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892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doc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及近代工业文明对印度的冲击有个初步地了解,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知道称甘地为圣雄的原因。

2.通过对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情况的回顾、教材图文资料的研读等,使学生对印度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3.体会甘地高尚的品格和牺牲精神,感受印度人民对“独立”“自由”的追求。

2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难点:

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课前:

自主预习(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完成)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对教材的基本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2【导入】导入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多媒体呈现甘地的照片

请问学生:

这张照片说的是谁?

(同时介绍甘地)

导入:

甘地是领导印度人民觉醒的领袖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的觉醒。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直观性较好)

活动3【活动】新课

(二)新课学习:

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

1.概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国大党成立的背景、作用

2.解析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的形成,阐述非暴力运动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转变

3.完成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填表并说说其产生的作用

4.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

(四个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的设计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始切入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即由感性知识入手,由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了解来展开对国大党成立背景作用的分析,并能进一步解析甘地在印度发动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作用,感悟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活动4【活动】展示评价

展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即时评价)

1.概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国大党成立的背景、作用

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是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之一,被誉为英国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

英国在印度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修建铁路等,促进了工业文明在印度的传播。

英国还在印度大肆掠夺原料,加紧资本输出,牢牢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

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开始觉醒,人们要求更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利。

188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成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2.解析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的形成,阐述非暴力运动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转变

一战期间,英国在印度征兵和征用物资,给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一战中英国在国大党的压力下,承诺战后印度成为帝国内部的一个自治领,但战后没兑现,反而制定了新的治安法,加强了对民族运动的镇压。

一战时期,甘地在南非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成功领导印度侨民反种族歧视斗争,1915年,甘地带着他的非暴力思想回到了印度------非暴力运动的开端

通过多次实践活动,甘地等民族主义者意识到,仅仅抵抗英国并不能奏效。

于是,甘地又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补充和完善。

不合作策略得到了国大党的支持,甘地被授权全权领导国大党,并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

3.完成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填表并说说其产生的作用

从形式上的不合作,到以食盐进军为代表的追求国家独立的不服从、不合作运动,最后发展到摧毁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

从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印度人民要求民族解放、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人民的反抗中岌岌可危

4.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进步性:

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给民族解放运动带来消极影响,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

活动5【测试】小结与反馈

(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回顾所学内容)

(四)及时反馈

1.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促进工业文明在印度传播的做法有()

①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②修建铁路

③大力推广君主立宪制④将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对马克思这句话本质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入侵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生产力B.入侵导致印度自然经济瓦解

C.入侵使机器纺织代替了手工纺织D.入侵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3.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发生在()

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三次都有

活动6【作业】课堂延伸

课堂延伸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比较

活动7【活动】反思

教学反思:

1.采用描述法、图片法、归纳与整理法、等学科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设置展示评价环节,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学要求:

2、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

3、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4、二、教学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

5、三、教学课时:

3课时

6、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

7、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

8、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0、   指导看图。

11、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

哪些景物?

他们在干什么?

四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12、    ②范读课文。

13、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4、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15、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6、   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17、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

18、    "海面……""小船儿……"

19、    "四周……""我们……"

20、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21、   从课文中找出来。

22、  四、作业:

23、   1.描红:

24、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5、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26、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27、                 第二课时

  一、复习:

[^~&*@]

   1.指名背诵第一段:

[#~@&^]

28、   2.默写生字:

29、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

30、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阳光、小鱼)

31、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32、    ③比较"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3、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34、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35、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

36、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37、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38、   2.理解词义"尽情"

3.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

(3)“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

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4)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

   4.思考:

    ①课文中"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

(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

   5.小结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

"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们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  热爱党

              问谁安排   (感情)  祖国[~%*&#]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

3.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学生齐读。

2.思考: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

3.师总结:

“水泥道”我们经常看见,但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遇到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

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

[^~@*&]

提示:

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

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泥、印、迟”,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本课中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学路上的这条水泥道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那么它究竟美在哪里呢?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丽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

1.请各自轻声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

2.学生读后交流。

[*%^@&]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

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二)学习5—1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一部分。

2.说一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提示:

我知道了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其实就是梧桐树的叶子。

[#*&%@]

3.文章之所以写得这么美,是因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你在这一部分找一找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并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作简要分析。

出示比喻句: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赏析:

这里把水泥道上的“落叶”比作“彩色的地毯”,写出了落叶很多、很厚,并且颜色鲜艳、美丽。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

赏析:

这句话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生动、形象而富有趣味,体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

赏析:

这里把“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棕红色的小鸟”,写出了“我”在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上尽情玩耍的快活情景,也表现出了“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欢。

4.齐读第11自然段。

说一说,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

提示:

说明作者十分喜爱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并且恋恋不舍的心情。

(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和第一、二自然段对比。

[&%^*#]

(首尾照应,点明门前的水泥道的美丽。

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金色巴掌—→梧桐树的叶子美丽秋天

水泥道—→上学路上美好童年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了解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重点难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

活动2【讲授】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

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

曾为宋国大夫。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

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

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活动3【讲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生字:

械(xiè)轩(xuān)舆(yǔ)犀兕(xīsì)鼋(yuán)罨(tuó)

鲋(fù)梓(zī)褊楠(piá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长木(zhàng)公输盘(bān)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

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注意“善哉”的虚伪。

“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

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

活动4【讲授】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

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

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

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

活动5【讲授】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

提问: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

主要人物是哪一位?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

明确: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

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13~16)(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

“善”

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活动6【讲授】六、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子长县齐家湾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

地理

主备人

景中奇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课题

气温和降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自读课复习课试卷评析其它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出总结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