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782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docx

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

  

 

  

2011年公共视听载体发展报告

 

  

 

 

 

 

 

 

 

   

 

 

 

 

 

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视听节目服务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及其他信息网络在车载、楼宇、机场、车站、商场(商铺)、银行、医院及户外等公共载体上播放视听节目的服务。

根据广电行政部门相关规定,采用人工更换硬盘(CF卡、DVD)方式,在公共交通工具、楼宇内及户外设置的广告发布平台,只限于播放广告内容,不得播放新闻和其他各类视听节目。

本节内容所讨论的公共视听载体除了包括广电行政部门管理的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节目服务外,也包含了公共场所的广告发布平台,目的在于方便市场分析和产业分析。

因为公共视听载体节目播放服务的收入主要为广告,与公共场所广告播放平台是一种充分竞争关系,而广告播放平台贡献了公共载体市场广告的主要份额,一起讨论有利于把握宏观格局。

一公共视听载体的表现形态与实现方式

(一)表现形态

公共视听载体因终端呈现场所、播放内容(或者业务)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

从终端呈现场所来看,公共视听载体包括如下三类形态:

一是运行在移动公交工具内部,主要是在公交车、地铁、城铁等,外加少量长途列车、出租车,这类形态被称为车载移动电视。

二是运行在室内固定场所,重点是在写字楼、政府办公楼以及卖场内部,也包括医院、候车室、候机室、银行营业厅、邮政局、连锁餐饮场所等专业场所,这类形态被称为室内固定场所电视(也称为楼宇电视或者城市电视)。

三是运行在户外固定场所,主要是以户外大屏幕的形式呈现,还包括少数公交站电子站牌,被称为户外大屏幕电视,简称户外大屏幕。

这三类形态是业界比较公认的划分方式。

从播放的内容来看,公共视听载体主要有两种形态:

一是全广告的形态。

这种模式民营公共视听载体占有绝大多数,主要是一些知名品牌广告、商务研讨会、展览会等,多面向高端人群。

二是广播影视节目和广告穿插播放的形态。

节目包括新闻资讯、娱乐短片、生活指南、公益宣传片、交通信息等,国有公共视听载体以此模式为主。

这两种形态是政府监管的主要对象。

(二)实现方式

公共视听载体的技术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播放。

采用这类技术方式需要拥有无线频率资源,主要是广电系统的移动电视采用,如上海移动电视、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北广传媒城市电视等。

二是通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播放。

如北广城市电视公司的户外大屏幕业务,就是租用歌华有线专用数据网,实现分屏控制播出的。

三是通过互联网络传输播放。

主要是通过以太网或者Wi-Fi网传输,定点下载播放,如巴士在线就采用此种模式。

四是采用人工更换硬盘(以及CF卡、DVD存储器)方式播放。

其硬件设施具有定时自动开关功能,并配有无线同步追踪技术,保证同步运行,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一批民营公司多用此类技术。

五是采用泄漏电缆技术播放,用于地铁移动电视实时播出,如北广传媒地铁电视。

在各类技术实现方式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是最重要的实现方式。

传输过程为:

电视台发射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在数字电视接收端,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因全过程均采用数字技术处理,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与以太网或者Wi-Fi网定点下载播放、硬盘播放等实现方式相比,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具有画面清晰、实时播放、音质优良等特征。

中国已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对推动民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视听载体的市场规模与基本格局

(一)终端市场规模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中国公共视听载体终端市场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公共视听载体显示终端总量[1]达到58.5万块,其中公交地铁终端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高居各类终端首位(见表1)。

表12008~2009年全国公共视听载体终端显示屏发展变化情况

(二)广告市场规模

根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公共视听载体广告总收入[2]为57.4亿元;2010年第1、2、3季度,公共视听载体广告总收入分别为13.2亿元、14.7亿元和16.8亿元,预计全年广告总收入可达到74.1亿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车载移动电视、商业楼宇电视、户外大屏幕的市场规模一直稳居前三名,2010年第3季度的市场占比分别为30%、27%和12%。

自2009年上半年车载移动电视的市场规模超过商业楼宇电视后,一直保持在第一位,但二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户外大屏幕市场的比重稳步上升,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

近年来市场规模及主要细分市场份额情况详见图1、图2。

图1中国公共视听载体广告市场规模

图2中国公共视听载体主要细分市场份额

(三)市场基本格局

公共视听载体市场已经形成国有与民营两大阵营,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国有+民营”合作运营、国有机构独立运营、民营企业独立运营三大模式。

“国有+民营”合作模式主要呈现在公交移动电视领域,一般由国有的广电机构负责节目内容的组织和播出,民营企业负责广告联播,典型代表为“移动电视公司+华视传媒”、“移动电视公司+世通华纳”。

巴士在线虽然也是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运营,但内容播放由巴士在线自己负责。

国有独立运营模式指内容编排、播放、广告组织全部由国有或国有控股广电企业独立负责,如上海东方明珠、长沙移动电视,这种情况目前较少。

民营企业独立运营模式指内容、广告的组织与播放全由民营企业负责,如航美传媒、分众传媒等,这种情况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民营企业在整体实力上占有比较大的优势。

国有机构数量上有优势,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广电机构都开展了车载移动电视服务,但由于局限在当地服务、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独立运营上的优势,几乎都被华视传媒、世通华纳通过广告联播的方式进行了整合。

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全国有20余家,且多数为全国性市场主体,自身具有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民营主体安装的终端已经涉及公交、地铁、铁道、高档写字楼、超市卖场、医院药店、居住小区、校园、机场候机室、铁路候车室、户外大屏、电影院等各种公共场所。

其中,楼宇电视基本为分众传媒垄断;医院与药店由互力健康传媒和炎黄健康传媒二分天下;飞机上与机场候车室主要是航美传媒的阵地;户外大屏幕主要由郁金香传媒运营;列车电视主要由鼎程传媒运营。

三各类公共视听载体市场现状分析

(一)车载移动电视

车载移动电视可细分为公交移动电视、地铁移动电视、列车移动电视、出租车移动电视等业务形态,甚至还可以包括机载移动电视。

其中,公交移动电视、地铁移动电视多由广电机构与民营企业合作运营,列车移动电视和出租车移动电视主要由民营企业运营。

“广电+民营”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运营模式,一方面可以实时播出并确保内容播出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全国广告联播的方式可以实现广告价值的最大化。

在这种模式下,广电机构可获得比较稳定的广告回报,民营企业可迅速实现规模扩张。

广电机构运营车载移动电视已有7年的历程。

2003年,上海东方明珠率先启动公交移动电视实验;同年,北京、湖南长沙也开通了公交移动电视信号;随后,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部分地市都开展了公交移动电视服务。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广电机构开展车载移动电视的情况较好。

其中,除了上海东方明珠、长沙移动电视等极少数公司自主经营外,其他移动电视公司大都与华视传媒、世通华纳开展了合作(见表2)。

表2全国部分城市开展车载移动电视的基本情况

民营企业开展车载移动电视服务已有十余年。

1999年,鼎程传媒(原广源传媒)启动列车移动电视服务。

2003年,世通华纳公司在厦门正式开通公交移动电视服务;巴士在线在南昌创建,并签约南昌公交;数码媒体集团(DMG)在上海成立,并在上海地铁成功安装中国首个乘客信息导乘服务系统(PIDS),2009年10月被华视传媒并购;2005年,深圳华视传媒成立,并在成都启动公交移动电视服务;航美传媒正式成立,并初步建立了机载媒体网络和机场媒体网络;2007年5月,触动传媒在上海推出首批互动荧屏。

目前,民营企业的车载移动电视服务已经覆盖了公交移动电视、地铁移动电视、出租车移动电视、列车移动电视等几乎所有移动交通工具。

其中,华视传媒以代理全国23个城市公交车、8个城市35条地铁线路的广告业务,成为中国最大车载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世通华纳代理全国35个城市公交车电视终端的广告业务,成为中国第二大公交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巴士在线以覆盖全国24个城市的公交巴士,占据中国公交移动终端市场第三位;鼎程传媒基本垄断了中国列车电视市场;航美传媒承担了国航、东航、南航、上海航空、厦门航空、深圳航空、澳门航空、鹰联航、中联航等12家航空公司的节目提供和广告代理业务;触动传媒则在出租车的电子屏市场占有最大份额(见表3)。

表3全国部分民营企业开展车载移动电视情况

(二)室内固定场所电视

室内固定场所电视的终端呈现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写字楼、酒店、银行、医院、商场、超市、文化休闲场所等室内场所。

广电机构运营的室内固定场所电视采取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实时播出信号,均带有比较丰富的新闻、娱乐、资讯等节目内容,也被称为城市电视;民营企业运营的室内固定场所电视主要采取CF卡、硬盘等技术手段录播信号,以播放广告为主,也被称为楼宇电视。

在室内固定场所电视上,广电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民营企业占有绝对优势。

从广电机构运营的室内固定场所电视来看,目前仅北京、深圳等少数城市具备一定规模。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

截至2009年9月,北京北广城市电视的终端电视屏约有1.1万块,在北京市场基本能与分众传媒抗衡;深圳移动视讯的楼宇户外电视联播网覆盖全市六区400多个场所,共2000多块电视屏;云南省楼宇电视“七彩都市”频道已在昆明市安装了约300块电视屏;广州移动电视的楼宇接收终端数量近千个;哈尔滨华视移动电视在商务楼宇拥有300块电视屏;厦门广播电视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在厦门公共固定场所安装有679块屏。

从民营企业运营的室内固定场所电视来看,基本呈现分类垄断格局。

分众传媒在写字楼、卖场、影院等室内公共场所的楼宇广告市场占有率超过90%;互力健康传媒和炎黄健康传媒瓜分了医院与药店的电视屏市场;融科传媒在北京市银行的电视屏方面拥有垄断地位。

全国部分民营企业开展室内固定场所电视业务情况见表4。

表4全国部分企业开展室内固定场所电视业务情况

此外,新华社等新闻机构已经涉足室内固定场所电视领域。

新华社的“新华频媒”业务已在贵州省的县以上政府单位推广,终端呈L型,形成“视频+文字+图片”的信息组合,技术上利用国家政府外网(国家信息中心的网络)传输。

(三)户外大屏幕

户外大屏幕是指通过户外公共场所的大型电子屏幕发布信息的视听节目服务形态。

其运营商也分为国有与民营两大主体,国有主体包括广电机构、新华社、报业集团等,民营主体有凤凰都市传媒、郁金香传媒等少数几家。

其中,广电机构在区域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新华社、凤凰都市传媒、郁金香传媒在跨区域市场占有明显优势。

从终端拥有量来看,在这一市场上,国有与民营主体市场份额的差距较小。

在国有主体阵容中,北京市广电机构与新华社的户外大屏幕发展较好。

北广城市电视在北京市王府井工美大厦、CBD等地拥有大屏幕9块;其节目内容通过租用歌华有线专用数据网传送,因加入IP电视功能,可实现分屏控制播出;平均每天播出时间12~14小时,电视节目播出占总播出时间的30%~40%;部分广告业务与上海郁金香传媒公司合作。

新华社在全国市场上拥有大屏幕20多块,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长春、大连、郑州等地。

此外,北京市有关单位在各区县文委、广电中心,有关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安装大屏幕27块,但仅播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区县台的电视节目信号,并未投入商用。

深圳移动视讯拥有5块大屏。

在民营主体阵容中,凤凰都市传媒与郁金香传媒市场规模较大。

凤凰都市传媒业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城市的繁华路段、都市商圈和城市广场;截至2010年6月30日,已安装大屏幕35块;信号传送使用互联网技术,播放内容为全广告。

郁金香传媒在业务上以上海为中心,并积极向北京、广州等商业中心城市扩张,目前已拥有大屏幕37块;信号传送使用光盘及电脑控制技术,播放内容为全广告。

全国部分户外大屏幕开办情况见表5。

表5全国部分户外大屏幕开办情况

四公共视听载体的盈利模式与资本运作

(一)盈利模式

公共视听载体的收入大致可分广告收入、行业服务收入、政府服务收入、增值业务等,其中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因为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似,是一种单向性的媒体,公共视听载体的收入基本来自广告。

分众传媒、华视传媒、航美传媒等上市公司的年报,均能反映出这一特征。

由于广告价值与终端规模正相关,公共视听载体运营商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大幅度扩张终端规模的发展方式,没有能力扩张的运营商也通过主动出让广告经营权(如广电系统的公交移动电视公司)的方式提高广告价值。

公共视听载体由于终端呈现及播放内容的唯一性(用户没有选择性,属于强制观看),广告的到达率较高,每千人广告成本较低。

CTR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

车载移动电视广告的每千人成本仅为15元,远远低于传统电视广告160元的每千人成本(以30秒广告为例)。

据业内估计,广告收入占公共视听载体运营收入的90%以上。

部分为公交系统提供信息调度服务的公共视听载体运营商也可从行业服务中获得回报。

如巴士传媒因为向公交公司提供信息调度服务可减免终端场所租用费,从而间接获得收益。

具有节目内容播放条件的运营商也可以通过为政府提供公益服务获得一定补偿,通常是节目制作费资助,如北广城市电视。

还有一些运营商在尝试增值服务,以求拓展收入渠道,如深圳移动视讯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数据广播系统通道,开发面向个人消费者、私家车主等个人领域的移动电视媒体数据业务,包括城市车辆动态交通导航、手持移动电视、USB-TV、MP5、手机电视等服务。

(二)资本运作

吸引风险资本注入、通过上市融资是民营公共视听载体运营商快速成长的主要途径。

分众传媒、航美传媒、华视传媒成立不久,就先后实现了在美国股市的融资。

分众传媒2003年成立,2005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717亿美元;航美传媒2005年8月成立,2007年11月赴纳斯达克上市,融资2.25亿美元;华视传媒2005年4月成立,2007年11月也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08亿美元,2008年8月进行增发,又成功融资1.012亿美元。

与此同时,风险资本也纷纷看好这一新兴市场,2005年以来,相继有近5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投向国内公共视听载体,几乎涵盖了各个细分市场。

部分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情况如表6所示。

表6部分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情况

五公共视听载体的受众分析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委托格兰研究在北京地区所做的调查分析显示,公共视听载体的各种业务形态在受众需求方面存在诸多共性,但也表现出个体性的差异。

这里主要从收看程度、收看原因、对节目时长的期待、对不同类型书目内容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看程度分析

调查显示,偶尔观看公共视听载体的受众占有较大比例,从不观看公共视听载体的人群比例基本在一成以下,表明公众对公共视听载体的关注度比较高。

常常观看和一直观看公交移动电视、地铁移动电视、城市及楼宇电视的受众接近1/3,表明这几类公共载体已经拥有一批忠实的观众。

常常观看户外大屏幕的比例很低,而偶尔观看户外大屏幕的比例很高,表明户外大屏幕未能吸引住忠实观众。

常常观看地铁移动电视的受众比例较高,这与地铁处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受众缺少关注点有比较大的关系,也体现了地铁环境强制性收看的特点(见表7)。

表7公共视听载体受众观看程度分析

(二)观看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在观看公共视听载体的受众中,观看原因存在比较大的离散性。

观看城市及楼宇电视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比例高达近70%,而观看其他三类公共视听载体是为了打发时间的比例不足40%。

这与楼宇电视或者城市电视屏处于通道及电梯口有很大关系,受众很难专门驻足观看其中内容。

在观看公交移动电视、地铁移动电视、户外大屏幕的受众中,约有2/3的受众是被其节目内容的资讯信息所吸引,体现出受众观看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也表明这三类公共视听载体的内容到达受众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其中,受众被户外大屏幕的内容吸引的原因与其经常播放体育赛事有很大关系(见表8)。

表8公共视听载体受众观看原因分析

(三)对节目时长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受众对不同公共视听载体节目时长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对城市及楼宇电视,受众希望节目时长最好在1~2分钟内,不要超过5分钟。

对公交移动电视来讲,大多数受众希望节目时长达到2~10分钟,这与受众在公交上停留时间较长有直接关系。

对于地铁移动电视节目,多数受众希望节目时长为1~5分钟,这也与地铁3分钟左右的停留间隔直接相关。

这一结果显示了公共视听载体节目的编排必须与户外出行特征相匹配(见表9)。

表9公共视听载体受众对节目时长的需求情况分析

(四)对不同类型节目内容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受众对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节目的类型表现了比较一致的期盼和要求。

不论通过何种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受众希望观看的前三类节目均为新闻资讯、幽默短剧和生活资讯,而且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类节目内容。

首选新闻资讯体现了受众对时事问题的高度关注,选择幽默短剧表明受众希望在户外途中快乐、轻松,选择生活资讯表明受众希望通过公共载体提供的信息安排好八小时以外的生活。

受众对电影片花有比较高的关注度,与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另外,受众对紧急广播也比较关心,表明受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较高(见表10)。

表10公共视听载体受众对不同类型节目内容的需求情况分析

续表10

六公共视听载体的监管政策

虽然国家层面尚未正式出台专门针对公共视听载体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政策走势已基本明朗。

国务院已经明确由广电行政部门管理公共视听载体节目播放业务,并将这一职能列入了广电总局的“三定”方案。

广电行政部门将对播放广播影视节目的公共视听载体承担起管理的职责。

近年来,广电行政部门已经出台一些有关公共视听载体管理的规划性文件,如2007年下发《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移动数字电视管理的通知》(广发〔2007〕66号)和《关于加强车载、楼宇等公共视听载体管理的通知》(广发〔2007〕118号)。

两个《通知》规定,凡通过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及其他信息网络在车载、楼宇、机场、车站、商场(商铺)、银行、医院及户外公共载体播放视听节目的,均应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国务院228号令〕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报广电总局批准;“通过联网形式播放节目”必须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政策向广电总局申办《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地方广电行政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管理政策,如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制定了《甘肃省公共视听载体备案管理办法》,江西省瑞金市发布了《关于加强瑞金市公共视听载体管理的通知》,杭州市文广新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电子大屏幕等视听载体管理的通知》等。

公共视听载体的管理有望逐步走向规范化。

七公共视听载体的发展趋势

公共视听载体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快速成长起来的一类新型载体,已经成为媒体行业中一支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

目前来看,公共视听载体在局部区域及部分行业已经相对饱和,但整体上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公共视听载体整体规模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近年来,中国公共视听载体终端电视屏数量发展迅速,预计下一阶段仍将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在列车与候车室场所,因列车提速、车次增加、车站改造、服务质量提高,列车及车站电视屏将有新的增长空间。

在城市区域,因私家车大量增加造成交通拥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交通成为政府部门的战略选择,公交移动电视屏和地铁移动电视屏将会保持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会带动公交移动电视屏的进一步发展。

户外大屏幕目前规模不大,全国只有百余块,还有不小的增长潜力。

政府办公楼楼宇电视或城市电视还有一定发展余地。

此外,出租车、轮船、长途客运、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可以开发的场所。

(二)部分专业领域和区域出现饱和形势,未来发展重点将转向内容价值竞争以及向三四线城市布局

飞机与候机室、楼宇终端规模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市场基本饱和,运营商面临扩张转型的压力。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公共视听载体市场开发较早,市场也接近饱和,拓展领域主要在新开辟线路及场所。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各市场主体都已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针对受众的特征,进一步提高内容的种类、时长、内容广告比的适配性,通过更高品质的服务,贴近不同受众的需求,增加受众的黏着度,以获得更多广告客户的信赖,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同时,鉴于一、二线城市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三、四线城市将会成为各市场主体新的发展空间。

另外,向其他相关领域转型也成为一种取向,如航美传媒已经布局加油站媒体。

(三)广告收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运营商会更加关注开拓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公共视听载体各市场主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通过建立联播网形成规模优势,吸引客户进行广告投放。

这一趋势不会改变。

但广告收入受宏观层面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

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使得2009年公共视听载体的广告收入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下滑。

为减轻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公共视听载体广告的冲击,运营商将会更加关注增值业务的发展,如面向银行提供个人付费业务,面向交通等行业提供信息管理服务,面向个人提供信息下载服务等。

(四)高清化、交互化、网络化将是公共视听载体向高品质媒体转型的重要技术手段

高清电视已经在传统电视服务中全力推进,在公共视听载体中采用高清播出方式也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户外大屏幕中播出高清内容会进一步增强户外受众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户外大屏的经济价值。

预计未来几年户外大屏都将逐步向高清大屏转型。

目前公共视听载体播放技术基本上都是单向型的播出技术,采用互动技术将会进一步增加受众吸引力,并能实现业务与服务的延伸。

目前来看,将3G、蓝牙技术应用于公交、地铁等车载移动电视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服务价值。

在显示终端安装存储服务模块,并提供无线下载接口,运营商将前端内容推送至终端服务器,用户通过手机及其他手持终端即可下载需要的内容,借此可显著提升受众对这一媒体形态的黏着度。

网络化播出是实现公共视听载体规模化效应,确保安全播出的必要手段。

单从技术层面讲,现有的硬盘、CF卡、光盘等播出手段都将逐步向网络化播出转型(但出于对监管政策的考虑,分众传媒等民营企业仍然会较长时间使用硬盘、CF卡、光盘等播放方式)。

可以采用的联网技术将包括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技术、Wi-Fi技术、泄漏电缆技术(主要应用于地铁)、有线电视网技术等。

采用互联网技术、3G技术等还可以助力同一个运营平台面向不同渠道实施分渠道播出,这种技术方式对于受限于区域发展的运营主体大有裨益。

(五)市场整合将进一步加剧,资源配置将逐步趋于合理

资本层面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大。

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同一专业领域的公共视听载体最终基本趋于整合成一个运营商。

类似专业领域的市场也会向同一主体汇合,如华视传媒对DMG的收购,分众传媒对框架传媒的收购。

资本层面的整合将成为广告类商业运营机构整合的主选方式。

技术层面的整合将大力拓展。

广电运营商拥有技术上和播出平台上的优势,将通过技术手段对不同的业务形态进行整合,如城市电视通过分渠道播出对银行、医院、学校等场所整合;同时通过技术手段的联动向电子商务等线下业务延伸,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一体化运营。

城市电视运营主体及创新内容播出业务形态都会趋向于采用这种整合方式。

基于产业链的整合将成为主流。

由于公共视听载体在舆论引导及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对节目内容播出平台实行准入管理将成为行政部门的必然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