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393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共50分)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2.《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装,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该是

A.丞相B.郡守C.刺史D.州牧

5.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古代中央官制的重大变革

6.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7.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朝有十个行中书省,并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腹里”和“理藩院”

B.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不得调动军队,但能更改赋税

D.中央以监察机构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8.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A.体现了分权的原则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10.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 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13.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初步发展时期。

下列历史成语典故中,能反映该时期儒家思想核心的是

A.墨守成规B.当仁不让C.鼓盆而歌D.程门立雪

14.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民贵君轻D.因信称义;致良知

1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有学者将之分别描述为: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法、儒、道、墨B.儒、道、墨、法

C.儒、墨、道、法D.道、法、墨、儒

16.《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17、董仲舒说:

“(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8、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

一种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一种主张是通过“发明本心”。

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B.朱熹、陆九渊C.朱熹、程颢D.陆九渊、王守仁

19.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这一拜》歌曲中体现的忠义思想,主要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20.顾炎武说: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1.“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3.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A.贫苦农民B.鲜卑贵族C.汉族地主D.封建国家

25.据《洛阳伽蓝记》记载:

“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

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

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2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27.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28.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

A军事B理财C改革科举D限制贵族地主利益

29.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将《圣经》定为学校的主修课目B、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C、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征收“什一税”D、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30.14--16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政治状况是①资产阶级兴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力②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③一些君主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④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挑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1.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是①创办近代工厂②改革行政制度③实行开放政策④大力发展海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

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33.19世纪中叶,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①农奴制阻碍工业发展②鼓吹解放农民的言论广泛传播③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④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4.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35.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路克三股势力

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

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明治维新提供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37.托马斯·阿奎那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的实质是

A、完善神学理论B、讨好教会和君主

C、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D、宣传君权高于教会的权力

38.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与其他启蒙思想家相比,卢梭进一步提出了

A.天赋人权和权利平等 B.权力制约与平衡

C.政治民主与个人自由 D.“主权在民”思想

39.《拿破仑法典》阐述的原则是: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它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把启蒙思想的原则规定下来     B.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基础

C.推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确立     D.摧毁了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

40.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间谚语: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我的破茅屋)。

”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间谚语精髓的是

A、达·芬奇B、霍布斯C、洛克D、孟德斯鸠

41.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B.取得了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C.召开了普选的国民公会D.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2.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A.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B.莱克星顿的枪声

C.波士顿倾茶事件D.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43.英国18世纪初的《王位继承法》规定①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③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④未来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徒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4.下列哪一举措使美国宪法长期保持活力,使之成为“活的宪法”

A.参加制宪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宪法吸收了人类历史优秀成果

C.麦迪逊具有丰富的知识D.具有正当的修宪程序

45.20世纪初,英国政坛新新兴起的政党是

A.保守党B.自由党C.民主党D.工党

46、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①“中体西用”②依靠清王朝进行改革

③建立君主立宪④实现民权⑤实行共和制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

47.抗日民主政权实行选举制度首先是在

A.晋绥地区B.陕甘宁边区C.晋察冀根据地D.中央根据地

48.作为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是

A.1795年B.1799年C.1870年D.1871年

49.19世纪晚期,欧美各国工人运动多以经济斗争为主,这主要是由于

A.在和平环境中,工人阶级得到了部分长期争取的政治权利

B.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影响

C.暴力斗争都遭到失败

D.受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

50.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纵观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进程,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民主化的进程是反对专制、争取人和公民权的斗争历程 ②不同国情决定了各国人民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的道路不同 ③民主力量与封建专制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 ④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始终是少数政治家的历史使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II卷(共50分)

51.(18分)近代以来,英国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二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

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

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

……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

……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量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6年

8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

……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后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

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38年上升为3.8%,1843年达到4%。

在兰开斯特郡1841年死亡的102025名工人中,有83216人不到20岁,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1岁。

这些人大部分因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死,只是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

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士兵。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

现代化的迷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原因。

(6分)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4分)

5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10分)

5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

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

更不料清延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

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延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

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

(6分)

 

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C

B

C

D

C

D

D

C

D

B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C

B

C

A

A

A

C

B

A

B

B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

C

A

B

A

B

C

D

D

C

D

B

D

D

D

46

47

48

49

50

C

B

D

A

A

51.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分)

原因:

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6分)

(2)基本原则: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

(4分)

原因:

乔治二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2分)

问题:

贫富悬殊,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

(4分)

52.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

农商并重。

(6分)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6分)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分)

53.

(1)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

(6分)

背景:

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

(4分)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