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234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CC检验规程讲解.docx

CCC检验规程讲解

宏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JL-JF-001)

低压成套检验规程合订本

(A/0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发布日期:

2015年10月1日实施日期:

2015年10月1日

目录

目录I

1关键件进货检验规程1

2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规程6

3生产过程检验规程7

4产品例行和确认检验规程10

5检验试验仪器功能检查规程16

 

关键件进货检验规程QD/HX-34B/0

1目的:

对进货物资进行控制,确保进货物资符合规定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的检验。

3职责:

质检部是进货物资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4内容

4.1进货检验与试验

4.1.1铜母排进厂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

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

证明

检验报告应有铜含量、尺寸公差、硬度、弯曲、直度、电阻率、圆角半径等检验项目。

验证

2

外观

无夹灰、碰伤、变形、开裂、凹坑

目测

3

厚度

偏差

(mm)

标称尺寸

(厚度a)

尺寸偏差(宽度b决定)

0~150mm游标卡尺

b≤50

50<b≤100

100<b≤200

200<b

a≤2.80

±0.03

2.80<a≤4.75

±0.05

±0.08

4.75<a≤12.50

±0.07

±0.09

±0.12

±0.30

12.50<a≤25.00

±0.10

±0.11

±0.13

±0.30

25.00<a

±0.15

±0.15

±0.15

4

宽度

偏差(mm)

b≤25.00

±0.13

25.00<b≤35.50

±0.15

35.50<b≤100.00

±0.30

100.0<b

±0.3%b

铜铝复合排进厂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

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

证明

检验报告应有密度、尺寸公差、平直度、弯曲、铜层体积比及铜层厚度、电阻率、密度等检验项目。

验证

2

外观

无碰伤、变形、裂纹、漏铝、锈斑、凹坑、光滑、平整

目测

3

尺寸

偏差

(mm)

尺寸偏差单位:

mm

标称尺寸

窄边a

宽边b

2.5

±0.12

--

6.3

±0.15

--

12.5

±0.20

--

30

--

±0.80

100

--

±1.20

0~150mm游标卡尺

4

铜层厚度

铜层厚度表单位:

mm

窄边尺寸

铜层厚度

10

2.0

8

1.5

6

1.1

备注:

依据DL/T2472012标准

5.1.7铜铝复合母线的铜层厚度应均匀,允许偏差不大于铜层平均厚度的±10%。

0~150mm游标卡尺

4.1.2绝缘子、母线夹进厂检验与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有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检验报告

验证

2

外观

表面光滑、不应有裂纹、起泡、疏松现象。

目测

3

规格尺寸

±3mm

游标卡尺

4.1.3断路器进厂检验与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相关资料、合格证齐全,有CCC标志

验证

2

外观

标识及备件齐全、外观无明显伤痕;无毛刺

目测

3

手动试验

手动操作无卡阻现象

手动操作

4

CCC认证

有认证,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

4.1.4开关柜壳体进厂检验与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有质保书或合格证

验证

2

外观

1)尺寸应符合要求

2)表面均匀、平整、光亮、无气泡;

3)无明显色差。

目测

3

几何尺寸

1)高度允许偏差:

1000~2000允差±2

>2000~3000允差±2.5

2)宽度允许偏差:

400~1000允差0~±2.4

3)深度允许偏差:

400~1000允差±2.5

4)侧面对角线允许偏差:

2000~3000允差:

5

5)后面对角线允许偏差:

2000~3000允差:

5

6)底面对角线允许偏差:

500~1500允差:

3

3-5m钢卷尺

4

防护等级

1)门板安装缝隙均匀一致,不得出现门板下垂现象,门与门,门与门档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塞尺

1m钢直尺0~150mm深度游标卡尺

尺寸范围(mm)

部位

同一缝隙

平行缝隙

≤1000

1

抽出1

固定2

>1000

1.5

2.5

2)门开启要灵活,开启角度>90°。

防护等级要达到IP30,直径2.5mm的试棒不能进入壳体内。

4.1.5接触器、继电器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验证

2

外观

a)铭牌内容正确,零(部)件完好无损;

b)主辅触头开距符合产品要求。

目测

3

CCC认证

有认证,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

4.1.6互感器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验证

2

外观

a)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b)绝缘件表面完好无损;c)接地标志清楚、接地装置可靠。

目测

4.1.7刀(隔离)开关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有CCC标志。

验证

2

外观

a)铭牌内容正确、完整;b)表面被复层、绝缘件完好无损;c)零(部)件装配正确、完整无损;d)紧固件无松动;e)接地装置可靠、标志清楚。

目测

3

动作试验

a)手动操作5次、无卡滞现象;

b)动作同步性检查。

0~150mm直尺

手动操作

4

CCC认证

有认证,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

4.1.8电气按钮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齐全。

验证

2

外观

a)绝缘件完好无损、无裂纹、气孔、变质、霉点;b)镀层完好;c)颜色正常;

d)开关触点数正确无误。

目测

3

触点

开关触点接通后应无阻值。

万用表

4.1.9信号灯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验证

2

外观

a)绝缘件完好无损、无裂纹、变质、霉点;

b)镀层完好。

目测

3

通电检查

通以额定电压、电流、光亮正常。

电源

4.1.10隔离开关、转换开关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有认证合格标志。

验证

2

外观

a)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b)表面被覆层、绝缘件完好无损;c)零(部)件装配正确、完整无损;d)紧固件无松动;

e)接地装置可靠、标志清楚。

目测

3

CCC认证

有认证,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

4.1.11电缆(电线)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有产品合格证,外观有CCC标志。

验证

2

外观

a)绝缘层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

b)绝缘层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容易剥离。

目测

3

CCC认证

有认证,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

4.1.12电器仪表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验证

2

外观

a)绝缘、指示表面、玻璃等完整无损;b)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c)螺钉、卡件镀层完好。

目测

4.1.13熔断器进货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验证

2

外观

a完好无损、无裂纹、变质、霉点;

目测

3

通断试验

应导通

万用表

4

CCC认证

有认证,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

4.1.14电容器进厂检验和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相关资料、使用说明书、合格证齐全。

验证

2

外观

标识及备件齐全、外观无明显伤痕,壳体无明显鼓起、无漏渗油现象。

目测

3

CQC认证或检验报告

有认证或检验报告,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或验证

4.1.15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进厂检验与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1

质量证明

相关资料、使用说明书、合格证齐全。

验证

2

外观

标识及备件齐全、外观无明显伤痕。

控制器采用金属外壳时,应在外壳上提供接地端子。

目测

3

CQC认证或检验报告

有认证或检验报告,且证书有效

网上查询或验证

4.1.16其它辅助材料进厂检验与试验

辅助材料涉及面广,难以详述,检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供应厂家是否有合格证、质保书;b)包装状态是否规范;c)性能是否与说明书相符;d)数量是否足额等。

4.2检验员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应按以上规定逐项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分别填写“进货检验记录”。

所采用的关键元器件要与型式试验报告描述一致,进货验证时,属于3C或CQC认证的元器件,应将证书有效性查询确认作为进货检验项目之一;抽样数量,铜排或铜铝排:

2根以下全检,2根以上采取抽检,抽检6米,不足1根按1根抽取;其他元件10个以下全检;10个以上采取抽检,抽检20%+9。

当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加大抽检量至50%,如果仍不合格则视为本批产品不合格。

4.3经检验合格的,质检员将“进货检验记录”交仓库,由仓库管理员按要求定点存放,并登记上帐、上卡。

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规程QD/HX—35B/0

1目的:

对进货进行控制,确保进货物资持续符合规定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合格供应商供应的关键件的定期确认检验。

3职责:

质检部是进货物资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4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追加定期确认检验频次:

A.顾客对该元器件和材料有质量投诉时;

B.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怀疑该元器件和材料有质量问题时;

C.该元器件或材料的进货检验数据与上次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质检部或生技部认为有必要时;

5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的依据为该元器件或材料执行的标准。

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由本公司质检部进行。

属CCC或CQC标志认证的关键元器件,每批次检验时都要登录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网站或CQC网站查询供方CCC或CQC证书的有效性,并做好相应记录,据此完成对供方关键元器件的定期确认检验。

非CCC或CQC标志认证关键元器件由供方提供该产品的年度检验报告,并由质检部对报告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如果网上查询证书无效,检验报告不合格或超期则应暂时停用该产品。

并对以往使用的产品做出评价,必要时进行追溯处理,等证书或检验报告有效后才能采用该产品。

6非CCC或CQC标志认证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项目按附表进行.

6.1附表

铜排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及章节号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弯曲

1次/年

GB/T5585.14.8.2

GB/T5585.24.7.2

铜母线沿b边弯曲90°,表面应不出现裂纹,弯曲圆柱的直径根据a边尺寸选定。

2

电阻率

1次/年

GB/T5585.14.9

GB/T5585.24.8

TMY≤0.01777Ω.mm2/m

TMR≤0.017241Ω.mm2/m

3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

1次/年

GB/T5585.14.8.1

GB/T5585.24.7.1

THX抗拉强度最小206N/平方毫米

THX伸长率最小35%

4

硬度

1次/年

GB/T5585.14.8.1

TMY布氏硬度最小65HB

6.2绝缘支撑件(母线框、母线夹板、绝缘子)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及章节号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耐热性能试验

1次/年

JB/T103165.3.2

按JB/T10316执行

2

着火危险性能试验

1次/年

JB/T103165.2.2

按JB/T10316执行

3

介电性能

1次/年

JB/T103165.3.6

按JB/T10316执行

4

短路耐受强度验证(Icw>10kA)

1次/4年

JB/T103165.3.8

按JB/T10316执行

6.3壳体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及章节号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静负载

1次/年

GB/T206419.3

1.25倍最大允许负载均匀得分布在安装板或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支撑件上或门上,保持1小时,壳体应无裂痕和永久变形。

2

提升

1次/年

GB/T206419.4

按GB/T20641执行

3

防护等级验证

1次/年

GB/T206419.7

按GB4208要求,验证壳体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和防水防护。

试验结果应符合规定防护等级要求。

4

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火焰的验证(非金属)

1次/年

GB/T206419.8.3

按GB/T20641

5

介电强度试验(非金属)

1次/年

GB/T206419.9

按GB/T20641

6

保护电路连续性验证(金属)

1次/年

GB/T206419.10

按GB/T20641

6.4电容器确认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及章节号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电容测量和容量计算

1次/年

GB/T12747.17

按GB/T12747.1中7.1、7.2的要求。

2

端子间电压试验

1次/年

GB/T12747.19.2

所有端子均与外壳绝缘的单元,交流试验电压应施加在连接在一起的端子与外壳之间,施加的交流试验电压为2UN+2kV或3kV取较高方,历时10s,或试验电压提高20,历时不少于2s;试验期间应既不发生击穿也不发生闪络。

具有独立相电容的三相单元,可以将所有端子连接在一起对外壳进行试验。

有一个端子固定连接

3

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s)测量

1次/年

GB/T12747.18

按GB/T12747.1中8.1、8.2的要求。

4

端子与外壳件交流电压试验

1次/年

GB/T12747.110.2

5

放电试验

1次/年

GB/T12747.116

内部放电器件的电阻(若有的话)应用测量电阻或测量自放电速率的方法来检验。

放电方式满足附录B放电公式。

6

端子与外壳间雷电冲击电压试压(适用于户外)

1次/年

GB/T12747.115

6.5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一般检查

1次/年

JB/T9663-1999

按JB/T9663-1999第8.1条

2

电气性能检验

按JB/T9663-1999第8.3条

3

连续运行检验

按JB/T9663-1999第8.4条

4

高低温度性能检验

按JB/T9663-1999第8.5条

5

介电强度检验

按JB/T9663-1999第8.2条

6

防护等级检验

按JB/T9663-1999第8.9条

6.6铜铝复合排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弯曲

次/一年

GB/T5585.1-2005

DL/T247-2012

铜母线沿b边弯曲90°,铜层不应出现裂纹和明显的橘皮及褶皱,铜层与铝芯不应出现分离现象。

弯曲圆柱的直径根据a边尺寸选定。

2

电阻率

TLMY≤0.02369Ω.mm2/m

3

铜层体积比

20%±2%

4

铜层厚度均匀性

平均厚度的±10%

5

抗拉强度

>100N/mm2

6

伸长率

>34%

7

密度

3.94±10%g/cm3

6.7主电路用插接件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耐热性能试验

1次/年

JB/T10323

按JB/T103235.2.3要求

2

着火危险性试验

按JB/T103235.2.2要求

3

介电性能

按JB/T103235.2.9要求

4

机械寿命试验

按JB/T103235.2.11要求

5

温升试验

按JB/T103235.2.8要求

6.8电抗器确认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绕组电阻测量

次/一年

GB1094。

1

GB/T1094.6

GB19212

按GB1094.1第10.2条

2

电感测定

按GB/T1094.6第7.8.5条

3

绝缘电阻

按GB19212.1第18.2条;

4

介电强度试验

按GB19212.1第18.3条;

6.9晶闸管开关定期确认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频次

依据标准

检验方法或要求

1

介电性能试验

次/一年

GB/T29312

按GB/T29312第7.2条

2

功能试验(限涌流试验时,可先投入适当的电容器容量)

按GB/T29312第7.3条

3

温升限值验证

按GB/T29312第7.4条

4

绝缘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外壳对非正常热和着火的耐受能力验证

按GB/T29312第7.9条

生产过程检验规程QD/HX—36B/0

1、生产过程一致性检验在领料及元件审核和底板上连接配线两个工序进行。

2、领料及元件审查工序:

所用关键件及材料必须是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中的供应商提供的元器件。

与施工图纸核对,确定正确无误。

电气元件机械操作动作灵活有效。

3、在配电柜内配制母线,检查母线定位与连接要符合装配工艺。

4、其生产过程应符合下述要求: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箱生产过程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手段

检验方案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选择

1外观电镀部分,无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缺陷。

目测

全检

2外观涂漆部分,涂漆层牢固无皱、无透底漆及明显刷痕、伤痕、修正等缺陷。

目测

全检

3元器件和材料选择正确,规格型号和供应商符合计划要求,并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保持一致。

目测

全检

元件安装

1、元器件安装牢固、美观,无损害等现象;

2、所有元件与部件的布置、安装应整齐、美观;供应的厂商为我公司的合格供应商。

内部结构要和型式试验报告一致。

3、所有元件的规格、型号都应符合图纸、设计和一致性要求。

元件应按生产制造厂的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条件、需要的飞弧间距及拆卸灭弧栅片所需的空间进行安装检查;

4、所有功能单元抽插灵活、互换性强、位置明显、机械操作灵活,无卡滞或操作力过大现象;

5、门板安装缝隙均匀一致,不得出现门板下垂现象,门板开启灵活,开启角度>90°。

目测

全检

目测

全检

手动操作

全检

目测

手动操作

全检

目测

手动操作

全检

目测

手动操作

全检

主回路

母线

1铜排无裂纹、锤痕、凹坑等缺陷;导线无损伤等缺陷,母排弯曲不准出现裂纹,侧弯处皱纹高度不得超过1mm,母排表面就应有明显的锤痕、凹坑等缺陷。

目测

全检

2母排搭接面要求平整,光洁,自然吻合、连接紧密可靠,搪锡、压花,不允许未搪锡、压花的母排装入柜内;搭接面之间不允许衬填,母排连接螺钉应拧紧并有防松措施;扭力值符合工艺要求。

3走线美观、相序正确,颜色或色标明显清晰。

4导线、铜排尺寸规格和《型式试验报告》保持一致。

5母线连接所使用的螺栓规格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母排加工应符合工艺和图纸规定;截面符合一致性要求。

6绝缘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应与《型式试验报告》保持一致。

7、母排安装排列应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母排相对相,相对地的距离应符合相应柜型的技术要求。

母排相序色标正确明显,排列顺序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别

垂直

排列

水平

排列

前后

排列

色标

A相

B相

绿

C相

中性线

最下

最右

最近

淡蓝

中性保护线

最下

最右

最近

黄绿

直流

项别

排列

垂直

排列

水平

排列

前后

排列

色标

正极

负极

8、母排涂漆均匀、无流痕、刷痕、起泡、皱纹等缺陷。

搭接面不能粘漆;

目测

全检

9、同一侧母排涂漆界线应一致,其界线与搭接处距离10mm,相差不得超过5mm;

0~150mm钢直尺

全检

10、用绝缘导线连接主电路元件时,导线截面、颜色选择正确。

接线牢固可靠,符合工艺文件要求。

导线压接端头后应经搪锡处理;

目测

全检

11、交流回路的导线穿过金属隔板时该电路的所有相线(包括中性线)均应从一孔中穿过。

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板上的穿线孔时应加保护绝缘层的橡胶套。

目测

全检

绝缘件之间距离

绝缘件之间最大距离应该符合型式试验报告要求:

卷尺

全检

二次配线

1布线应符合工艺文件和图纸规定要求,整齐美观、牢固可靠;导线颜色型号正确。

目测

全检

2布线整齐美观,无损伤和接头,导线压接牢固、可靠,二次配线在1mm2以下的多股导线端头应搪锡;

目测

全检

3、线束在一般情况下,横向300mm纵向400mm应有一个固定点,不能晃动;

3m钢直尺

全检

4、过门线束两端应可靠固定,线束外要套保护层,并留有一定长度裕量以便不致因部件的移动而产生任何机械损伤。

目测

全检

5、导线尺寸规格和《型式试验报告》保持一致。

目测

全检

接地

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设有明显的接地符号

目测

全检

紧固件

a)用于固定元件的紧固件表面应镀锌黄,紧固件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

目测

全检

b)紧固后螺钉螺纹应露出螺母2~3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目测

全检

接地部位

a)所有电器元件需接地的部位应保持良好的接地连续性,总接地点不准有喷漆层和锈蚀,并有明显牢固的接地标志;

目测

全检

b)所有装有元器件的门板和功能单元都必须有接地线,接地线截面不小于2.5m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