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4226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docx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报告

——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摘要: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意识已逐渐淡化,更热衷于西方节日。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外来文化的冲击,高校教育的失误,商家、媒体的争相炒作以及社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较为薄弱等。

因此,提高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商家媒体、高等院校等方面共同努力以及个人传统文化修养的加强。

关键词:

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目录

引言1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态度2

二、对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分析2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2

(二)周边商店、餐厅以及旅行社在节假日营业情况的调查结果3

(三)、访谈与探访的结果4

三、中国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日渐没落的原因5

四、提高传统节日意识的途径6

五、结语7

引言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

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徐徐统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域文化也纷至沓来,侵袭和影响了这块古老的土地:

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报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多数的城市青年人所熟悉。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使人们的生活更趋多元化,使人们能够更从容地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去领受自然和文明的恩惠,去把握客观世界跳动的脉搏[2]。

然而,近年来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开始淡化中国传统节日转而注意外来节日,例如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这些西方节日开始在中国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五月初五的端午、八月十五的中秋、九月初九重阳等)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现象,我们小组针对本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有关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态度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比较肤浅,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有失积极,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节日传统不能得到继承,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传统节日持积极态度。

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还是比较倾向过传统节日的,只是缺少对节日文化的认识,使得传统节日的活动不能很好展开。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意识,传统节日不能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情况反映出大学生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当问及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积极态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这也为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传播提供了条件,过多西方节日的出现影响了传统节日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二、对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

这次调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为主,主要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剖析。

问卷设置的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的流变,对西方节日的看法以及传统节日保护等多方面问题。

首先汇报有关问卷的回收与统计问题,我组成员在常熟理工学院宿舍楼附近、图书馆里等地方随机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共发放问卷600,回收550份,回收率91.7%。

之后,小组商议统计办法,设计统计表,对回收的550份问卷进行分类统计。

分性别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生178份,女生322份;分年级有效问卷505份,其中大一66份,大二113份,大三266份,大四57份,研究生3份;分科类有效问卷520份,文科类330份,理工科190份,对每道单选题都进行细致统计,并制作统计表格。

(见附件)

从统计结果分析,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十分薄弱,例如调查问卷第三题:

你知道清明节是那一天吗?

只有5.45%的人回答正确。

根据第十三题对韩国申请端午节为文化遗产的看法的调查得出,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当重视。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此举实属多余。

这可能与人们平时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和热情度有关。

节日是文化的节点,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沟通、调节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安抚、表达人们内在情感的时机[2]。

节日文化本来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与国家的文明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关系。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

的转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西方节日的冲击、商业化的冲击、假日化的冲击和边缘化的冲击,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越来越少。

(二)周边商店、餐厅以及旅行社在节假日营业情况的调查结果

这次主要的是针对大学生在七夕节与西方情人节期间,周边的餐厅与商场以及旅行社三种场所的营业情况,并将调查内容进行分析。

据调查分析得知,七夕节的人气已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并有逐步被淡去的危险。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在七夕节去餐厅消费,而在西方情人节时,餐厅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商店里的玫瑰花的销售量在西方情人节时远远超过七夕节;旅行社在西方情人节时双人游也是七夕节的好几倍。

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过西方的情人节,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现今的情人节是一个属于朋友的日子,属于家人的日子,属于情人的日子。

在西方,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带着玫瑰和巧克力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间。

大多数年轻大学生都会想在这样浪漫的节日里向心爱的人表达心意。

与之相比,很多人对七夕的典故完不甚了解,甚至有人完全不知道七夕的涵义。

虽然七夕是中国的节日,但大部分中餐厅的反应却比较冷淡,在七夕时期搞促销活动的并不多,这也是七夕节不能在大学生中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三)、访谈与探访的结果

据访谈结果得知,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

还有些人认为西方节日动摇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中心地位,因而持抵制观念。

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完全摒弃,也不能完全接受。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是对一方的否定,而是两者的融合。

对西方节日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隆重庆祝。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我国民族传统知识文化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方面实力较强的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

这种思想导致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大学生热衷于外国的一切,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节日。

对探访的结果分析可知,传统节日不受欢迎的原因大多出于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文化融合,给大学生带来新鲜感;民族文化教育力度不够。

传统节日带有迷信色彩,与追求科学不相符;节日庆祝形式单一以及节日特色逐渐淡化等现状,也导致了传统节日在部分大学生中不受欢迎。

三、中国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日渐没落的原因

节日是文化的节点,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沟通、调节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安抚、表达人们内在情感的时机[3]。

节日文化本来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与国家的文明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关系。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

的转型,节日文化面临着西方节日的冲击、商业化的冲击、假日化的冲击和边缘化的冲击,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社会、学校和家庭对节日的文化内涵重视不够。

以下是我经过多方资料整理与总结得出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日渐没落的几个原因:

(1)、中国传统节日带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成分,不符合当今时代科技潮流的发展。

(2)、形式内容单一,缺乏新意,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少了过节的欢乐气氛。

(3)、不能与时俱进。

例如缺少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商业活动,不适应如今经济开放型的社会。

(4)、有些习俗存在地域限制,例如端午龙舟,很多没地方没条件举行。

(5)、节日多而且相对杂乱,不容易记牢。

(6)、节日特色在逐渐淡化,创新缺乏动力,未与本身特色结合,一味高喊口号,实际行动倦怠。

四、提高传统节日意识的途径

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在不同程度上的形式化、弱化和虚化,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发生扭曲,出现知行脱节等现象。

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不浓厚,在一些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同程度地出现形式化和弱化的倾向。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着虚化的状况。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协调机制[4]。

想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意识,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所总结的关于各方面对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

(1)、政府重视起来,贯彻落实节日政策,加大对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投入。

例如政府多拨款筹备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统风俗活动,号召民众参与,如元宵节组织灯谜大会。

作为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永恒伴生物,民俗应该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并且大量事实证明,民俗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它是创造雅文化(或者称经典文化)的前提[5]。

(2)、在教育中落实,尤其是幼儿及小学教育方面,培养儿童从小形成传统文化意识。

例如在小学课本中提及节日背后的起源故事。

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培养其传统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从小就对本国本民族的节日文化产生认同感。

(3)、大学生可以在节日期间进入社区,积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加强居民节日意识的同时巩固自身的节日意识。

每个社区的居委会可以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居委会的号召是每个社区居民及时获悉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和活动,有利于庆祝活动的展开。

(4)、商家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上做些改进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利用商业手段促进消费的方法有:

商场多加装饰,彰显节日气氛并增加打折促销活动,餐厅酒店在节日时多推出些节日特色菜肴,吸引消费者眼球等。

(5)、大学生主动了解西方文化,毕竟中国节日源远流长,不惧竞争,当真正了解了西方节日以后,会减弱对西方节日的新鲜感,更加注重和珍惜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样有助于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辨析力,能有效抵制外国文化的侵略。

(6)、社会舆论通过一些活动与公益片等宣传方式,来引起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所蕴涵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奉献等美德)的共鸣。

加强本民族人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及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中流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大学生对西方节日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就使得大多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

引导大学生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树立一种健康的文化观,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6]。

我希望国家能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多举办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当代在校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课外途径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西方的节日并非就是时尚的代表,它仅是一种文化舶来品,并非西方的节日就代表了先进,代表了浪漫,并非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无聊的、过时的。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外华且内实。

其内涵包含了美丽传说、英雄故事,其形式包括了美食美酒,幽歌炫舞,充满了浪漫元素,只待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节日背后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和继承。

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每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张晓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与精神家园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1):

30-33.

[2]崔普权,刘国荣,崔逸.大年前后——中国传统节庆.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9)

[3]萧放.传统节日与和谐社会[J].政工研究动态,2007(5):

18-19.

[4]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3)

[5]马银文.中华民俗艺术大全.北京:

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11)

[6]孙涛.当代大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意识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7]唐进修,孟宪谟.世界节日纪念日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0

附录1

 

科类有效问卷统计

科类

文科

理工科

人数

330

190

总计

520

 

性别有效问卷统计

性别

人数

178

322

总计

500

年级有效问卷统计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人数

66

113

266

57

3

总计

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