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568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近代史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近代史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近代史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近代史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习题.docx

《近代史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习题.docx

近代史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

上编综述与第一章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基本特征、两对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1)涵义: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其表现是:

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其表现是:

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2)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主要矛盾: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请展开论述。

(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控制盒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各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了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好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

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为什么都不能成功?

(分别展开论述)

(1)农民阶级:

A.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失败原因:

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②宗教色彩浓重;

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B.a.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b.失败原因:

客观上:

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主观上:

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地主阶级:

a.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

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

b.失败原因:

①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④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救国)

a.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

①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经济落后;

③外国势力的干涉。

根本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

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论述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影响与经验教训。

(1)历史影响: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经验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与历史影响。

(1)历史背景:

①政治方面:

A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B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②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③思想文化方面:

A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B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

(3)历史影响:

①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它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它是近代中国更深层次的现代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转折点。

③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论述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1)内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概括地讲:

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2)现代意义: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

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

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

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

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

7.五四前后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机器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

“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整个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8.为什么用“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推动革命的历史作用?

请展开说明。

(1)整个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慎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以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9.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破裂?

请谈谈你的看法。

(1)主要原因:

①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和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②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缺乏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③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④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出现了错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试论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贡献。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1.中共早期为什么会连续发生多次“左”倾错误?

请谈谈你对遵义会议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1)原因:

①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③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2)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3)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做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

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与侵略史实都有哪些?

(1)原因:

①想扩大日本在华势力;

②国共两党忙于内战,有机可乘;

③张学良没有满足日本的侵华要求;

④摆脱经济危机

(2)主要事实:

①建立各种殖民机构——1931伪满洲国、1940伪国民政府、组织收编伪军、建立汉奸奴化团体;

②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土地资源,农副产品,设立银行,垄断铁路、厂矿;

③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八年期间,318万被杀害,276万人被抓走,房屋被毁,损失粮食1149亿等;

④进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殖民思想文化,重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统治中国人。

13.如何分阶段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①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③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的作用十分有限。

1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来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运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5.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胜利原因与基本经验。

(1)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础。

④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2)胜利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协同奋斗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条件。

(3)基本经验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另一版本: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6.为何在中国第三条道路走不通?

试结合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命运加以论述。

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道路。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势力。

在中国,这个革命的对象除了封建势力外,还有帝国主义。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

因此,他们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通过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把中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殖民体系内。

因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帝国主义所不允许的。

②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

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曾被视为医治中国贫穷落后的良方。

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甚至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志士仁人都热心地提倡过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但是,学习西方的结果,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相反,帝国主义列强日益加紧的侵略,彻底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社会主义俄国的支持、援助形成了鲜明对比。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自然不为广大工农群众所欢迎。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是独裁专制的政权,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必然排斥、镇压一切先进的思想。

前者扼杀了孙中山亲手创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后者在抗战胜利前后,封杀了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的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断然拒绝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不发达和政治上软弱的状况。

同时,在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17.国民党为何会丢掉大陆败走台湾?

①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严重丧失人心。

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其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其感到极端失望。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②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由于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所部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的大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

国民党蒋介石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逃往中国台湾省。

18.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何在?

请展开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