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38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docx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及答案

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冲刺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这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对“理想”的感悟。

请参考加红的文字,改写画线部分,使这段话形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2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我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绘就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我去描画;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我去开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黄继光被评为感动中国的战争年代的十大历史人物。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撰写几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的颁奖词。

(5分)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

当冲锋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

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估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

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

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莫扎特的力量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

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美国一位研究癫痫症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

研究表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其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

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流及人体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

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流起到纠正的效果。

他接着解释说,癫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

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

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同样,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某三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者,医生对她采用了音乐疗法。

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过的,这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

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抱有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而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

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一次地回到了她的画板上。

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她感叹:

“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相关链接:

  莫扎特命运坎坷,但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受到损害,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虔诚的教徒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安慰别人。

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见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

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

(摘自傅雷《独一无二的莫扎特》)

  1、文章第①段说:

“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这里的“神奇的疗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此中疗法”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说明了什么。

(4分)

  

(1)而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文章第⑥段中,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说:

“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加以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孩子和书

  

(1)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

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2)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

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

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__________般清明。

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会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3)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4)“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

“请您取一下那本书。

”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5)“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6)她( )了:

“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

实在是因为太忙了。

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

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

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

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

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7)“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8)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

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

他笑了。

“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她(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9)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她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10)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

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

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

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

她咳嗽了一声。

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

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

难道

  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11)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

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

《孩子和书》。

  (12)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

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13)天哪,他是诗人!

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14)“我要买书。

”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

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

“噢,又一个孩子。

”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15)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 )里。

(3分)

  A.俨然         B.依然

  C.竟然         D.茫然

  E.当然         F.赧然

  2、填进第

(2)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1分)

  3、第

(2)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

(6分)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第(9)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第(15)段中“她心里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改为直接陈述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慌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倔强”的原因是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