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品下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330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品下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六品下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六品下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六品下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六品下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品下教案1.docx

《六品下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品下教案1.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品下教案1.docx

六品下教案1

 

JIAOANBU

教案簿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品德与社会

 

学校

 

年级六

 

教师

 

新沂市教育局教研室监制

 

第十二册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材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

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

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

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

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中,尽量将教学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课题

课时数

起止时间

备注

1、可爱的地球

3

2.7----2.16

 

2、从世界看中国

2

2.17----2.23

 

3、我们互通有无

2

2.24----3.1

 

4、网络连接你我他

2

3.2----3.8

 

5、地球在“发低烧”

2

3.9----3.14

 

6、天有不测风云

2

3.15----3.22

 

7、许多物种消失了

2

3.23----3.29

 

8、可怕的物种入侵

2

3.30----4.5

 

9、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

1

4.6

 

10、战争何时了

2

4.7----4.15

 

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2

4.16----4.22

 

12、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

1

4.23----4.29

 

13、我的这6年

1

4.30----5.3

 

14,去中学看看

1

5.4

15,我们的毕业典礼

1

5.5----5.12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1

教材

可爱的地球(第1课时)

 

教学

 

要求

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日期

2月9日星期四

课前

准备

1.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

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

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

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介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

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

《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必须反映的内容是:

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教学效果分析: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2

教材

可爱的地球(第2课时)

 

教学

 

要求

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教学日期

2月10日星期五

课前

准备

1.地球仪。

2.世界地图。

3.让学生调查,调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类与来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

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读“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加深对大洲大洋知识的理解。

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学习——神奇的陆地与海洋

1.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地形图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

2.分小组讨论:

(1)说说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说说我所知道的陆地动植物资源。

(3)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脉等。

3.汇报:

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4.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小结:

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

说一说我们居住的“家”:

从不同角度夸夸我们生活的地球,提出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爱护地球行动,提一条倡议。

教学效果分析: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3

教材

可爱的地球(第3课时)

 

教学

 

要求

1.通过对地球形状特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理解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今后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日期

2月16日星期四

课前

准备

1.搜集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2.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3.歌颂地球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吗?

板书“麦哲伦”,导入新课。

2.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

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3.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

4.讨论:

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活动:

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二、探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1.交流环球航行的有关素材。

2.教师介绍:

现代麦哲伦。

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3.生朗读书上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1.分小组,各自交流三节课的学习体会,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图画创作。

2.小组分角色朗读“地球,我的母亲”。

3.集体阅读“世界地球日”资料。

教师介绍近几年地球日的主题。

教学效果分析: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4

教材

从世界看中国(第1课时)

 

教学

 

要求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日期

2月17日星期五

课前

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

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

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

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

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

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

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3)播放《黄河颂》,揭示: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教学效果分析: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5

教材

从世界看中国(第2课时)

 

教学

 

要求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

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日期

2月23日星期四

课前

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

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

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

(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

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

3.什么是比例尺?

阅读“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

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教学效果分析: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6

教材

我们互通有无(第1课时)

 

教学

 

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

3.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

初步培养学生经济全球化的意识。

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

初步培养学生经济全球化的意识。

教学日期

2月24日星期五

课前

准备

1.查找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信息资料。

2.调查身边的进口货,记下产品名称和产地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上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它表明这件东西是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

现在国外许多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产品,我国出口商品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1.主题新闻发布会:

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资料。

教师讲解图表的有关知识,请学生借鉴课本第16页的表格,试着画一个与我国出口商品状况有关的图表。

2.阅读《圣诞老人中国造》。

讨论:

圣诞老人中国造代表了怎样的现实?

你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这一现实有什么看法?

3.指名朗读《我在美国逛超市》。

同桌交流:

你对黄奇逛美国超市的经历有什么感想?

讨论:

黄奇发现姨妈过去从美国回来时总是大包小包地往国内带东西,现在却是在国内买很多东西,大包小包地往美国带。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吗?

三、学习“我们身边的进口货”

1.学生整理课前的调查结果,填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物品名称、品牌、产地和调查方式。

2.比较讨论:

你在调查中有没有发现有些商品的不同组成部分产自不同的国家?

3.了解“外来词”。

阅读课本中的《咖啡——汉语中的外来词》。

你还能够找出几个汉语中的外来词吗?

讨论:

汉语中有这么多的外来词,汉语有渗透到一些别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中外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四、作业

教学效果分析: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7

教材

我们互通有无(第2课时)

 教学

 

要求

1.通过对世界与中国经济互通有无的重要行的认识,培养学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对外来事物持包容的正确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总结、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养成以开放的国际视野来思考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世界与中国经济互通有无的重要行的认识,培养学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对外来事物持包容的正确态度。

教学日期

3月1日星期四

课前

准备

1.查找张骞、马可波罗等人的历史故事。

2.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家乡的产品销往国际史上的报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谈谈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看法。

二、学习“互通有无,由来已久”

1.自主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段落。

对照插图,说说:

“丝绸之路”连接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和看法。

2.分组朗读课文《马可波罗在中国》和《郑和下西洋》。

(1)在文中标出体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词”。

(2)请同学走上讲台,讲讲课前收集到的张骞、马可波罗、郑和等历史名人故事。

(3)讨论:

马可波罗和郑和的举动在他们那个时代里,对我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在今天看来,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你认为这种影响能够持续到今天的理由是什么?

3.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之举,600年后的今天,两岸青年又开始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

自由阅读《两岸青年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

讨论:

如果有机会,你会不会去参加这样的活动?

说说你的理由。

三、学习“走向世界的中国大蒜”

1.朗读《小华家的大蒜》。

讨论:

小华家的大蒜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与国际竞争要注意哪些事项?

2.阅读《美国大蒜向中国大蒜低头》。

讨论:

你听说过类似的新闻吗?

这些新闻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

3.阅读世界贸易组织的简介。

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

讨论: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意义何在?

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你认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可能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你觉得我国在对外经济交流中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

4.指名朗读《家乡来了“洋专家”》

交流: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你感到家乡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效果分析: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8

教材

网络连接你我他(第1课时)

 教学

 

要求

1.通过对网络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对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与人交流等方面的用途产生兴趣,并形成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态度。

2.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重点难点:

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教学日期

3月2日星期五

课前

准备

1.请学生准备一个网络上的故事。

2.教师网上注册。

3.准备网络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师: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首歌本来不为人所熟悉,但它以Flash的形式,借助网络传播之后,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通过这首歌的遭遇,我们可以窥见网络的力量。

板书课题:

网络连接你我他

二、认识“网络时代”,了解网络的作用。

1.自主阅读课本内容。

你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宋伯伯为了能和女儿在网上交流,突击学习电脑和上网时的心情吗?

如果你在外地通过网络和家人联系,你最想跟他们交流什么?

又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呢?

讨论:

不同的交流方式相比,网络有哪些好处。

2.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现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真正将人类带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崭新世界?

3.阅读《国际互联网》。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网络时代的特点,你会首选哪个词呢?

4.阅读《我与网络一起成长》。

网络故事会:

听说过网上有趣故事吗?

你和网络之间产生过故事吗?

交流故事。

5.阅读《网上寻医》《网上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

(1)网络作用知多少。

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请把你能想到的网络作用写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网络的作用你们知道多少。

(2)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在不远的将来,网络还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有用的网址。

(4)你平常上网吗?

经常去的网站有哪些?

6.你利用网络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