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447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docx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

广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情况汇报

一、考试性质

广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所以,它要求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同时,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也是评价初中教学质量和检验实施新课程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初中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结构

2009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范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课本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全卷满分为150分,共五大题,22小题,选择题(共10题)与非选择题(共12题)分值比约为1:

5。

各种题型的数量和权重分布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占全卷分值的23%,其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占全卷分值的13%,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5分,占全卷分值的10%;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占全卷分值的37%,其中古诗文鉴赏与阅读16分,占全卷分值的11%,现代文阅读40分,占全卷分值的27%;第三部分写作,共60分,占全卷分值的40%。

表1:

试卷结构及能力考查分布

试卷结构

题量

分值

权重

能力等级考查分布

A

B

C

D

E

一、积累与运用

8

34分

23%

共3题

共4题

共2题

(一)语文知识

6

19分

13%

1,2

3,4

5,6

(二)古诗文Ⅰ

2

15分

10%

7

(1)

(2)

7(3),8

二、阅读与鉴赏

13

56分

37%

共2题

共6题

共4题

共3题

(一)古诗文Ⅱ

4

16分

11%

9

10

11

12

(二)现代文

9

40分

27%

21

13,15,17,

14,16

(1),18,19,20

16

(2)

三、写作

1

60分

40%

共1题

22

合计

22

150

100%

共5题

20分

共8题

28分

共6题27分

共3题66分

共2题

9分

(注:

上表的权重指各部分占全卷的分值比重;能力等级考查分布指各部分涉及各种能力考查的题量,能力等级:

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表达运用,E鉴赏评价,有些题目综合了不同能力,归类时,则以考查的主要能力点来划分。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题量设置:

识记类占21%;理解类占33%;分析综合类占25%;表达运用类占13%;鉴赏类占8%。

分值比例:

识记类占13%;理解类占19%;分析综合类占18%;表达运用类占44%;鉴赏类占6%。

表2:

各部分考查内容在全卷总分中所占的比例

三、试题特色

(一)考查内容全面、系统,体现语文能力和素养考查要求。

2009年中考语文遵循稳定过渡、局部微调的原则,将试卷结构划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个部分,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能力和书面综合表达能力,比较直观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文素养积淀以及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理念。

(二)考查重点突出,教学导向鲜明。

1.基础部分强调积累运用

①注重体现语文的生活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坚持在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积极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错别字辨析与校正的考查,结合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体现平时学习和考试评价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改错的能力。

②注重积累与运用的思想。

如词语运用;语病辨析;拟写宣传语等,都是积极倡导学生在基础知识充分积累的基础上的有效能力运用。

③注重文言基础学习,加强积累、熏陶和涵养意识,重点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如古诗文默写考查积极体现古诗文诵记的特点,分为“诵记与默写”和“理解与运用”两个层次,从学生读对、写对、用对三个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这种方式与平时教师的教学实践操作相吻合,易于被教师接受,同时也明确了加强文言积累和基础训练的教学导向。

2.阅读部分强调理解与赏析

①注重体现初中语文考查的特点。

如文言文阅读,通过考查学生深层理解能力,来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经典作品中的丰富内容。

古诗鉴赏,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迁移和初步鉴赏能力,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避免了与高考相关考点重复,盲目拔高。

本次的古诗鉴赏考查了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整体感悟认知、整体概述作答的能力。

②注重课内文本的考查,体现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落实阅读教学的导向。

重视课本经典文章的研读、品味,认真从中吸取语文营养,不应将语文教学引入题型训练,考试技巧应对的死胡同。

如叶圣陶《苏州园林》的考查,强调落实课内文本教学,不但要突出说明文的文体意识,还要落实说明文语言和写作手法的学习与指导。

全卷文段阅读分别涉及说明文、评论、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样式,旨在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和阅读文本的类型。

③注重名著名篇阅读。

本次考查选取了关于《水浒》中鲁智深形象的评价文章,意图借别人的品评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树立合理多元解的示范。

本次考查还专门选取了俄国文学大师契诃夫的名篇《柔弱的人》作为文段阅读材料,希望能给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作出明确的导向。

另外还注重拓展意识。

如从文段内容拓展到相关的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积累的考查,体现进一步丰厚学生文化底蕴的要求。

3.写作部分强调意识情感与表达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要贴近生活,注重生活意识。

本次中考作文题力图切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生活化的命题,紧扣现实,富于寓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过分关注自我、宣扬个性,过分沉迷电脑网络的虚幻世界的现象日趋严重,他们的教育和成长需要正确有力地引领。

这个作文题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自我,更要关注他人、集体和社会,不仅关注自己的快乐,更要关注和参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快乐,所谓“其乐融融”就是要表达多人的、群体的融和温馨、和睦快乐、和谐融洽的美好氛围和环境。

这次作文题目及导语比较鲜明地引导一种和谐的群体意识、和谐的交往相处意识和和谐的社会生活意识。

认真阅读导语,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解读题意、明确题旨。

这段文字中的“老人们”“一家老少”“三五知己”以及随后的省略号提示学生可以写自己亲历的融融之乐,也可以写自己观察发现的社区的、社会的、别人的众多的融融之乐。

另外,将哲理精神、人文理念的导向融于自然、生动的命题中,有助于提倡朴实文风,加强学生关注生活,书写心灵的意识。

四、考试成绩

1.考试整体情况

(1)学生整体水平

根据样品总数123251份(全样)统计:

全卷平均分为90.57,难度为0.60,全卷信度

为0.86,区分度为0.35,标准差为21.81。

这些数据反映基本上符合此次中考性质的要求,兼顾了水平测试和选拔考查的功能。

考生的整体水平可以从以下全体考生的分数分布柱形图和成绩分布统计表反映出来。

表3:

全体考生语文成绩按分数段统计表

09年

08年

分数段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第0分分段

22

0.02

18

0.02

第1-9分分段

207

0.17

191

0.17

第10-19分分段

548

0.44

467

0.41

第20-29分分段

635

0.51

565

0.49

第30-39分分段

685

0.55

854

0.75

第40-49分分段

1974

1.6

1634

1.43

第50-59分分段

5882

4.77

3572

3.12

第60-69分分段

11168

9.05

7144

6.24

第70-79分分段

16006

12.97

12043

10.51

第80-89分分段

19335

15.66

17622

15.38

第90-99分分段

21292

17.25

22809

19.91

第100-109分分段

20589

16.68

23786

20.76

第110-119分分段

15829

12.82

16644

14.53

第120-129分分段

7719

6.25

6283

5.48

第130-139分分段

1494

1.21

895

0.78

第140-149分分段

44

0.04

24

0.02

第150分分段

0

0

0

0

(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增加)

表4:

各分数段分布情况

年份

实考人数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全卷信度

最高分

2009年

123251

90.57

0.60

21.81

0.35

0.86

145

2008年

115493

92.94

0.62

20.52

0.33

0.79

145

2007年

116126

97.44

0.65

22.30

0.36

0.86

146

2006年

118788

97.19

0.65

20.64

0.32

0.81

145

表5:

考生答卷等级分的统计数据

等级

项目

A

B

C

D

E

分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最高分

最低分

145

108

107

91

90

73

72

56

55

0

人数

29479

39896

28219

11592

5365

百分比

25.73%

34.83%

24.63%

10.12%

4.68%

从表3、表4和表5可以看出,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考生的成绩分布是较为理想的,其中成绩在0~60分的考生约占总人数的8.06%,约有7.5%的考生成绩在120~149分,学生的整体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在90-99分数段形成峰值,比较符合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水平,试卷较好地反映出广州市考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2)各区成绩分项统计

表6:

各区成绩主要指标数据

区(县级市)

报名

人数

实考

人数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后半样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老三区

32940

32596

93.55

0.6237

22.7424

0.1867

75.48

19626

60.21

新五区

35277

34654

90.26

0.6017

21.857

0.1738

73.04

18787

54.21

四县区

55034

54584

88.92

0.5928

21.0138

0.1647

72.1

27581

50.53

全市

123251

121834

90.54

0.6036

21.811

0.1744

73.3

65994

54.17

从表6看出,老三区仍然占据一定的优势,新五区在逐渐追赶,四县区则与老三区距离有所拉大。

天河区、萝岗区和白云区进步比较明显,他们的及格率和后半样平均分比花都、从化、增城有较大优势,这说明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成绩,要下大力气抓及格率和后进学生的转化、提高工作。

番禺区考生人数最多,成绩仅次于传统教育强区越秀区,说明他们教学备考的独到之处,需要认真分析总结。

2.试题的主要质量指标数据

表7:

全卷难易度分布

难易度范围

全卷

题数

题数百份比

0.0~0.1

0

0

0.1~0.2

1

4.55

0.2~0.3

0

0

0.3~0.4

2

9.09

0.4~0.5

4

18.18

0.5~0.6

8

36.36

0.6~0.7

3

13.64

0.7~0.8

4

18.18

0.8~0.9

0

0

0.9~1.0

0

0

(全卷题目难度比例:

难:

中:

易=3:

15:

4)

表8:

全卷区分度分布

区分度范围

全卷

题数

题数百分比

0.0~0.1

0

0

0.1~0.2

1

4.55

0.2~0.3

2

9.09

0.3~0.4

5

22.73

0.4~0.5

7

31.82

0.5~0.6

3

13.64

0.6~0.7

3

13.64

0.7~0.8

1

4.55

0.8~0.9

0

0

0.9~1.0

0

0

表9:

全卷各小题数据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1

3

2.31

0.77

1.26

0.46

2

4

1.73

0.43

1.14

0.48

3

3

1.65

0.55

1.49

0.36

4

3

1.56

0.52

1.50

0.40

5

3

0.49

0.16

1.11

0.25

6

3

1.7

0.57

0.92

0.23

7

10

6.79

0.68

3.15

0.61

8

5

3.24

0.65

1.76

0.67

9

3

2.28

0.76

1.28

0.35

10

4

1.84

0.46

1.55

0.71

11

3

1.34

0.45

1.05

0.62

12

6

3.27

0.55

1.81

0.56

13

3

2.2

0.73

1.33

0.47

14

3

1.87

0.62

1.45

0.52

15

3

1.54

0.51

1.50

0.43

16

7

2.36

0.34

1.82

0.45

17

5

2.91

0.58

1.21

0.32

18

8

4.01

0.50

2.77

0.58

19

5

1.87

0.37

1.30

0.39

20

4

1.68

0.42

1.02

0.36

21

2

1.01

0.51

1.00

0.41

22

60

43.01

0.72

6.75

0.16

以上数据显示,09年中考语文难题极少,多数为中等难度的试题,这有利于保证水平测试的成绩,同时中等难度的试题又有一些坡度,有利于保证一定的区分度。

在试题区分度方面,区分度为0.3~0.4的题目有6题,占27.27%,0.4~0.5的题目有6题,占27.27%,0.5~0.6的题目有3题,占13.63%,0.6~0.7的题目有3题,占13.63%,各类区分度的题目比较均匀,能较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中的不同问题。

五、全卷答题基本情况

1.学生较好地把握了基础知识内容

从答卷整体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古诗文积累、基本信息的辨别和筛选等方面掌握得比较好。

如第1题语音辨析、第7题诵读与积累、第9题古汉语词语辨析、第13题现代文段阅读的信息筛选和文意理解等,基本上达到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要求。

这些题目相对得分率较高,反映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基本达到初中阶段的水平。

2.全卷各板块考查意图及学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卷共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和写作三大板块,各板块都相应反映出学生的不同方面的具体问题。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部分。

共6题,19分。

本题组命题原则是立足基础,设题意图是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总的来说,1~6题属于现代汉语字、词、句的基础考查,难度不大,但也提示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多音、多义、形似、近义、同义和反义字词的学习和积累,应该注意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字词对学生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进行整理和积累,并可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自行阅读中进行有目的的类似学习和整理,不断积累,提升能力。

从答题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辨析出错字并正确书写其字形。

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词语的积累较浅,对词语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没有把握近义词在形旁上区别的规律,书写严谨性和规范性不够,所以失分较多。

(2)文言文积累与运用部分。

共2题,15分。

基础与积累是本题的最大特点:

其一,试题内容都是课本教学范围内的篇目,两篇有超出《考试大纲》所列出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要求,但由于是选择四题作答,因此也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影响;其二,这些名句都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背诵和默写过的,而且句子本身不存在艰深难写的字,学生写出错字和别字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其三,在选择默写中有上下句的提示,这有助于考生思路的连接和贯通;其四,今年的题目是六选四,有利于考生弃难从易,而题干依然有明确的计分标准,在体现新课标中选择性原则的同时又作出了适当的规范和限制,对考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明确的指引。

文言词语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大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文言词义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性。

解决这一难点,只有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在特定语境中准确推断词义的能力。

(3)古诗文阅读与鉴赏部分。

共4小题,16分。

本题所选的宋朝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属于经典的名家名篇。

分别考查了学生在文言词语辨析、文言翻译、文意理解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认知层面来说,既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把握的阅读能力。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对于文言文实词的掌握,还是不够。

在句子的翻译中,很多考生知道个别词语的意思,但是无法写出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导致失分。

考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好,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还有大量的错别字。

从考生失分的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极可能是没有重视这篇课文,认为文意简单,故事熟悉,没花力气下去备考。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首先还是要放在常用词语的积累上,没有一定量的积累,难以理解各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用法意思;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难以读懂文言文。

(4)现代文阅读部分。

共9题,40分。

13~14题与往年取材课外科技文段不同,选取了课内经典的说明文《苏州园林》片段,但考点保持基本不变,都是侧重于信息的筛选和理解分析。

前几年着眼于从课外选取自然科学类文章,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阅读各种媒体中同一类型的文章,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今年回归课本,有利于课堂教学狠抓经典文本的精读、细读。

这种考查应该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提醒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课本时,应该认真扎实地打好基础,切实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才能正确认识课本篇目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样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本组试题命题的导向很明确,即:

语文教学要兼顾课内和课外,课内培养能力,打好基础;课外运用能力,解决问题。

15~16题的材料选取贴近学生视野的文学评论,增加了试卷阅读材料的文体样本考查的多样性,增强了试卷的文学性,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所选的三个命题点都切合议论文教学的重点,设题的意图是借鉴文学评论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利用中考的导向作用加强中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意识和落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力度。

17~21题为文学作品阅读。

5个小题共24分,涉及到文段的整体把握、理解分析、评价推断、阅读拓展等题型。

分别考查了内容要点的筛选与归纳、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重点语句的理解、作品背景的评价推断、文学常识等。

所选阅读文本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契诃夫的小说作品《柔弱的人》。

《柔弱的人》作者契诃夫,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变色龙》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小说《柔弱的人》的写作形式、表现手法都与学生们在课本中接触过的《变色龙》有异曲同工之处,以之作为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文本,符合学生阅读认知规律,达成了由课内向课外的阅读能力迁移。

在初中六册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大量的外国名家名作,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西蒙诺夫的《蜡烛》等,阅读这些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是大有裨益的;而中考选择契诃夫的作品作为考查文本正是对这些选入课本的经典篇章的阅读延伸,呈现出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导向。

纵观近年的广州中考题,对于现代文阅读文本的选择,一贯坚持以名家作品作为首选对象,08年选择的当代著名文学家铁凝的散文,07年选择的现代著名文学家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经典片段,06年选择的是台湾当代散文家三毛的文章。

这些作品进入中考考题,就是在提示、在引导中学生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经典,在人类文化最精华的部分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也是在引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把学生们引向更成熟更瑰丽的文学海洋。

从17~21题的命题角度来看,五道题目分别从“归纳概括”“人物分析”“情节理解”“背景探究”和“文学常识”五个方面设置,与近三年广州中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比较,今年更侧重于考查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而不是仅着眼于某词某句的孤立的解读。

这样的考题形式,既体现了对小说作品整体把握的文本读解要求,也突出了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更能有效地区分考生阅读能力的高低。

从答题的情况来看,既体现了初中阅读教学的成绩,也暴露出一些存在问题。

学生作为阅读者对文本本身的关注意识增强,对文本信息的把握与整体感知都达到了相应的水平;但答题时套话较多,文体意识不强,理解分析水平有限,深层探究能力薄弱,知识积累匮乏等现状也不容忽视。

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建议继续坚持读名家、品经典的阅读方向,加强对文本整体把握与深度解读的引导,科学地理顺阅读思路与答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能力,从而爱上阅读,读出书味。

(5)写作。

共1题,60分。

学生作文情况

1.审题立意

从评卷总体情况看,大部分考生均能按题目要求写作。

本次作文题目“其乐融融”本来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和睦快乐、融和温馨的场景,因此大多数考生都能写出和乐融洽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区、社会上常见而容易被忽视的快乐生活场景,也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学生们或写家庭中父慈子孝家人互相关爱,或写学校里师生融洽同学团结互助,或写社会上邻里互相体谅慷慨相助,或写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温馨融洽,能抒发“平凡的生活也乐融融”或“只要细心观察,用心营造,其乐融融的场景无处不在”等等的感悟。

但由于本次作文选材范围较广,容易与“快乐”、“关爱”、“温馨”甚至是“发现”一类的话题有叠合之处,部分学生不是写作文,而是“套”作文,或改头换面,或干脆用写过的文章,这样难以体现学生真正的写作水平。

在立意上,优秀的文章大多数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真事、抒真情,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如有考生以“我生活在一个普通却又和谐快乐的家庭里,我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则是一位儒商”开头,描写了一家人就广州市首届“明日之星”杯现场作文大赛的话题作文“锐角”展开热烈讨论的场面,人物描写细致生动,语言虽不华丽,但生动准确,非常切合主题。

还有考生从学过的知识中取材,改写了体现“其乐融融”主题的《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文章,想象丰富,场景描写生动活泼,很有创意。

2.内容题材

本次评卷场各类文章的内容可以归纳出以下类型:

①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记叙文。

40%的同学是以家庭成员相处融洽为题材,尤其以与父母相处的为多。

②以学校生活为素材的记叙文。

有30%左右的考生选用学校生活的内容表现“乐融融”的含义。

③以社会生活为素材的记叙文,写此内容的考生大概占20%左右。

这类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