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542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巴比妥酸法HJ 745.docx

环境监测方法验证报告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巴比妥酸法HJ745

 

XXXX有限公司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

 

项目名称:

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HJ745-2015)

项目负责人:

项目审核人:

项目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实验室参加验证相关信息

表1参加验证的人员情况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或职称

所学专业

从事相关分析工作年限

表2使用仪器情况登记表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仪器出厂编号

性能状况

(计量/校准状态、量程、灵敏度等)

备注

表3使用试剂及溶剂登记表

名称

生产厂家

规格

纯化处理方法

备注

 

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HJ745-2015)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

1.方法依据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依据《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HJ745-2015)。

本方法适用于土壤中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应随后续标准版本更新而更新。

当样品量为10g,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0.01mg/kg,测定下限为0.04mg/kg。

2.方法原理及干扰

2.1方法原理

试样中的氰离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然后与异烟酸反应,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巴比妥酸反应生成紫蓝色化合物,该物质在60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2干扰和消除

当试样微粒不能完全在水中均匀分散,而是积聚在试剂-空气表面或试剂-玻璃器壁界面时,将导致准确度和精密度降低,可在蒸馏前加5ml乙醇以消除影响。

试样中存在硫化物会干扰测定,蒸馏时加入的硫酸铜可以抑制硫化物的干扰。

试料中酚的含量低于500mg/L时不影响氰化物的测定。

油脂类的干扰可在显色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予以消除。

2.3安全注意事项

氢氰酸和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

在酸性溶液中,剧毒的氢氰酸气体(带有刺鼻的杏仁味)会挥发出来。

故除非是在特定步骤下进行实验,否则不应酸化样品。

整个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人员在处理被污染的样品时应戴上合适的防毒面具。

3.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1.1酒石酸(C4H6O6)。

3.1.2酒石酸溶液:

ρ(C4H6O6)=150g/L。

称取15.0g酒石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摇匀。

3.1.3硝酸锌[Zn(NO3)2•6H2O]。

3.1.4硝酸锌溶液:

ρ[Zn(NO3)2•6H2O]=100g/L。

称取10.0g硝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摇匀。

3.1.5磷酸:

ρ(H3PO4)=1.69g/ml。

3.1.6盐酸:

ρ(HCl)=1.19g/ml。

3.1.7盐酸溶液:

c(HCl)=1mol/L。

量取83ml盐酸缓慢注入水中,放冷后稀释至1000ml。

3.1.8二水合氯化亚锡(SnCl2•2H2O)。

3.1.9氯化亚锡溶液:

ρ(SnCl2•2H2O)=50g/L。

称取5.0g二水合氯化亚锡溶于40ml盐酸溶液中,用水稀释100ml,临用时现配。

3.1.10硫酸铜(CuSO4•5H5O)。

3.1.11硫酸铜溶液:

ρ(CuSO4•5H5O)=200g/L。

称取200g五水合硫酸铜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

3.1.12氢氧化钠(NaOH)。

3.1.13氢氧化钠溶液:

ρ(NaOH)=100g/L。

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中。

3.1.14氢氧化钠溶液:

ρ(NaOH)=10g/L。

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中。

3.1.15氢氧化钠溶液:

ρ(NaOH)=15g/L。

称取15.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中。

3.1.16氯胺T(C7H7ClNNaO2S•3H2O)。

3.1.17氯胺T溶液:

ρ(C7H7ClNNaO2S•3H2O)=10g/L。

称取1.0g氯胺T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摇匀,贮存于棕色瓶中,临用时现配。

3.1.18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

3.1.19冰乙酸(C2H4O2)。

3.1.20磷酸二氢钾溶液(pH=4)。

称取136.1g无水磷酸二氢钾溶于水中,加入2.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3.1.21异烟酸(C6H6NO2)。

3.1.22巴比妥酸(C4H4N2O3)。

3.1.23异烟酸—巴比妥酸显色剂

称取2.50g异烟酸和1.25g巴比妥酸溶于100ml氢氧化钠溶液(3.1.15)中,摇匀,临用时现配。

3.1.24氰化钾标准贮备溶液:

ρ(KCN)=50μg/ml。

标准物质编号:

XXXXXXXX,有效期限:

XXXX年XX月XX日。

3.1.25氰化钾标准使用溶液:

ρ(KCN)=0.500μg/ml。

吸取10.00ml氰化钾标准溶液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溶液(3.1.14)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时现配。

3.2主要仪器和设备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A级玻璃量器。

3.2.1分光光度计:

具10mm比色皿,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检定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

3.2.2分析天平:

精度为0.01g,,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检定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

3.2.3恒温水浴装置:

控温精度±1℃,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检定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

3.2.4电炉:

600W或800W,功率可调,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

3.2.5全玻璃蒸馏器:

500ml,,仪器装置见HJ745-2015正文图1所示。

3.2.6接收瓶:

100ml容量瓶。

3.2.7具塞比色管:

25ml。

3.2.8量筒:

250ml。

3.2.9样品瓶:

聚乙烯或玻璃材质,60mL或以上规格。

3.2.10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4.样品

4.1采集与保存

采样点位的布设和采样方法按照HJ/T166执行,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左右冷藏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并在采集后48h内完成样品分析。

4.2样品称量

称取约10g干重的样品于称量纸上(精确到0.01g),略微裹紧后移入蒸馏瓶。

另称取样品按照HJ613进行干物质的测定。

注:

如样品中氰化物含量较高,可适当减少样品称量或对吸收液(试样A)稀释后进行测定。

4.3氰化物试样的制备

连接蒸馏装置,打开冷凝水,在接收瓶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3.1.14)作为吸收液。

在加入试样后的蒸馏瓶中依次加200ml水、3.0ml氢氧化钠溶液(3.1.13)和10ml硝酸锌溶液,摇匀,迅速加入5.0ml酒石酸溶液,立即盖塞。

打开电炉,由低档逐渐升高,馏出液以2ml/min~4ml/min速度进行加热蒸馏。

接收瓶内试样近10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馏出液导管后取出接收瓶,用水定容(V1),此为试样A。

4.4总氰化物试样的制备

连接蒸馏装置,打开冷凝水,在接收瓶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3.1.14)作为吸收液。

在加入试样后的蒸馏瓶中依次加200ml水、3.0ml氢氧化钠溶液(3.1.13)、2.0ml氯化亚锡溶液和10ml硫酸铜溶液,摇匀,迅速加入10ml磷酸,立即盖塞。

打开电炉,由低档逐渐升高,馏出液以2ml/min~4ml/min速度进行加热蒸馏。

接收瓶内试样近10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馏出液导管后取出接收瓶,用水定容(V1),此为试样A。

注:

如在试样制备过程中,蒸馏或吸收装置发生漏气导致氰化氢挥发,将使氰化物分析产生误差且污染实验室环境,所以在蒸馏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蒸馏时,馏出液导管下端务必要插入吸收液液面下,使氰化氢吸收完全。

4.5空白试样的制备

蒸馏瓶中只加200ml水和3.0ml氢氧化钠溶液(3.1.13),按步骤4.3或4.4操作,得到空白试验试样B。

注:

试料需要在一天之内分析完毕,否则应在4℃下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周。

5.分析步骤

5.1校准曲线绘制

取6支25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氰化钾标准使用溶液0.00、0.10、0.50、1.50、4.00和10.00ml,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1.14)至10ml。

标准系列中氰离子的含量分别为0.00、0.05、0.25、0.75、2.00、5.00μg。

向各管中加入5.0ml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匀,迅速加入0.30ml氯胺T溶液,立即盖塞,混匀,放置1min~2min。

向各管中加入6.0ml异烟酸-巴比妥酸显色剂,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于25℃显色15min(15℃显色25min;30℃显色10min)。

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下,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氰离子的含量(μg)为横坐标,以扣除试剂空白后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注:

氰化氢易挥发,因此以上每一步骤操作都要迅速,并随时盖紧瓶塞。

5.2试样的测定

从试样A中吸取10.0ml试料A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按照5.1的步骤进行试样的测定。

5.3空白试验

从试样B中吸取10.0ml空白试料B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按照5.1的步骤进行空白试样的测定。

6.结果计算与表示

6.1结果计算

氰化物或总氰化物含量ω(mg/kg),以氰离子(CN—)计,按式

(1)计算:

……

(1)

式中:

w——氰化物或总氰化物(105℃干重)的含量,mg/kg;

A——试料A的吸光度;

A0——空白试料B的吸光度;

a——校准曲线截距;

b——校准曲线斜率;

V1——试样A的体积,ml;

V2——试料A的体积,ml;

m——称取的样品质量,g;

Wdm——样品中干物质含量,%。

6.2结果表示

当测定结果小于1mg/kg,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当测定结果大于等于1mg/k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方法能力验证

7.1标准曲线的建立

按照5.1的步骤,在600nm波长下,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氰离子的含量(μg)为横坐标,以扣除试剂空白后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曲线信息见表1:

 

表1校准曲线

标准曲线

1

2

3

4

5

6

氰化钾标准使用溶液体积(ml)

0.00

0.10

0.50

1.50

4.00

10.00

氰离子的含量(µg)

0.00

0.05

0.25

0.75

2.00

5.00

吸光度值A

(A-A0)

由表1可知,实验室校准曲线Y=bX+a,r=>0.999,满足本方法要求。

图1标准曲线

7.2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实验室重复测定7个空白试样(4.5)。

在仪器最佳稳定状态下测定空白值,统计其标准偏差并计算其检出限,检出限=t(n-1,0.99)×S(其中t(n-1,0.99)=3.143),结果如下表2和表3所示:

 

表2方法检出限测定数据(氰化物)

空白试样

1

2

3

4

5

6

7

样品浓度(mg/kg)

平均值

(mg/kg)

标准偏差S(mg/kg)

检出限MDL(mg/kg)

注:

方法检出限测定次数最少7次,可以适当增加测定次数,t值取值见HJ168-2020。

由表2可知,当样品量为10g,实验室测定硝酸盐氮的检出限为0.00xmg/kg(测定下限为4倍检出限),大于仪器检出限0.00xmg/kg,所以检出限为实验室检出限计算值,该值小于方法检出限0.01mg/kg(测定下限0.04mg/kg),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表3方法检出限测定数据(总氰化物)

空白试样

1

2

3

4

5

6

7

样品浓度(mg/kg)

平均值

(mg/kg)

标准偏差S(mg/kg)

检出限MDL(mg/kg)

注:

方法检出限测定次数最少7次,可以适当增加测定次数,t值取值见HJ168-2020。

由表3可知,当样品量为10g,实验室测定硝酸盐氮的检出限为0.00xmg/kg(测定下限为4倍检出限),大于仪器检出限0.00xmg/kg,所以检出限为实验室检出限计算值,该值小于方法检出限0.01mg/kg(测定下限0.04mg/kg),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7.3准确度

7.3.1精密度

7.3.1.1标准物质

实验室分别对氰化物含量分别为0.04mg/kg、2.50mg/kg和4.50mg/kg的土壤标准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氰化物)

标准样品

测定结果

标准值(mg/kg)

0.04

2.50

4.5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标准偏差S(m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

注:

方法精确度验证浓度的具体取值要求见HJ168-2020。

由表4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为x.x%~xx%,精密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实验室分别对总氰化物含量分别为0.04mg/kg、2.50mg/kg和4.50mg/kg的土壤标准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总氰化物)

标准样品

测定结果

标准值(mg/kg)

0.04

2.50

4.5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标准偏差S(m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

注:

方法精确度验证浓度的具体取值要求见HJ168-2020。

由表5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为x.x%~xx%,精密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7.3.1.2实际样品

实验室分别对氰化物含量为未检出的背景土壤、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和建设用地土壤分别进行加标测定,加标浓度为0.04mg/kg、0.04mg/kg、22.0mg/kg和22.0mg/kg,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氰化物)

样品

测定结果

样品类型

背景土壤

农田土壤

城市土壤

建设土壤

实际值(mg/kg)

ND

ND

ND

ND

加标值(mg/kg)

0.04

0.04

22.0

22.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标准偏差S(m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

注:

方法精确度验证浓度的具体取值要求见HJ168-2020。

由表6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为x.x%~xx%,精密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实验室分别对总氰化物含量为未检出的背景土壤、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和建设用地土壤分别进行加标测定,加标浓度为0.04mg/kg、0.04mg/kg、22.0mg/kg和22.0mg/kg,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

表7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总氰化物)

样品

测定结果

样品类型

背景土壤

农田土壤

城市土壤

建设土壤

实际值(mg/kg)

ND

ND

ND

ND

加标值(mg/kg)

0.04

0.04

22.0

22.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标准偏差S(m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

注:

方法精确度验证浓度的具体取值要求见HJ168-2020。

由表7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为x.x%~xx%,精密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7.3.2正确度

7.3.2.1标准物质

实验室分别对氰化物含量分别为0.04mg/kg、2.50mg/kg和4.50mg/kg的土壤标准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8所示:

表8方法正确度测定数据(氰化物)

标准样品

测定结果

标准值(mg/kg)

0.04

2.50

4.5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相对误差(%)

注:

方法正确度验证浓度的具体取值要求见HJ168-2020。

由表8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误差为x.x%~xx%,正确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实验室分别对总氰化物含量分别为0.04mg/kg、2.50mg/kg和4.50mg/kg的土壤标准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9所示:

表9方法正确度测定数据(总氰化物)

标准样品

测定结果

标准值(mg/kg)

0.04

2.50

4.5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相对误差(%)

注:

方法正确度验证浓度的具体取值要求见HJ168-2020。

由表9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误差为x.x%~xx%,正确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7.3.2.2实际样品

实验室分别对氰化物含量为未检出的背景土壤、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和建设用地土壤分别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浓度为0.04mg/kg、0.04mg/kg、22.0mg/kg和22.0mg/kg,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方法正确度测定数据(氰化物)

样品

测定结果

样品类型

背景土壤

农田土壤

城市土壤

建设土壤

实际值(mg/kg)

ND

ND

ND

ND

加标值(mg/kg)

/

0.04

/

0.04

/

22.0

/

22.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

注:

实际样品正确度验证应选择对适用范围内每个样品类型的1~3个浓度或含量(应尽可能包含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的浓度或含量)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量和实际浓度,具体见HJ168-2020。

由表10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加标回收率为x.x%~xx%,正确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实验室分别对总氰化物含量为未检出的背景土壤、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和建设用地土壤分别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浓度为0.04mg/kg、0.04mg/kg、22.0mg/kg和22.0mg/kg,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方法正确度测定数据(总氰化物)

样品

测定结果

样品类型

背景土壤

农田土壤

城市土壤

建设土壤

实际值(mg/kg)

ND

ND

ND

ND

加标值(mg/kg)

/

0.04

/

0.04

/

22.0

/

22.0

样品浓度(mg/kg)

1

2

3

4

5

6

平均值

(m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

注:

实际样品正确度验证应选择对适用范围内每个样品类型的1~3个浓度或含量(应尽可能包含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的浓度或含量)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量和实际浓度,具体见HJ168-2020。

由表11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加标回收率为x.x%~xx%,正确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8.监测实例

本单位实验室两组人员分别对背景土壤、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和建设用地土壤的土壤进行采样监测,同时进行样品加标测定,加标浓度为一倍样品浓度(未检出时为测定下限浓度)。

测定结果如表12到表19所示:

8.1氰化物监测实例

表12监测实际样品测定数据(背景土壤)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

人员1

人员2

质控措施

校核结果

加标浓度(mg/kg)

/

/

☑空白合格

☑标样合格

☑中间点合格

样品浓度(mg/kg)

加标回收率(%)

人员相对误差(%)

注:

空白试验测试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由表12可知,本实验室两组人员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XX%,符合实验室人员比对分析质量控制要求;样品加标回收率为x.x%到x.x%,符合方法标准要求。

表13监测实际样品测定数据(农田土壤)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

人员1

人员2

质控措施

校核结果

加标浓度(mg/kg)

/

/

☑空白合格

☑标样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