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780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0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

规划领导组成员

组长:

雍成瀚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员:

胡正华合肥市建委主任

洪家友合肥市旅游局局长

江洪肥东县人民政府县长

高国忠合肥市规划局总工程师

杨云肥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唐德鹏合肥市旅游局副局长

李乔生肥东县旅游局局长

张永红肥东县六家畈镇镇长

 

规划顾问组成员

顾问:

陈田中国科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

张捷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博士

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冯学钢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

 

规划编制组成员

组长:

陆林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副组长:

章锦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导、副教授、博士

陈浩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成员:

凌善金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唐建江合肥市旅游局计财处处长

王鹏贤肥东县旅游局副局长

卢松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杨效忠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

杨钊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杨兴柱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操文斌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余凤龙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朱桃杏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郑嬗婷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朱晶晶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黄亮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

刘屹松芜湖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孔昭勤肥东县六家畈镇土地管理所所长

朱善荣合肥市旅游局计财处

粱海琳肥东县旅游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肥东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使项目区居民脱贫致富,实现合肥市旅游业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项目区位于六家畈镇的南部,西自巢湖水面,东到店忠公路,南自合肥、巢湖两市的行政分界线,北至四顶山、茶壶山北面山脚,包括山体、山坳、谷地、森林、农田汇水区域,依托巢湖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原有农耕地。

规划区总面积约9.1平方公里,周长14.7公里,四顶山以北约占1/3,以南约占2/3,其中规划重点在四顶山以南区域。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应以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为指导

第四条规划原则

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特色原则、生态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文化原则、居民利益协调原则、精品支撑原则、阶段式滚动开发原则、区域网络原则、产业联动原则。

第五条规划依据

△政策依据

v《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年)

v《安徽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2020年远景目标》(2000年)

v《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

△法律依据

v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2年)

v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

v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v《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v《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

v《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v《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v《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2002-2020年)

v《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v《肥东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年)》(2001年)

v《合肥市包河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

△技术标准

v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99)

v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v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v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第六条规划阶段的划分

近期:

2004-2010年

中期:

2011-2015年

远期:

2016-2020年

 

第二章旅游区总体定位

第七条旅游区性质

以现代滨水休闲文化为开发理念,以现代滨湖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为主题,以滨湖山水、现代建筑与设施、人居和谐的田园风光为载体的国家级滨湖旅游度假区。

第八条旅游功能定位

以“滨湖山水、休闲度假、人居天堂、游乐天地、健康乐园、会议商务”为特色,在规划期内把四顶山滨湖旅游区逐步建成为与相邻景区功能互补,生态化、主题化、网络化,启动皖中,辐射皖南、皖北,带动皖东、皖西,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运动、康体、美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后工业化时代游客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滨湖旅游休闲度假区。

第九条旅游形象定位

1、理念基础

滨湖四顶●水韵朝霞

(理念诠释:

“滨湖四顶”,突出规划区的范围;“水韵朝霞”充分体现巢湖湖畔农家乐园、渔家乐园、水上运动中心、沙滩浴场等现代人们热衷的娱乐场所和娱乐方式,也寓意旅游区旅游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如红日朝霞;“滨湖四顶,水韵朝霞”整体体现四顶景观、滨湖水体景观以及朝霞的相互交融,体现了生态本底与休闲韵味,是合肥市旅游新天地,是环巢湖旅游的重要组团,重点突现四顶山滨湖旅游区山水结合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有利的区位优势;展现了四顶山滨湖旅游区的文化休闲整体定位,南部的水上世界、动感地带,北部的自然田园,以水城和四顶文化休闲等项目的开发围绕了此旅游形象和总体定位,突出了旅游开发重点。

2、分区旅游形象设计

v水上运动游乐区、健身娱乐区——巢湖动感地带

v黑石休闲中心——相约四顶山水,体验黑石半岛

v四顶山、茶壶山观光游览功能区——漫步四顶,感受人生

v巢湖风情区——巢湖风情,绿野仙踪

v滨湖游憩带——烟波佳境梦,湖光山色情

3、宣传口号

v轻松逍遥巢湖滨,文化休闲四顶山

v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v烟波佳境梦,湖光山色情

v无限风情尽在黑石梦幻岛

v观合肥游巢湖,履四顶沐朝霞

v青山秀水,古韵悠长

v游巢湖美景,品四顶神韵

v滨湖夜景——美丽的夜,魅惑的夜

v滨湖四顶,水韵朝霞

v登四顶书院,眺巢湖风情

v环城郊野,都市田园

v江淮滨湖乐园,合肥度假天堂

v晚霞映石滩,浪漫红地毯

第十条旅游市场定位

1、旅游市场总体定位:

以稳固合肥及省内度假旅游市场为重点,以拓展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为主体,以开辟国内其他市场及国际市场为导向。

近期目标:

主要以本地区为依托,牢牢抓住周边地区市场,以合肥、南京两市为重点,大力开拓芜湖、马鞍山、淮南、蚌埠、六安、巢湖、安庆、铜陵、池州等城市的客源市场。

中远期目标:

积极争取拓展省内其它地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客源市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努力开创条件引导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其它国内市场。

同时,大力开辟海外市场。

2、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国内目标市场:

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

1一级市场(核心市场)

结合休闲度假旅游地市场发展的一般特性以及市场分析模型的结果,确定:

v以合肥为重点,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蚌埠、六安、巢湖、安庆、铜陵、池州等省内市场

v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市场

v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旅游市场

2二级市场(开拓市场)

二级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随着开发的深入,会逐步转变为一级市场。

v以西安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旅游客源市场

v省内其它城市的观光、会议、休闲、度假旅游的中转市场

v合九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等交通线上的游客中转市场

v“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上的游客中转市场

v天柱山游客的中转市场

v周边旅游地游客的空间互补、互济客源市场

3三级市场(机会市场/边缘市场)

机会客源市场规模小,波动大,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v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旅游客源市场

v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客源市场

v全国范围内的会议、商务、度假旅游市场

v国际旅游商务、考察旅游市场

海外目标市场:

主要指外国人、港澳台、华侨市场。

分为三个层次:

v港澳台客源市场(核心市场)

v东亚韩国、日本客源市场(核心市场)

v东南亚客源市场(基本市场)

v欧美客源市场(机会市场)

海外客源市场来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的渠道主要有两种:

v商务旅游者以洽谈、考察、参观、观光等方式直接前来

v吸引南京、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芜湖等地旅游的海外观光、商务、会议游客,“引流”到四顶山滨湖旅游区

第十一条旅游产品定位

规划期内,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主要是:

休闲度假旅游。

在以后工业化时代为特征的本世纪,其发展前景广阔。

打造滨湖旅游度假区八大主题活动:

“休闲湖滨、娱乐湖滨、文化湖滨、健康湖滨、体验湖滨、绿色湖滨、月色湖滨、浪漫湖滨”。

 

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规划期内,四顶山滨湖旅游区应建成为皖中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安徽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轴的主要旅游节点。

将四顶山滨湖旅游区建设成为我国国家级滨湖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安徽省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源。

使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成为合肥市“环巢湖时代”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点。

2、阶段目标:

v近期:

将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业积极培育成为合肥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使旅游区在省内较高的知名度,在省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区内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基础设施完善,为度假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v中远期:

将四顶山滨湖旅游区建设成为我国国家级滨湖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成为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与中庙姥山及环巢湖其他旅游景点联动,打造精品旅游区,在国内有极高的知名度,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3、数量指标:

表3-1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游客总量目标

年份

国内游客(万人次)

国内游客年增长率

海外游客(万人次)

海外游客年增长率

2010

74.64

20%

1.53

25%

2015

150.13

15%

3.81

20%

2020

241.79

10%

7.66

15%

表3-2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收入目标

年份

国内旅游收入(亿人民币)

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长率

旅游创汇(万美元)

旅游创汇年增长率

2010

9.16

25%

742.59

30%

2015

22.79

20%

2266.20

25%

2020

48.84

15%

5639.03

20%

第十三条旅游发展战略步骤

第一步,打基础。

在6年时间(2004~2010)内,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以拓展本地区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体,牢牢抓住周边地区市场,以芜湖、蚌埠、淮南、六安、铜陵、安庆为重点,大力开拓省内其他城市的客源市场。

同时一要制定政策,理清旅游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要全面改革和构造旅游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

第二步,强提升。

利用5年的时间(2011~2015),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在省内旅游市场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拓展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大力开拓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地区的客源市场,积极开创条件吸引国际客源。

同时一要优化大环境;二要培育大市场;三要发展大集团;四要参与大竞争。

实现四顶山滨湖旅游区及合肥市旅游业跨越式增长。

第三步,重完善。

利用5年的时间(2016~2020),将四顶山滨湖旅游区建设完善成安徽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影响的华东地区著名旅游度假区,使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旅游产业资源配置和结构不断优化,海外市场与国内中、远程市场迅速拓展,旅游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一要全面优质产出;二要创新旅游精品;三要完善旅游功能;四要区域联动发展。

 

2004201020152020

图3-1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发展战略步骤与战略模式

第十四条旅游发展战略措施

宜实施政府主导、名牌精品、旅游形象、开放协作、科技兴旅、分步推进、持续发展等战略措施。

第四章旅游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十五条旅游区空间布局

表4-1四顶山滨湖旅游区产业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

项目设置

南片

综合服务区

入口区、景区管理区、停车场等

娱乐健身区

欢乐水世界、童话王国、拓展中心

度假别墅区

度假别墅

中片

四顶山茶壶山观光休闲区

朝霞寺复建、恢复历史景点、茶壶山山地公园

雅舍居

北片

巢湖风情区

巢湖博物馆、芦苇荡湖上休闲中心、红石湾乡村度假村、巢湖渔家、垂钓中心、农家乐园

滨湖带

酒店商务区

湖景假日酒店、四顶花园

黑石体验休闲区

音乐体验中心、环境4D影院、魔幻剧场

水上运动游乐区

沙滩浴场、水上运动基地、游艇俱乐部

第十六条旅游功能区划分与设计

1、四顶山茶壶山观光休闲功能区

v范围:

四顶山、茶壶山及山间谷地

v功能设计:

山岳自然观光、文化观光、高尔夫休闲

v主题词:

书院文化、茶文化、高尔夫

v旅游要素:

山体、植被、阁、亭、迷你高尔夫球场、度假别墅

v旅游节点:

四顶山、茶壶山、高尔夫球场

v开发方向:

①功能区又分三个功能亚区:

四顶山文化休闲亚区、茶壶山山地公园游览亚区、雅舍居休闲亚区;②四顶山文化休闲亚区以朝霞书院复建为主体,一方面提升度假区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朝霞阁作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是景区的一大亮点,通过建筑特色、建筑的亮化成为游客的视觉焦点,增强景区的凝聚力;③茶壶山山地公园游览亚区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作为进入四顶山游览区的引景区;④该功能区又是整个度假区由动到静景观转换的重要分界线。

⑤雅舍居休闲亚区借助四顶山、茶壶山独特的地形,巧妙的利用山间坡地、水面、幽静的环境,营造一个富有品位的居住、休闲空间;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人居条件极佳的度假别墅。

2、娱乐健身区

v范围:

四顶山以南的大片区域,包括小欧村、牌坊陈部分区域、徐骆村、孔村、杨庄、小胡村、小廖村等的部分地区

v功能设计:

儿童游乐、水上游乐、拓展训练

v主题词:

动感、刺激、惊险、娱乐

v旅游要素:

人工水面、儿童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施、拓展训练场地

v旅游节点:

童话王国、欢乐水世界、拓展训练中心

v开发方向:

①本区将开发成为三个主题游乐园;②三个项目的科技含量都较高,力求达到惊险刺激的体验效果。

3、综合服务区

v范围:

碾头吴、山嘴吴、杨庄等村村域

v功能设计:

停车、景区管理、购物、游客集散

v主题词:

景区综合服务

v旅游要素:

桥、门、停车场、广场

v旅游节点:

景区大门、停车场、景区综合广场

v开发方向:

①综合服务区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主入口,两个次入口,主入口位于大红村,两个次入口分别位于茶壶山北麓和滨湖景观走廊与忠庙相连处;②主入口包括:

景区大门、生态停车场、景区中心广场、管理办公区、旅游商品销售商店等;③次入口包括:

次入口大门、小型停车场、景区管理办公区等。

4、度假别墅区

v范围:

河口杨、小李村、大红村、圩埂头等村村域及店中路东侧的马鞍山、羊岑山、石虎山和红石咀以北特别是滨湖地区

v功能设计:

居住

v主题词:

度假别墅

v旅游要素:

度假别墅

v旅游节点:

度假别墅及相关设施

v开发方向:

度假区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在项目区内外选取合适区点建设度假别墅,满足市民对安静居住环境的需求。

结合项目区内的项目空间布局,区内不宜过多的建设度假别墅,而店中路东侧的马鞍山、羊岑山、石虎山及红石咀北面的滨湖地区等地环绕项目区,建设条件极佳,可以开发度假别墅项目。

5、巢湖风情体验休闲功能区

v范围:

四顶山、茶壶山以北包括杨家湾、吴大海等地

v功能设计:

巢湖风情体验、湖面休闲、农家休闲、农家体验、渔家休闲、渔家体验、垂钓、度假疗养

v主题词:

农家乐、渔家乐、垂钓

v旅游要素:

博物馆、芦苇荡、垂钓中心、民房、农民、渔民、民风民俗、田野、鱼塘

v旅游节点:

巢湖博物馆、垂钓中心、芦苇荡、红石湾乡村度假别墅

v开发方向:

①本景区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游览活动区,以展示、体验江淮大地鱼米之乡的农家风情为主题,集观光、休闲、参与、体验为一体;②巢湖博物馆将全面展示巢湖的特色,巢湖的形成、巢湖的地质特点、巢湖特产、巢湖民俗风情。

③农家乐园以农业种植和渔家养殖为基础,吸引游客参与农家生活、学做农家人、品尝农家菜;桑梓渔塘是以藤本植物(如葡萄藤等)为塘基,按畦田状种植,分割渔塘水网,造成曲折有序的水上游线,同时形成水、陆、空三维空间养殖区,水中、身旁、头顶果实处处,随手可得。

游人可以在泛舟曲径、观赏美景的同时,尽享采摘的乐趣和果实的香甜;④垂钓中心借助渔家养殖,以休闲为基调,以垂钓为内容,为游客提供一个静心养性的好去处;⑤芦苇荡使得游客充分感受巢湖湖面风光,体验神秘与幽深;⑥乡村度假村通过设置疗养保健项目和度假别墅提供一个静心养性的环境。

6、滨湖游憩功能带

v范围:

黑石咀至红石咀之间沿湖滨区域

v功能设计:

沙滩休闲娱乐、水上运动、音乐休闲、科技体验、滨湖餐饮、湖面休闲、度假

v主题词:

轻松浪漫、美味河鲜

v旅游要素:

音乐、阳光、沙滩、湖水、美食、游艇、别墅、绿化

v旅游节点:

水上运动中心、游艇码头、黑石休闲岛、湖滨沙滩浴场、湖滨食街、湖景假日酒店、四顶花园

v开发方向:

①功能带又分为三个亚功能区;②以满足游客滨水游憩需求为主要目标,同时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突显其滨湖景观特征;③酒店商务区凭借湖滨良好的自然条件,建设商务度假设施,使度假区成为合肥市旅游商务中心;④水上运动娱乐区利用项目区优质的岸线条件,设置沙滩浴场、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突显滨湖特色;⑤黑石体验休闲区则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创造梦幻般的意境。

第十七条旅游区的空间拓展

随着度假区的发展,影响的逐渐扩大,必将向周边地区辐射、拓展,主要沿三个方向:

v忠庙方向:

度假区未来将与、姥山中庙景区连为一体,客源互济,联动发展,形成大的旅游区,成为环巢湖旅游的龙头景区;

v店忠路东侧:

包括马鞍山、石虎山、羊岑山等地区也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是未来度假区的主要拓展方向之一,依赖度假区优美的环境,可以开发景观房产等项目;建议六家畈镇政府加强对这一地区的规划开发;

v度假区北部:

至六家畈镇方向,特别是滨湖地区,是度假区另一个主要拓展方向,一方面可以作为度假区未来发展的预留地,另一方面同样可以开发景观房产及度假区后勤服务基地。

因此,以上地区近期应加强控制,为度假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第十八条旅游景观空间布局

1、景观轴线

景区的景观布局是围绕三条景观轴线展开:

v茶壶山迎宾亭----四顶山朝霞书院----姥山文峰塔景观轴

v振湖塔----红石咀----黑石咀----宗庙滨湖景观轴

v主入口----滨湖沙滩浴场景观轴

2、特色景观

v鱼塘—村庄—果园—农田:

精致雅趣的乡土景观

v湖泊—草地—蔬林:

震撼心灵的大地景观

v森林—别墅—湖泊:

瑶林仙境般的雅居景观

v童话王国—海底世界—水上游乐—雪上运动:

青春活力的现代景观

v4D影院—魔幻剧场:

精彩奇妙的梦幻世界

3、景观效果

整个景区围绕三条主要景观轴线展开项目布局。

项目空间布局把握旅游区空间结构特点,重点为“滨湖、环山”,达到“南动、北静”、“南人工、北自然”的景观效果,即:

项目主要布局在环四顶山、茶壶山、滨巢湖。

四顶山以南以运动娱乐项目为主,以北以休闲度假为主,山南主要为现代建筑和设施,山北保持乡土自然风貌,使湖岸线和水面、水面和山体、山体和平地之间通过相互位置的高低、远近、曲直的变化产生一种既和谐又变化的感受。

整个度假区山水交融,水上运动和陆上休闲相得益彰,参与性和体验性项目众多,“吃、住、玩”互补适当,突显湖滨休闲“动感”、“自然”、“乡野”、“生态”的特色。

四顶山旅游区将建成“全天候”的度假休闲天堂,体现“看湖、玩湖、听湖、品湖”的“湖滨休闲”韵味。

第十九条生态系统布局

v以绿、水为主线,构建旅游区生态网络体系,创造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机理

v通过营造水面和植物群落,保护山体植被,来培育生物多样性,扩大核心生态景区的范围

v倡导绿色交通,无污染机动车、自行车、人力车、自行车来实施

v绿色建筑设计:

强调环保性和乡土性

v滨湖防洪体系与景观生态建设一体化

v对自然“斑块”的设计要求做到场地园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保持树木、灌木、鲜花、草坪的合理布局,保护具有装饰性的特色水域,如池塘、河流等以及户外活动的其他区域。

对旅游度假区中景观欠缺的地方,要制定林木、花草种植及灌溉计划,使得整个旅游度假区的各种绿地有如一个大的园林。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与重点项目策划

第二十条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1、四顶山旅游开发项目

项目内容:

朝霞书院复建(朝霞阁)、四季亭的修建、花草种植、植被的整治、步道的修建

项目功能:

文化观光、自然观光、文化体验

项目设计:

v在西峰上朝霞书院旧址复建朝霞书院主体建筑,其他三顶作为书院的组成部分;

v书院主体建筑采用阁的建筑形式(朝霞阁);汲取中式建筑的元素,植被绿化萦绕,与湖光、山色、田园景色遥相呼应、和谐一致,共塑天地人和的意境;朝霞阁外表古朴,内部则采用现代化的装饰手段,增加观光休闲的功能,由底向上分设讲堂、名人堂、侨乡堂等,顶层设为观光层,提供餐饮、咖啡、酒吧等消费的功能;

v规划基于文化生态的角度,从四顶山“四顶”寓意“人生四顶”、“人生四季”角度,采用建筑与植物两种手法和载体予以诠释;

v植物手法:

四顶山四顶分别种植“梅、兰、竹、菊”,寓意人生四季;

v建筑手法:

四顶山四个山顶分别建四座观光亭,与植物手法相得益彰分别可命名为“春兰亭”、“夏竹亭”、“秋菊亭”、“冬梅亭”;

v原“炼丹池”处,朝霞书院前,建“朝霞雨露”高低层次不同的喷泉;

v将至山顶处,游道前设“胜景天然”坊,正面镌刻“月”、“霞”一字联。

v南侧游道近山处设“绝顶云林”坊,种云杉、银杏等植被,形成“绝顶云林”、四顶奇绝景观。

v增加山体植被密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完善西峰南部山坡自然步道及连接四顶的自然步道,修建东北顶至山下谷地及连接茶壶山的步道,宽1-1.5米,材料为块石、碎石、鹅卵石,两侧种植芙蓉树作为行道树;

v主体建筑朝霞阁外表面照明选用光纤或镁钠灯,灯具均匀布置于屋檐上,体现独特的建筑造型,阁顶安装射灯,底部安装投光金卤灯,体现建筑的气势,增强景区夜晚的景观效果。

2、茶壶山山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

项目内容:

茶壶山山顶及山体的旅游开发、植被的整治、步道的修建

项目功能:

自然观光、文化观光

项目设计:

v项目的实施以保存和恢复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辅以少量的建筑;山体整治,对裸露山体进行植物整饬;

v山顶建迎宾亭,仿古凉亭,在此听山下涛涛松波;将茶壶山顶部凿空埋管,引水上山,形成“茶壶流水”景观,寓意以茶迎宾;

v沿景区东面山坡修建人行步道,宽3-5米,南面山坡人行步道宽1-1.5米,修建与四顶山的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