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4128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受控文件)

1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项目公司工程部土建主管负责规程的具体实施,工程部经理负责实施巡查;

3.2项目公司分管领导督促和支持本管理规程的实施;

3.3集团公司对本规程的执行进行检查。

4管理过程

4.1浇筑前的检查

4.1.1工程部和监理应检查和控制:

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及模板的平整度、拼缝、起拱;钢筋的等级、规格、数量、排距、间距、双层筋净距、绑扎质量、保护层厚度及数量;预埋管(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水平位置和标高;其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4.1.2工程部和监理应督促施工单位设专人固定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

4.1.3模板及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监理签发混凝土浇筑令后方可进行浇筑,否则不予浇筑混凝土。

4.1.4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试配,应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和易性要求,不得随意套用经验配比。

4.1.5督促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如水泥安定性合格、砂石料径级配合理、含泥量不大于3%等。

4.1.6对技术要求复杂的部位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砼、转换层混凝土、斜屋面及地下室工程等,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交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审核后实施。

4.2商品砼,需检查相关质量保证资料(配合比,开盘鉴定单;砼碱含量计算书;水泥3d、28d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砼试件28d抗压报告及合格证;砼掺合料出厂检测和试验报告;外加剂的准用证、出厂合格证、试验及复试报告),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4.2.1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1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

3,卵石不宜大于1:

2.5;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

4.2.1.2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50kg/m3;(最大不得大于550Kg/m3,否则易产生泌水现象,致使砼干硬后产生沉降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强度也降低)

根据车数、时间确定检查次数,一般上、下午不少于2次,每一工作班不少于2次。

4.2.1.3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0±20mm;应根据运距和泵送高度相应调整。

补:

不同泵送高度坍落度选用值

泵送高度/m

<30

30~60

60~100

>100

坍落度/mm

10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4.2.1.4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早强剂、缓凝剂、膨胀剂、减水剂、防冻剂等)。

使用不合适外加剂和不当的掺量,将对砼凝结时间、抗压强度、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质量事故。

使用前由试验室进行砼级配,以掺减水剂为例:

应测定坍落度损失、减水率、含气量和抗压强度等四项。

补:

控制水灰比,不宜大于0.55,不应大于0.6,掺引气剂在0.5~0.6之间为宜,不得大于0.65(防止水泌现象发生)

4.2.2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补:

搅拌站同施工现场距离应保证运输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项目部要撑握把关)

4.3自拌砼计量

4.3.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应符合配合比及相应规范要求;备材要充足,主材要有复试报告。

4.3.2应对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和搅拌机具进行检查,机具设备要运转正常,计量机具(台秤、地磅等)的偏差应符合要求。

4.3.3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中间仍要再复检一次。

4.3.4每一台班、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应间隔对原料(重量)计量抽查多次并记录,并督促监理每盘检查:

水泥、水和外加剂误差为±2%;砂、石骨料为±3%。

4.4搅拌

4.4.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4.4.2混凝土坍落度应由专人负责检查,每车砼到现场均应进行目测。

坍落度检查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如遇雨天施工,应增加含水率检测,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4.4.3试块制作、存放应符合规范及试块留置方案的要求,监理必须见证制作、封样。

4.5运输

4.5.1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

4.5.2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抽查砼坍落度,观察其稠度,混凝土应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份不发生变化。

4.6浇筑

4.6.1浇筑时,应注意避免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在竖向结构中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在浇筑板时,不能在一处倾倒堆积混凝土过高,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30~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粗骨料的水泥砂浆。

4.6.2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应经常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配备钢筋工、木工在浇筑现场,随时修整,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好。

4.6.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按规范要求留设20cm厚以内留直缝,大于20cm留台阶缝。

下步浇筑前,应按规范对施工缝部位作相应处理,若留设临时施工缝其前后浇筑时间不能超过砼初凝时间。

(同水泥标号,砼标号,室外温度有关)

砼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砼强度等级

气温

不高于25℃

高于25℃

不高于C30

210

180

高于C30

180

150

4.6.4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

4.6.5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每点振捣时间控制为20—30秒,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应对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进行检查,振捣方法、时间、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且要求施工方固定专业振捣工。

4.6.6承台、基础梁砼浇筑:

承台与基础梁应一起浇筑,如果承台比基础梁低时,应从低的承台先浇筑。

浇筑承台砼,应分层浇筑,每层先浇边角,后浇中间,摊铺均匀,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振捣密实。

承台浇筑完成后,表面应随即抹原浆找平。

浇筑基础梁应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般不留施工缝。

各段各层间应相互衔接,每一段长度2~3m,使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并注意先让砼充满模板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保证砼密实。

4.6.7柱、墙砼浇筑:

柱、墙的砼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浇筑厚度采用尺杆控制。

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动钢筋;柱、墙高在3m以内,可在柱、墙顶直接下料浇筑;超过3m时,应有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严并箍牢。

柱、墙砼应一次浇筑完毕,如有间歇,施工缝留在主梁下面。

柱浇筑完毕应停歇1~1.5h。

使砼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上部梁、板。

当柱砼强度高于梁板砼强度时,应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丝网定位,具体留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先浇梁柱接头,后浇梁板砼。

4.6.8梁、板砼浇筑:

4.6.8.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顺次梁方向。

先将梁的砼分层浇筑,用“赶浆法”由梁一端向另一端作成阶梯形向前推进。

每格框架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筑。

随着阶梯的不断延伸,梁板砼连续向前推进直至完成。

与板连成整体的截面积较大的梁,亦可将梁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处。

浇筑时应从大截面梁的两端向中间浇筑。

浇筑与振捣应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宜慢,梁底充分振捣密实才下二层料。

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都应先振实后下料,梁底部位要充分振实,并避免碰动钢筋。

浇筑完毕后用1.5~3m的刮杠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并拉线检查板面标高,严格控制平整度。

4.6.8.2浇筑梁柱交叉处的砼时,一般钢筋较密集,宜用小直径(¢30)或带刀片的振动棒从梁的上部钢筋较稀处插入梁端部振捣,必要时可辅以用细石子同等级的砼浇筑,并用人工配合捣固。

4.6.8.3浇筑楼板(屋盖)时,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度,用平板式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板厚度较大时,亦可用插入式振动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钎检查砼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压实抹平。

浇筑悬臂板时,应注意不使上部负弯矩筋下移。

当浇筑底层砼后,应随即将钢筋提到设计位置,再继续浇筑砼。

4.6.8.4梁、板施工缝位置的留设,当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时,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中间的三分之一范围内。

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4.6.8.5卫生间的浇筑,其翻边(大于15cm)要求与板一次浇筑完成,另外,露台、落差屋面的低屋面邻靠主墙底部翻边同上。

4.6.8.6楼板砼厚度的控制可采用在楼板中焊接短钢筋的方法进行,每个控制点的间距一般为3m。

有柱子的利用柱子钢筋作为控制楼板厚度的标志筋,楼板浇筑在砼初凝时,派专人抹平整,终凝前,派专人压实。

4.6.9楼梯砼的浇筑应从楼梯段下部向上浇筑,先振实底板砼,至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砼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压实抹平。

楼梯段砼宜连续浇筑完成,施工缝应留在楼梯段三分之一的部位并且垂直于斜板面。

4.6.10斜屋面板的砼浇筑:

先从坡底连续向上推进,先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再用小型平板振捣器振捣(相邻两段应搭接振3-5cm)。

砼表面压实必须两次,第二次在砼初凝前结合砂浆压光,以增强刚性防水的效果。

4.6.11上翻梁、悬挑梁、斜屋面、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墙洞下部等部位,应加强监控,上翻梁严禁二次浇捣。

4.6.12新拌砼的和易性和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得随意加水,应通过试验室试配调整。

4.6.13砼振捣、二次压光人员要求施工方固定专人。

4.6.14依据砼试块留置方案,督促监理现场见证留置试块,标养试块必须放进标养室,同条件试块及拆模试块现场做好保护,与实体同条件养护,并且做好同条件试块温度统计台帐,工程部随机抽查。

1、试件留置方式:

所对应的结构构件、结构部位,监理、施工共同选定;各砼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一强度不宜小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拆模后,应放置靠近构件或部位周围,相同养护。

2、强度代表值:

等效养护龄期600℃·d对应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4.7养护

4.7.1特殊要求部位,如地下室(大体积砼)、(斜)屋面等部位,需要编制养护方案并报监理审批,且此类重要部位养护期间的天气记录务必详实、准确。

4.7.2应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混凝土应保持足够湿润状态,普通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防水砼和大体积砼(采用保温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天。

4.7.3混凝土拆模期限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并要求施工方报审拆模许可,监理方务必参考拆模试块强度,确认无误后方可签署拆模许可单。

4.7.4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1.2Mpa)前,不得上荷、支模架搭设施工及材料堆放。

4.7.5砼养护工作要求施工方固定专人,养护器具、用材、用水等要备齐、到位。

4.8砼季节性施工

当浇筑时间为冬季(临界强度:

当砼达到不怕冻的强度值,一般为设计强度的30%,矿渣水泥配制的为40%,C10以下的最低值5.0N/mm2,在—15℃以上为4.0N/mm2,在—15℃以上为5.0N/mm2。

方法:

蒸热法(环境温度—15℃以上)、蒸汽法(加热温度<80℃)、电加热法、暖棚法(棚内各测试点>5℃))、雨季或高温(>40℃,应采用隔热措施,防水蒸发)季节时,应制定专项方案,冬季及高温季节应有措施防止砼受冻或产生裂缝,雨季应有措施进行表面覆盖。

4.9大体积砼施工

4.9.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其中,养护措施应结合砼具体水化热的计算编制。

4.9.2控制要点:

4.9.2.1选用低水化热的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4.9.2.2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4.9.2.3 优化混凝土级配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适当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4.9.2.4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4.9.2.5强化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量,可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或设置放射散热孔,确保砼中心温度与表面的差值不应大于20℃。

4.9.2.6在厚大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可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用量,以达到降低水泥用量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1、塑性收缩裂缝:

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于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在初凝后,风速大、气温高、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产生原因:

养护不好,没及时覆盖,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急剧体积收缩,而此时砼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可能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仍是过多;水灰比过大。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及早喷水养护,设挡风设施。

2、沉降收缩裂缝:

裂缝宽度0.3~0.4mm,深度不大,浇筑后发生,硬化后即停。

防治措施:

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适当增大砼保护层厚度;处理方法同上。

3、凝缩裂缝:

六角形花纹状裂缝很浅,初凝期间出现。

防治措施:

避免在砼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如表面粗糙,含水量大,可撒较稠水泥砂浆或干水泥砂再压光。

4、干燥收缩裂缝(干缩裂缝):

宽度较细,在0.05~2.0mm之间,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梁、板构件多沿短边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在结构变截面处;大体积砼在平面较为多见;预制构件在箍筋位置。

在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表面或侧面出现,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贯通。

产生原因:

养护不当,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内部变化很小,收缩小;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湿度经常剧烈变化;过度振捣,表面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防治措施:

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避免用过量粉砂;二次抹压,减少收缩量;砼早期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覆盖,避免发生大湿度变化。

5、温度裂缝:

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

无规律性,裂缝多平等于短边,大体积结构纵横交错;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一般在0.5mm以下,深进的或贯穿的裂缝多发生在灌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

产生原因:

表面温度裂缝温差较大引起,冬期施工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受到寒潮袭击,导致表面急剧温度变化较大降温收缩;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基础长期不加填;采用蒸汽养护预制构件,降温过速导致出现裂缝。

防治措施:

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及时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养护。

4.10混凝土质量检查和评定

4.10.1混凝土拆模完毕后,应检查混凝土表面蜂窝、孔洞、露筋长度、裂隙夹渣层等情况,并作好详细记录,未经检查施工方不得擅自处理,对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重大缺陷编制修补方案,完善修补记录,跟踪、督促修补。

4.10.2检查混凝土试件(标养、同条件)试压报告,发现问题应及时复测(回弹:

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取芯(钻芯法检测)并报设计一同商定处理措施。

4.10.3应对构件的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板厚、柱墙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4.10.4参与检测单位的实体检测:

构件几何尺寸(含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同条件试件强度。

(净高)

5附加说明

5.1以上过程应有相关记录。

5.2本管理规程自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

5.3本管理规程由集团工程管理总部负责解释及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