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556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一中人教版选修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

《古代诗歌和散文鉴赏》知识点及练习

《庖丁解牛》

1、准确认读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其意义:

①莫不中音        ②膝之所踦     ③技经肯綮    

④良庖岁更刀      ⑤新发于硎     ⑥怵然为戒

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乃中《经首》之会      ②进乎技矣   

③因其固然                   ④族庖月更刀

⑤每至于族                   ⑥如土委地

3、从下列每个句子中提取或概括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未尝见全牛也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④为之踌躇满志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①砉然向然          ②批大郤,导大窾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④善刀而藏之

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视为止,行为迟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项羽之死》知识点及练习

1、准确认读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其意义:

①军壁垓下      ②美人和之     ③田父绐曰    

④斩将刈旗      ⑤瞋目叱之     ⑥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愿为诸君快战         ④期山东为三处

⑤亡其两骑耳             ⑥若非吾故人乎        

⑦辟易数里                ⑧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⑨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⑩吾知公长者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为四类,简要说明分类理由:

①令诸君知天亡我。

②亦足王也。

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④项王泣数行下。

⑤项王军壁垓下。

⑥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⑦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⑧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A.②⑤     B.③⑦       C.①⑥     D.④⑧

4、下列句子都是省略句,请指出省略的成分,并将其补出: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②身七十余战。

③左,乃陷大泽中。

         ④不忍杀之,以赐公。

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籍独不愧于心乎?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③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阿房宫赋》

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

今: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

今: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

今: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

今:

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

今:

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

今义:

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

今义:

行走

8、气候

古义:

今义: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5、缦

廊腰缦回()缦立远视()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奈何取之尽锱铢()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三、文言虚词

1.焉

(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2、朝歌夜弦()

3、鼎铛玉石()4、金块珠砾()

5、楚人一炬()6、族秦者秦也()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3、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5、名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方山子传》  

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

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

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          )②前十有九年(          )③往往阳狂垢污(          )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余既耸然异之(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④岁得帛千匹(          )

⑤亦足以富乐  (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     (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

适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          )②何为而在此?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骑逐而射之(          )

(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④徒步往来山中(     )⑤庵居蔬食  (

五、达标分层训练

A组基础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慕:

仰慕  B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

推崇

C然终不遇                遇:

对待  D因谓之方山子            因:

于是

 2.对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  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

③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④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 )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3.下列句中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B.晚乃遁于光、黄间

  C.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D.因谓之方山子

 B组提高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8题: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谪居于黄                      谪:

降职

B.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

跟随

C.一发得之                       发:

射箭

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

相类似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过岐亭,适见焉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①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②余告之故

C.①因谓之方山子               ②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D.①游西山,鹊起于前           ②余谪居于黄

6、选出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B、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D、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7、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

“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译文:

———————————————————————————。

②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

———————————————————————————。

③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

《大铁椎传》

    要点说明

    文中有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

许、力、寝、骑、足、之等,学习时要注意。

圈划描写大铁椎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在推敲中把握人物的性格。

    巩固与积累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工技击                                            2.时座上有健啖客                                             

    3.引之长丈许                                        4.语类楚声                                      

    5.扣其乡及姓字                                      6.言讫不见                                      

    7.将军强留之                                        8.方期我决斗某所                                

    9.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10.但观之,慎弗声                                            

    11.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12.众贼环而进                                   

    13.人马仆地                                           14.股栗欲堕                                     

二、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15.省

(1)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2)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16.长

(1)长子灿七岁                

(2)引之长丈许                  (3)教学相长                                

17.足

(1)足缠白布                     

(2)然皆不足用                    (3)足下到此……                         

 18.故

(1)故仇我                             

(2)宋将军故自负           (3)故曰:

教学组长也                     

19.健

(1)人以其雄健                                    

(2)时座上有健啖客                       

 20.许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2)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并说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殊用法

   21.故尝与过宋将军                            22.客初至,不冠不袜                                                     

   23.夺其物,故仇我                                  24.股栗欲堕                                                             

  四、翻译下列句子

    25.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26.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27.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28.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29.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理解与运用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旅店里的仆人)止之,曰:

“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等待)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两虎之功。

                                                                   (选自《史记》)

    30.解释加点的字

    

(1)庄子欲刺虎                     

(2)卞庄子以为然             

    (3)有顷                           (4)两虎果斗              

    3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              

六、32根据下列句子,说说大铁椎的性格。

⑴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⑵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

⑶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⑷客呼曰:

“椎!

”贼应声落马,马首尽裂。

3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⑵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⑶宋将军屏息观之,栗欲堕。

《六国论》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

   今义:

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

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

今义:

连词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今义:

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

今义:

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

今义:

:

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2) 名词作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名词作名词。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一词多义

 

(1)兵   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2)暴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3)事   以地事秦()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犹   犹抱薪救火()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终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始   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

 (8)得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然后得一夕安寝()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5)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之

 

(1)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结构助词,的。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3.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

 

(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

6.则

(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