的含义一般包括有一般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统计工作,即统计是一种数据收集、加工和提供的过程,是一种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从一个总体的部分或所有单元中搜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的调查过程,并包括将这些信息综合编辑成有用的简要形式的所有活动;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活动的成果,包括在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学,即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统计一词用于不同的场合,其含义也是不同的。

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到统计,人们总是要把它与总计、差异比较、大量的数据分析联系起来,这说明数量性、总体性及相关性是统计学的基本特性。

世界上的各类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都表现为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要认识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就必须认识其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认识其数量关系的特征及度的界限,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所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统计对我们来说将越来越重要。

2.统计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统计是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统计对判断经济的走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

统计工作搞好了,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报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才能有可行的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国际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统计工作时效性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统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同时,统计工作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面临着新的挑战。

统计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数据,不能失真,不能有水分。

力求准确是最重要的,是统计的宗旨。

3.统计信息是怎样产生的?

信息是人们按照预先的目的,通过从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观察记录来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某种概念或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科技等信息的主体,包含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财政、金融、能源、物资、社会、科技、文教、卫生等卅余种不同方面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是各级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快这些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处理、提供及联网建库的工作进程,将使统计信息在各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统计信息是根据预定和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确定具体的调查项目、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和抽和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原始资料的调查搜集、审核整理、汇总处理,然后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汇总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加工成统计信息,包括数据表、简要的分析、研究报告等,然后提供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使用或进一步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采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搜集调查资料的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前者是以原始记录为基础,按一定的表格形式和时间程序,自下而上系统地向各级领导部门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后者是对某些现象专门组织的登记和调查,包括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2)按被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前者是对所有被研究的单位都进行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报表制度;后者是对被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3)按调查时间的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前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后者是对研究对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况进行登记。

(4)按取得调查资料的具体方式,可分为报告法、直接调查法、询问法、自填法、通讯法五种方法。

报告法,是由被调查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向有关单位报送调查统计资料;直接调查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询问法,是由调查人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采访、询问或通过调查会、座谈会的方式口问手写,取得调查资料;自填法,是由调查人员事先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交给被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取得调查资料;通讯法,是通过邮寄的方式,将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交给被调查对象填写并寄送回来,从而取得调查资料。

今后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是:

建立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4.统计信息是怎样传播的?

统计信息的传播是根据统计任务来源来确定的。

作为社会公共品,政府统计信息除了向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提供以外,必须向社会公众发布和提供。

根据组织实施的分工,我国的政府统计由两部分组成——政府综合统计和政府部门统计。

政府综合统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家基本国情国力的统计,如人口统计、自然资源统计等;二是政府在管理国家的角度上所需要的、围绕国民经济核算而进行的各项统计,以及主要行业的综合性统计。

政府部门统计是指国家的各个部门为保证其职能正常履行而进行的各项统计。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应该是不重不漏,互为补充的,其中政府综合统计即各级政府统计局是政府统计的综合管理部门,各部门统计信息汇集到统计局,由统计局分别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和公布,部门统计信息经过政府统计部门的审核批准,也可单独向社会发布。

统计信息传播的载体有统计公报、统计年鉴、资料汇编以及通过新闻媒体和刊物发布。

5.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送审及备案时,应备齐哪些文件?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各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

部门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由该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本部门各有关职能机构编制。

其中,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本部门领导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搜集;确实需要直接进行统计调查的,应当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依照《统计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根据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送审及备案时,应备齐下列文件:

⑴以部门名义发出的申请审批或备案的函。

⑵调查方案和表式。

包括:

总说明、报表目录、基层表式、综合表式、统计标准和分类目录、指标解释、逻辑关系及抽样方案(针对抽样调查)等。

应明确表述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填报要求、报送渠道、时间要求等。

⑶相关文件。

包括新建立该调查项目的背景材料、重大调查项目的研究论证材料及试点报告等。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送审的部门统计调查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作出说明和解释,并按照修改意见认真进行修改;如有不同意见,双方应进一步研究磋商达成一致。

否则由国家统计局进行最终裁决,部门应按最终裁决意见进行修改。

6.什么叫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指反映统计研究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如人口数13亿人、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等,都属于统计指标。

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的特征概念、时空范围、指标数值及计量单位等组成。

在统计设计阶段人们时常把被调查项目也叫做统计指标,其实它只是统计工作应求得的各种统计量的具体名称,而在确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取得的实际观测值,经审核汇总或计算之后才形成统计指标。

所以说统计指标是一种统计结果,是反映确定的统计对象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7.市统计局主要统计指标一般什么时候对外公布?

国内生产总值:

每季季后15日左右(以省统计局评估后反馈日期为准)。

农业总产值:

每季季后10日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

每季季后10日左右。

工业生产快报(国有企业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企业):

每月月后8日左右。

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列入统计的国有企业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

每月月后20日左右。

重点工业企业能源消耗:

每季季后20日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每月月后8日左右。

职工平均工资:

每季季后8日左右。

城镇居民收支:

每月月后10日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每月月后8日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每月月后8日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每季季后15日左右。

企业景气调查:

每季季末。

以上日期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8.三次产业如何划分?

我国的三次产业的划分是:

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含公共设施服务、居民服务、旅馆、租赁、旅游、娱乐、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等),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

这是世界上较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9.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有哪些?

登记注册类型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

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公司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

对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按其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进行划分。

10.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的区别?

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股份制企业指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投资举办的企业。

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两者的区别如下:

 

股 份 制

股份合作制

集资方式

面向社会募集股份

不向社会募集股份

合作方式

仅资本的联合

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

表决方式

一股一票制

一人一票制

上市交易

经批准,可以上市交易

不可以上市交易

1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金

最低为1000万元

按经营行业不同最低为10万元、30万元、50万元及其他行业特别规定

发起人

一般为5个以上

2-50个

筹集方式

发股票(股权证)或溢价发股票

定向、平价筹集

股份划分方式

等额、每股面值1元

不划分,只表明出资额

批准单位

省或省以上证券管理部门

工商管理部门直接登记注册设立

适合对象

大中型企业改组

中小型企业改制 

12.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何不能将两年的价值量直接相除?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GDP进行纵向比较时,存在一些不可比因素,诸如价格变动因素,计算口径变化因素等,因此不能直接利用现行价格计算GDP的发展速度。

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时,首先应编制一套各行业的指数体系(称为“缩减指数”),以消除各行业内在的差异,得到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然后与基期资料相除,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

13.既然同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但为何仍不能保证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变?

这与前面提到的缩减指数有关。

由于各行业缩减指数不尽相同,当第三产业缩减指数高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时,即使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三产比重仍会有所提高,反之亦然。

我们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说明,y2001、y2000代表2001年、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Y2001、Y2000代表2001年、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a、A分别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假定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相等,表示为:

 

y2001

×

1

=

Y2001

×

1

y2000

a

Y2000

A

y2001

×

1

=

Y2001

×

1

y2000

a

Y2000

A

y2001

=

y2000

×

a

Y2001

Y2000

A

 

可转换为:

 

显然,若a>A,则2002年三产比重高于2001年。

y2001

×

1

=

Y2001

×

1

y2000

a

Y2000

A

y2001

×

1

=

Y2001

×

1

y2000

a

Y2000

A

14.为什么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往往不一样?

这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有个不断向客观性、准确性调整的过程。

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分三步进行:

首先是初步估计过程。

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先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据统计快报进行初步估计。

统计快报比较及时,但范围不全,准确性不很强。

初步估计数一般于次年2月28日发表在《中国统计公报》上。

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统计年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重新进行核实。

年报比快报统计范围全,准确度也高,采用这类资料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初步核实数,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

至此,工作还未结束,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除了大量统计资料外,还要用诸如财政决算资料、会计决算资料等大量其他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来得比较晚,大约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时候,根据这些资料再做一次核实,叫最终核实。

最终核实数在隔一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三次数据发布后,如果发现新的更准确的资料来源,或者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还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我国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过一次重大调整。

市级以下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经过两步:

初步估计数在次年元月初对外公布,但用法应规范,数据前应加上“据初步测算”等字样;年报数则在次年五月中下旬对外公布。

15.按美元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何不能简单地按当年的汇率计算?

汇率是不同国家之间进出口贸易货币结算的一种比率关系,它不但受商品实际比价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求比例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各国央行的利率政策的影响等。

因此,利用当年汇率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会得到难以置信的结果。

1980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

1.5;2000年汇率为1:

8.2784,2002年为1:

8.2769若以汇率计算嘉兴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980年为407美元,而2002年则为2568美元,即本市通过21年的经济建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扣除物价因素增长5.3倍,可事实上在这22年中,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人民币计算由610元增加到212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倍。

显然,利用汇率来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速度是脱离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的。

由于利用汇率比较各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反映经济实际情况,因此联合国从1968年开始研究,寻找一种能够较准确评价和比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和结构的途径,即国际比较项目(ICP),它的理论方法是货币购买力平价,即通过两种不同货币在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之比,以求出货币购买力平价。

如某种数量和质量完全相同的商品,在中国市场购买需14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市场购买需40美元,则人民币与美元对该商品的购买力平价是3.5:

1。

ICP就是利用各国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货币的国际比较资料。

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怎样计算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年平均人口

其中,年平均人口一般取自公安局户籍登记人口,是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严格来讲,这种算法并不很确切。

理论上,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分子、分母口径应保持一致,即年平均人口应使用常住人口计算,该数据主要可以从人口普查中取得。

但由于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其余年份则数出无门,所以一般用公安户籍人口替代。

这种算法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某地区人口流动性越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越容易失真。

对于嘉兴市来讲,由于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低于按户籍人口计算的水平,2000年计算结果相差约1254元。

17.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有何区别和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辖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国民(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和外国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收入”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由于资料所限,省级及以下仅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18.为何各县(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加不等于全市?

目前,国家、省、市、县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实行分级核算,分级负责,其核算口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核算依据尚不规范和统一。

因而各县(市、区)相加后,不等于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同样,全国与各省、各省与各市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市统计局正在积极规范协调统一各县(市、区)的核算工作,使得各县(市、区)增加值相加能比较接近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但是,由于实行分级核算,出现数字偏差是必然的,也是核算制度允许的。

19.财政收入为何不一定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形成三部分的资金流向,其中一部分是以各单位和个人上交工商税收、所得税、红利和罚没收入等形式上交财政部门,形成国家所得,它的主体部分就是财政收入;第二部分是企事业单位以净利润(留利)、公益金、提取的折旧基金等形式留成,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形成单位所得;第三部分是以劳动者报酬、福利费、各类津贴、抚恤费、利息、红利等形式向居民支付,形成个人所得。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比作一块蛋糕,当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分配的比例比较稳定时,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可基本趋于同步。

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比例总会有一定的倾斜。

这样,作为国家所得主体部分的财政收入的增加幅度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不尽一致。

此外,还有因为核算时间、范围、价格上的不同,以及财政税收执行的人为性原因,使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有差异。

近几年,由于财税部门加大欠税清缴力度,财政收入增幅基本上都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

20.为何不应简单地提“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总额是国民经济中的两个重要的统计指标,由于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其核算理论、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具体为:

一是指标内涵的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量指标,它不包括中间产品的消耗;而出口总额则是出口商品总量的价值量指标,它包括中间产品的消耗,在中间产品中,既有本地单位所生产,也有通过国外进口、市外调入的产品的价值。

二是指标在时间上的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如一个年度、一个月等),而出口总额则可能是当期生产,也可能是上期所生产的,只要当期出口均可计算。

三是计价方式的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在我国以人民币计算,而出口总额是以实际创汇的货币计算,再统一折算为美元,而美元与人民币的比值是以汇率换算。

这样,汇率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比价有很大的差异。

四是覆盖范围上的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劳务;而出口总值仅指物质产品,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比出口总值大得多。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总值是不同质的指标,它们之间不存在总量与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一般不能简单地提“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如为分析经济所需,可改用“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宜。

21.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房地产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房地产业有何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房地产业范围较广,所谓的房地产增加值包括房地产管理业增加值、房地产开发业增加值、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增加值、城乡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服务(即虚拟折旧)。

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房地产业仅指上述中的房地产开发业。

22.“三大需求”指的是什么?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三大需求”指的是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

统计分析中,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自营出口总额三项指标来观察。

“三大需求”的来源,需要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来说明。

从支出法角度讲,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满足于三方面需求: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和净出口(“出口-进口”),其主要内容就可以概括为投资、消费、出口。

由于目前中国已进入生产结构性过剩时期,需求决定型的发展模式日趋明显,所以近年来,经济学界经常使用“三大需求”来分析研究经济问题和发展趋势。

但特别应注意的是,对于一个地区范围来说,仅此三项指标并不完全能说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问题主要产生于自营出口这项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属地原则,因此进出口净额是以地区(而非国界)来界定的,对地区外的产品输入输出均称为“进出口”,这与一般我们所理解的外贸进出口概念相差甚远。

以目前的统计制度,国家内部地区间的“进出口”是难以掌握的。

23.轻重工业如何划分?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

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