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468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docx

案例问答题作答参考全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题)诊断部分: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1、该求助者的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由于现实刺激引发,与处境符合,是因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心理冲突属于常形。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

5、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6、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1、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2、按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症状由现实刺激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5、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是:

主要躯体症状是:

6、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影响了社会功能,有回避出现。

♣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1、可接受: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收集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人口学资料;2、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附加资料。

♣提问过多可能造成的消极作用:

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求助者可能处在“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可以影响到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辅助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行为倾向/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临床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严重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严重程度。

6.对该求助者可选用LES测验,用来了解其两年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

7.对该求助者可选择韦氏智力测验,了解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

补充提问、心理测验、比较同一资料不同来源。

♣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

就事论事、相关分析、分析迹象。

♣影响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因素:

暗示、早期印象、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为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请将本案例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

1、求助者的主诉:

2、家属报告:

3、摄入性谈话:

4、临床观察5、心理测验6、其他。

咨询技能部分:

♣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

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2、领悟阶段:

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4)其他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训练、系统脱敏。

4、再教育阶段:

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去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代表外界事件,B代表人们的认知,C代表情绪和行为反应。

♣区分合理不合理信念的标准:

1、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信念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2、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愉快,而不合理信念使人产生情绪困扰;3、合理的信念能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合理信念使人难以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4、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而不合理信念主动介入他人的麻烦;5、合理的信念能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困扰,而不合理信念长时间无法消除或减轻情绪困扰,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步骤:

想象进入到产生过不是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中;帮助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体会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并讲述他是怎么想的,有哪些情绪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

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尝试、自我接受。

♣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的角色:

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权威信息提供者、与非理性信念对抗的辩论者。

♣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3、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4、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5、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6、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

(1)尊重

(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做到积极关注?

1、必须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既要看到求助者消极灰暗负性的失败,也要看到长处、优点等积极、正性的一面。

2、要帮助求着这积极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3自己发掘自己内在的资源和潜能。

3、积极关注时应该避免盲目乐观。

4、积极关注时尤其应该避免消极。

5、积极关注也应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6、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

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真诚不是自我发泄、真诚应实事求是、真诚应适度、真诚还要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尊重意味着什么。

无条件接纳;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

♣为进一步了解求助者,可以参考的思路: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的言行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4、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找出求助者问题;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3.双方商定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

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1、诊断阶段: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进行心理诊断。

2、咨询阶段:

(1)调整咨询动机

(2)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固阶段:

(1)布置家庭作业

(2)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3)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4)巩固咨询成果(5)做好追踪研究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咨询的相关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心理咨询可参考的框架:

调动求助者积极性、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助者的常见矛盾。

1、面质技术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2、常见矛盾有:

(1)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2)言行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

♣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事实依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4.使求助者明确自己所具有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

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

2、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

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怎样评估咨询效果: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自评)。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如何把握?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多种方法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1、动机正确2、人格正常3、信任度高4、行动自觉5、匹配性好6、智力正常7、年龄适宜8、内容合适

♣转介时需注意什么?

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3、转介时可向新到额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漏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私,否则就是对求助者不尊重。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

♣如何应对阻抗:

1、通过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坦诚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如何结束咨询关系:

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一般以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为宜。

2、全面回顾和总结。

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念:

求助者的身心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心理咨询师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

♣价值中立原则:

也可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就内容上讲以上几者是相同的,是之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时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

心理咨询师能否遵守价值中立原则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

♣保密例外:

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当遇到保密例外时,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心理咨询师二级(知识题)

一、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

(二级技能P59—60)

1、学习放松技巧

2、构建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

二、使用系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二级技能P62)

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

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变化。

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

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三、简述冲击疗法的原理。

(二级技能P62)

1、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

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的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

2、冲击疗法的原理是:

迅速地将求助者置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必然引起求助者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到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

四、请简述冲击疗法的基本过程。

(二级技能P63—64)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治疗。

五、若使用生物反馈法,说出其基本原理。

(二级技能P73)

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通过呼吸、冥想等方法,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六、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二级技能P79)

1、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

2、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3、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七、如果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其特点是什么?

(二级技能P79)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是:

1、求助者和咨询者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和结构性目标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

5、强调家庭作业,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6、让求助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外都承担一种主动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八、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

(二级技能P80—84)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

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

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

认知复习

九、本案例中如果应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其具体程序是什么?

  (二级技能P84)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十、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么?

(二级技能P87)

1、主观推断:

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

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

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

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

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

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

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十一、本案例中亦可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二级技能P103—104)

第一阶段:

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第二阶段:

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

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

求助者能更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第五阶段:

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

第六阶段:

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第七阶段:

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例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

十二、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可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

(二级技能p105-106)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三、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自我理论(二级技能p106-107)

1、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唯一的动机。

2、自我理论的概念:

  

(1)经验;

  

(2)自我概念;

  (3)价值的条件化。

十四、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二级技能P118-120)

1、社会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

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2、自我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

(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3、随访调查

评估内容:

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案例相关问题

一、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三级技能P14)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辅助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行为倾向/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临床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严重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严重程度。

6.对该求助者可选用LES测验,用来了解其两年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

7.对该求助者可选择韦氏智力测验,了解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二、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三级技能P10)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11.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12.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

13.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14.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三、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

(三级技能P16-17)

1.童年生活经历:

(1)吃东西未洗手遭到母亲训斥;

(2)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