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428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docx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

高一地理综合测试题

山东韩瑞霞周玲

如图是全球昼夜状况分布图(AB是昏线),A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6°,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120°E,23°N)  B.(60°W,23°N)

C.(120°E,23.5°N) D.(60°W,23.5°N)

2.若图中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10°,则D点的地理纬度

和正午太

阳高度分别为

A.80°N,33°B.77°N,36.5°

C.77°N,36°D.80°N,33.5°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进在酒泉(约40°N,99°E)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10月17日4时32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安全着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10月12日,酒泉与上海相比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黑夜较短B.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日出较晚

C.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日落较晚D.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

4.“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时

A.东半球大半地区为10月12日B.西半球大半地区为10月12日

C.东半球均为10月12日D.西半球为10月11日

5.“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东半球、南半球B.西半球、南半球C.东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

6.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7.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B.软流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C.地震波通过软流层时速度加快D.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发源地

8.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

9°E)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9.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B.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D.挪威峡湾海岸

10.“蓝蓝的天空,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跑着那羊群”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11.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某天气系统引起的天气状况的描写如下:

①“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②“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③“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④“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

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⑤“那雪降下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据此判断12-13题。

12.文中属于对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描述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13.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的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据此完成14-15问题

14.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B.副热带地区C.副极地地区D.极地地区

15.如果氢气球充气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A.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升空后空气密谋减小,气压降低,气球膨胀而破裂

D.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下图表示某国南方某河段的一河段。

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是()

A.

B.

C.

D.

17.若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洪积-冲积平原B.冲积平原

C.河漫滩平原D.三角洲平原

18.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A.春夏两季B.夏秋两季

C.秋冬两季D.春冬两季

19.北京时间2005年5月22日11时08分,2005年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巅。

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发现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根据测量,冰塔林分布面积和高度都在减小。

这一现象在今后几十年对我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A.长江下游水量会减少B.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减少

C.对夏季长江口咸潮发生几率减小有一定帮助D.夏季长江口海域盐度减小

20.读下图(图中数字表示乡村聚落),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A.①B.①③C.①②D.③

21.下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B.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

C.①林地②耕地③村落D.①耕地②村落③林地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回答22-23题:

22.长期以来,上海市郊种植业以粮食、棉花、油菜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很大比重。

2001年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之比达到1∶1,产值之比达到1∶3,农民增收4.2亿元。

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工业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

C.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23.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经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6-4所示。

读图回答24--26题。

24.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5.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劳动力因素B.自然条件、交通条件

C.交通条件、劳动力因素D.自然条件、产业化基础

26.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正确的是

A.增强弱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D.缩小地区差距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

家。

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

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此判断27-30题。

27.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

28.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

29.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A.产业文化的地理差异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C.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30.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A.利用廉价劳动力B.迅速提高产品质量

C.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D.降低原材料消耗

27.C分析。

图中虽无法判断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原料,动力或劳力,但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都要有市场。

28。

B由图可知该公司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在发展壮大,其品牌、管理、技术的优势自然不会失去,但成本的优势可能因在发达国家工资支出增加等因素而逐渐失去。

29.D从“设计”角度分析四个选项,生产能力、管理水平是在产品设计以后的工作,并不对设计产生大的影响。

产品要卖出去,关键要抢占市场,而抢占市场的关键在于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取决于该国消费文化。

30.C关税降低后,该公司继续在abc三国生产的有利条件应为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和近市场能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而abc三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显然高于中国,“降低原材料消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应基本相同。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回答31-32题。

31.“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A.众多的海港B。

丰富的煤炭资源C.充足的水电D.廉价的人力资源

32.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

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沪宁杭地区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B。

水路C.铁路D.管道

31.B解答。

鲁尔区发展工业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水陆交通④广阔的市场。

区内河流多河网密,但高差小水能并不丰富,且内河航运比重大,主要为河港。

32.D分析天然气为流体,长距离运输陆水可选管道最佳,其运输连续性强,运输成本较低。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图,回答33-34题。

 

33.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缫丝厂④榨糖厂

34.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B。

②C。

③D。

33.D分析。

由图可知①属市场指向型,A、B、C、D选项中彩印厂、啤酒厂属此类,②为能源指向型,四选项中炼铝厂属此类③、④劳动力及原料指向型完全符合的为D选项。

34.B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形成初期区位选择为近能源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

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据此回答35-36题

35.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有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D.解析:

循环经济对农业而言,就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且对资源能循环利用。

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农业是一种生态农业,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养桑树,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循环经济。

36.下列关于“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A.解析:

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37.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

B.“绿色GDP”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D.解析: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放的资源环境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的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绿色GDP”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之一。

38.下图是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B.解析:

生产规模适当要求人口增长速度适中,只有生产规模适当才能保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要求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共同促成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39.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

B.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

C.红壤土层厚、结构好、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

D.在交通枢纽地区,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性农产品

C.分析光热条件与复种指数关系最密切,且成“正比”关系;地形影响着垦殖指数,平原地区垦殖指数高于山区;交通发达地区,便于农业产品的集散,有利于发展大规模商品性生产;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由此可推知A、B、D选项正确。

42、读右“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Q处地下水就埋藏条件分类更可能应该是:

就循环周期和更新速度来看更可能应该是;

(2)该处的地形为,其成因是

(3)就岩石成因看,更可能属于;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②。

(4)就图示范围内,其相对高度不超过米。

(5)若该图位于我国四川省某地,那么其垂直自然带谱与四图中()图相符。

 

(6)上题四幅图中,纬度由大至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1分)

42、

(1)承压水(1分)静态水资源(1分)

(2)山地(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力

岩石坚固不易侵蚀堆积成山地(1分)(3)沉积岩(1分):

两翼先沉积,中间后沉积

(1分);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1分)(4)2000(1分)(5)A(2分)

(6)B→A→C→D(1分)

24、读右图并回答

⑴图示的水循环各个环节中,

①表示,②表示。

⑵B处的地质构造是,其发育成河流的原因

是,B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

⑶A、B两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是。

⑷如在B河上建水库是否可行,理由是。

⑸若山地森林被毁,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是和。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4)CB(5)A

13.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更好地发挥图中I、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_____________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

(2)图中A村镇坐落在____________地形区上,图中B村镇坐落在_____________(地形区)上,D城市坐落在______________(地形区)上。

(3)河流Ⅰ的上游以______________(侵蚀作用)为主,河流Ⅱ的下游以____________(侵蚀作用)为主。

解析:

对于山区来说,山前的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比较适宜城镇的发展。

上游地区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向源头、向纵深方向发展,下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以侧蚀为主。

答案:

(1)修人工运河略(在两河间最近的距离标画)

(2)山麓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

(3)下蚀和溯源侵蚀侧蚀

51.读右图,回答问题。

(7分)

 

(l)该图是季的季风示意图,判断依据是:

(2)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的气候特征是,常发生的灾害性大气有 。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此季节北半球昼夜情况的光照图的是;此季节,我国的气温状况为。

42.读“东京市区域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城区人口过多,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图中能够反映该市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⑵A城区时有酸雨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生活垃圾大量燃烧。

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夏季酸雨可能移动的方向。

⑶图中B海域曾出现“赤潮”,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2、(

(1)、

(2)小题每项1分,(3)小题4分)

(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2)煤、石油、天然气(标注酸雨移动方向略)

(3)工业和生活废水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海区富营养化,藻类迅速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

(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要求

1.[解析]

(1)由AB是昏线可以知道ABC所在的区域为夜半球,AE(120°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可以推出60°W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太阳直射60°W。

那么如何求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呢?

我们可以假设A地的纬度为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为β,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得H=90°-(α-β)=46°,则α-β=44°①,又由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互余可得α+β=90°②,将①②两式联立解得α=67°,β=23°,故选B项。

图2

(2)对于这一小题,我们可以将D点转绘到日照图上(如图2),然后运用数学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就很容易求解了。

在图2中,过D点作切线MQ,MQ为地平线,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则∠MDP角即为D点的太阳高度角,∠MDP=10°。

又因为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则∠PDN=∠ROS=23°,所以∠MDN=∠PDN-∠MDP=23°-10°=13°。

又因为MQ为切线,所以∠ODM=90°,所以∠DOT=∠ODN=90°-13°=77°,可推出D

点的纬度就是77°N,这样就很容易得到D点

的正午太阳高度H=90°-(77°-23°)=36°,故选C项。

3B、4C、5D分析:

10月12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愈小,白昼越短.“神六”发射时,北京时间为12日9时,此时位于12日的范围为西一区向东至东十二区,即由22.5°W向东180°,东半球球全部在12日范围内.“神六”着陆时为17日4时32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28°W。

10月17日离太阳直射赤道在时间上不到一个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大约是每月8°,因此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6.A分析:

本题考查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本题难点在于耀斑爆发时使太阳辐射增强的波段主要在紫外光区,B项紫外线有所减少是错误的。

7.D分析:

在软流层之上的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物质状态为可塑性固态,由于物质状态较软,因此地震波通过软流层时速度减慢。

软流层离地壳近。

且物质状态为局部融溶状态,因此可能为岩浆发源地。

8.B分析:

从地震发生的地点可知,该地位于鳊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而且此处正是两个板块的消亡边界.

9.B分析: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风力的侵蚀形成的,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而成的.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

10.C.分析:

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具有散射作用,能使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太阳光线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晴天时天空呈现蔚蓝色。

11.分析:

云层能强烈反射太阳光,故白天多云时,气温不太高;夜晚云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夜晚多云时,气温不会太低.

12.B,由题可知其天气系统为冷锋,它过境时表现为刮风,出现阴雨和降温天气

13.正确答案C,越往高空,摩擦力越小,风力越大;越往高空,摩擦力越小,风向越近似平行于等压线。

15.A、C分析:

赤道地区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而副热带和极地地区为下沉气流,因此赤道地区升空最快;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是从近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小,氢气球升空后,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因膨胀而破裂。

19.答案是C。

冰塔林减少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未来几十年随着全球变暖,冰塔林会继续融化,导致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流量增大,减少河口处咸潮发生几率,但河口处盐度主要受河流中上游地区降水影响,盐度不一定降低。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主要与中游水土流失有关。

20.D解析:

③处水运最便利、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

21.B.解析:

①地地势较陡,适于发展林地;②地地势平坦,海拔较高,适于发展果园;③地地势平坦,面积广大,适于发展耕地。

村落可建在②处。

22.D分析。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大城市(上海)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由此郊区农业生产重点也会由粮、油、棉等作物转为蔬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生产。

以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进而使农副产品商品率提高,故城市郊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23.C农业生产发展通过推出特色农业,以名特优新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

24.D我国农业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地区有不同农作物,东北地区产大豆、华北地区产棉花,长江中下游地区产棉花和油菜,华南地区产甘蔗。

根据四种图例分别所标注的区域范围可推断:

①分布在东北应为大豆。

②分布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应为油菜。

③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为棉花。

④分布在华南、滇南应为甘蔗。

25.D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主要从农业区自然条件和农作物自身生长的条件来确定。

且作为优势产品,应该是商品率高、单产高的地区。

26.实施优势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同时通过优势产品区域布局可扩大农业地区差异,它与城市进程无多大联系。

故正确选项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