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641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docx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资源与环境】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

开发策略探讨

●唐承财1,2,钟林生1,张正春3,孙琨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内容提要:

近年来我国水利旅游获得一定发展。

白龙江是中国嘉陵江的主要支流,跨甘肃、四川两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水利风景资源。

本文对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点和水利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水利旅游发展应遵照优先保障水利功能、以人为本和谐开发、突出建设民生水利、统筹实现多重价值四大原则,进而提出了水利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

水利旅游;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

F5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4161(201105-0098-04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利旅游开始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它是指利用水利工程及其工程用地开展的集水工建筑工程和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1]。

大力开发水利旅游是发展水利经济和建设民生水利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当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水利旅游的开发模式[2]、SWOT与发展战略[3]、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4]、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5]、水利旅游产品体系开发[6]、水利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7]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白龙江系中国嘉陵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川、甘边境的岷山北麓,流经甘肃省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武都县、文县,经甘肃省武都东南入四川,在广元市昭化汇入嘉陵江。

河道全长576km,流域面积3.18万km2,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迭部县境内,界于103ʎ10'-103ʎ56'E,33ʎ53'-34ʎ12'N之间,所在流域的水系属白龙江流域,含白龙江干流与其支流腊子河,风景区东西长约65km,南北宽约23km,总面积595km2。

风景区多年平均入境水径流量为9.6亿m3,自产水总量15.9亿m3,人均占有地表水3.17万m3,为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21倍,这与甘肃普遍干旱缺水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系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水能蕴藏量达80.74万千瓦。

风景区内拥有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适宜开展水利旅游。

水利旅游的开发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与水资源环境,可促进民生水利的新发展,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基于此,本文对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点与水利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水利旅游的开发原则,最后提出水利旅游的可持续开发策略。

研究成果可为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及同类型风景区的水利旅游开发提供决策指导与案例借鉴。

二、水利风景资源特点分析

(一风景资源具有复合过渡性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单元决定了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在自然环境、流域特征、地貌单元、景观特色方面明显的过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2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过渡;(3汉族文化向藏族文化的过渡。

这三种自然人文风景资源的过渡性在同一区域内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复合过渡性,使得风景区内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地域性。

复合过渡性特征对水利风景区内的风景资源的文化内涵、自然景观特色等方面均表现出非常强的影响力。

(二风景资源沿河流呈串珠状空间分布

风景区具有十分丰富的风景资源,共110处单体,且主要分

布在白龙江及其支流腊子河沿线。

首先,23处水电站及相关水利工程设施,其中建成水电站14座,在建水电站8处,拟建水电站1处,占全县水电站60%,全部分布在白龙江干流以及其支流腊子河上。

其次,茨日那毛主席旧居、杨土司果园、古叠州遗址、旺藏寺、电尕寺、腊子口战役遗址等优良人文类旅游资源也均分布在白龙江和腊子河两侧。

因此,总体而言,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的风景资源沿河流呈串珠状空间分布,这种分布状态有助于旅游产品活动的游线组织与合理的旅游管理。

(三风景资源文化内涵丰富

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具有三大文化特色:

水利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

首先,风景区境内的白龙江干流及其支流上现有的和即将建成的水电站共有23座,沿白龙江而行,随处可见大量的水利文化设施。

其次,茨仁那毛主席旧居、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以及即将建成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均为富有吸引力的红色风景资源。

第三,风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腊子口绿色长征生态文明论坛的召开增强了风景区在绿色文化方面的地位和形象。

这三类具有十分强的旅游市场吸引力的文化风景资源在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大量分布,适宜开展多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

(四风景资源类型组合度高

红色、水利、绿色三类风景资源是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的优势风景资源。

三种主题的风景资源同时分布在一个水利风景区,使风景区内的风景资源表现出很强的红绿蓝结合特征,增强了风景资源的组合度和整体吸引力。

绿色原生态是风景区的大背景,对其他两种类型的风景资源形成有益的衬托;红色革命圣地和绿色自然生态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蓝色则为红色与绿色注入了舞动的灵魂。

红色风景资源确立了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的形象概念和知名度;而绿色风景资源提供良好的观光、休闲和游憩环境;蓝色风景资源充实和丰富了风景区的内容、景观色彩和层次。

三、水利旅游开发条件

(一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评价。

共有风景资源8个主类,17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110处风景资源单体,占全国风景资源主类的100%,亚类的54.84%,基本类型的22.58%。

自然类旅游资源相对偏少,为22处单体,占总量的20%;人文类的单体为88处,占总量80%,如表1所示。

在各种类型风景资源中,人文活动类风景资源的单体数量最多,为40个,占风景资源单体总量的36.4%;其次是建筑与设施类的风景资源单体,为27个,占风景资源单体总量的24.6%。

这与该水利风景区地处青藏高原、藏民族习俗丰富而独特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风景区内水利工程设施分布密集、数量众多,其中有14处水利工程建筑列为风景资源单体,占总量的12.7%,如表2所示。

从景观特色、空间面积、数量分布等方面分析,这些水利工程设施都是水利风景区内重要的风景资源。

表1水利风景区风景资源单体分析

主类

单体

数量

占总量比

例(%

主类

单体

数量

占总量比例(%

A地文景观98.18E遗址遗迹43.64

B水域风光87.27F建筑与设施2724.55

C生物景观32.73G旅游商品1715.45

D天象与气候景观21.82H人文活动4036.36自然类总计2220.00人文类总计8880.00表2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内水电站

类别水电站名称数量建成水电站

尼傲加尕水电站、尖尼沟口水电站、腊子口一级电站、腊子

口二级水电站、亚古水电站、尼傲峡水电站、旺藏小水电站、

卡坝一、二级水电站、卡坝班九水电站、水泊峡水电站、花园

峡水电站、白云水电站、行政水电站

14在建水电站

翠古水电站、代古寺水电站、花园峡水电站、九龙峡水电站、

腊子三级水电站、行政水电站、阿夏水电站、曹世坝沟口水

电站

8拟建水电站阿夏三级水电站1总计23(二旅游区位与交通相对较差

风景区旅游区位条件相对较差,远离客源市场,北距兰州400多km,东邻武都250km,南接四川省,距离阿坝州400km,距成都700km,与四川省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相邻,但也相距170km。

目前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对外交通较差,亟须改善。

仅有省道313线与省道210线经过,连通甘南、岷县,但道路等级较低。

除了腊子口景区内部道路相对较好,风景区内大部分道路质量差、等级低,路面铺装率较低、抗灾能力较差,多数道路都紧挨险峻的河谷,个别路段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这些都严重影响风景区旅游交通的通达性。

(三旅游产业获得一定发展

依托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迭部县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办法“以节促游”。

2006年8月,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首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旅游艺术节。

2009年8月,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在迭部腊子口景区举行。

各种节事活动的举行,使得本风景区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制作水利风景区等相关的DVD光盘,对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并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海内外媒体来迭部采访报道宣传旅游。

通过多年积极努力,2009年,迭部县累积接待国内游客15.3万人,旅游收入达1600万元,水利旅游产业获得一定的发展,推动了水利经济

99

的发展。

(四旅游景区建设具有一定基础

近年来,迭部县立足水利风景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向州旅游局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

迭部县编制完成了《甘肃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2010—2025》、《甘肃迭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腊子口红色旅游建设方案》、《甘肃迭部县电尕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2020》、《甘肃迭部县腊子口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2020》等一系列规划工作。

迭部县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腊子宾馆、藏式小木屋、腊子口景区休闲广场、停车场、景区道路及水、电、卫生、通信等设施。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中的腊子口景区被确立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甘肃省十大旅游王牌景区和甘南州十大王牌景区。

(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甘南州、迭部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迭部县旅游业发展,先后出台了《迭部县旅游业管理暂行办法》、《迭部县旅游安全应急预案》等相关政策。

县委、县政府制定的“1334”旅游业发展战略作为旅游业开发的一项根本的举措,坚持“以红带绿”、“红绿结合”,使迭部旅游得到长足发展。

县政府成立了旅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全县旅游工作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四、水利旅游开发原则

(一优先保障水利功能原则

水利旅游必须首先保证水利设施的最基本功能,即保证水工程的安全,保证河、湖、库、渠等水域(水体的功能和各项效益的充分发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充分考虑利用可靠的设施和手段保证服务质量,保证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适当限制游客的数量,保障水生态环境和水工程的正常运营。

而在水工程核心区域、泄洪期间,禁止游客的进入,以保障水利功能与游客人身安全。

(二以人为本和谐开发原则

人与水和谐发展的原则是水利旅游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实现水利旅游本质的重要标志。

水利旅游开发和建设,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推动水利旅游发展。

首先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水利旅游开发,增加当地社区居民受益,提供就业机会为目标,推动水利风景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发展水利旅游促进水利设施的民生水利功能;其次,以游客为本,根据当地水利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游客满意的水利旅游产品,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保证人身安全;第三,以风景区的职工为本,扩大收入来源,为职工增收,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福利[8]。

(三突出建设民生水利原则

水利旅游开发,是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人文水利于一体的综合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运用于水利工作中的伟大实践,强调民众利益的“民生水利”的根本落脚点即是惠民利民。

因此,水利旅游开发部门要与相关利益单位和个人密切协调,通过科学水量调度和环境治理,在确保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民众直接参与水利旅游的开发和经营管理,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人文理念和工程效益的统一[7]。

确立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综合协调、安全第一为战略举措的民生水利建设思路,推动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统筹实现多重价值原则

风景区本身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首先它是当地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产生活场所;其次,它是当地主要经济业态———水电的生产区;第三,它是关系到数百万群众生存的白龙江的上游区;第四,它是供游客游览休憩的旅游区;第五,它承载着传承红色革命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与责任;第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

水利风景区功能和价值的多样性,决定了在进行水利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综合统筹考虑多种因素,兼顾多种利益,包容多种业态,不能由于水利旅游开发而削弱或剥离风景区的其他功能与价值。

五、水利旅游可持续开发策略

(一正确处理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水利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风景区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给予的风景资源保护资金很少。

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限制因素多,主要有局部地段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利设施周边景观破碎化较为严重、风景区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管理水平差、风景区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水利保障功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景区的快速发展。

因此,要推动水利旅游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以水生态与水资源环境保护优先为前提,坚持适度开发与严格保护相结合,妥善处理好风景区内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由于水利风景区的多种服务功能,而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具有过渡性,且局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需要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Arcgis软件对风景区内的生态敏感度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反映。

以评价结果为背景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风景区内的功能分区与旅游总体空间布局。

按照分区与布局,合理安排水利生态旅游项目与水资源、水环境保护项目,分步实施,使风景资源得到有序合理科学地开发,避免风景资源开发的盲目性。

按照当前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社会

经济发展状况,从总体上将风景区分为核心保护区、生产生活区、游览观光区。

根据资源赋存、保护第一、集约化管理、便于游线组织等原则,结合水利风景区功能分区,将风景区旅游总体空间布局开发的概括为“121”,即“1座生态旅游城镇(电尕镇、2处特色旅游景区(旺藏香巴拉景区、腊子口景区、1条白龙江水利生态旅游观光带”。

(三积极完善风景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

首先,坚持适度超前,努力改善区域外部交通,尤其是至兰州与九寨沟方向的交通体系建设,尽快改善风景区的旅游区位条件,提升区域可进入性;其次,提升改善风景区内部道路系统,尽量形成旅游环线,内部道路的修建应优先保障风景区的水利工程正常运营,尤其是白龙江水利生态旅游观光路线提升改建,将极大提升风景区内部交通道路体系。

第三,采用先进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技术,构建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白龙江沿岸绿色景观廊道。

尤其是对省道313沿线的景观进行修复,特别是因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所造成的崩坡、垮塌地段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第四,以人为本,完善旅游交通配套服务设施。

加强旅游交通标识、道路环卫绿化、信息咨询服务、加油休憩停车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已有相关设施。

(四加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首先,由于住宿设施严重不足,旅游住宿设施应坚持超前建设发展。

从政策、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住宿业的发展大力扶持。

旅游住宿业的建设要尽量采用低碳环保型材料,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其次,合理布局旅游餐饮接待设施。

确立以旅游城镇为主、重要景区为辅的旅游餐饮发展方针,餐饮菜系以适度改良的藏餐与川菜为主;第三,因地制宜,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如重点城镇附近,应建立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填埋场,而旅游景区附近则可考虑建设人工净化湿地,而固体废弃物则要集中收集并异地处理;第四,积极组织各种旅游服务的相关培训,加强旅游餐饮与住宿的管理工作,对星级饭店和农家乐(藏家乐等应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抽样检查,提升风景区的服务管理水平。

(五强化水利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宣传

风景区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有:

第一,积极与周边知名景区联系,加强区域旅游营销整合,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

将“电尕大观园九色甘南,温泉香巴拉九龙旺藏;神圣腊子口绿色长征,旺藏红太阳生态文明”统一协调整体营销,积极与四川九寨沟、黄龙等知名景区进行区域联动营销;第二,精心打造“长征腊子口,生态白龙江”水利生态旅游品牌,利用品牌营销积极拓展风景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广大游客;第三,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水利生态旅游市场拓展和信息服务,采用“电子旅游消费券”等有效促销形式对水利风景区进行营销。

第四,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和“中国生态文明成果博览会”,开展各种节事活动对风景区水利旅游进行多方位营销宣传。

(六鼓励社区参与水利旅游

水利风景区在鼓励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时,当地政府应由管理部门组织当地居民和专家共同商讨研究。

首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以社区居民获益最大为目标,实现水利生态旅游的民生水利功能;其次,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的开发应积极鼓励当地藏族社区参与,邀请社区代表参与水利生态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的决策;第三,聘请国内外水利旅游专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技能进行严格培训,实施带证上岗;第四,制定当地居民的参与形式、机制,管理部门或民间组织的形成和制订评估机制,同时须注重参与机制与当地资源相结合,注重本土人力资源的挖掘。

;第五,严格规范社区参与旅游的行为,为游客营造一个温馨好客、景观优美的水利风景区。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号:

2009BAH50B01-0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编号:

200905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1171435。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Z].1997-08-31.

[2]刘静江,胡银花.水利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

6016—6017.

[3]杨淑琼.水利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民族论坛,2007,(07:

33—34.

[4]王会战.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01:

109—111.

[5]林松熙.福建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02:

35—36.

[6]杨淑琼,肖燕舞.水利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5:

49—51.

[7]闫兴富,周立彪,王兵,等.爱伊河水利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与和谐开发[J].中国水利,2010,(05:

59—64.

[8]吴殿廷,周伟,戎鑫,等.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和规划若干问题[J].水利经济,2006,24(05:

4—6,24.

[作者简介]唐承财(1982—,男,湖南省中方县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

生态旅游、低碳旅游。

[收稿日期]2011-06-01

责编:

启方;校对:

黄晓梅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