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
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校:
义县电大
年级、专业:
教育管理
教育层次:
本科
学生姓名:
宁宝文
学号:
指导教师:
摘 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但在目前的中学班级管理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分析探讨目前班级管理面临的几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
班级管理;热点问题;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班级管理。
因此,对目前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当前班级管理面临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2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不公平问题··············2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2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3
3、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3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随意化、专制性问题。
········4
(三)班级教育管理理论底蕴亟待增强。
············4
(四)班主任管理决策亟待改变。
···············5
(五)管理观念和能力亟待提高。
···············5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6
1、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管理者应树立公平的理念。
·6
2、全民参与,相互制衡···················7
3、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8
4、确立集体奋斗目标。
····················8
5、树立优秀学习榜样。
····················8
6、建立健全班委会班级管理自责化制度。
············8
三、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班级”是旨在开展学校教育,为使之从制度上成为一定的教育单位所编制的校内团体它是一种组织,因而需要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管理者,因而需要实施管理。
“班级管理”也就是班主任整顿班级这种团体的教育条件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它有两种管理模式:
一种是封闭型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开放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诸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班主任,天下最小的主任,却拥有天下最大的世界——众多孩子们的心灵,经营着最大的事业——在青少年的心灵里撒播着真善美的种子,承担着最大的任务——给每一个孩子以希望,给民族和世界以希望。
班主任工作如此之艰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集中。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阅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料,聆听优秀教育家及许多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总结。
可以看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这些:
班级管理中的不公平问题、班级管理的随意化、班集体凝聚力不够强、教师的专制型等。
它们最集中最主要表现为:
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管理者只有树立公平的理念,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不公平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正如埃克森的个性理论所述,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必须思考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
因此,无论是个性化还是社会化,都是众多环境信息有意或无意的处理方式。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这一阶段做好,人们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这对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从这一时期起,也是个体开始完全主动地掌握自己的时期.班级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只有多样化的个性和无数个人的独特性的发展,才能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文明。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化过程,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然而我国中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具体体现在: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这就出现了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
这种管理主义则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管理是必要和应该的,但是,把对班级的管理绝对化就不必要了,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它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化,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
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公平,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最终造就的是表现服从、内心对抗的“残缺不全”的人。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
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
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
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
如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这些学生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
它的类型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力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
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3、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不科学、不公正的教育评价观推波助澜,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
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中小学处境不利的学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差生”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孤星”。
这些学生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随意化、专制性问题。
任何一位教师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权威主义式的支配者。
教师刚刚上任时也许会下定决心“我决不会成为权威主义式的支配者。
我要好好听取同学的意见,并贯彻到班级管理中去,做一个民主型教师。
然而,一旦接触了现场,儿童各式各样的要求和意见往往是始料未及的,于是便会偏离自己的初衷,认为”唯有使儿童门服从我的旨意,才能统一班级,舍此别无他法了。
教师一旦下了这种决心,会感到浑身轻松。
因为这种办法非常简单,只需命令儿童服从就行了,不从者则处罚。
儿童们则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地学习。
整个班级表面看来是统一了,教师似手也恢复了自信心。
然而,儿童们遵纪守法的喜悦,学习的喜悦,却丧失殆尽了。
在儿童的心理意识中,老师的话就是命令,特别是班主任的话就是皇命。
皇命不可违,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有些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却很听班主任的话。
还有甚至父母家长都不怕,惟独只怕班主任老师,一些有抱负的教师往往就被论为了专制型老师,这种老师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对不服从这动辄发怒。
他们的话就是指示、命令、强制、或者批评,威吓和谩骂。
无论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尽可能限制儿童的自由,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管理与支配一切行为,不由自主地压抑儿童的独立思考或者创造性的发挥。
现代儿童必须学习的是民主的优越性,以及如何维护民主。
专制型老师,不管他的宣言何等豪迈、动听、观其行止,便知道是反民主的专制化。
儿童们不可能从这类教师身上领会民主的真谛。
(三)班级教育管理理论底蕴亟待增强。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许多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
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认为学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二是“应试教育”的枷锁,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
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学校只能体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老师身上,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同样面对这些问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
三是形式主义的检查,使班主任老师忙于应付。
(四)班主任管理决策亟待改变。
班级是一个教育管理系统,又是一个自我教育管理系统,其功能的实现既受到班级系统内部要素、结构和运作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班级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和班级其他各种因素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具体实施的对策和举措进行正确的决策。
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切实际和班级管理者没有注重综合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现象严重。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学研究不深,以至于对班级管理的组织行为,班级内部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不知所以。
二是教育工作方法的简单化。
批评教育乃至惩罚是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之一,多数老师爱用这种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许多老师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把一些本属心理上的问题升格为道德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学校功能的萎缩。
三是联系不够,班主任不能与任课老师协商本班的教育问题,证明其有形成教育合力的意识;在处理家庭和学校关系时,班主任老师很少或从不家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沉重的课业、班务负担占满教师的全部工作时间。
(五)管理观念和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操作情况不尽如人意,平均积分均不能达标,中小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且小学略好于中学。
主要表现在:
一是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学生几乎没人参与过制定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必要让学生班级管理参与,其实,班级管理是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而真正有效的管理是学生自我管理,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怎么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呢?
二是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不高。
学生对班集体的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师的不满意而引起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像雨后的春笋一样的茁壮成长,吸取更多的教育雨露。
1、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管理者应树立公平的理念。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一致的统一。
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平等的发展。
当然,班级需要管理,而决不是放任自流。
但不能把具有个性化生动具体的班级管理绝对化,进而导致管理主义。
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
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
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的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蔡元培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一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借鉴性。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
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
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
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
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等。
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
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
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
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班主任对处境不利的学生总体上应坚持“无歧视原则”。
但对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
A家庭经济贫困生。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庭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仅穿戴好,使用的学习用品档次高,而且花钱出手大方,常常能笼络一批同学。
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往往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认为他们太“寒酸”,因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经常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有些班主任也歧视贫困生,这样,对贫困生心理上会造成双重压力。
所以,班主任应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
B心理不健康者。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多。
班主任理应成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羞怯、嫉妒、猜疑、自卑、冲动、执拗、亢奋,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主任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C“差生”。
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座位安排上和教育评价中,班主任应消除歧视,公平地对待“差生”。
“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5]。
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差生”。
赞可夫曾指出:
“假如你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作业总不认真,而且不懂礼貌。
这些事情本身不可能让教师对学生有好感。
但这些外表后面,可能潜藏着良好品质,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品质。
对这种‘难看的’学生,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他,教师很可能发现,原来他有一副爱钻研的头脑,一颗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以及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性”[6]。
班主任对“差生”的了解,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们,采用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而且可以滋生对“差生”的爱心。
通常我们可以看到在班级中存在着这类人,他们未被其他任何人积极选择的学生,独来独往,还有一种是在班级中享受极大信任和威望的学生,被称为“明星”受轻视的人在班级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班主任可通过科学地设置“班干部”制度来改变这些处境不利的学生。
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以影响他们的自我角色期望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
2、全民参与,相互制衡。
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
管理因时而动,权利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
如此科学管理者,教师何不轻松呢!
何为科学管理班集体?
怎样做才时科学管理?
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也是困惑已久的难题,下面让我们来借鉴一下一线的优秀班主任成功科学管理班级的例子。
实施学生座位自愿组合。
这位老师在他的班中,学生的座位都是自愿组合,他说:
“刚入学时,先按大小个排列,以后随着大家相互了解的加深,可以自愿组合,不过组合有两个条件:
第一,有利于学习;第二,要两厢情愿;通过实验,他发现原来上课爱说话的同学因为和听讲认真的学生坐,结果慢慢不说话了,改掉了原来的坏毛病。
还提倡先进同学和后进同学以个座位,既提高了后进同学的成绩,也提高了先进同学帮助人,改变人的能力。
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以儿童的切身利益出发问题解决问题[7]
俗话说: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这位老师是深刻领悟了这句话的意义,并很好地这一思想贯穿给他的学生,使他们深受影响,说小话的学生通过找上课专心致志的同学一起座,然后在他的感染与帮助下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取得进步,也提供了一个发奋学习的动力,恢复了原来的自信,其实,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想学好,获得成功的欲望。
只是他们寻找方向时有点迷惘,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一步步踏上成功的阶梯。
我们能看出这位老师正是很好的运用了这点,谆谆诱导而不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难题,这样的效果更好。
科学管理不正好得到了体现嘛!
该老师还很好的贯彻可供凭这一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歧视“差生”,以“考分论英雄”,“优等生”的座位都在前排,“差生”则分布在后排。
这样“差生”就不会成为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的“边际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民主化进程正是加快,个性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迅速扩展。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在世界很多国际广泛应用。
现在,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世界,广大中小学生更趋向于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满足多重需要,学生占自我的欲望更为强烈。
因此,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班主任(或教育者)值得重视的问题。
3、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
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4、确立集体奋斗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应实行目标激励法。
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应为全班学生确立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
方方面面都争当学年组最好的班级,学生承诺这个目标,就会“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激励学生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
同时,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受到老师的奖励。
这样,学生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适应未来,实现自我价值。
5、树立优秀学习榜样。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学生的显著特点。
因此,“比、学、赶、帮、超”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往往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喊得最响亮,激励的效果也最明显。
班级中的学生总会有优、中、差之别。
发挥榜样的力量,班主任就要重点对优秀学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
树立榜样的过程,也是弘扬班级正气的过程。
要张扬声势,造气氛,介绍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分析其成长的原因,号召同学们向先进看齐。
6、建立健全班委会班级管理自责化制度。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费时的工作,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管理好,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班委会协助班主任做好这项工作。
班委会在班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班委会工作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教师每接一个新班后,首先应研究学生档案。
了解学生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情况,通过这些原始资料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
其次,要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挑选一些组织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当班级干部,实行“干部竞选制”和“干部责任承包制”,实现班级管理自责化,做到班级里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
再次,班级实行了分片管理后,将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片管理,选好每组的组长,并要求各组的组长定期交自己小组的学习、生活情况分析总结报告。
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责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结束语
中小学班级管理诸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方面,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根据班级教育管理的规律指导班级管理的实践,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要认真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张万祥,席咏梅.破解班主任难题[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M],北京: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50-153,164
3、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M],上海:
教育研究,2006,6
4、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78
5、赞可大.和教师谈话[M],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7
6、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7、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1
8、骆舒洪.《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9、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10、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教育研究》1996年第8期
附录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本科
实践报告
题目:
学校:
义县电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宁宝文
学号:
完成日期: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成绩评定表
实践单位(基地)
实践活动时间
实践题目
义县第二初级中学
2012年4月
实践单位意见:
该教师在我校进行的减轻中学生负担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选题好,正是当今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内容详实,把中学生课业负担的成因研究的具体、明确。
反映了该教师有洞察力,分析能力,能从现实问题出发。
同时,对我们学校也是一种刺激。
(公章):
2012年4月日
指导教师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
专业
义县电大
教管
实践报告摘要(由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
宁宝文
2012年4月
发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教
学
点
初
审
意
见
审核人(签章):
年月日
分
校
复
审
意
见
复审人(签章):
年月日
省
级
电
大
验
收
意
见
验收人(签章):
年月日
辽宁电大教育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管理个案研究计划表
义县电大10秋级教管(本)
学生解迎实指导教师填表日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