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028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docx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

交换生: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写给法学院的师弟师妹们

发表日期:

2007年4月1日

冬去春来又一个新学期,我在法学院办公室见到凌老师。

提到去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换”,老师兴致勃勃和我约稿,好谈谈作为“交换生”,尤其“国际”学生的体验。

三月正春风,我走在校道上,看柳绿花红,想这个时候的狮城岛国是什么模样。

新加坡是四季如夏的,过完雨季,现在应该是烈日炎炎的大旱天气。

国际之都,花园城市,新加坡总是茂盛的。

八月初到新加坡,第一印象便是从未见过的“葱郁”。

花开得饱满,树木参天,如画的背景里边,建筑也是红橙黄绿青兰紫的七彩缤纷…

国庆日,车站满是标语,其中有一句,叫做“Identity&Unity”,忽然想或许这就是新加坡的风格。

东西文化在新加坡交汇。

别看新加坡小,气度却是非常豁达。

不同的种族在这里相处融洽:

不论你是来自中国、马来或印度的血统,或是偶然从欧陆来访的游客,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归属和亲切之感。

小印度、唐人街等区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繁盛,每到节日便热闹非凡。

作为一个交换生(exchangestudent),到了这样一个不仅在经济上富庶,而且文化上丰富的国度,他的首要任务,便不在于“两点一线”的专业学习,而是所谓“eyeopening,mindopening”:

要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碰上国庆庆典,他会想,新加坡如何会从亚洲儒教的根本,走向与基督文明的“中西合璧”,想如何使得“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成为可能并且运作良好;遇到中秋节日,他会想在这个华人为主的社会,华裔后代对中国文化是什么态度,对自己的“本源”有怎样的“认同”感,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欧美人对“东方文化”又是持怎样的观点……

作为在新加坡的交换生,他还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与国内交换有所区别的。

在这里,他是一个“外国人”,他的黄皮肤和黑眼睛,和当地的新加坡人、马来人还是不同的,有一点不言自明:

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他的民族、他的国家,是那里芸芸众生中被挑选出来的一员;他,理所当然是优秀的。

因为在亚洲,国大是顶尖的大学,它的软件硬件、师资和教学环境都是一流。

与国大的学子并肩而立,你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来自东南亚各国的高材生和欧美各国的交换生,无一不是出类拔萃。

在西方崇尚“法治”的传统面前,法律学生更应该是优秀的。

法律与医学一样是精英教育,在社会大众眼中它所对应的是一种极强的职业素养。

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当你告知你的专业背景的时候,他们会自然投以“尊重”乃至“敬仰”的目光,而为了“不负众望”,你应该知道自己肩负不寻常的责任……

以上提到在新加坡交换的几点“须知”,我想是作为一个学习法律的学生踏出了国门必须有的自我意识。

而说到这里,还应该简单介绍一下国大和中大的交换生项目。

新加坡只有三所公立的大学,而国大(NUS)历史最为久远且最赋声望。

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虽在东南亚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但因为分别倾向于管理专业和工科学习,在大学的“综合性”方面比国大就稍逊一筹。

国大总共十三个学院,跨国在硅谷和上海等地还开设分院。

国大的管理学院、商学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医学院等等都蜚声海内外,而法学院在校庆百年后,搬进了“新”校区,更是气势非凡。

新校面积宽广,靠近国家植物园,还占用了新加坡管理学院的旧校址。

红色的南洋建筑非常抢眼,有英伦或欧美的建筑风格,蔚为壮观!

去国大的交换生项目,到我们这年才是第二届。

最初的项目限于法学院之间交换,到去年扩大到政务院、数计院、管理学院、岭南学院、生科院、化学院等等十个院系。

名额从最初的三人,增加到十人。

在和其他学院对比之前,我还没有发现,原来在院务操作上,无论大事或细枝末节,法学院的作风有明显的特点:

一丝不苟、严格谨慎。

不论在最初录取的手续上,还是到选课、评分方面,他们总是自有一套规矩,服务周到。

在交换之初,法学院的教务处会和交换生通过邮件联系,将接洽和会谈等等事宜都安排妥当,迎来开学之后,由三位老师组成的选课组,会和每个学生面谈,商量选课和学分问题。

就选课问题来说,作为“国际学生”(internationalstudent),选课的安排往往颇费周折,为了选到满意的三四门课程,选择的系统往往要运作一个多月。

新加坡独立前是英属殖民地,法系便沿袭英美法的传统。

英美法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大陆法背景的学生来说,多少成为一种挑战。

不用说两个法系的学习资源和思维习惯存在不小的差别;如果英语能力本身有缺陷,那么繁重的学习真的是一种励炼。

——有人说新加坡不是华人多吗,为什么不讲华语。

其实新加坡是一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华文在新加坡经历多许多波折,现在新加坡政府虽然再次倡导使用华语,但年轻的新加坡人没有多少有华文基础。

这个社会听说读写专业和日常生活,是不能脱离英语的。

如果英文交流的确成为障碍,那么文科是基本不能读的。

对于法律学习来说,英语功底更是一种优势所在。

因为国大是新加坡唯一的综合大学,国大的法学院就是它唯一一所法学院,所以说精英荟萃大概是不为过的。

国大的教授半数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人,此外来自美洲、欧洲又喜欢从事亚洲研究的教授也是不少。

国大的教授是兢兢业业的,虽然他们也有兼职——活跃在政坛、民间,从事官员、律师乃至作家的工作——但是对教学任务仍然是无可挑剔:

在他们上课的时间,办公室朝九晚五地开放;除了在办公时间与老师面议问题,我们还通过邮件联络,邮件的回复及时程度与聊天工具相当(类似OICQ或MSN了)。

因为对无论学术还是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学都有一种热忱和认真的探讨氛围,所以新加坡是研究工作非常理想的去处。

当然,在新加坡的交换生,最精彩的地方,还是从事“国际间交流”。

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高校间的交流成为重中之重,很多院校非常重视交换生比例,把它看作一项评优指标。

国大的交换生就是不少的,每年在三分之一。

于是在这里,我不仅认识到了来自中国的交换生,比如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等学校的同学,还有不少来自亚洲国家的友人,无论是新加坡本地人,还是印度、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老挝等地的学生,此外还有远隔重洋来自澳洲、加拿大、美英德法、瑞士和克罗地亚的朋友……

交换生的经历,对专业的启发是有的,而更多的是去收获一种宽广的交往和思维方式。

在新加坡宜人的气候下,我们愉快地度过了一个学期;当我们回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成长,比过去更独立和开朗,更开明和充满活力。

一个世界是紧密联系的,交流沟通没有局限,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国际视野”。

但愿师弟师妹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我们所经历过的或尚未来得及经历的,祝前程似锦!

江玥

浙江大学MBA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交流随笔

  分享一新国大新体验

  09秋业余班赵靖

  NUS交换学习的127个日子,转眼间就过去了。

很留恋,很难忘,很不同的体验,很特别的生活。

与我,这个从来没有离开杭州生活过的女生来说,一切都是难忘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工作五年之后,从未奢望过全心全意地重返大学校园,一心一意地求学求知。

由衷地感谢浙江大学给与我这个机会,感谢NUS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更感谢帮助、陪伴我度过这段时光的杨义同学。

  由于工作出差,新加坡停留过很多次;2010年,NUS让我重新、更深层次地,又认识了一次这个人口、面积都和“杭州”相似的国家。

每一天,面对不同国籍、不同背景、各式各样的人;每一天,面临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冲撞;每一天,杨义和我都一起分享所知所感、所悲所喜、所想所得。

  学期初始,我选择了最感兴趣的四门课程,分别是servicemarketing(服务营销)、negotiationandconflictmanagement(商务谈判与冲突处理)、Asiapacificbusiness(亚太经济)、promotionalmanagement(广告营销)。

相对于单向地传授知识,NUS的教授们更像是学习活动的一个组织者。

每一次上课前,学生要在网上的IVLE系统里,下载教学课件和阅读材料;授课时,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活动,或者做presentation;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在一起相互合作、完成作业。

这个学期,我一共完成了,一篇30页的论文,一篇50页的小组论文,1次个人presentation,5次小组presentation,1次企业实地采访,3次课堂小测验,1次考试,参加了不下10次课外讲座,阅览了30本课外书。

  我们的课外生活也非常多姿多彩。

第一时间,学校和学院组织我们游览了新加坡风光,学长带领我们参观校园和学校周边的环境,让大家尽快适应当地生活。

学校图书馆设有专人导览服务,博物馆定期举办不同的展览,艺术中心定期组织音乐会及表演,校友会举办电影展播。

每个月,NUS都会为交换学生,组织不同主题party。

只要愿意参加活动,每个星期都可以把课余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非常幸运,8月6日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庆典——ragandflagday,学生们利用环保材料制作花车、道具、服装,排练舞蹈,募集捐款、宣传环保概念、展示各个学院的风采。

我还参加了学生社团的活动,一起去海边玩游戏、野餐,分享经历,结交新朋友。

  新加坡的社会,其实没有想象中如此高强度管制。

尽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西方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是彼此之间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在NUS的食堂,学生们去食堂吃饭,一般都直接用书包、笔记本占位置;离开图书馆去吃饭,学生们也把书包、笔记本留在座位上。

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一次小组作业,以当地文化和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

我们发现,每一年,新加坡政府为每一位公民,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约有500元人民币。

这保证了新加坡公民每年可以参与许多文化艺术相关的活动,例如滨河艺术中心的音乐会、博物馆游览、国家图书馆阅览等等,以此提高国民素质,支持艺术产业的发展。

  分享二致亲爱的母校--浙江大学

  2009秋脱产班杨义

  亲爱的母校:

  我们回来了!

  四个月的离别,有甜蜜也有苦涩;四个月的离别,有思念也有感慨;四个月的离别,有收获也有些许遗憾。

  七月的杭州,烈日炎炎,踏上出国的旅程,激动忐忑。

告别了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前往未知学府,茫然的心中充满了期望。

幸运的是有赵靖同行,尽管之前我们并不熟悉彼此,但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却如影随形,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以后,成为相互依赖彼此珍惜的朋友。

  初到新加坡,被其整洁的市貌和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深深吸引。

在这座被喻为花园城市的都市里,见不到吸烟吐痰插队喧哗,每天迎接我们的是笑脸和周到的服务。

国立大学是亚洲知名的顶级学府,其完善的设施,良好的学风和充满活力的校园气氛使我们一到学校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感受了商学院热情洋溢的欢迎,参加了学校各个部门和团体组织的应接不暇的活动,经过了紧张和复杂的选课过程,我们终于走进课堂,开始正式的学习。

一开始却并不轻松,慢慢适应全英文教学,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和讨论,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口碑不错,通常都被认为很认真刻苦。

其实我们自己知道,很多时候是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毕竟我们的成绩并不只代表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母校,浙江大学。

  一个多月以后,一切都步入正轨,我们也迎来了一周的假期。

放飞了心情,我们和新结识的朋友一起畅游东南亚。

走过了不同的国家,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们带着沉甸甸的记忆回到了新加坡,同时也给我们的人生绘上了重重地精彩地一笔。

  下半学期的学习更加紧张,同学们开始准备小组项目报告和考试。

回想起那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我很感谢这次来之不易的机缘和所有支持我的人,使我在工作了五年以后,仍然能够重返校园,并留洋海外,贪婪地汲取知识,提升自我。

所有的考试和小组展示要来临的时候,我们几乎废寝忘食,每天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写报告和其他同学交流并完成项目要求。

当我们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积极地去实现的时候,生活是那么充满希望。

  回国后收到授课教授的邮件,告知科目的考试成绩。

其实当我全力以赴,成绩已经无足轻重。

这四个月的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精彩地时光,学习了很多知识,认识了知心的朋友,游离了一些国家,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思考。

  今天的杭州,寒风洌冽。

站在当初出发的地方,感慨万千。

感谢母校,是你跻身国际化一流院校的地位为我提供了出国深造的平台;感谢珍珍和赵靖,一路给我关照,陪我前行的师友;祝福浙大,祝福管院,祝福所有的同学们!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报告

出发及出发前准备

申请住宿:

国大宿舍大类分两种,Residence和Hall.国际学生大都住Residence,尤其是PGPR(PrinceGeorgeParkResidence),residence都是单人间,没有mealsplan.Hall里面大多是本地学生或者fulltimeforeignstudents,但是也有“幸运”的交换学生被分到里面。

Hall的优点是提供双人间、有mealplan(能够比较便宜地解决掉早饭和晚饭)。

最大的缺点是和绝大多数住在residence的交换学生联系不很方便。

PGPR离businessschool很近,只有两站公交距离。

距离biz近的hall有KEVII(KingEdwardVII)和KentRidgeHall.

机票:

提早订,印航和国航的比较便宜,新航的最贵,但是服务也是名副其实的好。

个人觉得印航比国航好,最起码干净,虽然空姐老了点儿,丑了点儿,英文蹩脚了点儿。

没有必要买往返票,回来的时候说不定心血来潮去泰国或者香港玩儿一圈儿呢!

衣服:

新加坡地处赤道,整年气温都在20度以上,所以带上咱们夏天穿的衣服即可。

但是要带几件长袖衣服,新加坡大学教室的空调很舍得用:

)我的一个老师每回上课都把空调温度调成15度,穿一件薄外套都不暖和。

不用带西服(很少人穿),带一条西裤和衬衣就好了。

货币:

汇率大概1:

5,在中国银行换一点儿就好了(机场打车到学校,白天20多,晚上30新币),去了新加坡再换,能便宜不少。

比如离新国大很近的climenti,以及最合算的地方——chinatown.

杂七杂八:

电源转换器(英标转国标)、插线板……能带的尽量带吧!

新加坡的小东西很贵,是北京的4、5倍吧!

一根2米长网线30人民币,一副劣质扑克14元,一双塑料拖鞋50元……

国大生活

宿舍:

我住PGPR,所以只能介绍PGP的情况。

单人间,很小。

有电扇,没空调。

(只有typeA有空调,但是中国学生估计很难申请到,因为又少又贵)每个cluster的房间从A到O,分享一个卫生间和厨房。

厨房用处很大,至少你可以自己做早饭,PGPcanteen的早饭不好吃而且贵。

我就是去了新加坡才惊奇的发现自己会做饭!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召集一帮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展示一下厨艺:

)全天供应热水,洗澡很方便,我就养成了一天洗三次澡的习惯。

被褥枕头要自己买,去climenti就能买到,很方便。

PGP里面的小超市也有,就是比较贵,而且只有一种,很劣质!

吃饭:

国大的每个school和宿舍都有自己的餐厅。

businessschool的餐厅叫Terace,花样很多,Chinesefood,Beijingfood,Indianfood,Muslinfood,westernfood,mid-eastfood,Vietnamfood…中餐最便宜,2-2.5新币就能吃一顿,其它要将近3块,westfood有些更贵。

水果也很便宜,木瓜、火龙果什么的。

但就是每天晚上6点以后就没饭了。

PGP的餐厅很好吃,但稍微贵一点儿,不过可以免费加米饭的。

像我这种大胃男,每次都要“morerice,…couldyougivealittlemore”。

这个餐厅开到9点多也关门了,像习惯了晚上一两点去烧烤涮得我,去那儿晚上很是痛苦。

学校附近也有吃饭的地方,最有名的食物是plaza(估计拼写有误,就是印度的一种饼)。

很不错!

新加坡的自来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尽管宿舍楼和教学楼都有很多饮水机。

交通:

校园内有免费的shuttlebus,每天上课都可以坐,在国大几乎没有人走路……国大在一座山上,路都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所以走路很费劲,直线距离不远,但得走好长的路。

公交车有很多路,也很准时。

有A1,A2,B,C,D,还有我中国学生戏称为“变态C”的BTC.

出校外也有公交,最常去的地方估计就是我在上面提到很多次的climenti了,那里有很多商铺,也是公交和地铁的中转站,所以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从PGP后面的公交车站,183可直接到。

或者坐A1或者A2到YIH,再倒一趟车。

地铁比较很快,也很贵。

记得,不要在地铁里喝水或者吃东西。

办一张ea-linkcard坐公交和地铁都能便宜一些。

通讯:

建议大家办理starhub的手机卡,不要sintel的。

Starhub比较合算,往中国发短信只要15分一条,每天发5条送10条。

新加坡境内短信5分一条,同样5送10。

而且还能打idd国际长途(加拨018,好像),也不贵,我每周就是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的。

出游:

新加坡很小,但玩儿的地方很多。

CBD要去看看,叫做cityhall,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

也是最繁华的地方,总统府、美术馆、一系列纪念馆,merlion(鱼尾狮)park,esplanda都在那一块儿。

还有nightsafari夜间动物园,birdpark,botanicgarden很多公园。

当然还有新加坡唯一没有用作码头的海滩——sentosa圣陶沙,尽管沙滩很烂!

那里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据说有个牌子,但我没找到,光顾着晒太阳,玩儿沙滩排球了……

当然也可以去NTU南洋理工去看看,孙燕姿的母校。

但景色……嗬嗬,可以这么说,NTUtoNUSiswhatTsinghuatoPKU。

简言之,大但很逊:

当然去了新加坡去南亚、东南亚玩儿就很方便了。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前都有一周休息,可以出去玩儿。

去泰国和印尼要早订机票,才会有特价,而且去泰国不用办签证。

去马来西亚很方便,签证随便到chinatown找家旅行社就能办,做公交车就直接到关口了。

泰国的曼谷、普提岛;印尼的巴厘岛;马来西亚的Kualalumpur吉隆坡,malaka马六甲,以及tioman刁曼岛,热浪岛(拍《夏日么么茶》得小岛)都值得去!

当然还有柬埔寨、越南什么的。

学习:

最后该说说学习了,建议不要选太多课,3—4门就好了。

Bizschool的图书馆很好,可以在里面上自习。

而且教科书都能借得到,所以大可不必买教材。

教科书属于RBR类型的书,就是说一次只能借2小时。

够看了!

放心!

可以续借!

个人觉得这种形式很好,既可以让不愿意买书的同学借着看,有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同学借得到。

Centrallibrary环境很好,但比较远,所以很少去。

很郁闷的一点是,除了北大,几乎所有学校(也包括咱们隔壁)对交换生的成绩只要求passorfail,而我们还要回来算gpa.所以当你看到其它交流生(当然除了隔壁那帮人,唉!

都无语了,比我都刻苦)几乎每周周末都出去玩儿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极度不爽!

好了,今天先扯这么多,一时也想不起来太多东西,以后再补充吧!

祝以后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的xdjm们,比我过得更爽!

对了,忘了说一句,新加坡学生总迟到,而且效率极低,忍着点儿吧!

课时虽少,任务更重:

欲申请交换生不宜太功利

“新加坡的大学学习氛围真的很好,我们可以在图书馆、食堂、实验室……全校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学习。

”刚结束一学期交换经历的大四女生李程感叹道。

据悉,上学期初做为交换生出去的学生已陆续回到母校,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交换生和负责我校交换项目的相关老师,详细了解了交换生在外的学习生活,及申请交换生的相关事项。

“不要把交换生想的太功利,这就是一种体验”

“不要把交换生想的太功利,这就是一种体验。

”李程来自生科院生物技术系,大四的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了一学期的交换生。

谈及做交换生的经历,她认为,新加坡这些顶尖大学和内地高校最大差异在于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上。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四的课是最难的,而且平时成绩占了总成绩的45%,这需要平时上课十分投入才能拿到高分。

”她还介绍说,尽管国大的课时比我们少,但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涵盖面很广,需要自己课下去图书馆做很多功课。

去南洋理工大学做了一学期交换生的吴伟也认为,国内的基础课较难,而国外的专业课较难。

“我感觉国外大学的专业课要比我们实用。

国内到大四的课就很少了,而在南洋理工,由于学制的不同,大四相当于硕士,所以专业可更加细化,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也较自由。

尽管新加坡大学都采取全英文教学,但吴伟认为,新加坡不是一个学英语的好地方。

“我们班就有好几个中国学生,平时生活中使用华语的机会也很多”。

李程则认为,尽管听说不成问题,但用英文写是最大的挑战。

“我们经常要写一些REPORT,这需要去图书馆查阅很多英文书籍。

我们以前阅读的都是翻译过来的专业书,写论文都是用中文,到了国外这些都是全英文的,速度慢了很多。

为什么选择做交换生?

绝大多数有过交换经历的同学的答案基本一致:

为自己将来出国读研“加分”。

作为我校与南洋理工大学的第一批交换生,大四的衷存聪现已成功的拿到了美国的大学的OFFER,对方学校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为他的申请加分不少。

不过对于同一批交换出去的吴伟来说,交换生的经历反而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

“在做交换生期间,由于我流露出了一些不愿只申请南洋理工的情绪,所以他们的读研大门就向我关闭了,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大学上了。

”吴伟提醒说,如果想申请所交换的学校的研究生,交换经历所起的作用就会很大。

但如果为了申请其他大学,交换的经历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申请交换生加权成绩和英语水平是决定因素

记者来到了出国留学培训服务中心,采访了该中心项目主管于静。

据于老师介绍,我校目前与香港、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的共十所大学有交换生项目,且主要集中在香港的岭南大学、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的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和韩国的交换项目才刚刚起步。

香港的高校中,岭南大学每学期会有4个左右的交换名额,主要面对文科生;香港理工大学每年约有3个名额。

新加坡的大学交换名额则较少,国立大学每学期约有2-3个,南洋理工大学每年约有3个。

加起来每年不超过20个交换名额。

交换生的报名主要在每年的九月份和次年的二月份,详情请见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网站.cn:

8080/hosts/hosts/

于老师还介绍道,加权成绩和英语水平是筛选交换生的两个标准。

“申请新加坡的大学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加权要达到80以上,托福550(新托福79)或雅思6.0,香港的高校在英语上则没有硬性规定,只要有相关的英语水平证明即可。

”于老师说,申请交换生是先由学生自己报名,再由我们学校来进行筛选。

为了保证院系比例平衡,在筛选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没有出过交换生的院系的学生。

于老师建议说,想申请交换生,加权成绩很重要。

“有的学生说自己的成绩不算好,但能力很强,但我们的筛选标准还是根据个人的成绩和外语水平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