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755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docx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

资料一〖旗情手册〗

一、概貌篇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三少民族自治旗中成立最早的。

自治旗地域辽阔,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的旗(市),相当于呼伦贝尔市的五分之一,是上海市的9倍,台湾省的1.6倍。

这里民风淳朴,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汉等21个民族共30万人口。

旗辖6镇1乡,3个办事处,其中猎区乡镇4个,猎民村7个。

全旗鄂伦春族2050人,其中猎民830人。

境内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所属6个县处级林业局、大兴安岭农管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及大兴安岭面粉厂,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林管局和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占地1.8万平方公里。

2007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3亿元,同比增长10.36%;财政总收入完成7874万元(不含加松税款3300万元),增长14.2%;财政支出54333万元,增长46.78%,是建旗以来财政支出最多的一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8元,增长14.2%;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3亿元,增长3%。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增长8.8%。

二、资源篇

自治旗是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绿色宝库。

享有“绿色净土,天然氧吧”的美誉,森林面积达4389万亩,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杨树、柞树等树种,活立木蓄积量达2.9亿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广袤的森林里栖息着野生动物15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30余种;经济鱼类10余种。

林间生长着300多种中草药,约占全旗植物总数的60%,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草药有防风、黄芩、龙胆草、兴安杜鹃等,大兴安岭野生药材栽培繁育科技示范项目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山野菜和野生食用菌有蕨菜、黄花菜、柳蒿芽、百合、桔梗、山葱、山芹菜、黑木耳、猴头、榛蘑等40余种,仅蕨菜年产量就达80吨,黑木耳、北芪茶等产品已获得绿标;野果有红豆、都柿、稠李子、山丁子等。

纯天然中药材和山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自治旗水资源蕴藏丰富,总量为107.69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69亿立方米,占全市的37.8%。

河流总流域面积5.1万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38亿千瓦时,优秀电站坝址20余处,总库容3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25万千瓦、静态投资22.96亿元的毕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工程移民规划大纲已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地下水净资源量为1.4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5.25亿立方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处的矿物质,目前,大杨树镇神泉山拥有世界罕见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泉涌量在60吨/天以上,“夏日”矿泉水已形成生产规模;经勘探阿里河镇西山氡矿泉水储量丰富,开采价值极高。

这里沃野千里,已被列为自治区粮食安全生产先进旗县和国家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2007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281.3万亩,粮食总产量4.6亿斤。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高油大豆、马铃薯、肉羊、肉牛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黑木耳、中草药、鹿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迅速。

草场面积达1890万亩,有小叶樟、大针茅、野豌豆、杂花苜蓿等328种饲草,载畜量可达130万头(只),2007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83.2万头(只),发展畜牧业前景广阔。

自治旗矿产资源丰富,已掌握有二十多种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已探明有极高开采价值的煤、金、银、铅、萤石、石灰石、硅石、膨润土、油页岩、石墨、铅锌、铁等10余种矿藏。

自治旗第十二届党代会提出要全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资源转换进程,重点抓好乌鲁布铁铅锌矿、宜里钼矿和云母矿、大杨树煤矿等矿产资源的详查和开发。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鄂伦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旅游篇

自治旗集森林生态游、鄂伦春民族文化游、鲜卑根祖历史游、军事度假游、银色冰雪游、地质笠科考游于一身,是呼伦贝尔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黄金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

嘎仙洞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5819公顷,距阿里河镇9公里。

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生长着多种食用菌和中草药材。

公园有直通油路,主要景点有嘎仙洞、嘎仙河、嘎仙山庄、民族特色养殖场、九曲回廊、人工湖、回眸亭等。

世人誉为“北国第一洞”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嘎仙洞,座落在公园内一面高达百米的花岗岩峭壁上,距地面25米,洞口略呈三角形,坐北朝西南,洞南北长92米。

在洞内右侧石壁上,有公元443年北魏皇帝拓跋焘派大臣李敞来此祭祖时所留下的汉字隶书石刻祝文,共19行201字为汉字隶书其内容和《魏书》记载基本一致,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证实了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民族的发祥地。

该公园2002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

嘎仙洞,本是天然山洞,很早就存在,当地鄂伦春人都知道它,并且流传着许多有关嘎仙洞的神话。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恶魔,名叫满盖(满盖是鄂伦春语,意即魔怪),盘踞着这个山洞。

它长了9个脑袋,吃人放火,无恶不作,闹得大兴安岭上的鄂伦春人不得安生。

有一个聪明而又勇敢的英雄,名叫嘎仙。

他拿了弓箭到山洞来找满盖,决心和它斗智。

嘎仙问满盖:

“你凭什么占据在这里冒充大兴安岭的主人?

我提一个问题,你答不上来就不能算大兴安岭的主人。

”“好,你提出来吧,我若答不上,山洞就归你!

”嘎仙说:

“你知道这个大兴安岭有多少个山峰?

多少条河流?

”满盖算了一下说:

“有900个山峰,450条河流。

”嘎仙哈哈大笑:

“答错了!

鄂伦春人连5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大兴安岭有100个山,50条河。

两山夹一沟嘛!

你长着9个脑袋,把1个东西错成是9个,所以不对。

”满盖输了,但它还是不甘心。

嘎仙这时决定再和它比武。

他提出站在洞口前面,拿西南方山顶上的石砬子作目标,连射3箭,谁射中谁就是大兴安岭的主人。

满盖以为这回准有把握,抢先连射3箭,不料都落空了。

人们笑满盖,脑袋多想得不集中,眼睛多看得不集中,所以射不中。

嘎仙操起了弓箭,连射3箭,箭箭穿透,把石砬子射出一个大窟窿,从此就把南山有孔洞的石砬子叫窟窿山了。

满盖垂头丧气,只好认输,乖乖把山洞让给了嘎仙。

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山洞叫嘎仙洞。

鄂伦春博物馆,与嘎仙洞一起并誉为自治旗的“旅游双璧”。

始建于1991年,2001年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博物馆广场占地10000平方米,有展厅5个:

兴安猎神展厅,生动反映了鄂伦春民族历史发展、生产经济、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宗教信仰等;兴安之韵展厅,浓缩了鄂伦春自治旗的自然景观,展示了大兴安岭的自然美、原始美;马背天骄展厅,讲述了我国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历史文化,以详实的文物和图表、文字说明,反映了拓拔鲜卑发祥兴安到驰骋草原最后入主中原的历史过程;成就展厅,以大量的图片和文章材料将鄂伦春民族建立自治旗五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一一展示;综合艺术厅,陈列着由鄂伦春族人民创作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作品。

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系统展示古代北方拓跋鲜卑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娱乐、休闲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

该馆已于2002年评为国家AA级景区。

布苏里旅游度假山庄距阿里河镇23公里,原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战备军事储备基地。

1967年,我国为对抗前苏联,在此投资27亿元,历时8年建成。

现既有陈列馆、叶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下榻的将军楼、可储存大量战略物资的地下油库和弹药库、北国第一哨等军事题材的景观,又有建设中的水上餐厅、天然浴场、学生夏令营营房和食堂等休闲娱乐、教育场所。

拥有床位110张,可同时接纳200多人就餐。

已成为集国防教育、商务会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04年12月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是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距阿里河镇43公里。

景区规划占地10.75平方公里,内有阿里河林区仅存的600多公顷原始林带。

主要景点有:

(1)鄂伦春风情园。

以鄂伦春民族风情为主调,其具体由撮罗子(一个直径6米,四个直径5米),赛马场、弓箭射猎场、鹿园4个景区组成。

(2)奎源度假村。

以蒙古文化的成吉思汗行营、欧式建筑木屋群、露天浴场、林业生产示范观赏区4个景点组成。

(3)森林小火车原始生态圈。

全长5公里,沿途根据景观状况共分5个车站,即奎源、野猪林、狼窝掌、黑熊窝、相思谷车站。

(4)乳泉溅游览区。

以连心桥、木草亭、乳泉溅上游划船区、森林氧吧四部分组成。

为观赏、怀古、休闲、餐饮一体化的综合性景区。

该公园2004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

兴安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克一河林业局南侧,占地面积2600公顷,距阿里河镇108公里。

公园内有六个景区:

高山瞭望区、植物栽培区、植物移植区、植物观赏区、游览区、野生动物饲养区。

植物观赏区内、常见的木本、草本植物多达400多种,为科研、教学、观赏提供了有利条件。

游览区以长186米,宽3米的钢索吊桥为主景,包括高山瞭望区及一条1000多级台阶的登山石径等。

踏上钢索,登顶远眺,“拾级云端小天下,追忆长征泸定桥”的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野生动物饲养区内有梅花鹿、马鹿、野猪、狍子、猴子等多种野生动物。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自治旗诺敏镇境内,面积220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3%,这里湖光潋滟、地质独特、景致优美、水丰鱼肥。

主要由以下几个景观组成:

(1)达尔滨罗:

达尔滨罗距阿里河镇258公里。

湖面海拔437米,面积0.55平方公里,是火山堰塞湖。

达尔滨罗景区有旅店、餐厅、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及游船、箭、弩、钓鱼杆等娱乐设施,共投放鱼苗110万尾。

达尔滨湖:

距阿里河镇279公里,系古时达尔滨火山喷发后岩浆沉积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堰塞湖面。

达尔滨湖长约3.4千米,宽约1.5千米,周边山体植被类型主要为白桦、黑桦、柞树、兴安落叶松、山杨等树种。

达尔滨湖环境优雅、湖水清澈、水质优良,鱼类丰富,湖区周围还可经常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出没,被誉为林海中的“天然花园”。

(2)神指峡:

神指峡是大兴安岭唯一的一条大峡谷,距阿里河镇268公里,地势陡峻,河床底部及阶地遍布火山熔岩,长约数十千米,两岸宽约100--150米,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河水流动之声在数百米之外可真切的听到。

瀑布由山石间飞流直下,毕拉河水从峡谷穿梭而下注入诺敏河。

峡谷两岸植被为茂密的针叶、阔叶混交林。

(3)石海滩地:

位于毕拉河北岸,距阿里河镇260公里。

是一片开阔的玄武岩石群,期间零星分布有珍贵的乔木----黄菠萝,玄武岩的黑色调与黄菠萝的绿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赏心悦目。

(4)四方山天池:

距阿里河镇282公里,位于自治旗诺敏镇西北30公里,海拔933米。

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因火山喷发形成方形。

山顶上有一由泉水和雨水汇积而成的天然湖泊----“天池”,水色碧绿幽深,四周都是蜂窝状的岩石,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

四方山海拔高、山上建有瞭望楼,视野宽广,景致独特。

旅游节庆:

(1)红色呼伦贝尔杜鹃节,每年5月12至18日;

(2)鄂伦春民族“篝火节”,每年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节庆日:

“篝火节”,以纪念鄂伦春民族敬火为神、与火不解之缘的游猎历史

特色餐饮:

自治旗旅游定点宾馆饭店不仅能够烹饪呼伦贝尔开发的菜肴,还创出了一套取材于自治旗特有原料加工的菜系,有柳蒿芽、黄花菜、山芹菜、蕨菜、四叶菜等野菜,有柳根鱼、细鳞鱼、哲里鱼、草鱼等十余种鱼;有木耳、猴头、蘑菇等食用菌类,这些绿色山野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

旅游住宿:

嘎仙宾馆(二星级),诺敏山庄(二星级),嫩源宾馆(二星级);兴安岭假日酒店(正按四星级标准兴建)。

交通通讯:

公路,国道111线莫科里--大杨树--加格达奇,阿里河---加格达奇;省道301线阿里河--伊图河--根河--额尔古纳--海拉尔;大杨树--宜里--乌尔其汗--牙克石--海拉尔;大杨树--宜里--诺敏--莫旗尼尔基或阿荣旗那吉屯;铁路,伊加线、图加线、哈尔滨至海拉尔的铁路线贯通自治旗南北。

铁路、公路与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沈阳、大连、北京等地及海拉尔、满洲里、漠河等旅游景区相连。

乡镇通车率、通话率、通有线电视率均达100%,信息网络连通国内外。

旅游购物:

自治旗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主要以桦树皮制品、兽皮制品和山野特产品为主,各地均有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其中阿里河镇最为集中,商品种类齐全,特色明显。

主要特色商店有:

鄂伦春民族手工艺坊、山野特产品销售中心、山野特产品商店、宇轩桦树皮工艺品销售中心、乌力楞民族工艺品作坊等。

四、地质篇

除达尔滨罗及四方山、神指峡等大兴安岭地质奇观外,我旗还有中国北方罕见的冰川遗迹:

位于自治旗境内的昆仑山冰臼群,有大小不一的冰臼近200多个,是迄今国内发现纬度最高的冰臼群。

再加上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花岗岩基岩洞穴嘎仙洞,阿里河源头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全国规模最大的冰石河,独具特色的两个冰蚀柱,当今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据“冰臼之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韩同林先生考证,这里曾是一个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的、规模超过南极冰盖的古冰川。

此外,自治旗又在2007年发现了三处新石器时期彩绘岩画:

分别位于托河办事处的神指峰、阿里河林业局伊山林场、阿里河镇麒麟山。

2008年4月,我旗与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在北京举办鄂伦春民族文化保护暨岩画新发现成果发布会,使我旗罕见的冰川遗迹及远古彩绘岩画倍受海内外瞩目。

五、鲜卑历史篇

1980年在大兴安岭北部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嘎仙洞,发现了我国古代民族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洞内有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北魏皇帝派人祭祖时刻在石壁上的祝文,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保留下来的“原始档案”。

它确凿地证实嘎仙洞即拓跋鲜卑旧墟石室,这一带地方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对研究中国疆域史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对研究鲜卑民族起源,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国家文物局当即报告党中央和国务院。

作为我国重大考古成果载人工1980年《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8月30日早晨广播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列举鲜卑石室等几项“罕见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都受到普遍重视”。

鲜卑旧墟石室的发现不是偶然的,这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各方面条件臻于成熟的结果。

现在我们把这—发现的重要意义、历史背景、探索过程、发现经过与经验教训作一个总结。

同时也是对鲜卑石室这个千百年历史疑案作出的最后总结。

从客观条件来看,—方面是现实斗争提出了边疆考古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今天的时代为这一发现提供了实际的可能性。

呼伦贝尔地区边疆考古的重要现实意义。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向为我国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摇篮,只是过去的历史文献对这里记载不多。

自从1—6世纪中,沙皇俄国东侵,尼布楚条约始定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边界,呼伦贝尔成为我国北部边防前线。

20世纪初,沙俄势力进—步深入,修筑中东铁路穿过呼伦贝尔腹地。

随着侵略者的步伐也有所谓的考古家来盗窃我国珍贵文物,“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刺刀又伸到这里,在此前后也有一些所谓的东洋史学家对呼伦贝尔进行过调查、研究。

他们的学术活动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步伐是同步的。

面对这一形势,为了保卫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清代在军事、政治上不断加强北部边防的同时,也曾经出现过—批致力于边疆研究的学者。

如清代的边疆学派何秋涛、张穆、曹廷杰、屠寄等人,曾对我国北部边疆的历史、地理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一批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术成果,无疑都是一笔宝贵遗产。

本世纪60年代初,特别是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开始以来,重新提起两国领土争端。

为了澄清是非,说明历史真相,我国加强了对北部边疆考古和历史地理研究,出版了一些专著和论文。

现实斗争进一步提出了加强边疆考古和边疆民族历史地理研究的必要性。

呼伦贝尔地处祖国北部边防前哨,边疆考古尤为重要。

但过去,这里地广人稀,特别是大兴安岭北部尽是深山老林,只有鄂伦春和鄂温克猎民世代游猎在这里。

浓密的原始森林使这里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很少为外人所了解。

加之封建统治阶级歧视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从来不予重视。

历史学家对呼伦贝尔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少研究,即或研究也只是文献考证,很少涉足实地,因而对这里并没有切实的了解。

呼伦贝尔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上的这种“空白状态”就更突出了加强这里边疆考古和民族史研究的必要性。

解放以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逐步开发。

嫩林线铁路通车,使这深山老林里有了方便的交通条件。

这就为进人大兴安岭密林深处实地调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鄂伦春自治旗的建设,民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这里有了更多的了解。

特别是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扭转了极左路线,使科学文化从长期的禁锢状态中解放出来,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得到广泛普及。

这些政治条件的成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客观前提。

鲜卑民族是我国古代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个定鼎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

这个民族为缔造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曾做过杰出贡献,鲜卑族拓跋部,在公元386年至534年建立北魏王朝,统一了黄河流域,使长城内外连成—片,促进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为后来隋唐的更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出现了彪炳人类历史的盛唐文化高峰。

在长达几个世纪中,鲜卑族曾吸收融合匈奴、乌桓、氐、羌等不同民族,然后又汉化而融于汉族。

在北方,鲜卑与以后的室韦、契丹、蒙古、达斡尔等民族都有渊源关系。

鲜卑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其具体内容,随着民族历史科学的深入发展,正逐渐明确起来。

这其间,拓跋鲜卑由一个原始的森林游猎民族走出大兴安岭,自觉地学习先进文化,克服原始的氏族制度的桎梏。

迅速发展了经济,壮大了自己的民族,也把自己的优秀素质带进中原,为缔造祖国共同文化增加了新的血液成分。

应该说,鲜卑族是为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英雄民族。

正如我国新宪法《序言》中所概括: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因此,探讨鲜卑民族的历史,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

但是,人们对这样一个英雄民族的早期历史并不清楚。

过去,汉文史籍对鲜卑民族的记述是残缺不全的。

现在,我们也只能推知其大概。

不知何许年前的遥远古代,拓跋鲜卑的祖先曾在大兴安岭北段一带居住。

那时他们在这样的深山老林中,只能以“射猎为业”。

其后采集经济进一步发展,他们南迁到紧靠大兴安岭森林边缘的呼伦贝尔草原,开始过游牧生活。

继而又南迁,经过“山谷高深,九难八阻”来到匈奴故地,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带。

当时中原五胡十六国闹得“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

正值此际,从草原东北角上杀出来的拓跋鲜卑,傈悍勇猛,能骑善射,扫平群雄,于代京大同当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北魏王朝。

到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时,对其前代祖先由东北迁来的这段历史当然不会不知晓,后来记述北魏历史的《魏书》对拓跋鲜卑祖先的这段早期历史,根据其传说记入《序纪》之中。

六、民族篇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古老民族的遗裔,史学界和民族学界多数学者认为鄂伦春族源于南北朝时期室韦族的钵室韦和大室韦部族,经唐辽金元明历朝发展,至清代被编入布特哈八旗,成为祖国东北边疆的重要民族之一。

鄂伦春族以勤劳勇敢、聪明质朴、豪爽骠悍、能骑善射而著称于世,素有“兴安猎神”和“森林马背民族”之称。

在开发建设边疆,捍卫边疆,尤其是在清代抗击沙俄和抗日战争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现了山林狩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现存的典型的狩猎民族。

现今,他们已经放下猎枪,走上了现代产业化之路。

现在,7个猎民村中已有3个实行了社区化集中管理,乌讷猎民新村正在筹建中。

鄂伦春族猎(居)民全部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并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鄂伦春族猎(居)民享受城镇和农村双重低保,平均每人每月补助176.5元,对鄂伦春族学生考入大专院校实行学费补助政策。

2007年猎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8元,同比增长6%。

《鄂伦春自治旗2008—2010年新猎村建设实施方案》已开始施行,猎区建设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鄂伦春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主要表现在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宗教祭祀、语言服饰、民具工艺、歌舞体育等诸多方面。

鄂伦春民族民间文化以其古朴的民风、深厚的底蕴、独特的表现手法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其中桦树皮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赞达仁和兽皮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自治旗被自治区命名为“狩猎文化之乡”。

现在,我旗正在进行以鄂伦春语言、服饰、歌舞、工艺制作等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以使这一珍贵的北方狩猎文化发扬光大。

七、招商篇

自治始终坚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方针和项目拉动战略,积极做好项目的包装和策划工作,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软环境建设。

于2007年重新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编制了鄂伦春旗招商引资服务指南、新办企业办事程序等一系列服务手册,极大地提高了客商的办事效率。

围绕自治旗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规划了招商引资项目75项,包装策划了一批重点项目,提高了项目储备和项目前期工作的成熟度。

充分发挥市政府在省外设立的6个招商引资办事处的沟通联系作用,通过这一窗口,把旗内项目推介出去。

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把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项目登录到鄂伦春政务网的招商网页上进行宣传(),形成了网络、面对面、电话、走访、以商招商、对外办事处推介等多种招商形式。

2007年自治旗成功地引进了总投资1.8亿元的嵩天薯业和总投资1000万元的大杨树嫩源乳业等加工项目。

2008年嵩天薯业又新上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马铃薯蛋白提取和薯渣加工两个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为9800万元,预计8月末竣工投产。

引进了房地产开发项目3项,分别是鑫磊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6亿元的大杨树街西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杭州四维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建设鄂伦春旗三星级宾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中;北京锦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阿里河镇青年路以西占地4万平方米开发城镇综合住宅楼项目,现正在拆迁过程中。

按照“加大力度、措施强化、方法创新、质量提高、效益显著”的要求,今后招商工作的方向是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毕拉河水利枢纽工程,阿里河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大杨树2×2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尽早完成前期工作;100万吨电石、50万吨复合肥、浙江四维集团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等项目开工,支持阿里河层压板、夏日矿泉水、克一河诺敏绿业食用菌加工、甘河单板加工、大杨树大豆精深加工等项目嫁接联合,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农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种植、野生资源加工、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项目,推进自治旗又快又好发展。

八、崛起篇

建旗半个世纪以来,鄂伦春民族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散居山林走向定居,从游猎到禁猎从事现代农猎业生产,经历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自治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新型林城、商贸城、民族文化城崛起于这片肥沃的土地,一条条油路连接了旗内外,一处处猎民新村实现了社区化管理、基地化生产、福利化生活,一项项市政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站在新的起点上,厚积薄发的新一届自治旗领导班子,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抓住和依托自治区帮扶自治旗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两区一带,两轮驱动”的发展布局,大力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贸游活旗、农牧业产业化富旗、民族历史文化名旗”战略,加快发展“电力、旅游、绿色食品、森工、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加速农牧林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更加重视改善民生。

努力将鄂伦春打造成人才、政策、资金、项目流入的洼地和经济活跃、商埠云集的发展高地;中国北方绿色有机食品加工转化基地;北国生态文明,人居环境最佳的宝地;民族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