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358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九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精练(九)

第九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

2.(2013·淮安模拟)《墨子》中说:

“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惟流离饿殍耳。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

A.落后性B.封闭性C.分散性D.脆弱性

4.(2013·南通一模)《唐六典》载:

“少府监(掌手工技巧的事务)匠19850人,将作监(掌土木工匠的政令)匠15000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

”材料直接反映了唐代官营手工业()

A.政府管理混乱B.产品大多精美

C.使用上等原料D.工匠技艺高超

5.(2012·无锡期中)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6.(2013·盐城模拟)《荀子·王制》载: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工匠,不可能()

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

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2013·扬州模拟)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

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停止

C.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8.(2012·南京二模)《全球通史》中说道: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

9.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

而在苏州府震泽镇,一对夫妇的生产规模却可以达到“桑尽八亩,获丝六十四斤”。

对清初震泽镇经济状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所发展

B.新型耕织工具得到进一步推广

C.男女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升

D.商品经济促使家庭经济专业化

10.(2012·无锡期中)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11.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

“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B.海禁和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D.断绝中西贸易

12.据资料统计:

自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扬州期末)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器)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材料二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

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

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

……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被迫转型。

他估算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极其痛苦的惊涛骇浪的三峡,大致要历时两三百年。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

材料四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

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

……因此,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4分)

(2)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表现。

(8分)

(3)材料四中英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

如何实现的?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4分)

14.(2012·苏州调研)15世纪前半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震惊世界的大航海伟业。

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明宣宗的一纸命令竟然令其戛然而止,而其后的西欧各国却争相开辟新航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

……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21章

材料二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接为盗溃裂以出。

其久潜综于外者,既触纲不敢归,又连接外夷,乡导以入。

——明·张燮:

《东西洋考》

材料三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

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

——(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材料四明政府于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

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正式开放了海禁,但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便戛然而止了。

清初厉行海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一度开放海禁,设立四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但20年后,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乾隆帝开始,只许广州一地通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使得远航探险突然停止的制度原因是什么。

中国商人的低下地位是什么政策导致的?

中国为什么对外国产品没有强烈的需求?

(4分)

(2)据材料二,明代的海禁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瓷器外销黄金时期的特点。

据材料四分析中国瓷器外销繁荣的主要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材料中描述的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对象,生产出劳动产品,这里的劳动对象是土地,生产的产品是农业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兴起的历史现象。

2.【解析】选C。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历史真实:

农夫的耕作状况和家庭妇女的纺织情况,这正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

3.【解析】选D。

“一遇水旱,狼狈无策,惟流离饿殍耳”反映了小农经济脆弱性的特点,A、B、C虽然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4.【解析】选D。

材料中工匠“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直接反映了技艺高超。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

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故符合题意。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荀子生活在战国时代,①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出现在汉武帝时期;②④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时期;③白瓷出现在南北朝,故选D。

7.【解析】选A。

由材料中“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可以看出城市的职能中经济职能更加突出,故选A。

8.【解析】选B。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宋朝”及关键词“商业革命”,即可排除C、D。

根据所学,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又属于宋朝商业经济发展中的革命。

B符合题意。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

由材料前后的对比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内部已经出现了经济的专业化分工。

10.【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重视农业生产,压制商业活动,商业被称为末业。

从材料来看A中意思是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重要,如果不能全面发展就会出现财富匮乏、食物短缺、物品短少的现象,故能看出其是农工商并重。

B、C、D均对商业或商人予以限制或轻视,故正确答案为A。

11.【解析】选B。

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的皇帝不考虑通过对外贸易来增加本国的财富,而是担心通过外贸使商人阶层致富。

为了避免皇帝的担心变成现实,明清皇帝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变式备选】“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解析】选C。

题干强调了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的关联性。

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是由于日本倭寇与国内非法商人勾结在一起,时时侵扰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由戚继光抗倭,进而实行海禁政策,A、B、D都属片面理解,答案为C。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

“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的信息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

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贸易的发展,排除B。

C不是题目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说明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2)题中国近代转型是被迫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表现。

第(3)题分析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4)题主要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答案: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

(4分)

(2)不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被迫转型;转型需要漫长的时间。

政治上,帝制转向民治;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思想上,由封闭走向开放。

(8分)

(3)“第一步”:

限制专制王权。

实现: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4分)

(4)因素:

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新兴政治力量的形成和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4分)

14.【解析】第

(1)题中的第一问可联系明朝的政治制度及材料一中“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分析出原因;第二问联系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分析;第三问联系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式分析。

(2)题从材料二中逐条归纳即可。

第(3)题第一问可从瓷器的种类、数量等方面归纳;第二问结合材料四分析即可。

第(4)题是主观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重农抑商”政策。

(1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分)

(2)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断绝;沿海人民丧失生计,生活贫困;为生活所迫转为海盗;有的为倭寇作向导,骚扰沿海地区。

(6分)

(3)外销瓷器品种丰富,能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出口数量庞大。

(2分)海禁和通商口岸的开放。

(2分)

(4)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创造对外开放有利的政策环境;对外开放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贸易繁荣;对外封闭造成国民困窘,经济落后;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6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