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29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稿).docx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依托和重要环节,“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交通运输的新要求、新任务,着力完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本规划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标对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等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十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涵盖港口、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本市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步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本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一)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枢纽海港

港口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成立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领导小组、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

港口设施能级持续提升,建成南疆港区27号通用码头、中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码头等8个码头工程,建成高沙岭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23个、航道达到5条。

智慧港口建设取得突破,完成全球第一个既有码头(五洲国际)集装箱堆场自动化改造,开工建设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实现全球首批完全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商业化运营,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区的港口,建成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

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煤炭全部实现铁路集疏港,2020年铁矿石铁路运输5181.2万吨,铁路集疏运占比超过65%,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80.5万标准箱,较2015年增长160.8%;33个专业化泊位建成港口岸电设施,停止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集疏港,港作船舶低硫油使用率达到100%。

港口辐射能力明显增强,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130条、每月航班550余班次,遍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建成覆盖天津港主要腹地的内陆营销中心H1个。

津冀港口合作深入推进,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加快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津冀沿海锚地布局方案等,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两个集装箱码头公司,开通环渤海内支线19条,2020年完成中转吞吐量185万标准箱,设立天津港集团维安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

口岸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开展口岸降费提效治乱出清优化环境专项行动,推行“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建成港口统一收费管理服务平台,至2020年12月底累计降费达10.8亿元。

推进实施集装箱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共完成“船边直提”作业14.68万个集装箱,提升码头作业效率,陆运收提箱30分钟完成比例为87.49%,60分钟完成比例为98.34%,天津口岸整体通关效率在全国各主要海运口岸中位居前列。

天津港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0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35.3万标准箱,较2015年提高30.1%;2019年,出入境邮轮旅客约72.6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68%;2020年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较2018年跃升10位。

(二)区域航空枢纽建设初见成效

机场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和三期扩建工程预可研获得民航局批复,机场高峰小时容量由28架次提高至“31+1”架次。

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显著增强,初步形成国内干支结合,国际主要通航东北亚、东南亚和欧洲的客运航线网络,开通客运航线270条、通航城市159个,较2015年分别增加87条、44个;累计建成异地城市候机楼(厅)30座、开通地面班线9条,创新“飞机+高铁”、“飞机+邮轮”模式,试点开展国内中转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挂服务,获评“亚太地区旅客吞吐量1500-2000万量级最佳机场”。

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有序推进,设立天津航空货运发展办公室,成立天津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开通货运航线20条、货运通航城市20个,建成大通关基地一期、中外运二期、顺丰电商产业园,空港口岸具备水果、种苗、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等指定监管场地功能。

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印发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并得到全面落实,”三地四场”初步实现错位协同发展;2020年疫情期间充分发挥首都“护城河”作用,积极承接北京国际航班分流,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共保障国际航线客机1353架次、旅客吞吐量16.1万人次;保障国际航线货机1559架次、货邮吞吐量7.3万吨。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实现客运快速增长、货运平稳增长,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381.3万人次,较2015年提高66.4%;货邮吞吐量达到22.6万吨,较2015年提高4%。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大幅下降、下半年逐步恢复,全年仍完成旅客吞吐量1328.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5万吨。

(三)“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

区域铁路建设实现同图同步,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四条高铁通北京(京津、京沪、京滨、津兴铁路)、一条高铁通雄安(津保铁路)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初步实现京津雄0.5至1小时通达。

市域货运铁路环线基本建成,建成大北环、西南环线、南港铁路和进港三线等铁路及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南疆矿石铁路等铁路专用线,基本形成环放式市域货运铁路网和“北进北出、南进南出“集疏港铁路网。

铁路客运服务更加便捷惠民,京津城际延长线实现公交化运行,成功开行津蓟市郊列车、京蓟城际列车。

2020年铁路总里程1368公里,其中高铁城际里程达到31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密度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客运量5332万人、货运量9887万吨,较2015年分别提高31.5%、18%;2020年客运量2636万人,货运量11124万吨,货运量较2015年提高32.8%。

(四)基本建成区域互联畅通公路网

京津冀一体化公路网基本形成,建成津石高速天津西段、唐廊高速(一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4条高速公路和7条普通国省道接口路,对外高速公路接口增加至16个,实现31个普通省际接口与京冀同标准对接。

市域骨干公路网实现连网贯通,建成“津城”绕城高速、“滨城”绕城高速,建成G104、九园公路等外环线国道功能外迁工程,建设了一批区区互通互联工程。

海空两港集疏运网络加快完善,建成疏港联络线、塘汉公路,正在建设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等集疏运通道,启动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前期工作。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出台天津市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建立“路长制”,高标准实施乡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3300公里,蓟州区西井峪路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称号,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客车、村村直接通邮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交,蓟州区、武清区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全面完成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销工作,实现省界不停车快捷收费,实现高速公路100%联网收费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车道100%覆盖,建成全国高速公路百佳示范服务区1对、优秀服务区4对,高速公路“营改增”和差异化收费政策明显降低运输成本。

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64n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分别为1325公里、2738公里,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95公里、198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二,国省道平均拥挤度0.6,交通运行总体顺畅。

(五)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成效明显

轨道交通骨干地位显著提升,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32公里,较2015年增加92公里,地铁和轻轨实现统一运营管理,实现银行卡、手机应用程序(APP)和一卡通等多渠道支付,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全部地铁、公交线路,2019年日均客运量达到144万人次、高峰日客运量达到187万人次,较2015年分别提高82%、89%o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92.55万人次。

建成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延调公交线路超过300条,建成194公里公交专用道,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到80%,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公共汽车运营成本规制,运营智慧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2019年全市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305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59.6%,2020年日均客运量173万人次。

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出台天津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完成巡游出租汽车信息化设备安装、运价调整,建成网约车监管平台,实施“三站一场”驻站式管理、出租汽车“亮星”等创新管理举措,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共享单车运营管理逐步规范,出台天津市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管理办法,规范单车、企业行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总量控制、动态调节”的管理模式,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投放总量控制在34万辆,初步实现良性发展。

(六)综合运榆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公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在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开展“保畅通、有温度、优服务”活动,实施“三站一场”整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制定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推进京津城际运营公交化、支付优惠同城化、枢纽通达便利化、重点区域直通车等方面措施落实。

道路运输加快转型升级。

客运班线达到311条,省际班线辐射全国14个省市,14个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与京冀联网售票。

道路货运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初见成效,14家企业开展甩挂运输试点,20家企业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2020年批准网络货运经营企业39家、整合社会车辆65万余部。

2020年道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640.12亿吨公里,较2015年增长85.43%。

物流快递业快速发展。

初步建成空港航空快递物流园、东疆港跨境快递物流园、武清电商快递物流园三大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基本建立末端配送网络,次晨达、次日达、上门取件等快递业务稳步增加,快递上机、高铁极速达、冷链快递、跨境包裹、农村快递等新兴业务迅速增长,积极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实现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统一车型、统一平台管理、统一智能监控。

(七)交通运榆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交通发展智慧度明显提升。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全面整合,建成天津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一、二期、京津冀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共享应用示范工程,在全国率先搭建交通专有云平台、率先发布市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已接入24家单位共1880余亿条数据,提供综合交通数据分析等决策管理服务。

交通运输监测能力全面提升,视频监控100%覆盖高速公路、火车站等重点设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入网率和上线率达到100%。

重点领域开展智能交通创新试点,建成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29.85公里、封闭测试场1800亩,在全国首次实现真实高速公路(宁静高速)无人驾驶汽车比赛,投入运营首批自动驾驶公交车(熊猫公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