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4059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docx

高考必看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高考模拟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

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试题汇编2008年高考模拟

语文测试

命题学校:

合肥八中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此卷分值:

150分 得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名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将人们击垮的有时不是艰巨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亲点生活,将那些无益的缠人的事情抛弃。

B.有人说,清华大学的特点是清新峻逸,北京大学的特点是诨厚凝重。

清华如同“李白”,北大好比“杜甫”。

C.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形象上呈献美,并用这种美来激励人、愉悦人、感染人和教育人。

D.日落是一种优雅,一如婉啭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末散。

2.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研究院刚接到一项科研任务,大家一致主张请张教授出道主持,然而院长却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了刚刚出山的大学毕业生。

B.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成名发射并实现绕月飞行,中国航天事业以取得巨大成绩,真叫人刮目相看。

C.用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学生,就应该做到在学习时对外界的任何影响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上。

D.现在,成为“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医改方案是否公正,是否公平,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制定方案时要尽可能地集思广益,要尽可能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B.经过艰苦工作,4月19日,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任晓峰在连云港市一出租房内被成功抓获,同时缴获部分赃款。

C.2007“好视力杯”奥运会选拔赛资格赛在江苏无锡正式拉开战幕,这次比赛云集了各省市20多支代表队的200多名运动员参加。

D.即将从上海南站开出的D406次列车,成为中国首列正式开出时速200公里的旅客列车,正式揭开了中国铁路高速时代序幕。

4.下列各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我们学校的老师,我最赏识的是方老师,因为她的课从不会让同学们觉得枯燥。

B.虽然只有几个红薯,但毕竟是六弟从安徽老家带来的,于是我也就笑纳了。

C.他一向沉默寡言,也没有朋友,所以这次我们几个去看他,令他深感荣幸。

D.听说贵校在教学管理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特来登门学习,请多指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

人有三种记忆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

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细胞世代相传。

遗会记忆惰性大,下是这样才保证了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

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10的10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

那么,其余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

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时候,现代人体内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

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时间很短,主要把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

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外来细胞或者简单有毒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

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了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头上。

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出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

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

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

它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比特。

虽然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神经记忆的研究,但对其机制还了解甚少。

目前已知的是,它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

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

神经记忆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

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如人在听到一个新电话号码后,可以短期记住,直到把它写到纸上。

这种记忆的量不大,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只能记住5至7个信息单位,而且时间很短。

好在我们的电话号码就是那么几位数。

不过,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只要稍微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如果信息十分重要,或者引起了人的很大震动,将来又用得着,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

信息从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称为实变,是位于大脑叶深颞叶深部的海马发挥了作用。

5.根据文意,“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 )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

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

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藏状态。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只保留在人体2%的遗传因子中。

B.某些遗传因子常常是隐蔽的,一旦灾难发生,生活环境变了,人就会产生利于自我生存的器官。

C.有的人记忆力好,常常“记忆犹新”,那是由于他的突变能力很强。

D.能否记住信息不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主要区别。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遗传记忆的信息不如神经记忆的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强机体相应的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白云先生传

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

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

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

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

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请贰之④,弗许,曰:

“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

疾将革⑤,闻而泣曰:

“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

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

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末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

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受,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

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

②摄山:

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

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

④贰之:

重抄一本成为两份。

⑤革:

危急。

⑥亲身之椑:

贴身之棺。

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

⑦渴葬:

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

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

士逾月而葬。

末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8.对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文东将卒反  将:

率领  B.先生则躬樵汲  樵:

木柴

C.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

购买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

催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①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本相高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②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①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②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①其从孙某以书诣郡            ②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的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东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作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四.(23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

①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

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5分)

译:

                                   

②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5分)

译: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名明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名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

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

诗人为什么心“乱”?

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4分)

答:

                                   

(2)从全诗看。

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请略加分析。

(4分)

答:

                                   

13.填空。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局,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

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宋代词人       (《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   

“,更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2)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

古人讲究炼字。

一个平常的“空”字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

李白“        ,         ”(《将进酒》),用一“空”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

杜甫诗

“      ,       ”(《蜀相》)用一“空”字,极写武侯祠的凄清冷落。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文学不死论

 

19实际初英国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蚱蜢与蟋蟀》中,反复地道出了他对诗歌的礼赞和信心,他说:

“大地的诗歌是永远不死的。

”又说:

“大地的诗歌是永不止息的。

”借着小虫的微吟,他表现了对诗歌永存最大的信心,而这份信心,却很难再见与21世纪的后现代社会了。

就在上一个世纪的最后十年左右,在众多的世纪末预言里,有一个对文学最悲观的论调,那就是所谓的“文学死亡论”。

许多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工作者都惶惶不安地在追问:

“文学死了吗?

”“文学还能活多久?

”事实上,早在19世纪,和浪漫派诗人风靡天下的同时,就有一派文学批评家有鉴于工商社会的崛起、科技文明的猛进,以及功利主义的泛滥,很早就为文学发出了“讣闻”,不论是史诺的“两个文明”或皮考克的文学评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唱衰”文学,预言工商与科技将成为文学的掘墓人。

高科技一日千里地飞跃发展,的确大大改写了人类文明的版图,20世纪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挂帅、科技至上的时代。

文学并没有死,但它的版图的确缩小了许多。

像旧俄时代所产生的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般重量级的小说家不复可见了。

如但丁、歌德那般的史诗级作家也一去不返了。

希腊的悲剧,莎翁的戏剧,其高度与广度在工业革命以后也已殆成绝响。

即以中国文学而论,我们再也看不到像《红楼梦》那样的皇皇巨著了。

今日的文学趋向“轻薄短小”、“通俗畅销”、“虚无结构”、“自我颠覆”……文学本身在“异化”,而资讯科技也把新时代、新人类的兴趣由阅读经典转移到电脑资讯上,文学的处境的确是四面楚歌。

不错,文学的版图缩小了,大师的时代恐怕也难再现了。

然而,文学作为“人类”最核心的一部分,它是永不死灭、永不止息的,诚如济慈从秋虫微吟中所得到的启示。

其实早于济慈千年,一位无名的中国诗人就道出了这一不灭的真理,他说“谁能饥不食?

谁能思不歌?

”——吟诗,乃至一切文学创作,都是人类的一大天赋、一大本能,这一本能与“食”与“色”一样,是与生俱来、永不止息的。

耶酥基督说得更好:

“人活着,不是单靠事物,乃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语。

”——神的话又称为“道”,是这个道造出了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人也以他自己的“话”来回应造物主的话,来回应由道所出的林林总总,这种再创作性的回应,便是文学。

因此,道不死,话不止,文学也永远不死。

人对话语的渴望有时比食色更为强烈和执着。

人们经常看到死刑犯的牢房里死囚可以绝食,但他禁不住要在墙壁上留下他最后的话语。

即使在临刑之前,死囚通常也会振臂高呼,令人惊心动魄。

死刑犯最后的呐喊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和实际的作用,但他必须呐喊——就在这里,我们看到人对话语的渴望超过了求食求偶的本能。

就在这里,“为生命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强烈地合二为一,这两者的原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

董仲舒说:

“天不变,道亦不变。

”我们要说,道不变,故而人对道的渴慕、人以自己的话语来回应造物主之话语的本能也不变,文学不死,其故在此!

14.从文中看,约翰·济慈所说的“大地的诗歌”原本指什么?

在他心目中又暗指什么?

(不可超过所给的格数)(4分)

15.从文章第三段看,说文学的“版图的确缩小了许多”,理由是什么?

(6分)

 

16.作者认为“文学不死”的证据有哪些?

选用这些证据的好处是什么?

(8分)

答:

证据                                 

 

好处                                   

 

1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在引述上一个实际最后十年左右以史诺和皮考克为代表的“文学死亡”时,用了“所谓”一词表示对这一论调的否定。

B.作者认为文学趋向“轻薄短小”,“通俗畅销”、“虚无结构、“自我颠覆”……的原因是资讯科技把人们的阅读兴趣转移到了电脑资讯上。

C.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论证有力,具有毋庸置疑的逻辑力量。

D.本文是一篇驳论武的小品文,批驳的对象是某些有关“文学死亡”的悲观论调,作者先承认文学存在的危机,再肯定文学的生命力,思路清晰,说理辨证。

E.作者所谓的文学现状与某些悲观论者并没有多大区别,结论却截然相反,这是因为前者从人的本能出发,后者从文学现象出发,看问题的立足点大不一样。

六.(15分)

18.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请以“世界一个家”为话题,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与第一段结构相似,句式基本对应,大体压韵,结尾两句可以重复。

(6分)

海峡倚着海峡

天涯连着天涯

芳草接着芳草

浪花推着浪花

来吧 唱吧 笑吧

世界一个家

答:

                                  

 

19.汉字有很多形似字,因而也就有了很多意思的对话。

仿照下列例句,另选两组形似字,各写一句话。

(6分)

熊对能说:

穷成这样了,四个熊掌全卖了

巾对币说:

带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1)                                  

(2)                                  

20.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个字。

(4分)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

在海洋里,这写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百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

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

(1):

                               

比喻句

(2):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红”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

生活中,人人希望做红人,从商希望红红火火,办事希望开门红。

股师涨了叫飘红,运气不错叫走红,公司火了要分红,甚至花儿谢了也叫落红。

红地毯、红对联、红双喜、红军、红旗……浓浓的中国红,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迹象、喜庆的热烈关注,同时也是对生命、对未来的热切企盼,在“红”的背后,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必将引领着人们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峻→俊,诨→浑)(A亲→清,C献→现,D啭→转)

2.B(A项“出道”“出山”两词应对调。

“出山”比喻出来做官,也泛指出来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项工作,如“他这次担任篮球教练,已是二度出山”。

“出道”指学徒学艺出师,泛指年轻人初入社会,开始独立工作。

C项“充儿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能用作形容人专心,没有听见。

D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的不好)

3.A(B项后一句缺少主语,与前一分句陈述对象不一致;C项“云集……运动员参加”句式杂糅;D项“即将……揭开”前后矛盾)

4.D(A项“常识”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

B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C项“深感荣幸”是谦词)

二.(9分,每小题3分)

5.B(A“惰性大”表明“非惰性”的寻在,即变化,只是变化小;C是“遗传记忆惰性大”的结果;D答非所问,不属话题范围)

6.D(A条件关系倒置,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同;B缺少“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这一条件;C是由于他的记忆经过了“突变”,突变是过程不是能力)

7.D(A项中免疫记忆不是天生的,而是得病后留下的;B项中10的11次幂比特>10的11次幂比特;C项中免疫记忆存在于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中;D推断正确)

三.(9分,每小题3分)

8.(樵:

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砍柴”)

9.B(第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却”;第二个“而”表示修饰关系,不译)。

A两个“以”

都是介词,“用”;C两个“则”都是连词,“那么”“就”;D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

10.A(“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无中生有,朝廷是因为他父亲的忠诚才任命他为千户长)

四.(2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