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74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docx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重点版

《君子之风》(重点版)

编撰

洪申健

时间

2010年12月

编号

05

一、核心解读: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的文献如《尚书》《诗经》中就已提及。

它最初的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者,当时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

孔子借用了这一称谓,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范标准,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

在《论语》中前后总共有一百多处提及“君子”。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

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

纵观全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文”和“质”兼美。

所谓“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谓“质”就是内在的道德修养。

先说“质”。

具体要求有:

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甚至“杀身以成仁”。

二要见利思义,视不义之富贵犹如浮云。

三要安贫乐道,乐以忘忧。

做到不耻恶衣恶食;不患得患失,不忧不惑不惧。

四要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君子不可以不弘毅,当自强不息。

再说“文”。

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孔子自己身体力行,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文”的杰出代表。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从孔子的这句话可知,君子之道有三个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仁、智、勇。

与君子相对的便是小人。

小人贪生怕死,贪图享乐,见利忘义,患得患失。

孔子将这种人斥为鄙夫,认为这种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不可与其共事。

二、名句填空:

0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02·君子喻于义,。

03·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贤哉,回也!

0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

0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

06·知者乐水,。

知者动,。

,仁者寿。

”★

07·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

08·子曰:

“志于道,,依于仁,。

09·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0·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知者,勇者。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三、字词注音:

孙以出之(xùn)恶衣恶食(è)曲肱而枕(gōng)知者乐水(yào)鄙夫(bǐ)

仁者乐山(yào)驷不及舌(sì)虎豹之鞟(kuò)何以文为(wéi)一箪食(dān)

四、实词整理:

1、通假字: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孙=逊,谦逊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知=智,智慧

(3)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汝,你

2、词类活用: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耻:

意动用法,以……为耻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饭:

名作动,吃。

枕:

意动,以…为枕

3、一词多义:

(1)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

懂得,明白

(2)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

作比喻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游:

广泛涉略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

结交,交游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足:

值得

(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足:

富足

(1)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奚:

为什么

(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奚:

什么

(3)晨门曰:

“奚自?

”奚:

哪里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

喜好

(2)知者乐,仁者寿。

乐:

快乐

(3)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乐:

礼乐

(1)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文:

文饰

(2)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文:

完善,完美

(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

文化典籍

(4)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

掩饰

(5)越人断发文身。

文:

在皮肤上刺绘花纹图形

(6)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文:

文化传统

4、从下列句子中提取成语,并解释: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

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2)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患得患失:

忧虑爵位的得失。

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

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3)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

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不堪其忧:

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曲肱而枕:

枕着弯曲的胳膊睡。

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富贵浮云:

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5)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乐山乐水: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

死了之后才停止。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8)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驷不及舌:

驷:

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

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五、虚词整理: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而:

表转折,却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而:

表修饰,连接状语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而:

表转折,却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而:

表递进,而且

(5)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而:

表并列,并且

(1)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之:

代词,它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以:

介词,把;用

(2)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以:

来,连词

(1)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为:

句末语气词,呢

(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为:

,动词,作为

六、特殊句式: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介词宾语前置

(2)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句

(3)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主谓倒装句

(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介词宾语前置

七、翻译句子: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做事以符合道义为根本,依照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

这样才算君子呀!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读书人立志于追求正道,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君子只要本质好就行了,哪里用得着文饰呢?

(4)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四匹马也追不回说出的话。

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如同文饰一样重要。

(5)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八、思考题: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

为什么?

3、请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应具有如下素养:

坚守正道,仁爱忠信,谦逊有礼,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

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3、作为士人必须要有开阔的胸襟和坚毅的意志。

因为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终身的使命,任务重大而路途遥远,如没有宽阔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必然难以做到。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②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谈谈你对“浮云”这一喻体的理解。

2、这三章主要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和心境?

3、孔子和颜回这对师徒俩都能安于清贫,但是清贫本身并非可乐之事。

宋代理学大师程颐程颢两兄弟曾经求学于周敦颐,周敦颐教程氏兄弟“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孔子和颜回到底因何而乐呢?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

①聚散无常,比喻富贵短暂如过眼烟云;②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富贵与自己无关;③浮云至清至淡,比喻富贵乃身外之物,无足轻重。

2、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心境。

3、能扣住“乐在仁德”,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孔颜之乐,乐在仁德。

孔子和颜回都把人格的提升和道德的完善视为毕生最大的追求。

凡是有利于仁德完善之事,则乐而为之;凡是有损于仁德成就之事,则弃而绝之。

生活中的种种坎坷逆境、拂心之事,孔颜视之为进德修行的砥石,自然不怨不恨,泰然处之。

正是源于这样的知见和修养,所以孔子在陈蔡之厄中,依旧能弦歌不绝,讲学不辍;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依然能不改其乐。

因为,困境有助于铸就仁德,乐处逆境方显仁者本色。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子曰: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

请加以概括。

(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3分)

【答案】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四)请谈谈你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解。

【答案】

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因为有智慧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灵活迅疾而又变动自如,其特点有似于水;而有仁德的人坚守道义,稳重安定有似于山,所以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九、作文:

请以“我心目中的君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十、推荐阅读:

我心目中的君子老师

我心目中的君子教师不是所谓的“名师”,因为“名师”只是在所教的某一学科领域里技艺比较精湛而已;我心目中的君子教师也不是经常得奖的优秀先进教师,因为这些教师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已经丧失了君子的本色。

我心目中的君子教师是那些真正热爱教育、真心热爱学生、默默付出、不计名利的“傻子”教师;是具有广博深邃的思想,坦荡包容的心胸,悲天悯人情怀的“疯子”教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教师懂得真正的教育是将所有的学生都塑造成幸福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都能收获到成长的喜悦;君子教师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教育也是慢的艺术,真正的教育要抛弃急功近利;君子教师了解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公平、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不会在课堂上搞满堂灌,课下十分钟接着灌;他不会在课下和双休日给学生留大量的机械重复性作业,以让学生牺牲玩耍和厌烦学习的代价换取自己教学成绩的提高(有时也未必提高)。

他会充分利用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他不会占用学生休息的时间完成自己课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也不会用大量的作业去压学生,能不留就不留,能少留绝不多留。

他懂得多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会更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君子教师知道追寻真正的教育是对任何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是对爱心的坚守和对名利的淡薄;是做到爱学生胜于爱金钱和名利。

所以他不会去求有权有势的家长给自己办私事;他也不会接受家长给自己送礼,这样他才能够坦然面对学生的问题,公平公正地去解决处理。

他不会对学习成绩优秀或家长有用的学生偏袒护短,也不会对学习成绩差或不听话的学生轻视冷漠或置之不理。

他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这些孩子身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等待这些孩子的转变和进步。

哪怕时间再长,也决不放弃。

因为他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教师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只求问心无愧,不在乎领导是否了解自己。

所以他不会经常去和领导套近乎,拉关系。

他以克己奉公之气度对事,以公平持正之心待人,以淡泊宁静之志守己。

他总是谦逊自律,默默耕耘,不问名利。

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君子不器”。

君子教师懂得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更是师生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是充满情意和智慧的创造性活动。

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是不能给予学生的。

做好教育工作,所谓的方法技巧之类固然重要、必需,但教师的情意和智慧更为重要,不可或缺。

而提升教师情意和智慧的途径和方法就是阅读。

只有不断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才能打开教师的视界,滋养教师的心灵,塑造教师的人格,形成教师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精神。

君子教师懂得教育的本质应该使受教育者的不良行为得到修正,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以他能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该引导就引导,该鼓励就鼓励,该批评就批评。

他懂得对学生的真正尊重和负责不是一味的迎合。

不含任何批评的教育,其实是对学生教育的“不作为”,是一种不该出现的纵容和逃避责任的表现,是渎职。

周国平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我心目中的君子教师就是能拥有这种精神世界的人。

我想,只要我们坚守教育的信念,都为真正的教育尽点力,做点事,也许我们都能成为君子教师。

至少也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君子之风

英国有一句谚语:

“行为美好品自高。

”恰如一个人“美貌”之动人不仅取决于他面容之姣好一样,一个人“美德”之感人则更须借重他行为之高尚——若口惠而实不至,“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将无所依托,这是显而易见的。

  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巨轮即将沉没的时刻,盖根海姆先生毅然把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位女乘客,而自己则系好白领带,穿上燕尾服,“像绅士一样”从容地面对死神。

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于黑暗的海底,而他那“君子之风”却长存于人世之间。

  也就在同一年,劳伦斯·奥茨先生随探险队去了南极,他不幸被严重冻伤,以致只能跛足曳行——而探险队撤离极地的行动又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为了不拖累他人,劳伦斯先生做出了特别的选择:

一天晚上,他对队友说:

“我要到帐篷外边去一趟,也许会有一段时间的。

”这一去,他便再也没有回来。

他放弃了自己生还的希望,却大大减少了队友们毙于极地的威胁——这,自然也是一种“君子之风”。

  在这种嘉德懿行面前,所有猥琐庸俗的世态都不能不相形见绌。

  1957年的一天,歌曲作者梅瑟接到了一封来自俄亥俄州扬斯顿城的信,那是一位与梅瑟素昧平生的塞迪女士写来的。

她在信中建议梅瑟写一首以“有一天你心碎的时候,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消除心的创伤”为主旨的歌。

五年之后,梅瑟果然写成了《与你同在》的歌,还找到了愿意为它录音的出版商。

从此,《与你同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便一直注明为“梅瑟与塞迪”——版税也对半分。

因为这一条建议,塞迪及其继承人已获得了至少10万美元的收益。

据我看来,慷慨的梅瑟先生也自不失“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

其实,这种高尚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危急之中。

即便看似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

我眼中的君子

田园高级中学周彦祺

《诗经》有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写到: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周易》亦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是历来受追捧的人物,众人争相以君子作为人格目标。

于是乎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君子,同样有许多起反衬作用的小人伴于左右。

可是这种对君子与小人的评价一定正确吗?

君子难道一定是那些饱受赞扬的人吗?

那些“小人”是否就那么不值一提、身无是处?

我看未必。

三国时期的蜀王刘备,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君子。

证据很充分:

刘备羽翼未丰时率军撤退,他却依然坚持带着百姓一同撤走,因为“民为军之本”。

他大义凌然地说:

“百姓相信我刘备能够使他们安居乐业才会跟随我,我又怎能因为自己的生命而的放弃他们呢?

”一番话说得众将士心服口服,百姓也纷纷垂泪,宣誓誓死追随。

自身犹如泥菩萨过河一般自身难保的刘备,收买民心的确有一套。

他轻而易举得得到了无数“卫士”。

长坂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家人都不见了踪影,于是他派赵云去救人。

常山赵子龙一身是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终于救回阿斗。

当赵云将阿斗送给刘备时,刘备将阿斗扔在地上,说道“为了你这小子,险些折了我一员大将!

”赵云连忙将阿斗抱起,想必内心一定十分感动。

我认为这一次刘备就有一些“假义”了。

既然担心部下的安危,又何必让赵云冒险去救回阿斗?

事后才打马后炮,实在有点可笑。

最让我质疑的是他三拒陶谦的故事。

刘备解了徐州之围后,陶谦让刘备担任徐州牧。

可是他却连着拒绝了三次。

被曹操等人认为是天下英雄的刘备怎么可能趁机放弃占领徐州的机会?

他的一系列作为未免有些惺惺作态之感。

因此,我认为刘备也并非是一个十足的君子,而且有点虚伪的成分。

相反,丞相曹操则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反面角色。

挟天子以令诸侯,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等等的词汇大多都用在他身上。

但我认为曹操有一点是刘备所不及的,那就是够真。

曹操的名言天下皆知: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乱世奸雄的不羁豪情。

有人认为他狂傲奸诈,异想天开,可我却认为他是一个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人。

不像刘备那样装腔作势。

如果说刘备是一个“伪君子”,那么曹操就是一个“真小人”。

我眼中的君子不一定是那些品德高尚、住茅屋穿布衣的贤人隐士。

人之贵在于诚,如果说君子都像刘备一样,那我宁可做一个像曹操一样敢说真话的“真小人”。

寻孔颜乐处

   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家始终抱持着一个信念:

“科技能为全人类谋求幸福”。

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已开始出现反省的声音;直至今日,现代工商社会的物质享受确实已非前人可堪比拟,然而愈先进的国家,忧郁症之比例却愈高,自杀事件更屡见不鲜。

人们彷佛徘徊在华厦广幢之中,找不到一方安身之地;踟蹰于盛馔珍馐之间,觅不得一个下箸之处。

于是他们迷惑地问道:

“快乐究竟在哪里?

”这是个对于科学家而言极讽刺的问题,或许也同时是科学家蓦然回首时的疑惑。

提升人类智慧

    廿一世纪的信息革命,乃至生物科技的发展、基因的研究等等,已经到了人类收摄不住的地步,当人类的智慧不能同科技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之,就会转而被科技所牵制,而科技发展的方向本是人类赋予的,既然人类丧失决定权而一任发展,也将把自己带往未可知之处,并且这个未可知,极有可能是一处超乎想象的深渊。

想要挽救危亡,唯有提升人类的智慧,也唯有当人类的智慧提升了,才能够真正体会生命的意义,追回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快乐!

    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一言蔽之是所谓”内圣外王”,也即是令人人都寻得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进一步将小我提升至大我,达到天下一家、大同世界的终极目标。

今日暂且不论大同世界有否实现的可能,《大学》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天下平的基础,应在于人人皆能够修养自身。

为何修养?

孟子曰:

“人之与禽兽相去者几希矣!

”人与禽兽相去不远,之所以有别于禽兽,在于一点灵明之心,拥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智慧,而明白如何为人,也才能享受人的快乐。

   现代人何以在进步的物质条件中寻索不到这分快乐?

因为他们用以追求的是耳目口体,而非那一颗灵明之心,因此所获得的,也只能是生理的“快感”、而不是心灵的“快乐”。

迷雾中的烛火

    走什么样的路,就会通往什么样的目的地,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人们被自己欲望的大雾所遮蔽了视线,只在快感这条路上原地打转,不知何去何从。

尤其可哀的是,中国文化自西化运动以后不再被国人重视,一提及传统,便谓之僵腐、封建,殊不知智慧无古今之分,前儒智慧正有以启发现代人的智慧。

如果自己身在迷雾之中,又拒绝他人的烛火,那么想要寻得人生真乐,必将遥遥无期。

    远在北宋时期,大儒周濂溪就曾提示二程子(即程颢、程颐兄弟)“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当时这个问题实是发前人所未发,宋明理学家其后为儒学心性修养的层面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濂溪这段话可说是一发端。

我们既不知如何求快乐,不妨探本溯源,看看圣贤的快乐是从何而来。

《论语》中孔子自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赞美颜回: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两章表现出同一个特点,孔子、颜回都在一种朴实甚至简陋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快乐的原因并没有明白点出,但自然不是因陋劣的生活条件而快乐,而是因为有更深刻丰盈的东西超乎其上,一旦在这上头有所得,心灵就获得自由,不会因外在环境的迁移有所改变。

那么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又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而颜回,孔子曾称美他“其心三月不违仁”,又赞以“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

实践仁的生活

     综合起来看,显然孔颜所好、所重视、所追求者即是“仁道”,再对照孟子所说: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为什么孔颜重视人?

正因为仁心是人所以异于禽兽之处,人能够反求诸己,持守住此仁心而不放失,即是所谓道。

心能够合于道,不惑于私欲,就不再执着于感官享受、人我得失,而能以澄明的智慧去应对进退、安身立命。

凡此都不是口耳之学,而是彻彻底底的生活实践。

    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懂得比古人多,在讥笑古人迂阔的同时,我们并未自觉到,自己这些知识才真正是僵死的,因它仅止于数据性地建文件在我们脑海中。

儒家的学问,每一章却都是生命的学问,“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体认的背后,必带有笃行的功夫,知行一分,就长一分智慧、得一分受用,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愈加明了。

孔子曾经自述平生,从十五至七十,境界层层翻升,到最后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